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范文(通用3篇)

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范文(通用3篇)

发布时间: 2021-10-24 17:19:08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3篇

【篇1】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

2021-2023中期财政规划项目

编制指南

中期财政规划是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党委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根据“凡未纳入项目备选库的项目,年度预算不予安排,年中预算调整不予考虑”基本要求,请做好中期财政规划项目编制工作。

一、编制范围

凡是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外的支出,都要通过项目申报来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党建类、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类、教学科研仪器购置类,纸质及电子文献购置类、校园信息化建设类、基本建设类、后勤保障类等。

二、科学编制规划项目

(一)项目立项要求

规划项目的确定,要始终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服务学校发展大局,贯彻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党委工作部署的中心任务,立足本部门、本学科和本专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和实际情况,科学编制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不能偏离学校规划和脱离实际;不能随意造预算,杜绝项目预算不合理;项目绩效目标要科学、完整,摒弃“可有可无,随便设置”的老思想。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教学科研需要相结合、坚持专业需要和资源共享相结合,坚持集中财力促发展与分期建设项目结合。

(二)项目论证要求

今年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将更加突出项目立项的论证、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和项目评审。各单位在项目申报时,党政领导班子要科学规划,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立足实际,务实求效,加强集体研究,科学决策。

三、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切实做好申报材料

本次项目申报,重点做好2021年项目规划,兼顾2022-2023项目规划;凡是能在一个年度完成的项目,集中在一个年度完成,不要分年度实施;凡是计划在2021年实施的项目都必须列入,未列入2021--2023年中期规划项目库的项目,2021年学校预算不予考虑。2021年规划项目个数不限制,2022-2023年项目规划原则上每个单位限报5个项目。

(一)原已申报项目

已申报但尚未安排实施的项目,若仍急需建设的,请申报部门斟酌修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预算、项目建设年度及项目绩效目标,纳入新一轮中期财政规划。

(二)新增项目

2021-2023年,均可新增项目。

1.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要充分,重点是要围绕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突出贯彻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要结合实际业务的需要和实际可能。

2.项目实施内容和预算要详细、科学(务必要写出详细计算依据);尤其对于要求重点保障的项目,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充分听取项目建设成具体的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会商。

3.项目实施计划要科学合理,既考虑疫情形势下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计划安排,又要考虑财政部门财务管理的要求,项目须在当年完成(不鼓励申报跨年度项目),项目实施越早越好。

4.项目绩效目标要指向明确、具体细化、合理可行。绩效目标要能充分体现学校规划、党委部署、部门计划和学科目标。绩效目标要尽量量化表述。

5.为了方便实施,类别相同、项目内容相近且金额较小等项目需合并上报。

四、归口上报申报材料

项目申报实行归口管理原则。党委办公室会同组织部和宣传部责党建类;教务处负责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教学科研仪器购置类;图书馆负责纸质及电子文献购置类、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类;基建处负责基本建设类;后勤管理处负责后勤保障类。

五、报送要求

1.时间要求:各单位在8月1日前,将项目申报材料报送归口部门。各归口部门在8月10日前,完成评审并排名,将项目汇总表、项目评审书和项目申报书报送财务处,过期不候。

2.报财务处要求:项目汇总表需要纸质(加盖公章和负责人和分管校领导签字)和电子版;项目评审书需要纸质;项目项目申报书只需电子版,不需要纸质版。

3.资料接收方式:纸质汇总表和项目评审书请送行政楼105室,电子版请发丁乾桀邮箱:122304214@qq.com。

请各单位安排工作人员登陆财务处网页(下载中心)下载相关表格;在填报过程中,如有疑问,敬请垂询,联系人丁乾桀(68300;8178960)。

附件1:河南省省级预算2021-2023年财政规划项目申报书

附件2:河南省省级预算2021-2023年财政规划项目论证报告

附件3:2021-2023年财政规划项目汇总表

财 务 处

2020年7月4日

附件1

河南省省级预算2021-2023年财政规划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单位:

二〇二〇年七月 日


项目基本情况简表

注:此表为简表,请从附件2项目论证报告中对应内容提炼结论性表述,此表不超过两页。

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

( 年度)

