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普惠金融创新方案18篇

普惠金融创新方案18篇

发布时间: 2022-11-22 11:05:03

普惠金融创新方案18篇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原创银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工作要点方案  20XX年普惠金融业务工作要点20XX年全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思路是:坚决贯彻中央和监管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惠金融创新方案18篇,供大家参考。

普惠金融创新方案18篇

篇一: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原创银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工作要点方案

  20XX年普惠金融业务工作要点20XX年全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思路是:坚决贯彻中央和监管要求,落实全行工作会

  议及对公业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完善有利于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一条主线”,有效运用金融科技,依托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两大引擎”,努力实现上量、提质、增效“三个目标”,推进获客模式、服务模式、数据模式、风控模式“四项优化”,推动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五专机制”落地,实施客户营销、风险管控、产品创新、渠道协同、价格管理、队伍建设“六项举措”,以客户为中心,着力打造普惠金融业务新机制、新模式、新生态,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对全行的价值贡献。

  一、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1.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总行党委统一部署,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提高发展普惠金融的政治站位,探索和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新思路新方法,将所学所思所悟凝聚到党中央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中,落实到总行党委关于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各项工作要求中,一级带动一级学,一级带动一级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2.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好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执行到位,形成党建工作逐级抓、逐级带、逐层落实的良好格局。要持续提升条线执行力,严格按照总行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通过决策推动、目标牵动、政策引导、专题会议部署、领导分片包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所辖机构的分析、诊断、辅导和督导工作,全面、清晰、准确传导政策要求,抓好措施落地。3.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有关精神,切实落实反“四风”要求,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改进调查研究,倾听客户、基层和员工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基层机构困难和问题,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精简会议文件,提高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二、20XX年主要经营目标1.发展目标:人民银行口径普惠金融贷款新增950亿元;银监会考核口径普惠金融贷款确保达到“两增”目标;大数据产品贷款新增800亿元,大数据产品贷款客户新增20万户。2.质量目标:普惠金融不良贷款“双降”,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全口径小微企业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即国标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贷款。3.效益目标:小企业客户净利润较上年提升10%,小企业客户对公产品覆盖度、对私产品覆盖度分别达到7个,小企业客户及关联人存款新增500亿元。4.同业竞争目标:普惠金融贷款新增四行第一;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新增和总量四行第一,贷款四行第二;努力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质量四行位次。三、20XX年重点工作(一)“一条主线”——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1.明确体制机制建设总体方向。要以商业化运作、条线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分步骤实施、配套政策支持为原则,完善事业部垂直组织架构,落实“五个专门”长效经营机制,建立客户管理、信贷审批、风险管控、绩效考核等政策制度体系,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创新特色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推进业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社会效益。2.推动完善垂直组织架构。一是明确职责定位。要进一步明确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战略定位,明晰职责,增设普惠金融专业化管理团队,加强与中后台部门协

  同,补充专业人员,强化支持保障。二是夯实“信贷工厂”建设。要总结“信贷工厂”标准化服务模式,推动小企业中心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强化规范化设置要求,提升客户筛选、评价授信、信贷审批、贷后监测等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水平,对网点等渠道营销服务客户和风险管控形成有力支撑。三是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向基层网点及县域延伸。要把握支持普惠金融县域网点申设的政策机遇,优质高效完成普惠型网点的新设和升格工作,提高辖内普惠金融机构覆盖。四是加强示范机构建设。要积极打造建设特色支行和示范机构,合理配套资源,安排差异化机制。加快各行在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相对集中的区域,根据地域和分支机构的经营优势,成立特色支行,科学配置相关资源,打造示范机构,要力争20XX年内建成百家特色支行。

  3.完善政策制度体系。落实“五专”机制,研究完善普惠金融贷款规模、信贷政策、审批政策、综合效益核算、考核激励、资源配置等差异化政策及风险偏好规则,与业务战略定位、业务发展需求及监管要求相适应,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持续提升客户经营效率和效益。

  (二)“两大引擎”——坚持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4.培育创新着力点。一是加强新兴领域研究。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紧跟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新业态,加强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农村金融和社区金融服务领域创新。二是搭建特色产品体系。围绕小微、涉农、双创、扶贫四大板块,针对经济活跃地区、城市重点社区、农村重点县域,完善特色产品线。做好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接力式”服务满足客户各阶段金融需求,保障服务连续性。将产品创新融入客户发展场景,实现线上标准化融资服务与线下个性化服务的交互融合。三是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总行级创新中心、创新实验室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研发支持。强化重点创新业务推广应用,提高产品服务效率和产出效能。推动全行运用金融科技新工具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模式,持续提升客户营销及风险管控精准度。5.深化“新一代”及大数据运用。一是加强“新一代”优秀案例推广。要充分运用商机管理、客户挖掘、营销拜访、综合效益贡献测算、风险监测等模块功能,吸纳新理念、新思路、新服务,延展应用领域。要认真组织挖掘优秀案例,全面学习推广应用,促进业务发展。二是持续完善系统功能。要优化客户评价及风控模型,完善反欺诈等系统机控功能,发挥系统工具在信息整合、营销支持、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三是深度挖掘大数据。要充分挖掘企业级数据价值,加快税务、工商等外部数据引入与应用,支持客户精准营销,产品创新优化,综合效益分析,精细风险管控,客户维护与价值挖掘,流程效率改进,提升优质客户准入和风险识别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数字化管理条件下的竞争优势。(三)“三个目标”——总量增长、质量提升、效益增加6.业务总量增长。人民银行口径普惠金融贷款新增计划950亿元,确保达到定向降准“二档”标准;银监会考核口径普惠金融贷款新增确保完成“两增”要求,即“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监管要求;大数据产品贷款新增800亿元,大数据产品贷款客户新增20万户。要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客户的支持力度,贷款利率在7.39%(含)以上的新增“小微快贷”不占用分行贷款规模。7.贷款质量提升。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存量贷款潜在风险,高度关注“小微快贷”等重点产品业务质量变化情况。各分行要严格执行总行信贷政策,严把新发放贷款质量,大力压降不良和逾期贷款,确保普惠金融不良贷款“双降”,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即国标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即国标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贷款。8.价值贡献增加。要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重点业务定价水平,努力实

  现小企业客户净利润较上年提升10%。要强化综合服务理念,以信贷服务带动理财、信用卡、代发工资、代缴税签约等,承接个人资金,确保小企业客户对公产品覆盖度、对私产品覆盖度分别达到7个,小企业客户及关联人存款新增500亿元。

  (四)“四项优化”——获客模式、服务模式、数据模式、风控模式9.优化获客模式。一是线上数据获客。要利用“小微快贷”平台,基于结算、AUM、房产抵押、代缴税等行内数据,以及税务、工商等外部数据,挖掘符合准入条件的优质客户,加强线上主动营销,完善目标客户营销反馈机制,提高精准营销效率。二是线下批量获客。要借助产业集群、商圈管理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息、资金等优势,推进小微企业批量筛选、批量营销。要稳健推进“政府增信”业务模式,加强与政府采购平台等合作,批量拓展小微企业客户。要推动从协会、商会、交易平台、第三方数据公司等批量获取客户信息,选择营销目标客户。10.优化服务模式。一是综合服务模式。要发挥信贷“敲门砖”作用,增强信贷的间接带动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促进获客、活客、粘客。加大“FITO?飞拓”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企业ERP云平台等推广力度,打造融资融智型综合服务。二是“小微快贷”模式。推进代发工资等行内数据及海关、电商、医保等外部数据连接应用,优化模型,精准画像。拓展税务信息接入范围,推动“云税贷”模型迭代升级。与有影响力、公信力、增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推进系统连接和场景打造,拓展“平台快贷”。三是成长型客户服务模式。要借助真实有效的增信方式,加强成长型客户营销服务,运用小企业评级模型对客户进行评价,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单户授信500万以上业务。11.优化数据模式。依托四大平台,加强内外数据运用,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一是商业聚类。要整合产业集群、商圈、供应链等相关信息,推进小微企业ERP系统应用,基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为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政府聚类。要重点从税务、海关、应收账款质押等电子政务系统推动数据共享,扩大客户信息来源。积极推动“银商合作”,利用工商部门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三是内部聚类。要整合梳理我行存量客户,共享客户资源,通过条线间联动挖掘优质客户,从无贷客户中挖掘信贷需求。四是数据驱动聚类。要探索与核心企业、数据供应商等第三方合作,拓展“平台快贷”业务外延,推动与更多符合条件的外部合作平台实现数据直连、应用。12.优化风控模式。一是加强数据获客控险。要以数字化管控为手段,基于信用记录、经营情况、结算信息等内部数据,结合税务、海关、征信、工商、法院等外部数据,不断优化完善模型,做好数据交叉验证,批量挖掘符合条件的优质客户。二是做实反欺诈控险。优化完善黑名单管理,持续充实名单内容,提高名单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利用法院、公安、政府网等官方信息平台和“企查查”、”企信宝”等公众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交叉验证,有效防范欺诈风险。三是利用工具监测控险。要严格落实小企业早期预警工具推广要求,认真核实、处理预警信号;利用信贷客户监测工具加强对辖内机构管理,监控风险趋势,做好预判及处置应对;利用统一催收组件,做实到期提醒和逾期催收。四是完善系统智能控险。要将客户选择、客户评价、贷款发放、抵质押物管理、贷后管理等业务关键动作及相关信贷规定要求纳入系统控制,实现自动机控,加强信贷执行,有效防范违规操作风险。(五)“五专机制”——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机制13.建立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一是坚持综合化发展。要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做实板块间联动,强化条线间、母子公司间、总分支行网点间协同,推进业务综合经营,价值综合挖掘,客户综合服务,围绕集信、授信、用信、增信、诚信“五信”,实现存款、贷款、客户、业务联动、生态建设等综合服务。二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要利用商机管理模块功能,充分挖掘存量小额无贷户信贷需求,主动识别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小微企业主家庭理财、财务管理等金融

  服务需要,扩展企业网银、结算、代缴税、信用卡、代发工资等产品,形成系统性的服务能力。要支持成长型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信贷与非信贷、融资与融智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4.建立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实现集成化的效益核算。一是建立专门的统计监测报表体系。总行将按照监管部门规定的普惠金融领域客户范围,建立人民银行、银监会两个口径的普惠金融核心指标统计报表体系。各行要加强对普惠金融业务数据的常态化监测与分析,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实现对客户综合贡献的统计分析。综合分析普惠金融业务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明确统计指标,探索开发综合效益贡献统计系统功能,实现对客户综合贡献的全面统计、分析及效益核算。探索建立各条线协同收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条线、各分支机构间协同的积极性、主动性。

  15.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全面化的质量管控。一是加强风险识别。坚持客户选择数据化,客群化,加强风险前瞻性研判,分析、筛选优质客户,做好移位再贷,择机退出潜在风险客户,保证一定的换手率,提升客户质量。二是优化风险计量工具。深化推进普惠金融客户风险计量工具在贷前客户筛选、贷中审批、贷后预警监控等环节的应用,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做实风险监督。聚焦关键环节风险,狠抓薄弱环节治理,加强风险监控、风险排查、信贷检查,做到全面管理和主动管控。四是强化信贷责任管理。落实条线管理责任,强化信贷岗位尽职尽责,对普惠金融业务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16.建立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做好全方位的资源保障。一是专项配置普惠金融贷款规模。总行实行“一管一限一放开”的贷款规模管理机制,即刚性管理、限制挪用、价格以上放开。各行要严格执行总行下达的普惠金融贷款增长计划,逐级做好分解,加强业务统计与分析,进一步完善计划保障机制。二是加强财务资源保障。要在确保落实总行各项费用激励政策基础上,根据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开展专项营销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员工费用及营销费用配置。要按照普惠金融特色支行、网点规划建设要求,提供固定资产保障。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考虑普惠金融业务客户群体多、范围广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基层机构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分行普惠金融管理部门职责范围迅速扩大等因素,为普惠金融业务配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确保各级机构有与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定位、职业发展、培训培养等工作要求,逐步在全行建立一支数量适当、专业资质齐备的专职队伍。

  17.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实差异化的激励约束。一是加大考核力度。要综合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切实加大对普惠金融业务的考核力度。要进一步细化一级分行KPI关于普惠金融及小企业业务的考核政策,落实到辖属机构KPI考核评价体系中,考核力度不得弱于总行。要将普惠金融业务作为各级行“一把手”工程,将分支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与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及绩效分配等挂钩。二是完善等级行评价机制。总行完善普惠金融业务等级行评价机制,各行要比照总行要求,合理制定经营目标,做好发展任务分解,加大监测跟踪频率。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分行,采取通报、下发提示函、管理层约谈等形式,督促加大工作力度。

  (六)“六项举措”——客户营销、风险管控、产品创新、渠道协同、价格管理、队伍建设

  18.加大客户营销力度。一是做好全年营销策划。明确各层级、各阶段营销重点,建立标准化客户营销流程,加强穿透式营销管理。抓住旺季营销等关键时点,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评比表彰、案例分享等形式多样的营销推广活动。二是加强重点产品营销。要推广“云税贷”业务,开展代缴税工程,快速抢占和覆盖代缴税市场,提高签约率和代缴率,扩大目标客户范围。加强“云税贷”商机推送的过程管理,提高到点率、到人率和营销转化率。加快

  推动银税系统直连,批量获取A、B级纳税信用等级客户名单,做好客户主动营销。要加快“抵押快贷”推广,特别是重点区域应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对存量房贷客户的逐一摸排,重点关注正常还款且已落实抵押登记的存量房贷客户,加大客户拓展。要加大“信用快贷”营销,分析客户在我行金融资产、结算流水等业务数据,批量挖掘符合条件的潜在客户,加速市场对接与投放。要加快“平台快贷”布局,结合圈链平台业务推进工作,择优选择自身实力强、合作意愿高、对小企业控制力强的合作方作为试点,尽快实现业务突破。三是推进客户群批量营销。从商业聚类、政府聚类、内部聚类、数据驱动聚类四大平台做好客户挖掘,重点拓展小微、商户、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五大客群。针对2017年梳理的重点客群,分类实行差异化经营模式、精准营销及业务推进措施,绘制20XX年客群“作战地图”,确定营销目标,明确营销策略,开展批量营销。四是做好存量客户续贷。推广小微企业续贷业务,对于业务到期前系统筛选出的续贷客户名单,及时与客户沟通,提前开展续贷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优质客户,积极做好无还本续贷工作。五是加强宣传推广。完善覆盖普惠金融客户的品牌体系,加强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各渠道宣传推广,策划事件营销,营造行内共知、社会认可、客户点赞的氛围,打造我行践行普惠、服务小微的品牌形象。

  19.做实全面风险管控。一是加强存量业务管控。要加大存量业务质量监测及风险排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检查,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风险点,控制风险暴露、处置存量风险。二是做好重点产品盯防。建立“小微快贷”逾期分析体系,从机构、行业、产品、客户群等维度监测风险指标变化趋势,及时应对潜在风险。做好不良案例分析,通过解剖麻雀的形式,找准问题根源,提出内部管理、流程控制及系统工具优化建议。三是强化重点区域管理。建立联系人帮扶机制,推动风险化解处置。开展信贷检查和督导,以风险管控前置、贷后管理到位、押品管理落实等为重心,确保关键环节执行到位。四是加大风险化解处置。落实风险快速处置要求,积极运用回收盘活、呆账核销、批量转让等手段,推进不良处置。五是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及案件防控。抓好信贷制度传导和执行管理,加强警示教育。对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及违规违纪案件,要制定具体整改措施,逐项整改落实,加大违规违纪行为惩戒力度,同时举一反三,把握问题根源,杜绝同类问题屡查屡犯。

  20.加强产品创新。一是强化新技术应用创新。完善“小微快贷”产品体系,丰富“线上银税互动”业务模式,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清算支付及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方面的应用。二是拓展新场景创新。与有影响力、公信力、增信力的电商平台、供应链核心企业、政府机构、专业市场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推进系统连接和场景打造,创新产品和客群服务模式。三是聚焦新领域创新。围绕战略性新兴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民生、扶贫、绿色信贷等领域,加强总行基础性和分行特色产品创新,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四是拓宽新服务创新。加强集团内、部门间联动合作创新,围绕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交易结算、综合服务等,丰富产品服务模式与种类,打造同业领先的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21.强化渠道协同。一是提升网点服务效能。要统筹考虑网点业务覆盖、范围确定、职能安排、人员配备、岗位设置,加强对营业网点的分类管理,全面推动网点营销服务。要做好对营业网点的支持和推动工作,加强客户、客群梳理,筛选目标客户名单,加强商机推送、整体营销和技术支持。研究在“龙易行”、STM等智能终端部署小企业产品及相关系统功能,提高网点营销的系统化、智能化水平。要充分发挥网点综合销售能力,围绕客户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挖掘跨条线业务、产品的交叉销售机会。二是加强网络渠道应用。要推广“小微快贷”手机银行渠道,抢占移动端长尾客户市场先机。要加大企业ERP云平台的推广力度,通过企业ERP云平台为客户提供进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经营分析、资金管理、账户管理、信贷融资、财务会计等各项金融及非金融服务。探索运用ERP系统中的运营数据,研发企业ERP贷款,为客户提供融资支持。

  22.加强市场化定价管理。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在总行下发的定价底线和基准线基础上,

  对辖内分支机构设置差别化的小企业贷款定价目标要求。要加强业务收益分析及资产质量监测,基于收益覆盖风险原则确保达到目标回报要求。二是提高重点业务精细化定价能力。要针对“小微快贷”业务,根据全行定价目标,结合区域市场潜力、同业竞争环境、资产质量、贷款收益、产品覆盖等多个维度制定差异化定价方案,实现“小微快贷”业务在区域、客户维度、产品覆盖等方面的灵活定价,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及价值贡献。三是确保服务收费合规。要严格执行监管部门规范服务收费相关规定,为客户提供真实有效服务并收取“质价相符”的费用。

  23.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专项培训力度。要聚焦普惠金融业务,围绕市场客群研究及批量营销、产品创新与推广、网点标准化营销、风险管控、新一代系统及大数据应用等,明确培训重点内容和主要目标。总行今年将针对上述内容,举办8期普惠金融业务培训班,各行要及时做好转培训,并组织辖内培训工作,有效利用现场教学、视频培训、网络课程等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二是分层分类提高培训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做好培训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设计系统化、差别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持续做好营业网点业务培训。从白名单获取、产品要求、营销技巧、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通过标准化培训课件以及移动端学习课堂等多种形式,提升网点人员的实操能力。

  

  

篇二: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制定方案5月中旬组织开展一次全辖支行业机构普惠金融知识技能竞赛各行要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展示本行社的能力和风四活动内容着重开展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国库直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反假人民币知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以及各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涉农业务品种等提升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认知度调动并引导公众的增强金融意识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和金融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

  柯城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宣活动方案

  根据《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柯城农商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三大目标,开展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创新升级五大行动,为了确保普惠金融工程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一、活动时间:2014年2月1日至12月30日。二、组织方式

  柯城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宣传”活动由办公室牵头主办,辖内各支行分理处全部参与。三、活动形式(一)柜面宣传。各支行分理处应在有条件的营业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摆放宣传材料或设立咨询点,并通过电子显示屏、悬挂条幅或标语等形式展示“普惠金融服务宣传月”、“诚信金融、惠及你我”、“银企互动、相伴成长”、“立足小微、服务实体经济”等标语。(二)媒体宣传。柯城农商行统一在《衢州日报》等媒体开辟“柯城农商行:普惠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专栏,宣传自开展“普惠金融进社区”工作以来工作成效,重点宣传通过银行“面向微小企业”和持续培育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规模以下壮大为规模以上的典型案例,请各支行4月底成功案例,集中展示

  -可编辑修改-

  。

  “普惠金融”工作成果。各行也可自行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中宣传普惠金融服务政策、产品和服务等。(三)短信宣传。要通过短信平台系统,统一发送宣传短信,。短信内容为:“诚信金融、惠及你我”(类似宣传语)。(四)电话咨询热线宣传。要建立金融服务咨询热线,为广大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咨询服务工作。(五)流动宣传。组织宣传车、宣传队“走上街头”或“深入社区”、“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如可开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普及介绍金融产品和服务、信贷审批流程及有关要求等),要确保覆盖面和宣传效果。(六)风采展示。制定方案,5月中旬,组织开展一次全辖支行业机构普惠金融知识技能竞赛,各行要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展示本行(社)的能力和风采。四、活动内容(一)着重开展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国库直接支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反假人民币知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以及各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涉农业务品种等,提升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认知度,调动并引导公众的增强金融意识,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和金融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可编辑修改-

  。

  一是互联网宣传。为扩大“普惠金融”宣传活动影响,拓展宣传受众范围,“衢州金融网”开辟金融知识科普专栏,派专人负责协调,上挂近年来国家出台货币信贷政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付结算、反假人民币等有关金融知识,设置法规制度、知识汇集、疑问解答、公众留言、网站导航等栏目。二是利用电视、远程教育网进行宣传。通过电视传媒,在宜州电视台做专题节目,介绍宜州市作为河池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果,联合地税部门宣传“诚信纳税”的宣传,联合团委妇联做好“小额妇女创业贷款”的宣传,拟请专业人士策划新闻性强、受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新闻报道,寻找1-2个值得做大的新闻亮点进行包装,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宣传相关金融知识。

  三是手机短信宣传。与通讯运营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采用发送手机短信的形式开展金融知识长效宣传。短信发送对象以企业客户和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公众客户为主,短信内容简短精练。(二)推行“阳光信贷”强自身惠三农。推行“阳光信贷”中,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打通“阳光之路”,把“阳光信贷”落到实处。为了方便客户,把信贷服务指南流程及承诺事项悬挂于客户经理办公室,让客户对能否贷款、能贷多少、利率多高、如何办理、向谁投诉等心中有数,并对贷款实行“一站”式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同时推行“五公开”举措,将贷款政策、贷款品种、贷款条件、办贷时限、监督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公众、贷款农户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积极发挥阳光效能监督牌的作用,将信贷人员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上墙公开,公布联社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客户的“阳光”监督。

  -可编辑修改-

  。

  (三)举办货币信贷政策知识讲座、反假货币知识和支付清算业务知识培训等。为更好地宣传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各种货币信贷政策,特别是涉农优惠政策;切实提高经办人员支付系统业务技能,构造良好的支付系统业务受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普及社会群众反假防假知识,开展货币信贷政策知识讲座、支付结算业务知识和反假人民币知识培训班(四)支行“普惠金融活动”案例等。五、活动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宣传活动关系到农村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支行要充分认识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科普教育,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提升农村群众金融素质的重要意义,把本次主题宣传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要根据宣传方案,结合辖内实际,加强协调,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辖内网点开展宣传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应人民银行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宣传的主导作用,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金融政策、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促进群众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三)狠抓落实,注重效果。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实事,重实效,切忌讲空话,走过场,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主题宣传活动。在宣传过程中,要采取多种

  -可编辑修改-

  。

  宣传手段,要注重做好对群众的答疑解惑,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四)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收集社会公众对金融政策、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要及时整理主题宣传活动的相关信息资料,认真对本单位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宣传活动结束后,各参与单位要在8月中旬将文字、图片、影像等活动资料汇总上报。

  -可编辑修改-

  。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篇三: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传统种养业对贷款需求不大但新型经济形态对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巨大在大多数乡镇能提供信贷的仅有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由于信用社资金实力信贷产品种类创新驱动意识等原因信贷在支持农民建房外出务工发展种养殖业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贷款利率高贷款难人情贷款等

  浅谈“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含义及目标进行探析,然后结合会泽金融发展现状及与普惠金融目标进行差距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会泽“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普惠金融;会泽;金融目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人口有101万,贫困人口47万的贫困大县和资源大县会泽县来说,有必要好好研究金融,更好地为会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那什么是普惠金融?在会泽,发展“普惠金融”能做些什么呢?

  1普惠金融的含义及目标

  1.1普惠金融的含义

  “普惠金融”应理解为可以让社会成员普遍享受的并且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给予适当优惠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法规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工具体系。其中,金融服务中的信贷支持是核心内容。我国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发展滞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个概念的含义应该包括:第一,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以此来推进对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第二,促进正规金融对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的支持;第三,推动我国金融整体全面发展。国际上,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机构是扶贫的主力军,但力量不够,要把正规金融纳入扶贫的整体力量,因此提出了“普惠金融”概念;而国内却是反过来,国内正规金融机构承担了很多扶贫任务,取得宝贵的经验。但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项目、小微型金融机构却发展滞后。

  1.2“普惠金融”目标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赖金昌研究指出,中国的“普惠金融”系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小额信贷项目,特征是:他们不是金融机构,以募集来的资金进行运作,2007年,国内有300多个这样的小额信贷项目,这类项目还会继续出现和存在。第二层次:备案小额金融机构,特征是:小额信贷项目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可以变成一个备案型的小额金融机构。因其规模比较小,针对的人群也是比较低端的,所以平时不需要受严格的监管。第三层次:类似于持照小额金融机构,特征是:比第二层次更大一点的机构,他们不可以吸收存款,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放贷机构,允许他们向商业银行借款补充资金。类似于今天会泽的小额贷款公司,会泽目前有2家小额贷款公司。第四层次:小额金融银行,特征是:服务于一定区域和范围内的人群,他们还不是那种特别大的商业银行。这个类似于今天的村镇银行,曲靖有2家,分别是曲靖市惠民村镇银行和富源富滇村镇银行。第五层次: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特征是:机构较大,资本金要求严格,监管严格,可以开发出小额信贷这样的产品,如农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

  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

  2会泽金融发展现状及与普惠金融目标差距

  2.1会泽金融发展概况

  目前,会泽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分别是人行、农业发展银行、工行、农行、建行、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保险公司15家,分别是中保财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等;其他新型金融组织、担保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惠农支付点是个亮点,到目前为止,已批准设立314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在惠农支付服务点可以小额取现、消费、转账、查询、缴费五大功能,有效补充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不足。2013年年末,会泽县各项存款余额108.25亿元,比上年增加18.87亿元,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51.54亿元,比上年增加6.66亿元,增长15%。存贷款在云南省曲靖市分别列第3位和第5位,其中宣威存贷款分别是225.29亿元、143.57亿元,罗平存贷款分别是81.89亿元、47.67亿元。存款排在宣威、富源后,贷款排在宣威、富源、沾益、陆良之后列第五。

  2.2会泽县小额信贷开展情况

  截至2013年年末,农行已累计投放小额贷款5.3亿元,覆盖了全县21乡(镇)376个行政村12967个村民小组,69146户28万贫困人口得到贷款扶持,资金入户率、累计回收率、项目成功率分别达100%、99%和98%,13年来,累计支持25524户发展种植业,42426户发展养殖业,1196户发展加工业。对会泽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约有6.9万户、28万农民在小额扶贫到户贷款的支持下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这方面的数据还很多,农村信用社也投放了大量小额信贷,如贷免扶补,邮政储蓄银行、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等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等。

  2.3建设“普惠金融”,会泽金融的差距和存在问题

  (1)小、微型金融机构缺失。一是小银行缺失,特别是社区型银行,会泽目前仅有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公司,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都没有。二是乡镇一级金融机构较少,一般的仅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多数乡镇仅有信用社一家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只有到信用社办理,形成一家垄断的局面,保险机构设到乡镇一级的很少,仅有如者海这类大一点的乡镇。三是社会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项目缺失。如上文五个层次中第一、二个层次的小额信贷项目、备案金融机构缺失。

  (2)正规金融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建立了以人行会泽县支行为央行的管理机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工行、农行、建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地方性金融机构会泽县农村信用社、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为服务地方主力军,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为补充的银行业金融组织框架,同时建立了保险、担保等机构。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

  银行转型有待加快、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软约束因素等问题依然存在。

  (3)会泽金融服务需求巨大,缺口大。金融服务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信贷需求,也有储蓄、保险、投资和支付结算等需求。其中,信贷是核心需求。传统种养业对贷款需求不大,但新型经济形态对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巨大,在大多数乡镇能提供信贷的仅有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由于信用社资金实力、信贷产品种类、创新驱动意识等原因,信贷在支持农民建房、外出务工、发展种养殖业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贷款利率高、贷款难、人情贷款等。新型农村保险、投资理财等发展势头良好,但缺乏正规金融机构直接服务,主要是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网点。(4)金融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是征信环境。目前,会泽已建成5个信用社乡镇,离全部建成还有很大距离,比马龙、罗平落后较多;二是信用评估担保机构少,如林权抵押评估机构、农村房屋评估,评估机构少,评估费用较高。三是金融知识普及传播有待加强。特别是农村地区反假货币、普通存贷款、投资理财知识、新型金融工具推广等亟待加强。

  3促进会泽“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3.1政府应鼓励和引导非政府组织等对小额信贷项目的支持

  一是加大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和社会团体操作的小额信贷机构联系,做好项目推荐。如加大与香港乐施会、鹤类支持基金等组织的联系。二是加大对政府贴息项目的落实、检查及评估。如用好林权抵押贷款贴息额度,加大对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检查、评估。三是积极应用财政资金支持引导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支持,对风险较高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按时拨付配套县级财政贴息资金等。

  3.2鼓励和引导完善会泽县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鼓励和引导更多全国性金融机构到会泽设立分支机构、村镇银行等;二是加大对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推动邮政储蓄乡镇网点改革,把邮政代理网点改设为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在全县未设网点的地方增设网点;鼓励农业发展银行转型,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抓好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2015年实现全县未设金融机构网点的行政村全部实现惠农支付全覆盖;三是建立健全对银行业会泽县分支机构参与信贷扶贫及其他金融服务提供的考评激励机制;四是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引进更多担保、评估公司;五是加大对保险、股权投资基金等的规范、引导。

  3.3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加大诚信会泽建设,加快推进信用社乡镇建设,早日建成信用县;二是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特别是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新型金融工具和产品的推广,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等自助设备推广;三是抓住国家对乌蒙片

  区扶贫连片开发支持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金融的各种优惠倾斜措施,如对金融机构税收优惠、低容忍度监管指标等。

  参考文献:

  [1]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提供全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张静,任彤.金融制度与财政制度协调的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11).