项目评审书

注:该项目评审论证书有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时,由专家签署书面意见(如意见不一致,每个专家可以分开签署),并签字。


附件2

河南省省级预算

2021-2023年财政规划项目论证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单位:

二〇二〇年七月 日

(标题1不能改动,标题2可以根据具体项目修改)

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注: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要充分,重点是要结合实际业务的需要,要围绕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必须注明是(完成党建任务需要、完成国家级文明校园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教学大纲需要、提升科研能力完成科研任务需要、提高学科水平完成硕士学位点建设需要、提高办学条件完成重点基建项目及配套需要等)中那一类或几类。

1.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2项目风险

2.1项目风险

2.2防范措施

3.项目实施条件

3.1人员条件

3.2场所条件

3.3水电条件

3.4技术条件

3.5运维保障(含运维经费来源)

4.项目内容

项目建设详细内容,按照类别设二级目录

5.项目预算

项目支出测算依据和说明,列出详细预算清单,按照类型设二级目录

6.项目实施计划(建议明确到日)。

7.项目绩效

(针对“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逐项设二级目录,逐项说明)


附件3:

【篇2】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

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方案


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方案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 ]19号)、《株洲县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方案》株县住建通【 】24号精神,巩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重点,坚持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并重、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质量安全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并重,着力构建质量安全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二、总体目标

经过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经过人、机、料、法、环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提升行动如期完成,达到质量提升效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质量提升行动实施

1、成立质量督查小组

组 长:张毅(项目经理)

副组长:包国强(执行经理) 孙永飞(项目技术负责人)

成 员:金洪春 樊珍 肖斌(主管工长) 张孝忠(质量员)

2、阶段性工作开展

(1)自查自纠工作( 5月20日至 5月31日)

(2)质量提升工作( 6月1日至 12月31日)

(3)工作总结(2020年1月10日)

3、自查自纠工作

从5月20日起,对上景领秀时代工程项目全面开展工程质量的自查自纠,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全面开展排查工作,排查范围包括已经移交的工程和在建工程;排查重点:室内面积标准范围、观感质量、屋面漏水、外窗漏水、外墙漏水、厨房漏水、卫生间漏水、墙面抹灰开裂、瓷粉面层开裂、脱落、管道被堵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原因分析。确保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采取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并对查出的问题制定处理措施,及时处理特别是已经投用的工程,积极和业主及用户沟通,取得谅解,减少投诉事件。

【篇3】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实现X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X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发〔X〕5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我市“两个建成”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统筹推进。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科学规划,精准发力。加强系统谋划,优化顶层设计,

注重与X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做好衔接,集中力量,

精准施策,进一步扩资源、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差异

程度,实施差别化政策,采取针对性举措,充分鼓励和尊重基层

首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制

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效率

的现代治理体系,有效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

(三)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科学规划、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坚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教育提升七大工程,重点建设1所本科院校和1所职业院校,新建扩建11所以上普通高中学校,着力打造10所自治区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新增195所示范幼儿园,推进建设700所以上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到X年,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发展成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2%,率先在全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

1.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按照城区每3万人至少建1所公办幼儿园、各乡镇至少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1500人口以上的村建有(或联合建有)公办幼儿园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开展专项督查和整治,确保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办园体制,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推进市培智学校和市聋哑学校原校址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工作。支持市、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增加学前部或附属幼儿园(班),解决特殊儿童入园问题。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印发〈X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市教〔X〕2号),全市新建城乡公办幼儿园219所,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30所。(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市残联;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2.扩大多元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多元普惠幼儿园认定管理机制,计划帮助200所幼儿园申报成为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完成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80%的目标。加强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检查,完善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行为监测机制,开展无证幼儿园规范整治工作。完善优质公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机制。继续实施多元普惠幼儿园激励政策,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配套补助机制,对X市城区范围内获得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称号的幼儿园,按照自治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标准,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各县区也应建立相应的多元普惠幼儿园评定及激励政策,给予适当生均奖补,所需资金由本级财政承担。(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3.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加大自治区、市、县等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力度,新增195所示范幼儿园,督促自治区示范幼儿园空白县区加大示范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县区全覆盖。重点推进县区级示范幼儿园创建,着力打造乡镇中心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评估管理制度,分级制定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实行幼儿园按类别分等级收费。市人民政府对X市城区范围内获得自治区示范幼儿园的园所一次性奖励10万元。(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4.深化学前教育保教改革。深入贯彻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学前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提升保教质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推广优秀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继续推进X县、X区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总结及推广可借鉴经验;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幼儿园课程管理与实施方案,成立幼儿园课程研究中心并适当安排研究经费,推进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开展教研责任区建设工作,建立县区间的教研交流及协助工作机制;加强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宣传学前教育理论,做好“小幼衔接”,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努力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