  

  

篇四: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挄照持续发展惠及民生市场主导稳妥推进结合县情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不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使全县普惠金融发展居亍全省中上游水平基本实现乡镇一级银行网点和金融服务建制村一级基础金融服务两个全覆盖金融服务知晓度可得性满意度明显上升投诉率明显下降的总体目标

  全县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洮县、xx县普惠金融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x监发〔2017x号)文件精神,为认真开展好xx县普惠金融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金融服务水平,助推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出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按照“持续发展、惠及民生、市场主导、稳妥推进、结合县情、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使全县普惠金融发展居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基本实现乡镇一级银行网点和金融服务、建制村一级基础金融服务“两个全覆盖”,金融服务知晓度、可得性、满意度明显上升,投诉率明显下降的总体目标。二、主要任务(一)补齐机构短板1、协调筹建农发行xx县支行,研究提出农发行xx县支行开业后为我县扶贫开发和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2、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下沉网点和服务,在县城、乡

  镇及以下合理布局,加大对空白金融服务行政村各类电子机具布放及人员配置,并及时解决电信(移动)网络未覆盖问题。(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电信局、各金融机构)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倡导采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技术降低服务成本。(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4、充分发挥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的作用,积极发挥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在农户信息采集、信用培育、信用评级、宣传普及、业务代理、产业对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牵头单位:县产业互助社;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金融机构)

  5、规范小贷公司业务发展,协助中和农信在我县注册成立一家省级小贷公司。县金融办加强与省州金融办、省小贷协会衔接沟通,研究提升我县小额贷款服务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措施。(责任单位:县金融办)

  (二)夯实政策基础6、协调上级人民银行在安排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时适度向xx县倾斜,用好扶贫再贷款比支农再贷款利率更优惠的政策。(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7、学习借鉴其他地方试点经验,开展承包土地经营

  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政策研究。县金融办联系相关部门,掌握我县“两权”确权登记工作进展,学习了解相关政策,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及时提出政策建议。(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国土局)

  (三)完善服务体系8、逐步规范中小微企业担保公司管理和运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担保服务模式,为发展特色产业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9、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协调特色产业纳入保险险种,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有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规模。(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各保险公司)10、积极探索股权融资,推荐符合条件、普惠“三农”的企业挂牌、上市。(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四)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11、借助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对xx县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等民生工程项目的信贷投放。(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12、确保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稳步增长,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力争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指标。争取各银行加强“三农”客户信贷支持,重点支持xx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满足“三农”客户融资需求。(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13、加大金融机构“创业贷”等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对未就业大学生创业、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和妇女发放小额贷款。(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邮储银行)

  (五)创新金融服务14、探索致富能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银政合作指导等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开展“银政、银企、银税、银保”等合作模式,发挥其普惠性和特惠性优势,降低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成本。(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各金融机构)15、积极组织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送金融服务入户”工程。(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金融机构)(六)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16、充分发挥打击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非法金融活动,依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打击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金融机构)

  17、结合每年五月份开展的“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村社公共宣传栏,多层面、广角度、持续普及金融知识,重点针对全县低收入人群、创业人群、残疾劳动者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丰富其金融知识,提高其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文广局、各金融机构)

  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各乡镇、县政府办、县金融办、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商务局、县电信局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金融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在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县金融办要认真研究国家普惠金融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共同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制度建设。由县金融办牵头,在充分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县情实际,并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试点工作。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个月组织各乡镇、相关单位、各金融机构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究下一步工作重点。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要指定一名副乡(镇)长专门负责抓好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并安排一名干部为金融工作干事,指导各村便民金融服务点的工作,每个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要选配一名“金融服务明白人”,为村民进行金融服务指导。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发挥在普惠金融试点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指定一名联络员,并成立各自单位的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小组,分片包干,加强业务指导,切实把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对相关工作人员,县金融办要视工作推进情况,加强对全县普惠金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四)加强经费保障。县财政和各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的经费投入,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确保试点工作发挥实效。

  (五)加强协作配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

  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在搞好各自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互相之间的协作,共同形成工作合力。县金融办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协调引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按照普惠金融工作要求,按任务、按时间、按进度开展各项工作。

  (六)加强舆论宣传。宣传、文广部门及时梳理、总结xx县普惠金融试点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工作成效,通过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形成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七)加强考核考评。县金融办要按照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六个方面”17项工作任务,研究建立一套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各乡镇、各金融机构要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县金融办,普惠金融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年终纳入综合评定。

  

  

篇五: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新时期普惠金融发展与创新分析

  张明哲【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列为党的纲领性文件.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四个渠道,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未来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应该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以及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期刊名称】《金融教育研究》【年(卷),期】2014(027)001【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作者】张明哲【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1008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金融体系,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列为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仍不够完善,普惠金融发展面临不少困难。随着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不断涉足网络金融,我国的金融

  体系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鲶鱼效应,更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一、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难点普惠金融是2005年联合国宣传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新理念,核心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由于传统金融体系倾向于为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建设的重点是为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个人或机构提供金融服务。2000年以来,我国在总结小额贷款、微型金融发展经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普惠金融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列到党的文件中。因此,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从理论上分析,普惠金融建设面临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首先,由于小微企业及部分个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信用记录较少,缺乏有效的抵质押品,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及信息甄别机制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有效防控风险。为了与风险相匹配,银行可能会征收较高利息,进而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金融排斥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第二,普惠金融中的单笔交易金额小,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导致运营成本过高。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银行有动机“嫌贫爱富”,不愿意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金融服务。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运营成本,我国金融机构进行了各种探索。一是以邮储银行、包商银行等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以小额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为战略性业务,探索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道路。[1]以邮储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10月底该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500多万笔,金额达1.8万亿元,有效支持实体经济。[2]二是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服务农村市场和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截至

  2013年9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398家,贷款余额7535亿元;村镇银行1000家,累计向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437亿元。二、互联网金融有助普惠金融体系的创新近年以来,以P2P网贷平台、阿里金融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让那些无法享受传统金融体系服务的人群获取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互联网金融通过以下几种渠道,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创新。第一,创新信贷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传统的信贷技术包括财务报表类信贷技术、抵押担保类信贷技术、信用评分技术和关系类信贷技术等。对于小微企业、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多缺乏央行征信系统的信用记录,缺乏房地产等有效抵质押物,难以采用传统的信贷技术。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是“大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客户交易历史数据,了解客户需求和交易行为,从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比如阿里金融的小微信贷技术,通过在自己平台上所掌握的贷款客户过去的商品和货物的交易记录、账户数量、还款情况、行为习惯等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和风险计算模型,这样就解决了传统银行很难解决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又比如,P2P网络借贷平台,帮助资金的供需双方在平台上通过数据筛选实现直接交易,供需双方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从而提高了交易成功的概率。第二,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整个过程都在网络上完成,边际交易成本极低,从而创新了成本低廉的融资模式。早在2000年时,欧洲银行业测算其单笔业务的成本,营业点为1.07美元,电话银行为0.54美元,ATM为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则只需0.1美元。阿里金融小额贷款的申贷、支用、还贷等在网上进行,单笔操作成本仅有2.3元,远远低于银行的操作成本。由于交易成本的降低,互联网金融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第三,扩大覆盖范围。互联网金融依托全天候覆盖全球的虚拟网点网络,可突破时

  空局限,覆盖到因偏远分散、信息太少而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5.99亿元,手机网民4.64亿元,特别指出的是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普及速度较快,这就为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以农业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3月底该行通过“惠农通”方式在农村地区投放电子器具113.7万台,极大满足了农村转账、消费、小额取款等金融服务。第四,拓展金融服务边界。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将网民的“碎片化资金”以某种方式整合起来,形成巨大的长尾市场,降低了服务门槛,为更多的人提供金融服务。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规定最低投资额是1元,降低了理财产品的门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仅仅17天吸引用户251.56万,累计存量转入资金规模达57亿元,人均投资额仅1912.67元,远远低于传统基金户均7-8万元。之后活期宝、现金宝等产品不断推出,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碎片化理财需求,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三、如何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仍在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但是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完善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并不能过度降低服务门槛,而是应该注重商业可持续性。比如,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印尼小额贷款违约风险,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过低的准入门槛下向信用等级差的低收入者发放贷款。又如我国一些P2P网贷平台,突破了单纯中介的职能,而提供本金、利息担保等,实际上属于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在缺乏风险控制能力的情况下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淘金贷、优易网、安泰卓越等网贷平台纷纷跑路的重要原因。如果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或者贫困客户无法带来较为稳定的、可持续性的现金流,那么这就不是由金

  融机构来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政策性或者扶贫性机构来解决。未来应构建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政府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差异性监管等政策支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普惠金融体系生态环境,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业务模式。第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的创新。金融的核心作用是资金的跨时空配置,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发展,就是将资金更有效地配置到小微企业、“三农”等社会弱势群体。优化资金配置的关键是通过信贷技术的创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随着我国网民的增加以及覆盖率的提高,弱势群体在网络上的信息量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特别是客户的个性特征、人际关系、社会声誉等软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将成为信贷技术创新的关键。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借鉴学习电商平台,重视掌握客户交易记录、客户互动评价、行为习惯等,加强对各种形式的文档、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互联网企业应该继续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定位服务等前沿信息技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进行信贷技术创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第三,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系统性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特殊风险,也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应加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设施投入,增强系统的防攻击、防病毒能力,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降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应完善法律监管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互联网金融实行综合监管,强化各类网络金融的风险防控,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参考文献:[1]吴晓灵.发展小额信贷促进普惠金融[J].中国流通经济,2013(5)4-11.[2]金彧.邮储银行:破题中国式普惠金融[N].新京报,2013-11-29(B05).

  

  

篇六: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一、总体思路(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三)基本原则。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做到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四)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巩固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提高利用效率,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显著改善城镇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提高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覆盖率,力争使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

  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效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提高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明显降低金融服务投诉率。二、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充分调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类型机构和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完善机制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一)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作用。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继续完善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扎根基层、服务社区,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省联社加快职能转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加快在县(市、旗)集约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步伐,重点布局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粮食主产区、小微企业聚集地区。(二)规范发展各类新型机构。拓宽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融资渠道,加快接入征信系统,研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设备投入与技术改造的融资需求。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注重建立风险损失吸收机制,加强与业务开展相适应的资本约束,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持续向农村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服务。大力发展一批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推进建立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省

  级再担保机构,研究论证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三)积极发挥保险公司保障优势。保持县域内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相对稳定,引导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支持保险机构与基层农林技术推广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合作,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生产管理、森林保护、动物保护、防灾防损、家庭经济安全等与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相结合。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基层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完善农业保险协办机制。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广创新针对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户、特殊群体以及精准扶贫对象的小额贷款。开展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的自助式动产、权利抵质押登记平台。研究创新对社会办医的金融支持方式。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和推广,完善电子支付手段。引导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无障碍银行服务网点,完善电子服务渠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增加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品种。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逐步扩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发展并购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拓展农产品期货及期权市场服务范围。完善期货交易机制,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有效手段。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基金,用于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保费补贴和贷款本金损失补偿。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购买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

  的小微企业给予贷款优惠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投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专项债券。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发展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支持保险公司开发适合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小额人身保险及相关产品。(二)提升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互联网金融专营事业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电子支付手段,逐步构筑电子支付渠道与固定网点相互补充的业务渠道体系,加快以电子银行和自助设备补充、替代固定网点的进度。推广保险移动展业,提高特殊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三)发挥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作用。积极鼓励网络支付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提升支付效率。发挥网络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发挥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作用。发挥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门槛低、变现快的特点,满足各消费群体多层次的投资理财需求。四、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是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平台,有助于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布,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主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一)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面向农村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服务,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广度和深度。支持有关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机具,进一步向乡村延伸银行卡受理网络。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和网点采取灵活、便捷的方式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或其他专业化支付清算系统。鼓励商业银行代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支付结算业务。支持农村支付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电信资费等方式扶持偏远、特困地区的支付服务网络建

  设。(二)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采集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地方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三)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在整合、甄选目前有关部门涉及普惠金融管理数据基础上,设计形成包括普惠金融可得情况、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用于统计、分析和反映各地区、各机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建立跨部门工作组,开展普惠金融专项调查和统计,全面掌握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数据和信息。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形成动态评估机制。从区域和机构两个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督促各地区、各金融机构根据评价情况改进服务工作。五、完善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性的法律框架,明确普惠金融服务供给、需求主体的权利义务,确保普惠金融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加快建立发展普惠金融基本制度。在健全完善现有“三农”金融政策基础上,研究论证相关综合性法律制度,满足“三农”金融服务诉求。对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技术专利权、设备财产使用权和场地使用权等财产权益,积极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流转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研究完善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相关制度,明确对各类新型机构的管理责任。(二)确立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法律规范。研究探索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有关制度。推动制定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典当业管理条例等法规。配套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网络借贷管理办法等规定。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从事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组织或机构的定位。加快出台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推

  动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将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推动修订证券法,夯实股权众筹的法律基础。(三)健全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明确金融机构在客户权益保护方面的义务与责任。制定针对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最低标准,制定贫困、低收入人口金融服务费用减免办法,保障并改善特殊消费者群体金融服务权益。完善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相关执法权限与责任标准。六、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根据薄弱领域、特殊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变化趋势,调整完善管理政策,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一)完善货币信贷政策。积极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健全金融监管差异化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特殊群体等普惠金融薄弱群体和领域。推进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和网点建设。有序开展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三农”金融债券的申报和发行工作。进一步研究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服务、考核和核销方式的创新。推进落实有关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要求,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积极发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作用,引导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丰富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方式。加强农业保险统筹规划,完善农业保险管理制度,建立全国农业保险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运行机制。扶持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支持保险公司开拓县域市场,对其在中西部设立省级分公司和各类分支机构适度放宽条件、优先审批。(三)发挥财税政策作用。立足公共财政职能,

  完善、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市场失灵的领域,遵循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的原则,对普惠金融相关业务或机构给予适度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保障困难人群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落实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相关税收扶持政策。推动落实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四)强化地方配套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政策衔接与配合,共筑政策支撑合力。鼓励地方财政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政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各类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尤其是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注册登记、房产确权评估等给予政策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七、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结合国情深入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普惠金融实践活动。(一)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等渠道,多层面、广角度长期有效普及金融基础知识。针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使其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二)培育公众金融风险意识。以金融创新业务为重点,针对金融案件高发领域,运用各种新闻信息媒介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观念。重点加强与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三)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检查,

  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金融机构要担负起受理、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主要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质量。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畅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仲裁、诉讼等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试点建立非诉第三方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四)强化普惠金融宣传。加大对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建立普惠金融发展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和普惠金融白皮书。八、组织保障和推进实施(一)加强组织保障。由银监会、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林业局、证监会、保监会、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人员保障和理论研究,制订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政策落实,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送银监会、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二)开展试点示范。规划实施应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开展、防范风险。对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难点问题,可在小范围内分类开展试点示范,待试点成熟后,再加以总结推广。各地区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开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试点,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实践验证。积极探索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三)加强国际交流。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双边、多边的示范性项目合作,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国际化水平。(四)实施专项工程。围绕普惠金融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集合资源,大力推进金融知识扫盲工程、移动金融工程、就业创业金融服务工程、扶贫信贷工程、大学生助学贷款工程等专项工程,促进实现规划目标。(五)健全监测评估。加快

  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有效防范和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要切实落实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等职责。加强督查,强化考核,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篇七: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普惠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为乐观策应全市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纵深推动全县普惠金融改革创新各项工作,依据《市金融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方案》(吉府字[2021]12号)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进展理念,坚持协调进展、惠及民生、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因地制宜、补齐短板的原则,运用金融科技赋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三农”、小微企业和特殊群体等金融服务质效,努力探究一条可持续、可复制、易推广的普惠金融“路径”,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进展供应强力支持。二、总体目标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提高普惠金融质量,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掩盖,普惠型小微、涉农贷款占比和增速居全省、全市前列,贷款平均利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占比不低于50%,普惠金融基本实现数字化。金融服务掩盖率、精准度、满足度位居全省、全市前列。三、工作举措(一)提高普惠金融质量1.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力量。推动国有大型银行全面落实普惠金融“五专”经营机制。坚持农商银行、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进

  1

  展定位,鼓舞各银行机构增设或改建社区支行或小微支行。推动乡镇、村级保险服务网点建设。整合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功能。进一步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掩盖面,在普惠金融服务站为当地居民、村、组供应基本金融服务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乡镇及村居委(包括社区)等基层组织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风险防控、信用创建、金融消费者权益爱护和金融政策宣扬等基本职能,重点打造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形成示范效应,挖掘可复制推广阅历,保证能满足宽敞农户基本金融需求。(牵头单位:各乡镇场、银保监分局监管组、人行县支行,责任单位:县政府金融办、县财政局、驻县各银行机构)

  2.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持续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再担保体系,做大吉庐陵担保分公司融资担保规模,确保涉农、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占比不低于上年水平,担保放大倍数不低于上年水平。(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城控集团、县高新区资产运营公司、县政府金融办、吉庐陵担保分公司)

  3.大力进展直接融资。围绕我县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筛选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建立拟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优先进行培育辅导。乐观进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推动邦力达、胜宝莱光电、茂密环境等企业改制上市,落实鼓舞支持政策。加强与股权交易中心合作,为我县小微企业挂牌呈现、融资融智等供应平台支撑。乐观制造条件推动“险资入泰”。〔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相关金融机构〕

  4.提升城乡移动支付服务掩盖率。扩大移动支付推广范围。鼓舞进

  2

  展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手机支付在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医院等惠民缴费领域便利化。确保移动支付笔数、移动支付开通量、网上支付笔数、网上支付开通量等同比上年增加。(牵头单位:人行县支行、银保监分局监管组,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卫健委)

  (二)加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支持。乐观争取省、市政府支持,加大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向我县倾斜,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建设。鼓舞县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富民产业等方面的信贷投放。支持我县城控、工投两个平台公司、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发行债券募集资金,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进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城控集团、县高新区资产运营公司、人行县支行、相关金融机构〕6.建立与完善金融减贫长效机制。深化金融精准扶贫,加大支农再贷款政策倾斜,持续加大对带动型扶贫龙头企业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银行机构强化利益联结和减贫带贫长效机制。对有金融需求的农村低收入户持续开展评级授信和信贷投放工作,建立金融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连接的机制。(牵头单位:县扶贫办、人行县支行、银保监分局监管组,责任单位:县政府金融办、县财政局、驻县各银行机构)7.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绿色金融进展,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乐观学习借鉴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阅历,鼓舞

  3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全域旅游等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建立“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机制,做大做强农村生态产业。(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责任单位:人行县支行、银保监分局监管组、县政府金融办、驻县各银行机构)

  (三)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8.创新普惠信贷产品。鼓舞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经营特点,依托我县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开展金融创新。开发特许经营权、订单、农机设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水面养殖权、农产品存货、畜禽活体等抵质押贷款产品。全面推动“地押云贷”产品的创新实施,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整合农户土地、粮农补贴、房屋等信息建立涉农领域数据库,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无缝对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白名单”,推动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乐观引进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投资我县科创企业。探究科技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建设,推动“科贷通”贷款提标、扩面,增加业务合作银行机构,扩大业务掩盖面。(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县政府金融办、人行县支行、银保监分局监管组、驻县各银行机构)9.推动普惠型保险业务进展。大力进展六大富民产业特色农业保险,开发应用价格指数、天气指数、产量指数等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推广“保险+期货”项目。持续推广防贫保险,拓展农房等保险内容,提升

  

篇八: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论宁波普惠金融的探索实践与创新发展

  作者:吴伟强丁乐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0年第10期

  近年来,宁波认真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基本构建起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也形成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宁波模式”,有效促进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是有效抓手。近年来,宁波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失地农民的“养老贷”产品,使农村弱势老年群体享受到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开发“多权一房”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为缺少抵质押物的农民提供普惠金融支持;开发“匠人贷”“人才积分贷”“蓝领通”等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为产业工人提供金融支持。这些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让更多个人、群体获得金融服务,从而提升了普惠金融成效。

  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是有效途径。宁波通过金融建档立卡、构建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城乡金融基础设施等,大大促进了金融供需的有效对接。比如,宁波通过推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标准化建设和社区银行网点建设,实现了助农金融服务点100%覆盖金融空白村、便利化服务覆盖城镇重点人群;通过引导吸纳各类金融主体参与,为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移动金融产品供给提供技术平台,助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100米”。

  政府银企共同发展是最大合力。普惠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和银企共同发力。近年来,宁波各级政府牵头推进基础性平台型项目建设。比如,上线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自2018年底上线以来,已采集入库17个政府部门和公用企事业单位、64家金融机构的9.9亿条信息,覆盖各类市场主体250余万个(截至2020年7月末),成为覆盖小微企业、建档农户、创业创新主体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普惠金融离不开银行这一主体,银行发挥好雁阵的带头作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就能够不断完善。工行、建行、农行、光大银行等市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为小微金融业务设置了独立的信贷计划、独立的信贷管理体系和单独的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核定专项资金计划,纳入全行资产负债业务规划统一管理。

  今年8月出台的《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宁波将实现融资服务、数字支付、风险防控和金融知识教育四个全覆盖。这实质是要通过改革探索形成一整套包含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系统性数字普惠金融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有效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范本可以参考,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探索前行,进而在多重目标下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可通过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以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拓展获客渠道资源,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个性化服务并显著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同时也要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数字普惠金融的行为监管、审慎监管体系,以及數字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公平竞争的制度安排,规范数字普惠金融行业的准入标准,健全风险提示和披露机制。宁波也要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监督参与主体守法、合规、有序地开展业务,引导金融在回归本源、扩大优质金融服务供给的同时坚持普惠初心,切实避免以算法模型导致“嫌贫爱富”“重大轻小”等算法歧视问题。宁波还要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来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重点关注老年人、低收入、低学历、农民等群体,正视他们因为金融知识和数字知识欠缺、对于数字化金融服务一知半解,容易陷入金融诈骗、信息泄露风险的痛点,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工具,对他们加强金融风险意识、财产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服务群体的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等等。

  (作者单位:宁波市社科院)

  责任编辑:姚颖超

  

  

篇九: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2022年普惠金融宣活动方案

  普惠金融在___一、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一词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___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___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___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纳斯教授说:信贷权是___。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二是为让每个人获得金融服务机会,就要在金融体系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三是开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由于大企业和富人已经拥有了金融服务的机会,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这就是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为此,首先要在法律和监管政策方面提供适当的空间。其次,要允许新建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人民银行于___年___月在___召开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正式使用了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党的___届___中全会,“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二、普惠金融的___实践

  按照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结合___县域经济和金融的实际情况。普惠金融在___的推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金融惠及能力提升、金融服

  1—务半径延伸、金融宣传内容丰富三个方面。(一)金融惠及能力提升。一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小额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银行机构结合___县域经济实际情况,先后开发出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妇女小额创业贷款、巴山贷、惠农贷等信贷产品,截止___年___月,全县小额信贷余额超过___亿元。小额信贷获得率也大幅度增长,拒统计,截止___年1季度,县域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获得率在___%以上,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体现了小额信贷资源“普及惠顾”的特征。二是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各银行机构针对辖区银行信贷需求实际,开发有针对性的新的产品,使得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度不断吻合。三是信贷环境不断改善。在做好信贷投放的同时,___各金融机构纷纷加强内部管理考核,简化信贷审批和办理流程,提升信贷办理服务。同时,加强信贷人员的监督,防止出现“寻租”、搭售行为,努力体现信贷公平。(二)金融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实际,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产品、服务方式和金融___创新。推动税库银横向联网和国库直发业务,大力拓展个人理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促使涉农银行机构在金融服务空白乡增设机构网点,设立流动服务站,推行“村级金融联络员制度”,发展升级助农取款服务点。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有条件的乡镇atm机具布放全覆盖,辖区___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全部实现联网通用。保险机构开展保险示范镇、保险新村创建活动,建立了覆盖___个乡镇的农村保

  险服务站和村级农村保险服务点。金融机构通过设立了小额微贷中心、小额农贷批发中心、农行“三农”事业服务部和农村保险服务窗口等方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大程度满足了“三农”对—2—金融服务的需要。

  (三)金融宣传内容丰富,金融接受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农村金融教育为品牌打造。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教育志愿者队伍,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活动。志愿者深入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向社会公众讲授征信、人民币反假、支付结算、银行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业农村保险等与群众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金融知识。开展部门联合培训。积极协调农业、扶贫、就业部门在开展培训同时安排志愿者开展金融教育培训,主要参加了___部门、县委党校开展的乡村干部培训、扶贫部门___的农民扶贫培训、劳动部门___的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妇联___的妇女家政服务与创业培训和农业部门___的农技人员技术培训等,累计参加培训近___期、培训人员___人次。辖区居民和企业的金融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三、___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信贷支持能力仍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信贷投放和需求上存在矛盾。一方面,___经济发展需要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但银行机构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小额信贷产品的功能还没有完全体现。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特征,小额信贷是满足信贷普惠的重要衡量依据。但从全县情况看,虽然各银行机构推出了多种小额信贷产品,但实际发放的小额信贷数额还不能满足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对信贷资金的需要,惠及的人员比例,小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

  (二)金融服务能力尚显不足。1.金融机构少,网点覆盖范围窄。截止___年___月,全县金融机构共___家,其中银行机构___家,保险机构___家,在巴中三县中排名靠后。3—2.金融网点单一。全县___家银行机构中,有___家是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农村乡镇没有网点。唯一一家在农村乡镇有网点的是___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全县___个乡镇有网点个,也没有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此外,没有村镇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___、投资理财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3.网点业务范围窄。全县___家银行机构,其中___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部分贷款业务上收到市一级分行,县域机构更多的是其市级分行下属的一个网点,很多业务没有权限,对县域的支持___为力。另外,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金融服务的主要机构,近年来随着股份制改革、对资产质量、内控管理等要求更加严格,业务发展呈谨慎趋势,服务县域的能力逐渐减弱。(三)金融资源存在错配。由于___金融先天性发展存在的诸多劣势,需要金融在资源配臵中发挥更好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金融资源错配严重。一是信贷资源配臵同普惠金融的要求存在差距,县域信贷资源更多地是向政府部门、政府重点项目、县域大型企业倾斜,对于普惠金融中应当惠及的中小微企业、个人信贷投放不多。在信贷资金本身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资源错配雪上加霜。二是金融服务资源配臵效率低下。辖区各银行机构普遍存在金融网点设立扎堆现象,集中度较高。如___县城区的诺--___大道金融网点较多,但除开此条街

  

篇十: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普惠金融工作实施计划

  普惠金融工作实施计划大全以下内容由WTT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篇一:普惠金融宣活动方案柯城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宣活动方案根据《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柯城农商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三大目标,开展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创新升级五大行动,为了确保普惠金融工程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一、活动时间:201_年2月1日至12月30日。二、组织方式柯城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宣传”活动由办公室牵头主办,辖内各支行分理处全部参与。三、活动形式(一)柜面宣传。各支行分理处应在有条件的营业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摆放宣传材料或设立咨询点,并通过电子显示屏、悬挂条幅或标语等形式展示“普惠金融服务宣传月”、“诚信金融、惠及你我”、“银企互动、相伴成长”、“立足小微、服务实体经济”等标语。(二)媒体宣传。柯城农商行统一在《衢州日报》等媒体开辟“柯城农商行:普惠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专栏,宣传自开展“普惠金融进社区”工作以来工作成效,重点宣传通过银行“面向微小企业”和持续培育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规模以下壮大为规模以上的典型案例,请各支行4月底成功案例,集中展示“普惠金融”工作成果。各行也可自行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中宣传普惠金融服务政策、产品和服务等。(三)短信宣传。要通过短信平台系统,统一发送宣传短信,。短信内容为:“诚信金融、惠及你我”(类似宣传语)。

  

  (四)电话咨询热线宣传。要建立金融服务咨询热线,为广大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咨询服务工作。

  (五)流动宣传。组织宣传车、宣传队“走上街头”或“深入社区”、“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如可开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普及介绍金融产品和服务、信贷审批流程及有关要求等),要确保覆盖面和宣传效果。

  (六)风采展示。制定方案,5月中旬,组织开展一次全辖支行业机构普惠金融知识技能竞赛,各行要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展示本行(社)的能力和风采。

  四、活动内容(一)着重开展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国库直接支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反假人民币知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以及各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涉农业务品种等,提升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认知度,调动并引导公众的增强金融意识,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和金融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互联网宣传。为扩大“普惠金融”宣传活动影响,拓展宣传受众范围,“衢州金融网”开辟金融知识科普专栏,派专人负责协调,上挂近年来国家出台货币信贷政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付结算、反假人民币等有关金融知识,设置法规制度、知识汇集、疑问解答、公众留言、网站导航等栏目。二是利用电视、远程教育网进行宣传。通过电视传媒,在宜州电视台做专题节目,介绍宜州市作为河池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果,联合地税部门宣传“诚信纳税”的宣传,联合团委妇联做好“小额妇女创业贷款”的宣传,拟请专业人士策划新闻性强、受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新闻报道,寻找1-2个值得做大的新闻亮点进行包装,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宣传相关金融知识。三是手机短信宣传。与通讯运营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采用发送手机短信的形式开展金融知识长效宣传。短信发送对象以企业客户和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公众客户为主,短信内容简短精练。(二)推行“阳光信贷”强自身惠三农。推行“阳光信贷”中,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打通“阳光之路”,把“阳光信贷”落到实处。为了方便客户,把信贷服务指南流程及承诺事项悬挂于客户经理办公室,让客户对能否贷款、能贷多少、利率

  

  多高、如何办理、向谁投诉等心中有数,并对贷款实行“一站”式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同时推行“五公开”举措,将贷款政策、贷款品种、贷款条件、办贷时限、监督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公众、贷款农户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积极发挥阳光效能监督牌的作用,将信贷人员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上墙公开,公布联社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客户的“阳光”监督。

  (三)举办货币信贷政策知识讲座、反假货币知识和支付清算业务知识培训等。为更好地宣传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各种货币信贷政策,特别是涉农优惠政策;切实提高经办人员支付系统业务技能,构造良好的支付系统业务受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普及社会群众反假防假知识,开展货币信贷政策知识讲座、支付结算业务知识和反假人民币知识培训班

  (四)支行“普惠金融活动”案例等。五、活动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宣传活动关系到农村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支行要充分认识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科普教育,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提升农村群众金融素质的重要意义,把本次主题宣传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要根据宣传方案,结合辖内实际,加强协调,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辖内网点开展宣传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应人民银行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宣传的主导作用,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金融政策、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促进群众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三)狠抓落实,注重效果。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实事,重实效,切忌讲空话,走过场,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主题宣传活动。在宣传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要注重做好对群众的答疑解惑,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四)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收集社会公众对金融政策、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要及时整理主题宣传

  

  活动的相关信息资料,认真对本单位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p和总结。宣传活动结束后,各参与单位要在8月中旬将文字、图片、影像等活动资料汇总上报。

  

篇十一: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区县级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

  缪苗【摘要】普惠金融指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针对农村金融需求,区分对待,充分调动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等组织机构的积极性,结合普惠金融服务主体自身特点,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配套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形成信息数字化普惠金融生态圈,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作者】缪苗【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普惠金融指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该概念在2005年小额信贷年时由联合国提出的。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以来,政府不断加大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与探索。国务院于2016年初颁布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普惠金融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十三·五”计划实施的优先领域,体现了中国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全面战略布局和支持,使中国普惠金融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2.珠海金湾区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现状珠海金湾区位于广东珠海西部,属于珠海市金融后发区域,金融业态比较单一,在享受金融服务公共资源与服务方面比较欠缺,金融机构对产业、对消费的扶持作用发挥不够,制约了金湾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难点问题,金湾区政府大力开展普惠金融创新服务,通过“政银企”模式,搭建融资与管理平台,于2014年底率先正式运营全珠海市首家实体金融超市和全国首家“乡村金融吧”。2.1成立金湾金融服务中心,设置金融服务超市,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金湾金融服务中心的金融超市是由区政府主导搭建的新型融资平台与管理平台,包括3个线下实体平台:“中小企业、农业小贷融资平台”、“企业上市服务平台”、“产业投资对接平台”和1个线上网络管理平台“在线金融管理平台”,通过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整合线下13家金融、类金融机构产品平台和服务,已进驻的金融机构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让金融业态在金湾区内快速聚集,以低成本和高效率为区内企业提供了“点对点、立体化、全方位、一站式”的创新金融服务。该金融超市的“3+1”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包括政策咨询、政府基金、投资洽谈、融资策划、股权交易、风险投资、上市辅导、项目对接、融资担保、银行贷款、投资论坛、专题培训、新三板业务和中介服务等14大特色金融服务。截止2016年2季度,金湾金融服务中心出台《金湾区财政专项资金股权投资试行试点方案》,推动金融与科技的“创新双轮”,以财政杠杆助力优质企业股权投资

  3000万元;出台《金湾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助保贷)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政府牵头、金融支持、共同推进”的合作机制,创新融资模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局面,通过“政银企”业务模式设立融资担保“资金池”,为区内抵押担保不足的优质企业量身打造提供资金支持4350万元。2.2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创新建立全国首个“乡村金融吧”针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低,金融产品单一,切实解决“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湾区首创的“乡村金融吧”,致力于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建设成为农村普惠金融一站式服务、农村农户信用综合评定以及农业产业、农民创业天使投资窗口的“三合一”金融服务综合平台,“乡村金融吧”可为村民提供助农取款、农户信用评级等多项驻点金融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有:①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珠海农商银行合作设置取款自助设备,为村民提供存款、贷款、汇款、取款、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②协助采集农户信用信息,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信用评级与信用贷款额度关联的机制,对不同等级信用户实施批量授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③设立金湾区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用于鼓励农户、大学生从事农业,基金主要由金湾区财政拨付,余额每年保持5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融资担保、贴息及保费补助;300万元用于农业天使投资,由“乡村金融吧”负责贷款的审批、发放和管理;④创新推广农业养殖保险政策,分担农户养殖风险。根据金湾区农业养殖的特点,2015年12月份开始与保险公司合作,在全省首推农业养殖保险试点,政策出台不到3个月,2016年2月遭遇寒潮,就有13位因寒潮袭击遭受损失的农户获得养殖保险补偿500万元,为灾后复产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为农业种植养殖保险业务的推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借鉴经验。