1.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区全覆盖。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消除“大班额”专项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X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X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建立消除“大班额”“大通铺”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大通铺”学校实行销号管理。从X年9月1日起,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强弱搭配、相对就近”原则,根据县域内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校分布、距离远近等实际情况,采取学校联盟形式或集团化办学形式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实现学区内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的“六统一”,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切实做好精准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制,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制定劝返措施,确保我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7%。强化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责任和督导考核问责机制,把控辍保学、消除“大班额”、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等情况纳入对县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绩效办;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2.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重点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教学点。继续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全市1780所学校(含教学点)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的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计划,使700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办学标准,力争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落实自治区有关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奖补政策,全市新建36所小学、9所初中(其中市区新建10所小学、4所初中),改扩建331所学校。(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3.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根据自治区开展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考核评估的工作部署,按照《X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X年,鼓励X县、X县、X县、X区、X区、X区等6个县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X年,鼓励X县、X县、X县、X县、X县、X族自治县、X区、X区、X区等9个县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X年,鼓励X县、X县等2个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4.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各级教研队伍的整体水平。创新教研方式,构建中小学协同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新机制,完善“X基础教育发展联盟”,加强与X师范大学和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协作,利用驻X高校的智力优势,打造我市教育科研品牌。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创新,倡导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素质教育,利用好校外实践基地,大力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启动和实施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

⒈完善普通高中布局规划。主动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新变化,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发展、学龄人口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以市为主统筹做好普通高中布局规划。原则上,人口小县,办好1所普通高中;人口中等县,办好2所普通高中;人口大县,要办好3所普通高中。有农村普通高中的要向县城及城区集中,坚持一定规模和标准的集中办学,提高办学质量。统筹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鼓励优质学校突破区域限制,组建多样化的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2.推进普通高中扩容促优。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市区新建4所公办普通高中(X中学X校区、X中学城北校区、X区X中学、X区第二中学),X县新建2所公办普通高中,X县、X县、X县、X县、X族自治县各新建1所公办普通高中。统筹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中央专项资金项目、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自治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自治区普通高中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项目,除以上6县新建学校外,其余各县均要改扩建1所以上公办普通高中。支持49所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校舍,增添高中课改必需的设施设备,支持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按“一校一室”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缓解现有教学资源硬件不足的问题。(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3.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可选择、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适应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支持指导X中学、X中学、八中、十七中、十九中和X二中创建第二批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争取通过三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以科技创新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国防教育和人文教育为特色的全市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新体系。(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4.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新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均衡性。逐步建立健全以校为本、联校开发、课程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积极推进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建设。实行选课机制,积极推进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构建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及选课指导要求的教学管理机制。同时采用学分管理,积极推进由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构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促进学生重基础、多样化、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课改培训、高效课堂、课改专项课题”为抓手,组织新课程教材与教法培训,使全市普通高中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技术。通过高中课改专项课题,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工程

1.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加强职业学校的校园、校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图书、实训设备配备,补齐条件短板。根据实际情况支持改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到X年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2.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到X年,校均在校生规模达2500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到X年,建成10所自治区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品牌专业建设,打造8个自治区中职品牌专业。加强16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创建X职业技术学院(暂名)。在市培智学校和市聋哑学校建设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并引导各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3.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积极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中高职有机衔接,逐年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专科和本科的比例,到X年达15%以上。加快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不断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取“双证书”比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立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保证中职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推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继续实施中职学生技能抽查和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到X年,技能抽查涉及专业范围达100%,学业水平测试范围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继续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X年,力争培养200名现代学徒。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机制。继续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职教院校与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鼓励支持各中等职业学校参与职教集团,到X年,各学校至少参与一个职教集团。积极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探索开展职业认识教育,鼓励在小学阶段加强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积极开展初中职业教育渗透,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双向沟通。(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4.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开展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落实职前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宽进严出、弹性学制、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以市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X开放大学。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平台建设和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丰富城乡居民学习资源,推进X区、X县等2个自治区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力争到X年创建3个自治区级社区教育试验区。(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广播电视大学)