  ⑤开展农户金融需求调查及金融业务咨询,开展金融知识和涉农金融政策宣传,提高农户金融意识;⑥推广现代支付手段。在“乡村金融吧”推广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手段等。3.区县级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区分对待,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3.1县区级政府层面:持续加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县区级政府深度整合区域内金融及类金融机构资源,创新构建“政府牵头、立体化、全方位、一站式”的农村金融业态综合服务平台,结合区域特点创新金融产品,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助保贷)、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财政资金支持为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渠道,制定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坚持“政府推动、金融支持、试点带动、逐步推广”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创新融资模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局面。3.2传统金融机构方面: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同时扩大“互联网+普惠金融”的现代服务优势。以邮政储蓄银行为例,截至2015年底,邮储银行约4万个网点已覆盖全国100%的城市和98%以上的县域地区,其中,71%的网点分布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设立助农取款点15万个,布放自助设备10多万台,是全国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服务个人客户最多的金融机构,同时主动对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技协会、农业技术协会等,利用银政、银企、银协、银担、银保等合作平台,把传统金融机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与各类机构的特点有机结合,扩大信贷担保范围,降低客户准入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

  互联网时代,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产品和渠道建设方面以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破解发展难题。3.3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以数字化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虽然国家通过扶贫贷款、“银证保联合合作”等形式做过不少的努力,可现实证明,传统的金融服务思维往往难以达到金融普惠的效果,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和中低收入的农户通常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对于区县级的农村农户来说,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金融急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从两方面能改善现有的普惠金融服务:一方面通过智能手机的使用、支付手段、网络和通信服务等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共享、云计算又能够对现有的征信体系进行外延和补充,最终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县区级政府可采用政策鼓励和扶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鼓励相关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增加ATM机、POS机终端、助农取款服务点等金融设备设施数量,为数字支付、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鼓励,打通数字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3.4“电商+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的探索与创新农村金融有特殊性,例如对于资金需求有周期性特征:年初农户集中需要资金购置化肥、等生产资料。在种植过程中,农户不需要额外资金。到了销售季节可能又产生了支付、理财的新需求。这种需求正是基于农村供应链产生的金融需求,其特点是资金信贷规模小,没有规模效益;同时信贷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可抵押财产少,可抵押财产的流动性低。面对这些传统金融服务的短板,互联网金融公司运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了“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普惠金融模式创新。以京东金

  融为例,京东金融针对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推出农村信贷品牌“京农贷”,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电商金融”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解决农户在农资采购、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融资难问题;针对农村市场推出消费信贷产品“乡村白条”,覆盖全国近30万多万的行政村,全线上申请,3分钟激活开通,最高额度3万等。农村供应链金融业务一方面激活了农村市场生产和消费,农民可以随时从京东金融等平台贷款扩大生产、增加收入,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户信用不完善而损失的金融服务机会,帮助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保险、结算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问题。另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实现贷款规模效应,延伸了服务领域,开拓了新市场。总之,针对农村金融市场需求,要区分对待,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充分调动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传统和新型、大型和小型、线上和线下金融组织机构的积极性、能动性,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同时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配套体系建设,形成信息数字化普惠金融生态圈,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篇十二: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中国金融根底设施建设与普惠金融创新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金融根底设施是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体系、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会计准那么、信用环境以及由金融监管、投资者保护制度组成的金融平安网,等等.而在狭义层面,支付根底设施和信用根底设施是一个国家金融根底设施的根本要素,是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本钱过高等阻碍普惠金融开展的问题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取得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近年来金融根底设施建设的日渐完善.

  7.1支付根底设施建设

  中国在推动建立全面且功能强大的全国支付体系根底设施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这包括扩大和提升全国支付系统的覆盖范围、效率和平安性,由此促进了互联互通和竞争,同时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物理网点的显著拓展和多元化,这些网点包括商业银行分行、支行、代理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效劳提供者〔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分支机构、自动取款机、零售POSL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使其有更广泛的产品〔如借记卡、数字支付〕可以选择,同时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获取和使用支付产品〔特别是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直接和问接本钱〔如交通本钱〕持续降低.从效劳提供者的角度看,全国支付系统向农村地区拓展,促进了效劳于这些地区的新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开展,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线上线下互动、依托于支付提供者的相近金融产品和效劳,因而使得这些模式和产品更具商业可持续性.重要的支付系统根底设施使得政府可以利用电子工具向个人进行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这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成年人进入了正规金融体系.

  7.1.1政策对支付行业的支持和标准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多项标准呵护支付行业开展.第三方支付的开展和农村支付是支付体系支持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局部.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治理方法?,对持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予以合法肯定,此后屡次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备付金问题出台通知,以标准第三方支付开展.在农村支付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效劳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银发〔2022〕235号〕,继续在农村地区推广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网络,深化助农取款效劳,持续改善农村支付效劳环境.在市场准入方面,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建立并完善对支付机构的准入制度,配套出台了?银行卡清算机构治理方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法.在风险防范方面,不断加大市场管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文件.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等14部委联合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逐步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处理业务的模式,增强备付金治理,对支付市场

  标准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7.1.2增强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效劳1.提升支付效劳供应一是加速清算网络在农村的覆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农村地区接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银行网点有9.49万个,代理银行网点有2.72万个,合计12.21万个,覆盖率为96.83%,较上年提升3.37个百分点.二是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业务增长迅速.截至2022年年末,以参与者身份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银行网点有44056个,根本覆盖农信社等合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2022年农村地区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办理业务33.49亿笔,金额6.6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23%、23.02%,交易增长十分迅速.三是继续普及结算账户.重点面向农村大户、能人等具有一定经济归还水平的人发行信用卡或准贷记卡,解决其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推动发行单位结算卡,促进小微企业、涉农主体的非现金支付.逐步以金融IC卡取代磁条卡,提升银行卡账户的平安水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农村地区累计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1966.51万户;2022年〔以下简称当年〕新增143.44万户,增长7.87%.农村地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达39.66亿户,人均4.08户;2022年新增4.05亿户,增长11.37%.银行卡数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放缓.截至2022年年末,农村地区银行卡数量为28.81亿张,人均持卡量为2.97张.其中,借记卡26.91亿张,当年新增3.04亿张,增长12.74%;信用卡1.75亿张,2022年新增0.10亿张,增长6.06%;借贷合一^1437.17万张.

  四是推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贴的形式,对设置助农取款效劳点、布放ATMS至设置银行营业网点等农村支付效劳环境建设工作给予支持,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给予经营场地、纳入公安监控等方式给予支持,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将农村支付效劳环境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的形式给予支持.

  2.农村电商和农村数字支付共同开展202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参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政策制定,明确提出鼓励村级电子商务效劳点、助农取款效劳点互相依托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提升效率,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顺应互联网快速开展形势,立足银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大

  力推广网上银行、银行、银行效劳.如中国农业银行在湖北省试点推出“E农管家〞电商平台.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推出以“丰收驿站〞“丰收e站〞“丰收小站〞等为主要

  载体的金融电商效劳平台.山西辖内农村金融效劳站与“乐村淘〞“美淘村〞“京东〞等各类电商合作,成为农村电商“体验店〞.许多地方非银行支付机构围绕“农村淘宝〞或者地方性农村电商平台,加快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推广.

  在银行数字支付方面,截至2022年年末,农村地区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为5.31亿户,较上年新增1.02亿户,增幅达23.78%;2022年网银支付业务笔数为94.69亿笔,金额达152.73万亿元.银行开通数累计为5.17亿户,较2022年新增1.44亿户,增长38.61%;银行支彳业务笔数达91.10亿笔,金额为38.89万亿元,分别增长79.12%、66.2%.银行业务略有下滑,开通数累计为1.9亿户,同比下降11.63%;银行支付业务笔数达9788.24万笔,金额为1214.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6.22%、55.37%.

  

篇十三: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原创银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工作要点方案

  一是坚持综合化发展。要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做实板块间联动,强化条线间、母子公司间、总分支行网点间协同,推进业务综合经营,价值综合挖掘,客户综合服务,围绕集信、授信、用信、增信、诚信“五信”,实现存款、贷款、客户、业务联动、生态建设等综合服务。

  二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要利用商机管理模块功能,充分挖掘存量小额无贷户信贷需求,主动识别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小微企业主家庭理财、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需要,扩展企业网银、结算、代缴税、信用卡、代发工资等产品,形成系统性的服务能力。要支持成长型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信贷与非信贷、融资与融智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4.建立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实现集成化的效益核算。一是建立专门的统计监测报表体系。总行将按照监管部门规定的普惠金融领域客户范围,建立人民银行、银监会两个口径的普惠金融核心指标统计报表体系。各行要加强对普惠金融业务数据的常态化监测与分析^p,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实现对客户综合贡献的统计分析^p。综合分析^p普惠金融业务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明确统计指标,探索开发综合效益贡献统计系统功能,实现对客户综合贡献的全面统计、分析^p及效益核算。探索建立各条线协同收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条线、各分支机构间协同的积极性、主动性。15.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全面化的质量管控。一是加强风险识别。坚持客户选择数据化,客群化,加强风险前瞻性研判,分析^p、筛选优质客户,做好移位再贷,择机退出潜在风险客户,保证一定的换手率,提升客户质量。二是优化风险计量工具。深化推进普惠金融客户风险计量工具在贷前客户筛选、贷中审批、贷后预警监控等环节的应用,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是做实风险监督。聚焦关键环节风险,狠抓薄弱环节治理,加强风险监控、风险排查、信贷检查,做到全面管理和主动管控。

  四是强化信贷责任管理。落实条线管理责任,强化信贷岗位尽职尽责,对普惠金融业务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16.建立专门的资配置机制,做好全方位的资保障。一是专项配置普惠金融贷款规模。总行实行“一管一限一放开”的贷款规模管理机制,即刚性管理、限制挪用、价格以上放开。各行要严格执行总行下达的普惠金融贷款增长计划,逐级做好分解,加强业务统计与分析^p,进一步完善计划保障机制。二是加强财务资保障。要在确保落实总行各项费用激励政策基础上,根据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开展专项营销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员工费用及营销费用配置。要按照普惠金融特色支行、网点规划建设要求,提供固定资产保障。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考虑普惠金融业务客户群体多、范围广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基层机构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分行普惠金融管理部门职责范围迅速扩大等因素,为普惠金融业务配置专门的人力资,确保各级机构有与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定位、职业发展、培训培养等工作要求,逐步在全行建立一支数量适当、专业资质齐备的专职队伍。17.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实差异化的激励约束。一是加大考核力度。要综合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切实加大对普惠金融业务的考核力度。要进一步细化一级分行KPI关于普惠金融及小企业业务的考核政策,落实到辖属机构KPI考核评价体系中,考核力度不得弱于总行。要将普惠金融业务作为各级行“一把手”工程,将分支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与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及绩效分配等挂钩。二是完善等级行评价机制。总行完善普惠金融业务等级行评价机制,各行要比照总行要求,合理制定经营目标,做好发展任务分解,加大监测跟踪频率。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分行,采取通报、下发提示函、管理层约谈等形式,督促加大工作力度。

  

  (六)“六项举措”——客户营销、风险管控、产品创新、渠道协同、价格管理、队伍建设

  18.加大客户营销力度。一是做好全年营销策划。明确各层级、各阶段营销重点,建立标准化客户营销流程,加强穿透式营销管理。抓住旺季营销等关键时点,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评比表彰、案例分享等形式多样的营销推广活动。二是加强重点产品营销。要推广“云税贷”业务,开展代缴税工程,快速抢占和覆盖代缴税市场,提高签约率和代缴率,扩大目标客户范围。加强“云税贷”商机推送的过程管理,提高到点率、到人率和营销转化率。加快推动银税系统直连,批量获取A、B级纳税信用等级客户,做好客户主动营销。要加快“抵押快贷”推广,特别是重点区域应发挥资禀赋优势,加强对存量房贷客户的逐一摸排,重点关注正常还款且已落实抵押登记的存量房贷客户,加大客户拓展。要加大“信用快贷”营销,分析^p客户在我行金融资产、结算流水等业务数据,批量挖掘符合条件的潜在客户,加速市场对接与投放。要加快“平台快贷”布局,结合圈链平台业务推进工作,择优选择自身实力强、合作意愿高、对小企业控制力强的合作方作为试点,尽快实现业务突破。三是推进客户群批量营销。从商业聚类、政府聚类、内部聚类、数据驱动聚类四大平台做好客户挖掘,重点拓展小微、商户、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五大客群。针对20年梳理的重点客群,分类实行差异化经营模式、精准营销及业务推进措施,绘制20年客群“作战地图”,确定营销目标,明确营销策略,开展批量营销。四是做好存量客户续贷。推广小微企业续贷业务,对于业务到期前系统筛选出的续贷客户,及时与客户沟通,提前开展续贷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优质客户,积极做好无还本续贷工作。五是加强宣传推广。完善覆盖普惠金融客户的品牌体系,加强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各渠道宣传推广,策划事件营销,营造行内共知、社会认可、客户点赞的氛围,打造我行践行普惠、服务小微的品牌形象。19.做实全面风险管控。

  

  一是加强存量业务管控。要加大存量业务质量监测及风险排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检查,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风险点,控制风险暴露、处置存量风险。

  

篇十四: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金融创新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位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局限金融创新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以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多元化原则风险可控原则以创新促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创新

  作者:刘建刚来源:《理论导刊》2016年第10期

  刘建刚

  (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消除弱势领域的金融排斥现象,关键在于能够通过金融创新节约成本,并以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条件下,普惠金融的创新是制度、体系、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创新。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0-0087-04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原经济区创新型民间金融企业治理机制研究——以投资担保行业监管为例”(152400410326)。

  作者简介:刘建刚(1970-),男,河南确山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辽宁大学2014级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民商法学。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发展普惠金融的总体规划做了部署,其中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2016年3月,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普惠金融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支持弱势领域的创新系统。”[1]这需要我们以不断的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的良好发展。

  一、金融创新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位

  1�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强势和弱势两个领域,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地区、产业、企业和群体等在金融资源的可得性上的巨大差异。金融机构对强势领域怀有金融偏爱,对弱势领域则存在金融排斥。越是强势领域获得的金融支持越多,反之,获得的支持越少。这种结构上的失衡,不仅不能让金融资源发挥更大效益,还会损害社会的公正公平。根据金融结构理论,在既定资金总量下,经济增长和金融活跃度正相关,资金活动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发展越快。“金融发展滞后会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从而落后地区的经济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2]发展普惠金融以消除金融排斥,对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振兴中小企业、解决贫困群体的致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能够获得金融服务也是一项基本经济权利。这种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和道义公平的需求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深层动力。

  普惠金融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政府、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推行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弱势领域的发展或脱贫,这会促使政府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税收、财政、监管、补贴等方面给于尽可能的支持;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推行普惠金融可以让它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金融手段和技术升级,节约金融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渗透度。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存在资金来源不足、服务方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它们获得来自政府和公益部门的支持,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多元化、规模化、系统化、可持续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产提供担保,一直存在融资难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中,存在大量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市场创业主体,他们对于获得金融支持有着迫切愿望,贫困、残疾等群体也需要获得金融支持以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都是普惠金融能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

  2�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局限。过度依赖金融机构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额外成本,在经济下行期,银行“惜贷”会是一种普遍现象。金融危机时,银行不但不能缓冲金融风险,还会通过紧缩加剧危机。“在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民受教育水平较高、法治水平较高、中小企业规模较大的经济体中,个人的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的使用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显著更大。”[3]在推广普惠金融时,应注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率,这要求普惠金融主要关注弱势领域。在这一领域,最大的挑战是怎样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完善法律法规,并以有效的监管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普惠金融,核心是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和资金价格的市场化。”[4]这需要能够实现商业性的可持续发展。但“笔多、额小、期短、频高”的特点会增加普惠金融的运作成本。由于金融机构和用户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通常单笔资金数额较小的普惠金融也会让金融机构承担大量的调查、追讨和诉讼成本,这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当前,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还比较薄弱,不仅金融法治需要改善,社会信用体系也不完整。不容回避的一点是,如果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在弱势领域,因为贫困或投资失败,金融机构的呆账率通常较高,这些都成为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3�金融创新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普惠金融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责任金融、民生金融存在共生关系。金融机构依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获得成效,对于还没有进入成熟期的我国普惠金融来说,更需要通过不断创新的推动。近年来,通过创新,我国的普惠金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创新实现金融的机会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也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实践。

  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成效的国家都有一个金融创新的过程。例如,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在发展中创建了以贷款小组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模式。该银行只向极度贫困的人群,尤其是妇女提供小额无抵押贷款。利用人缘熟悉的优势,不但防范了道德风险,还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在管理上,还创新了以存款基金为方式的存款保险制度。当前,格莱珉银行已经覆盖孟加拉国97%以上的村庄,还款率超过95%。依靠创新,墨西哥、巴西、肯尼亚、秘鲁等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国际组织和各国推行普惠金融的经验看,很难找到普遍有效的模式,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不同,推行的方式和措施也不同。在西欧国家,存在大量合作性质的机构,但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私人银行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是发展中国家,在中东和南美,国有专业银行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南部非洲国家,则存在大量的国际资本。具体措施上,贷款小组曾被认为是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的小额贷款技术,但印度尼西亚的人民银行采取个人责任的方式也取得了成功。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例如,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创新形成了包含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在内的三大“小微”基础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陆续开放出诸如‘小额再就业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经营性车辆贷款’‘合作社贷款业务’等几十项个性化新产品。”[5]当前,互联网金融以更便捷的支付、

  更强的可得性、更强的参与度已经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形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

  二、以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整个金融体系内部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不仅存在于机构之间,更存在于不同金融服务之间,任何一种金融服务都很难独自发挥作用,这使得某一项金融创新更可能产生一个复杂的外部网络。[6]这要求普惠金融的创新应具有系统性,内容包含服务观念、盈利模式、产品和服务、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各个方面。对于极端落后地区和极度贫困人群,还需要政府把普惠金融作为扶贫战略的一部分而给于特殊的政策或补贴,并和基础设施、生态文明、普及教育等进行一体化建设。

  为提升盈利水平,也需要系统化的创新以发挥效益的叠加效应。由于政府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经济状况,这又会为普惠金融的拓展创造更好条件;完善的抵押登记制度可以提升动产抵押的资信,缓解部分客户缺少抵押物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实行区域性的联合重组和业务合作,不仅有利于业务的扩展,还能进一步细分市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的特色产品和服务。系统化的创新还能在政府、金融机构和公益组织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实现多元化的协作互补。

  2�可持续原则。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具有一定程度的弱质性,这不仅表现在重点服务的对象存在于弱势领域,还在于产品和服务供给者大多是中小金融机构。这对通过金融创新,以达到节约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避免政府全能观念,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立法完善、生态建设、税收优惠和适当补贴,普惠金融的主要承担者还是金融机构。从已有的实践看,推行普惠金融也不一定牺牲盈利。一些研究表明,在许多国家,除政府主导项目外,大多数机构都能够实现盈利。普惠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推行初期,应着力于解除金融排斥现象,之后,逐步通过扩大吸收商业资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来获得合理利润。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尽管充分采用各种方案,仍会有一些金融机构无法获利,显性或隐性的政府支持仍有存在必要。对于金融机构无法触及的领域,还需要政府或公益组织设立公益性的普惠金融组织。普惠金融机构应精耕细作、节约成本,这也是金融行业充分竞争后的必然走向。

  3�多元化原则。普惠金融要求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当金融的触角延伸得越深入,服务群体的金融需求也会更加差异多样。这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机构能够精准契合目标群体,通过不断创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多元多层次性的金融机构体系是普惠金融的必然要求。“这个金融体系应该是将开发性、政策性、合作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小额信贷机构、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多元性金融机构合理有序搭配而成的,这样的金融体系就是分工合理、有序竞争的完整的金融体系。”[7]经营的类型不仅包括存贷款业务,还应包括保险、债券以及基金等多样化的内容。大型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普惠金融部门以开发多种产品或服务,也可以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批发业务。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具有信息、成本方面的优势,和普惠金融的目标群体更为接近,应鼓励它们根据地域、行业、职业特点提供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每个金融机构都要主动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根据自身的优势精于开发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到专业、精细、精准,以实现整个金融体系内的优势互补、错位经营。差异化经营可以满足客户群体细分的要求,也可以避免同类竞争,提高盈利水平。此外,发展中,还要协调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有效整合各类财政资金,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对普惠金融业务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农村地区,除了扶贫,也可以把普惠金融和“三农”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政策性的指导、扶持、帮助相结合,最大限度提升普惠面。

  4�风险可控原则。发展普惠金融要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关系。和其他企业相比,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决定了当倒闭时会给客户带来更大损失,倒闭破产的金融机构还会产生连锁反应,直接破坏经济稳定。创新必然意味着风险的存在,普惠金融中的创新应具有可控性。对于创新中的难点问题要有足够的谨慎和耐心,坚持试点在先,逐步推广,不可盲目求成。

  普惠金融体系中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和更加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对普惠金融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新设普惠金融部,重点是监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P2P网贷等。但具体的监管方式和措施还需要不断探索。在监管方式上,需要转变方式,实行风险为本的监管。这种监管着重于被监管金融机构识别、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而不是金融风险本身。监管部门要以有效监管为原则,对内部制度提出规范化的细则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内部管理体制之内。这需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微金融机构建立完备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程序,满足一系列风险管理的标准,特别是要有独立的风险控制和审计部门,并要建立迅捷的风险评估机制。此外,在监管上,还要积极学习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措施。如美国强化对社区银行的专门监管,以银行自身内部控制为根本,以行业协会的自律和存款人的社会监督为补充,采用民主管理、多元监控,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以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

  1�普惠金融制度创新。首先,需要创新依法治理方式,完善法律法规。在法制环境不好的状况下,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更倾向于采取自我保护的经营方式,他们会对金融的供给设定更多限制。法制环境较好,普惠金融的客户也会更容易以适度的成本获得产品或服务,金融机构也更愿意将资金贷给信用不太透明的客户。我国针对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公司等方面的法律都很粗漏或缺乏,以至于一些金融主体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很容易受到行政决策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这些机构的政策风险。特别是与普惠金融密切的民间金融存在立法缺位,难以充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非政府小额贷款组织至今没有法律上明确的地位,发展极为受限。其次,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金融机构相比,金融消费者在信息、资源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有证据表明,许多家庭并不真正了解所购买的金融产品。对风险认识更清楚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出于逐利目的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足,甚至故意制造模糊的创新产品愚弄消费者。特别是普惠金融中的弱势群体,面对复杂的产品结构和深奥的法律条款更是无所适从。如果客户群体失去信心,普惠金融也注定不会取得成效。在立法上,应增加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别规定,还要以立法促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透明化。政府部门要积极协作组织金融消费者协会,对于弱势群体,要鼓励社会公益组织、第三部门积极介入,以弥补他们维权能力的不足。对于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侵权行为,监管部门应有相应的预警系统。再次,建立有效的征信制度。金融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普惠金融更是如此。金融信用是具有社会性、制度性、专业性的商业信用,具有商品的性质,不再仅仅依靠道德规范,而是更多地依靠制度性规范来形成。这需要建立征信、评级、保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个人金融身份系统,为客户建立信用记录,将历史交易信息转变为信用资产。这还需要发挥政府的整合作用,以建立统一的征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性。

  2�普惠金融体系创新。当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三家,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除了农发行明确针对“三农”以外,另两家都没有明确的指向。即便如此,农发行也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农业建设为主。国发行和农发行的主要业务都不针对个人和企业。在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它在农村的政策性业务没有被其它机构有效替代。这需要设立普惠金融的专门性政策金融机构,包括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政策性担保公司、政策性再担保公司等。

  合作金融也是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它是由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或居民发起成立的互助性金融组织。成员由股东构成,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的股金和盈利的积累。合作金融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信任度,这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金融风险,从而显示出了对于普惠金融

  的良好适应性。合作金融的不发达必然催生大量的非正规金融。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在发展合作金融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国应尽快补上这块短板。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兴机构,及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系列、规模的组织体系。在金融服务的空白或薄弱领域,应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小微民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组织。在特别贫困地区,应对新设的小微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税收支持或贷款利率补贴。大型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上具有独特优势,但还要看到,它们的地位决定了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大中型企业。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大型金融机构应积极和中小微金融机构、公益性组织开展合作,以发挥它们不可取代的作用。

  3�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普惠金融要避免简单沿用传统的、适合发达地区和高端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在创新上,可以积极开拓供应链金融。由于中小企业加入大的核心供应链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订单和收入,它们可以贴现未到期的票据或者由大企业先行向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大企业掌握的客户信息,免去了甄别客户的成本。供应链金融也适用于“公司+农户”的农业生产链和消费品零售圈,由对单一农户、商户授信,变为对农业合作社、商圈店铺集体授信。

  在产品开发上,银行可以和保险公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于农业贷款,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可能造成违约率上升。保险机构可以同时为农户提供担保服务。由于天气和农业关系密切,保险公司可以推出天气指数保险,以大幅降低损失核算的成本。当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在农地抵押融资的创新方面取得突破。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可以为科技企业打造专门产品,把信用的审查重点放在未来价值的估值,应积极尝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担保方式。金融机构也可以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形成“投资+贷款”的投贷联动。

  服务方式方面,要全面消除金融“空白区”,在不适宜选择物理网点和机具布放的地区,要配备终端设备管理员,充分利用指纹、虹膜识别等先进的身份认定手段,降低成本和风险。还可以采用“代理银行”方式在超市、杂货店、收购点、彩票投注站等处设立简易的金融服务点,提供开户、存取款、转账、缴费等基本的账户服务。

  4�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创新。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互联网金融具有低成本和高覆盖的特点,更符合普惠金融的特质。近年来,金融机构依靠数字化金融平台,开设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扩大了业务覆盖范围,但还有较大的创新空间。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普惠金融”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大业务模式,即网络信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互联网基金销售。利用互联网推进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成为重要的创新途径。

  小额贷款存在信用审查及贷款监控成本较高的问题,一些小额贷款客户在传统金融机构也缺少相应的信息记录,这使很多银行不愿意面对小额贷款者。互联网企业无需建立物理性网点,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可以大大节约成本。互联网平台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掌握了海量的网上支付、发货记录、用户评价等客户信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创造新的贷款管理方法。这弥补了传统风险评估的缺陷,使众多有金融需求的市场主体能够以合理价格享受到金融服务。P2P网贷、网络理财、网络众筹等直接交易模式大大降低了各种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与信息的不对称性。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涉足融资领域,债券众筹、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兴起,正加速拓宽中小企业融资及大众投资的新渠道。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传统金融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全方位的智能化综合门户,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相互割裂的做法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小金融机构也可以建立特色化的社区电商平台,在社区形成线上线下协同作业的一体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国晖,王婧.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体系建构: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151.

  [2]张强,陆奇斌.中国公益金融创新案例集(2014—201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83.

  [3]李涛,徐翔,孙硕.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16,(4).

  [4]欧理平.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学术论坛,2016,(4).

  [5]邵智宝.中国微型金融实践的难点与突破[M]//李国华.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6]李鑫.金融创新发展中的异化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107.

  [7]焦瑾璞,王爱俭.普惠金融——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197.

  【责任编辑:宇辉】

  

  

篇十五: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关于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策略的思考

  陆岷峰;吴建平

  【摘要】DevelopmentofinclusivefinanceisoneoftheimportantdirectionofChina'sfinancialreformandtransformation.Butinthecontextofsupplysidereform,itsdevelopmentislimitedbymultipleadversefactors."Inclusive"and"profitability"targetistheinherentreasonof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exclusion;regulatorydislocationconstitutesahindrancetothedevelopmentofinclusivefinancial;imperfectsharedcreditsystemisanenvironmentalbarriertothedevelopmentofinclusivefinance.Itisurgenttoseekinclusivefinancialinnovationdevelopmentpath.VigorousdevelopmentofInternetifnanceandthecontinuousinnovationofifnancialtechnologybringnewopportunitiesfor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inclusiveifnancial.ThusthispaperstudiesthepathofinnovativedevelopmentofinclusiveifnanceinChinabasedontheabovetwoperspectives.Inthispaper,weexplorethewayofbuildinginclusiveifnancialsystemfromfouraspects:playingtheguidingandsupportingroleofgovernmentguidanceandsupport;guidingInternetifnancereturnstoinclusiveroad;increasinginvestmentincommercialifnancialinstitutionsofinclusiveresources;reformingifnancialtechnologytobuildinclusiveifnancialdevelopmentservicemechanism.%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

  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7

  【总页数】7页(P1-7)

  【关键词】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金融技术;路径选择

  【作者】陆岷峰;吴建平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自2006年推行普惠金融以来,我国金融服务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扩大、服务可得性增强等特点,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截至2016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69%;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83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速13.4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0.15个百分点①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基本情况》。。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持续降档,经济结构矛盾进一步加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其中

  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机构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普惠金融发展进入瓶颈期。现阶段,发展普惠金融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中央政府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对于普惠金融实现体现出的不可替代作用;2015年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国务院2016年1月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普惠金融建设体系。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具有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战略意义,同时能促使我国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加速我国金融市场转型升级进程。(一)普惠金融内涵研究对于普惠金融,国内外也有不同的理解。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对普惠金融的研究由来已久,其出版的《服务于所有的人——建设普惠性金融体系》一书中指出普惠金融是让全部人群尤其是弱势阶层拥有同样的金融权力,让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到全部贫困人群[1];Sarma(2008)等认为普惠金融是一个成体系的概念,地区或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度量需要用一种综合指标评估体系来进行[2];吴晓灵(2010)从普惠制税收政策角度出发,阐述了普惠金融应该致力于发展农业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宏观层面要积极引导县级金融机构将增加的可用资金中的一部分投向涉农领域[3]。张平(2011)主要针对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构建的方法及意义、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4]。(二)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相关关系研究现有研究成果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增加了小微企业

  获取金融服务便利性,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谢平和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扩展了金融机构交易可能性边界,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排斥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其主流市场表现出“长尾”特征[5]。张明哲(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超低边际成本特性能够有效解决金融机构“普惠性”和“盈利性”的冲突问题,从而维持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6]。王金龙和乔成云(2014)的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结合自身优势,实现“长尾"、“马太”、“鲶鱼”三大良性效应,成为普惠金融的实现载体[7]。朱民武等(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背后的发展逻辑存在诸多共同之处[8]。(三)金融技术与普惠金融相关关系研究众多学者指出金融技术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必经途径之一。王永红等(2015)指出金融科技不仅在支持和服务小微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是服务“三农”的有效手段,金融科技拉近了弱势群体和金融服务的距离[9]。李俊强等(2016)在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金融技术推动数据对称及移动金融能够拓宽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10]。巴曙松(2016)指出普惠金融作为一种覆盖面较广、长尾特征明显、可获得性较强的金融服务方式,相较于传统金融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和风险,要想有效控制风险水平,适当降低服务成本,维持经济效益的持续性,从而更好的达到“普惠”的目的,必须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11]。唐宁(2016)深入剖析了金融技术变革提升普惠金融的机制和原理,阐述了金融技术创新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1]。(一)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是当前解决经济矛盾的重要路径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首次提出了“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普惠金融概念正来源于此。普惠金融理念的核心在于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使得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致力于满足所有金融资源禀赋不足的群体,但是就目前金融服务供给来看,低

  收入群体依然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从金融的本质上看,普惠金融应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特点:1.公平的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公平”强调能够为每个有能力、有金融需求的人提供发展的金融资源,公平地衡量每个人的信用,以信用资本而不是实际资本来衡量个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标准,给信用良好的个体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综合化”强调以普惠金融为发展导向的金融机构不仅要开展信贷业务,还应提供服务对象其他方面的金融需求。举例来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朝着多样化方向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应该积极满足小微企业股权融资、融资租赁、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需求。2.提供金融服务具有可持续性。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有需求和供给两个层级涵义。一方面,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是普惠金融发展得以持续的基本条件。我国金融市场上“三农”、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历来面临着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资金需求缺口较大,普惠金融服务市场前景明朗。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其发展应遵循金融市场的普遍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金融机构持续供给普惠金融服务的动力之一。只有创新经营模式,提高风控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盈利性”目标,这样普惠金融行业中才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普惠金融在解决当前经济矛盾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提高资金利用率。从结构上看,中小微企业、农村等对资金的需求与市场大量富余资金无法得到有效连接。一方面,小微企业、农村等的金融需求很大,根据广发银行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仍有22万亿的资金缺口未能通过有效融资渠道解决;小微企业由于达不到银行的信贷审批标准,接近80%的小微企