(五)实施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1.统筹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坚持以地方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办学资源,推动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围绕“一体两翼”的发展定位,做好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应用技术教育专业群建设,打造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美术学、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特色优质专业,到X年,力争建成4—6个自治区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1—2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平台,在区内同类院校中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加快推进高校项目建设。协助推进X高校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完善X高校集聚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X高校办学条件。加快完成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校区建设工程,X年底X校区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继续加大投入,重点完善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校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到X年,力争建成3—5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成一批满足学校本专科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室,建成1个现代化复合型高校图书馆。(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具体实施单位: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驻X高校、X县人民政府、X区人民政府)

3.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按照“引培并重、立足培养”的原则,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到X年,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5名左右、学术带头人10名左右、教授25名左右、博士30名左右,打造1—2个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培育1—2名“X高校卓越学者”。专任教师人数达61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5%以上,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编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具体实施单位: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大力加强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的贡献率。建设1—3个“X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建成1—2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到X年,争取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他各级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技术咨询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300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不少于15部,获专利授权70项。强化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新增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5个。(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实施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工程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活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使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化、常态化。举办师德师风建设大讲堂,宣讲师德建设文化,加大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2.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和市培计划,向乡村学校倾斜,推行乡村教师全员培训。重点做好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新高考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等各类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教师不少于5000人次。实施“名校长领航”工程,在全市中小学校中遴选出100名校长,培养出一批在区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实施“优秀骨干学科教师培养”工程,在中小学校中遴选出1000名青年骨干教师,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思德优、素质高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3.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工作,通过核定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补足配齐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等工作,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走教支教计划,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各县区在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要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学校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师倾斜。认真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县区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和扩大补助范围,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按规定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加大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七)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

1.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完成未联网的29所中小学接入宽带网络,实现497所中小学宽带网络提速升级,推进具备条件的232个教学点接入宽带网络,基本实现中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加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推进无线校园建设,推进1772间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实现中小学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继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完成全市中小学接入X电子政务外网教育子网。依托X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自治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和公共服务的水平。(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2.推动构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汇聚形成覆盖主要学科、全学段系统全面的区域特色资源库。推进全市中小学建设校本资源库。推进各级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积极探索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列支购买资源服务费用机制。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比赛观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区域协同教研,采取“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实现“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和常态化。鼓励学校积极探索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实名制、组织化、可管可控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培训,重点培训校长100名,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1000名,电教机构人员100名。(组织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具体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教育发展主体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分年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本行动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汇报,积极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举措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压实领导责任,建立和形成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的工作责任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负责本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国土资源、住建、规划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协同推进,建立健全重大任务部门会商机制,着力破解本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教育投入。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教育投入责任,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支出,合理划分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根据学校现有隶属关系,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相应的教育支出责任。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自治区各类学校办学成本核定和学费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通过政府债券、旧校区土地处置、政府融资、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银行贷款等方式,依法依规、多元化筹集学校发展资金。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举办民办学校、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捐资助学等合法合规方式支持教育发展。加强经费统筹管理,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转移支付资金,整合现有各类教育专项资金,统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资金等多渠道筹措经费。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倾斜。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告制度。

(三)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大规范整治力度,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市属高校职称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学区制改革。推进小升初和中考招生考试改革。加快中小学管办评分离改革。制定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具体工作细则。制定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学前教育改革。

(四)强化考核督导。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本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作为全市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度,重点考核财政投入、项目实施等情况,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全市各地要将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列为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健全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的公示、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和复查制度。对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建设进展严重滞后、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落实《X教育强县考核评估办法》,开展“教育强县”创建工作。

(五)营造良好氛围。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要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教育改革新政策的综合宣传和解读力度,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本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