  业只能通过成本较高的民间融资渠道来获取资金,传统金融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图1显示出历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大量富余资金表示金融资源供给很大,但市场上缺少足够的渠道和出口使资金高效流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把市场中充裕的流动性对接到资金缺乏领域,单位资金的边际效用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得以提升。2.促进社会公平。普惠金融高度关注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的弱势群体,以信用资本作为资源分配依据的特性使得传统市场经济中缺乏实体资本的群体有平等的获取金融服务权利,人人都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公平的交易机会,间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3.推动金融包容性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提高金融的包容性,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适当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不断强化内控、接受市场监督和审慎监管;金融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提供金融服务。(二)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难点1.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普惠金融的“普惠性”目标强调适当忽略服务对象财务水平因素,为每个有能力、有需求的个体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导向下,商业金融机构往往需要以“盈利性”为目标来维持其商业可持续性。在这一目标约束下,商业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资源往往倾向于高净值客户,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受到收益风险对称规律和规模经济效应约束而被金融机构排除在服务对象之外,金融排斥程度不断加剧。金融排斥直接导致了我国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供给不足,并使众多具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如中小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等群体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对象之外,只能通过非正规的金融途径获得其需要的金融服务。

  综合来说,金融业是存在高风险的行业,“盈利性”目标提高了金融服务供给门槛,使得信贷资源偏向于高净值客户,从而导致了信贷资源分配上对于弱势群体的“挤出效应”,金融机构在维持商业可持续性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风控水平。而“普惠性”目标坚持低门槛、广范围的理念,在提升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率的同时,也增大了以普惠金融为运营导向的金融机构风险水平。2.监管错位。普惠金融是针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提出的解决方案,金融排斥本身是金融市场不完善的表现,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需要通过监管部门的适度干预。然而,现阶段监管部门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存在着一定的监管错位,具体表现为监管部门的“缺位”和“越位”:“缺位”主要表现为市场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对于金融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缺乏监管依据,监管的有效性降低;监管部门的“越位”指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这造成金融市场开放不足、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约束力低下等问题。监管缺位则将使得金融市场缺乏公平的市场交易规则,交易各方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而这最终又将导致整个金融市场陷入运行风险加大、环境恶化、金融市场主体积极性减弱、金融市场缺乏活力的恶性循环怪圈。而监管越位将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空间有限,金融机构的创新不足,金融市场的活力受到严重束缚,无法为异质性社会群体提供差异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3.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要求市场交易各方严格按照金融市场的基本交易规则开展交易活动,而共享性征信体系是交易规则的核心要素。普惠金融倚重于共享性征信体系有两个原因,首先,传统金融的质抵押增信模式将大量的社会群体排斥在正规金融之外,普惠金融要突破这一模式的缺陷,大力推广信用融资模式,就必须依赖交易主体对信用规则的遵守;其次,普惠金融所服务的社会弱势群体本身所包含的信用

  风险较大,普惠金融要在这种环境下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然而受目前我国金融交易主体信用观念薄弱、信用文化教育缺乏、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金融交易主体信用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还很高,图2是2010-201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数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指标持续双升,在剔除宏观经济因素后交易主体信用违约是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信用违约已经成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大障碍。(三)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契合性1.互联网金融超低边际成本有效保障普惠金融持续性。普惠金融的长尾市场边际成本往往居高,风险敞口较大,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偏向于向高净值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性带来的传统金融业在金融资源分配上的倾向性,成为普惠金融的最大障碍。而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金融交易操作流程的网络化与标准化,极大的提高了业务处理速度,边际成本持续降低,为二者冲突的缓解提供了解决之道。第一,互联网技术手段与金融服务的结合使得金融中介的作用不断弱化,信息不对称逐渐消除,金融资源配置脱媒逐渐兴起。例如互联网金融主流业态P2P网贷平台的金融服务交易双方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自行完成资金的匹配、定价和交易,原来提供对称信息服务的金融媒体不复存在,信息获取成本大大降低,金融服务交易效率显著提高。第二,互联网金融能够整合信息资源,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互联网金融能利用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海量交易信息存储,再基于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将碎片式数据转化成有效信息,继而完成海量数据价值提取。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以及云计算的高速精算能力,大幅度降低客户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甄别成本,以客户的互联网痕迹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授信依据,彻底颠覆了传统依靠线下审核、抵押

  担保的授信方式。因此,互联网金融能够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业务开展的边际成本,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性得以保障。第三,互联网金融通过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完成支付流程,新兴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社会支付效率,支付成本不断降低。2.互联网金融拓宽了服务边界,实现了普惠覆盖。首先,从覆盖的区域来看。互联网金融热潮可以克服传统金融服务难以全面渗透的弊端,即使经济落后地区没有银行营业网点,客户也能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工具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覆盖面更广泛。互联网的普及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基础,图3是根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调研结果显示的2006-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以及互联网普及率,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接近6.49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47.9%。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推广,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将远远超出营业网点的覆盖面,金融排斥问题将进一步缓解,金融普惠性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其次,从覆盖的服务人群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降低了客户准入门槛,为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创造了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出于风险水平的考量,传统金融机构为自身的金融服务设置了一系列的门槛,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购买金融大多数要在5万元以上,集合类信托计划起点更是达到了100万元,数量众多的弱势群体会因为较高门槛的存在会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然而互联网金融却另辟蹊径,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了一个以小搏大的机会,大大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金融的贵族属性大大降低,平民化趋势日益凸显,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内涵。再次,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便捷、高效、及时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内嵌标签,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边界进一步扩大。如图4所示,当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

  融合,有效增加了金融服务供给,供给曲线右移,金融服务价格下降,金融服务半径扩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运用,会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基础上会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普惠金融客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四)金融技术与普惠金融的契合性普惠金融作为一种覆盖面较广、长尾特征明显、可获得性较强的金融服务方式,相较于传统金融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和风险,要想有效控制风险水平,适当降低服务成本,维持经济效益的持续性,从而更好的达到“普惠”的目的,必须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金融技术革新与普惠金融发展契合性凸显。1.金融技术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基础设施。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支持资金融通的重要媒介,最重要的功能是解决金融交易对手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普惠金融领域,由于资金供给与需求双方主体数量多、信息透明化程度少、单笔资金供应量小,增加了信息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只有依靠计算机、云计算等金融技术打造高效的软件、硬件结合的基础设施,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储存能力批量化处理金融服务订单,才能有效解决普惠金融进入的门槛问题。普惠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技术领域的发展与构建。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革新给人类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工具,能够有效降低普惠金融运行成本、拓展普惠金融覆盖范围、便利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给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金融技术提升了普惠金融能力。金融能力指如何在最小的风险敞口下取得最大化的收益,是金融机构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普惠金融相较于传统的金融领域更具有高风险、低回报的特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成为普惠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

  第一,金融技术提升了普惠金融的风控能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解决风险控制问题,因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能力在量化放贷方面进行突破,成为普惠金融发展金融能力的重中之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风险控制能力主要通过海量的数据搜集与计算形成针对金融服务需求者的个性化的知识图谱,辨别知识图谱的相关特征来判断其风险程度。第二,金融技术提升了普惠金融的盈利能力。普惠金融在市场经济导向的市场环境下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必须利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在普惠金融主题下,结合金融技术的信贷产品主要创新方向如下:首先,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贷款对象进行有效信用评级,针对客户群进行更加精细地划分,进而推出符合各类群体需求和风险特征的信贷产品;其次,更多地创新流程管控与风险控制方式,并将其定义在产品之中;最后,针对客户的特征更多地使用纯信用贷款产品,并将劳动技能培训、科技推广、创业知识培训等服务与信贷产品设计结合起来。(五)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选择1.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普惠金融推进过程中,仍需政府发挥作用,适当给予方向性指导与政策性支持。第一,对金融市场实施适当的宏观调控。政府应该发挥有形手的调节作用,适当调整金融市场资源流向,减少金融服务中的各种歧视和不公平,为人们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务机会。从成功经验来看,政府应主要通过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来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持续地为贫困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二,政府应通过金融监管机构运用多样化的监管政策工具,实施战略导向监管和信贷投向监管,将商业金融机构提供普惠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程度嵌入监管体系之中,提高投入较多普惠金融资源的金融机构的再融资额度和评级水平,逐步放宽普惠金融机构的准入审批,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的服务覆盖面。第三,提高政策性金融比例。社会弱势群体无法有效地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从商业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这被认为是金融市场

  失灵的表现形式之一。针对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这种显著的负外部性,政府有必要通过提高政策性金融的比例来纠正市场失灵。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还存在资金来源不足、功能定位单一、业务范围狭窄等问题,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贡献还非常有限。因此,政府应加快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整合政策性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系统,使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来规避市场风险,维持政策性金融发挥作用的持续性。2.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就带有普惠性的本质特征,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依托于自身优势,充分拓展普惠性的长尾市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回归普惠之道,有效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第一,搭建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的政策体系。在落实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适度放宽互联网金融准入标准;在分析前期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各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突破传统金融“灌溉”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个性化定制等优势,以覆盖小微企业等传统金融机构放弃的长尾市场,让尽可能多的群体获得与其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第二,建立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导向的适当风险补偿机制。普惠发展运营导向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致力于服务“三农”、城市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对象,往往不满足风险与收益相称规律。因此,政府金融服务部门要建立适当的风险补偿机制,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及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小额信贷等业务应给予政策支持。具体来说可以对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涉农小额信贷及非营利性P2P产品给予贴息等,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助力小额信贷机构拓展业务,加快互联网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速度。第三,完善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的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惠及了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长尾金融市场,如何针对长尾客户开展

  适度征信调查成为互联网金融持续发挥普惠功能的关键,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紧密契合对征信提出了更紧迫的需求。要加快互联网金融机构纳入征信系统的步伐。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管理,以当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商业性征信机构为借鉴案例,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对央行征信的补充功能,探索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全民征信发展之路,引导其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积极作用。3.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构成我国金融市场的重点要素,其长期以来的金融排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因此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资源投入,加快自身转型,摈弃金融排斥做法。具体来说,第一,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创新商业模式来推进自身普惠金融发展。如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入股或者控股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创新模式,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向社区、乡镇延伸服务网点,来逐步提高适合低收入群体需求的微型金融产品的比重。第二,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来实现普惠金融。一方面,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在授信额度、贷款期限、担保方式、资金价格等方面进行差别化设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贷标准,扩大金融资源投入范围;另一方面,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在重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产品开发中的运用,通过金融技术的创新,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市场需求。4.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金融技术的革新是推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主导的金融技术应用能够对海量的交易支付、融资结算、资信风险评估等多方面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多维度的建立普惠金额发展服务机制。第一,应用金融技术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大数据评估技术的应用能够覆盖传统金融难以服务到的群体,大幅提升普惠金融覆盖率。第二,基于金融技术深度挖掘信息,充分发挥客户信息价值。数据信息的分析技术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精准定位客户群体,结合普惠金融的场景化服务,为客户群体设

  计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营销,通过优化金融服务体验

  的方式提高客户粘度。第三,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风控水平,推动客户信息、行业

  信息与金融市场信息三者融合,提高金融资源供求双方的信息透明度,在保证风险

  收益对称的基础上尽力满足客户的信贷需求,提高普惠金融的风险定价、评估、识

  别与控制的能力。

  【相关文献】

  [1]BrigitHelms.AccessforAll:BuildingInclusiveFinancialSystems[M].Washington:TheWorIdBank,2006.[2]SarmaM.IndexofFinancialInclusion[R].IndianCouncilforResearchonInternationalEconomicRelations,WorkingPaper,No.215,2008.[3]吴晓灵.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金融时报,2010-08-03.[4]张平.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J].开发研究,2011(2):35-42.[5]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6]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对策研究[J].创新,2014(2):58-61.[7]王金龙,乔成云.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互动发展[J].新视野;2014(5):14-16.[8]朱民武.曾力,何淑兰.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思考—基于金融伦理与互联网金融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5(01):68-72.[9]王永红.创新科技手段,普惠金融服务,助推经济发展[J].中国金融电脑,2015(06):27-29.[10]李俊强,边疆雪,孙莹.技术变迁视角下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选择研究[J].华北金融,2016(05):72-76.[11]巴曙松,唐宁等.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报告:技术驱动变革[M].宜信普惠金融研究院,.[12]陆岷峰,徐阳洋.小企业融资:大数据钥匙[J].首席财务官,2015(22):36-42.

  

  

篇十六: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金融科技推动下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创新思考

  金融科技推动下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创新思考

  金融科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创新了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对比传统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并且获得显著的成效。但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也面临着各种问题,我国需要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结合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商业模式。

  近些年我国不断发展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新了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在创新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新兴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普惠价值,可以创新金融行业的传统格局。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影响下,普惠金融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完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

  金融科技推动下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创新金融科技有效融合了金融和科技,具有定制化優势,有利于创新普惠金融。对比传统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金融科技带来了普惠金融商业创新性模式,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服务性,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可以形成普惠金融服务链,使服务覆盖面因此扩大。利用互联网技术,客户可以更加便利的支付和投资,使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的基础是大数据和云计算,降低了时间和空间的现状因素,偏远地区弱势群体也会因此获取优质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利用网络关系,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支付,使消费者的支配能力因此提升,降低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向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延伸了金融服务,使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利用金融科技,可以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也可以优质配置金融资源。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高效处理互联网各方面数据,科学地评估客户信用情况,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网络节点上记录和存储所有的信息,实现信用体系可追踪性,提升信息的对称性,同时可以节省信息成本。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简化整体交易的过程,提升交易行为的自动化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科学评估客户行为特性,降低普惠金融商业模式风险管理成本。

  1

  建设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会投入较高的固定成本,但是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保障整体社会效益,促进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

  金融高科技可以整合各种数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合理确定用户有价值的信息,显性化处理风险信息,使信用审核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分布式网络节点中实时子路和存储所有的信息,建立分布式账本,节省金融业务流程。金融科技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可以高效处理信息,使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获取海量用户信息,利用云计算及技术有效分析信息,全面感知消费者的需求,高度匹配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利用人工智能的心理学和决策理论等,充分挖掘客户的需求,客户金融方案的个性化,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保障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同时,可以优化客户体验。

  普惠金融商业创新性模式面临的困境引发金融排斥。普惠金融商业创新性模式利用数字技术,会引发金融排斥。一些弱势群体习惯利用物理网点,不够了解新技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引发技术金融排斥问题。弱势群体很难接受新事物,对于金融高科技和数字技术等方面缺乏较高的认知度,不愿意利用新型数字金融产品,甚至会排斥数字化金融服务。如果没有提高群体的金融素养,那么在普惠金融商业领域广泛利用数字技术,将会引发数字鸿沟。加大了金融风险。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会因此带来各种风险,例如新技术不够成熟,会引发资金安全风险等。此外普惠金融商业创新性模式在实际运营阶段也会产生各种风险,例如第三方欺诈等问题,一些网贷模式存在信用风险,审核网络众筹项目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风险。利用互联网保险模式,消费者需要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填写个人风险,在风险评估阶段存在欺诈和逆选等问题。普惠金融商业创新性模式,提高网络参与规模,同时也可以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这类风险还具备关联性特征,可以大范围的传播风险,使金融模式更具脆弱性。监管不合理。金融科技创新了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但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

  2

  制度规则还不够细化,不利于金融科技发展。传统金融主要是利用分业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不适合普惠金融商业创新新模式。我国还在不断探索金融科技的监管工具,还没有形成全面的监管框架。此外,当前的金融监管工作缺乏创新性,在监管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数字技术的作用。

  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发展对策实现数字化普惠金融教育。开展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政府和金融机构自己教育机构需要形成合力,尤其需要积极培养偏远地区的人力资源,高效传播金融科技,建立金融知识教育机构,实现金融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发展。利用金融教育工作,帮助弱势群体深入了解数字化金融产品,同时也要引导弱势群体灵活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选择金融产品,高效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因为金融科技引发金融排斥的问题。结合线上线下服务。当前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我国在针对弱势群体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教育工作,转变普惠金融商业服务模式,高效结合线上线下服务,在弱势群体中融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利用线上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可以开发简单的金融机构,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激发弱势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利用线下服务模式,设置服务咨询点,主要负责指导弱势群体利用移动终端,快速办理线上普惠金融业务,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弱势群体的信任感,习惯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利用线下咨询服务点落实数字金融教育工作,可以使居民金融素养全面提升,利用数据采集优势,可以更加紧密地贴近弱势群体,完善用户信用档案,促进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发展。建设征信体系。地方政府需要发挥指导作用,联系金融行业和税务部门以及工商部门,高效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利用区块链技术完善征信体系,在金融系统中融入第三方征信企业,高效共享金融信息,避免发生信息孤岛问题,提高金融信息的对称性。政府需要完善金融征信数据标准,健康规范的发展征信业务系统。标准化的开展区块链技术,提高普惠金融商业模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保护金融数据的安全性。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存在混业经营的情况,可以发挥综合监管作用,我国需要建立综合监管部门,统一监管不同的金融业务,避免出现监管盲目。完善金融行业标准,提高检测机制的规范性,促进各个金融企业良

  3

  性竞争,促进金融科技企业规范化发展。完善金融信息披露标准,有效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使普惠金融商业监管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利用监管系统加强防控隐蔽风险,利用监管沙盒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工作,避免出现过度创新和监管的问题,促进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健康发展。利用金融高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的分析信用风险,获取充足的信息数据,支持数据分析工作,提升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服务水平。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金融科技的作用,创新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将金融科技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实现技术转型。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发挥金融高科技的作用,明确普惠金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地发展对策,为我国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吉林财经大学)

  4

  

  

篇十七: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的重中之重在时代潮流趋势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赢得政策红利的重要载体。当前,国家对普惠金融开展较好的商业银行,赐予了丰厚的政策红利。比如,《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提出以下支持政策:一是提升小微不良贷款容忍度,促进从业尽职免责落地实施。二是完善涉农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核销处置政策,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三是对普惠金融业务达到肯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在存款预备金政策方面赐予肯定激励。四是在宏观审慎评估(MPA)政策参数方面,对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工作执行较好的商业银行予以适当倾斜。在此意义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充分猎取政策红利,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提升息差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及内部改革深入推动的大背景下,息差急剧收窄成为制约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瓶颈。与其他业务相比,普惠金融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息差水平的主要突破口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实现长远息差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普惠金融的重头戏——小微金融为例,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供应贷款

  1

  服务时,拥有更大的定价权,能够从资产端增加贷款收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放贷基础上汲取小微企业存款时,具备有利的议价权,能够从负债端降低存款成本。与此同时,随着小微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一增一降”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息差水平将获得持续、显著提升。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改善客户结构的重要方式。改善客户结构是完善息差管理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较为单一,这与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过于依靠大中型客户有关。然而,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大中型企业的“去产能、去杠杆”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受到明显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回归本源”、“金融降杠杆”等政策落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由于大型企业及金融机构本身即具备较强的融资力量,在猎取金融服务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使得商业银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相比对公和同业业务,普惠金融业务涉及的客群种类多样,并且都有较为宽阔的发展预期,对于商业银行客户结构改善特别有利。此外,大中型企业也是由小微企业成长而来,发展普惠金融能够为商业银行培育大中型客户夯实基础。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并列为金融发展的三大任务。从商业银行现状看,虽然业务不良率有所掌握,但仍旧面临反弹压力,尤其在防控重大风险上面临挑

  2

  战。事实上,普惠金融自然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以小微金融为例,一方面,小微业务笔均金额较小,不易形成风险集聚。另一方面,小微业务客群分散、操作敏捷,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即便出现逾期或不良贷款,放款主体不仅可以依靠技术手段进行精准催收,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批量处理。此外,“收益掩盖成本”的风控理念,能够使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更为敏捷且富有韧性。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创造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由此可见,小微企业涉及人群众多,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金融发展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方向。商业银行要把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实体看作自身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商业银行已经在开展公益扶贫等多个方面赢得社会赞誉。当前,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相继暴雷,普惠金融业务缺口凸显的状况下,商业银行勇挑重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其赐予更好地认知与判定。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向。始终以来,普惠金融业务存在的分布广、组织散、风险高等特征,

  3

  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展业乐观性。同时,通过传统手段发展普惠金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弱等问题,导致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不可持续。随着技术进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能够支撑普惠金融业务的获客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客户画像创新、信用评级创新、风控手段创新,是商业银行规模化展业的有力抓手。当前,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研究推动稳健,实现落地应用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事实上,包括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等在内的金融科技巨头,工行、建行、交行、民生、浙商等在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已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小微展业效率提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已然成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落地应用的重要方向。

  二、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建议在国家鼓舞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指导下,商业银行应当将“立足自身、稳健经营、短期做大、长期做强”作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方向。(一)立足自身充分认清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突出问题及其背后的重大阻力,是立足自身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商业银行既要着力完成监管规定的“两增两控”目标,又要做好自身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为此,商业银行必需针对当前突出问题,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治标”目的。另一方面,为促进普惠金融实现全面化、高效化、规模化、持续化、整体化发展,商业银行应制定详细的实施

  4

  方案及明确的时间节点,从根本上解决思想熟悉不到位、客户定位不到位、技术支撑不到位、风险管理不到位、政策激励不到位的问题,以此实现“治本”目的。

  (二)稳健经营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加快形成“专营团队+传统网点+线上平台”的稳健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基于“专营团队+传统网点+线上平台”的经营模式,将“短、小、快、频”的标准化普惠金融业务收至线上,实现全自动审批管理;将重点普惠金融业务交由专营团队负责,合理、有效围绕供应链发展普惠金融;同时连续推动省辖分行成为普惠金融展业主阵地,着力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普惠金融专营网点。(三)短期做大以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为契机,以稳健经营模式为抓手,用两至三年时间做大普惠金融。之所以要用两至三年时间,是由于:一是要给政策完善及执行留时间。商业银行需要因时因地对现有政策做细化调整,并给政策执行留足时间。二是要给队伍建设及培训留时间。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队伍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在队伍建设完成后,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人员素养。三是要给“省辖分行成为普惠金融发展主阵地”留时间。当前,许多省辖分行尚不具备规模化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部门设置、人员配备、政策激励等尚不完善,需要肯定的过渡时间。四是要给技术创新及数据应用留时间。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尤其是线上化

  

篇十八:普惠金融创新方案

 3通过集中资源和人员优势国开行先后提出了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工作思路差异化支持政策推动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三大行动等创新性的金融扶贫策略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金融扶贫产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银行业普惠金融创新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国家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根本;加强对于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一直以来,银行业机构作为我国金融体系内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更是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银行业机构在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多措并举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的服务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增速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13.3个百分点,全国2/3的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位居世界前列。涉农贷款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农村贷款余额3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农户贷款余额1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农业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6.2%。2020年1月至5月,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3%,较2019年平均水平下降0.67个百分点。[1]

  此外,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银行应按照“应延尽延”的要求,通过贷款展期或续贷的方式,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截至2020年7月末,延期还本付息已为中小微企业减负1215亿元。2020年6月29日,银保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对首贷户、续贷、信用贷款的数量设置了指标,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全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100多亿元,“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保持较快增长,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平均增速3.73个百分点;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735.4亿元,惠及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3以上;基础金融服务明显改善,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6%。[2]

  一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

  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三家机构,已成为普惠金融重要的资金提供者。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到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模式。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有效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开发性金融机构

  1.国家开发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

  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发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依托国家信用,以市场化经营为发展模式、保本微利为原则,通过提供中长期信贷的方式,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普惠金融业务的探索,通过与世界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等国外金融机构以及国内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合作,以转贷的方式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国开行聘请一些国外微贷技术专家为国内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同时为这些中小银行提供转贷批发资金,是国内最早发展小额信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

  2015年,国务院批复了国开行深化改革方案,明确了国开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属性。由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常常弱化了市场的作用,不利于政府发挥杠杆空间,而商业性金融机构又过分注重营利性,倾向于相对成熟发达的市场,因此同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相比,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实现政策性和营利性的双重目标,这也与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相一致。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强调金融的包容性,即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为其提供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求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兼具商业可持续性,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实现整体财务平衡。

  近年来,国开行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普惠金融服务,在扶贫攻坚、绿色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国开行累计向合作的322家中小银行发放转贷资金100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超过12万户,其中发放产业扶贫转贷款105亿元,覆盖全国百余个贫困县,支持数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2.开发性金融机构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国开行

  作为国有开发性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也提到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对于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要求国开行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其中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要求国开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2016年4月,银监会批准了国开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下设综合业务局、基础设施局和区域开发局,分别负责扶贫开发业务政策研究、发展规划、经营计划和风险管理;易地扶贫搬迁、涉农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开发评审和组织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县的产业扶贫、教育资助的组织推动、模式推广和监督管理等工作。[3]通过集中资源和人员优势,国开行先后提出了“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工作思路、差异化支持政策,推动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三大行动”等创新性的金融扶贫策略,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金融扶贫产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

  1.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门支持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性银行。由于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和人员方面存在限制,相较于商业银行,其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存在劣势,但由于其依托国家信用,因此在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鼓励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17年10月,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务部,整合本行信贷资源,通过与地方银行金融机构合作、银政合作、银担合作、银保合作、政银保合作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扶贫、“双创”、“三农”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支持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的作用。

  目前来看,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与银行业机构、产业集团、融资租赁公司、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小贷公司、政府出资成立的公司等六类机构合作的统借统还转贷模式是其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方式。2017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共支持小微企业3.4万余户,通过转贷模式为3.3万余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4]。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742亿元,同比增长16.32%,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逾3700亿元。同时,中国进出口银行还结合大数据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如根据业务特点,研究以供应

  链金融为突破口,开发符合进出口银行特点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并针对小微企业聚集的开发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探索设计直贷类产品。2020年6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依托其自身掌握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应收付贸易链,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在区块链、云计算领域的科技优势,创新推出了精准支持贸易链上游小微企业的“保理e贷”。

  在“三农”领域,中国进出口银行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指导意见》,并针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进出口和走出去金融服务的专长,围绕进口信贷、农产品出口信贷,进行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同时结合农业产业链,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农业国际化发展、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等方面,建立了农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332.85亿元。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的专业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成立于1994年11月,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措政策性农业信贷资金,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任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在服务“三农”,特别是在支持粮棉油收储、农业开发和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财政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成立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流通等重点农村服务企业,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同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批复》,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职能,指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对其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进行分类管理,明确责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粮棉油收储贷款、脱贫攻坚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以及农业现代化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显示,2019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86%,其中粮棉油收储贷款2982亿元,基础设施贷款6272亿元,精准扶贫贷款4045亿元。年内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为4.9%,低于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水平113BP。从可获得的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达5.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

  二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

  (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总体情况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在资金成本、渠道、产品服务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挥“头雁效应”,引领普惠金融发展。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六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12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40.7%。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银保监会监管要求,2017年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了“五专”机制、内部考核激励和尽职免责机制,在组织架构和机制上进行创新,以弥补金融服务短板,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

  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力争同比增长40%以上,要让中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明显提高。截至2020年6月末,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46.4%,较2019年末增长30.8%。

  (1)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快速增长

  从余额总量来看,截至2019年末,中国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位居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贷款余额为9631.55亿元,占比近三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列二至五位,贷款余额分别为6531.85亿元、5923亿元、4715亿元、4129亿元,交通银行较少,仅为1639.52亿元。从增速来看,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均保持正增长,其中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贷款增速均高于50%,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增速为19.9%。

  图2-1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增速

  (2)贷款利率下行

  从信贷价格来看,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均呈现下行趋势。2019年全年普惠型小微贷款的平均利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最高,利率为6.18%,另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均低于5%,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52%,同比下降43BP;中国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66%,同比下降120BP;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3%,同比下降97BP;交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85%,同比下降63BP。2020年,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20年上半年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4.15%,较2018年进一步下降37BP,如果考虑减费让利,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87BP。

  (3)服务客户数量增长显著

  从服务客户数量来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位列第一梯队,服务小微企业数量均达百万户级别,是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普惠金融服务的主力。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客户数为151.6万户,位居第一;中国建设银行服务小微客户数为132.51万户,位居第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位列第二梯队,服务客户数量为40万户左右,但中国工商银行服务客户数量增速较快,仅2019年新增小微客户数量为15.3万户,增幅达57%;交通银行处于第三梯队,服务小微企业数量较少,仅为10.44万户。

  2.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

  (1)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大银行与小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系统性差异,大银行通常倾向于向大客户、大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小银行通常服务于小企业。这一方面是由交易成本导致的,大银行同时具有提供大额和小额贷款的能力,但对大额和小额贷款的审批信息、流程、成本并没有太大差异,在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大银行更倾向于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信息处理能力问题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相对于大银行来说,小银行能够通过与借款者的接触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利用“软信息”,如涉及借款人的企业家才能、自身经营能力、个人品质等信息,因此。普惠金融的客群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因此根据传统观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上并不存在优势。

  但相对于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和技术等方

  面具有较大优势。首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丰富,负债结构多样,具备强大的资本实力,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因此在利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发挥集团化和多元化的优势,以中国银行为例,其普惠金融服务主体不仅包含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还包括专门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与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1+2”的服务架构,能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最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充沛,对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强,储备较为丰厚,相应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等较强。因此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必须立足这些比较优势,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发展普惠金融。

  (2)坚持多方合作发展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地域覆盖广阔、网点分布广泛,但大多网点分布于县级以上的区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村金融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信用水平普遍偏低、金融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因此,长期服务于城市金融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可以与政府、龙头企业、担保机构、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健全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协调性,形成层次丰富、覆盖广泛、合作良好的大普惠服务架构,发展普惠金融。

  (3)重视金融科技的运用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的广泛运用也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就在金融科技领域展开战略合作签约。中国建设银行还将发展金融科技作为全行的三大战略之一,并于2018年4月成立国内第一家由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组建的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重新定位了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角色,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认为的大银行只服务大企业的观念。

  3.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

  (1)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主流方式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已经越来越倾向于批发式、平台化操作,部分产品集IT平台、数据平台、风控平台为一体,利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等,为贷前营销、贷中管理、贷后预警全业务周期提供了在线化、自动化、数据化的解决方案。不仅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扩大了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小微金融的可得性和精准性,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银行的营销成本、营运成本和风险成本。

  目前,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都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网络贷款产品,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密集的小微信贷方式,数字普惠将逐渐成为行业主流。

  (2)提供多样化产品,积极创新抵质押方式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国有商业银行针对不同客群以及客群特点,围绕抵押担保机制、风险机制、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了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例如,农业银行在疫情期间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融资产品组合贷款“复工贷”,包括“纳税e贷”“资产e贷”“抵押e贷”“续捷e贷”“链捷贷”“保理e融”“票据e融”“简式贷”“科创贷”“连贷通”等多项产品,线上线下均可办理,可采用信用、抵押、质押、保证、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保证保险等单一或组合担保形式,种类丰富、功能互补,能满足小微企业展期、续贷、提高额度、申请新贷款等个性化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可增加授信和贷款额度最高至1000万元,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内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升信用贷款额度最高至1000万元。在贷款期限方面,期限最长3年,包括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可根据借款人现金流量特点合理确定还款方式。

  专栏1中国农业银行小微企业“复工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农业银行迅速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融资产品组合贷款“复工贷”,整合优质信贷产品与各项疫情防控支持政策,全力做好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保障工作,是金融力量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有效手段。

  “复工贷”产品组合包括“纳税e贷”“资产e贷”“抵押e贷”“续捷e贷”“链捷贷”“保理e融”“票据e融”“简式贷”“科创贷”“连贷通”等多项产品,线上线下均可办理,可采用信用、抵押、质押、保证、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保证保险等单一或组合担保形式,种类丰富、功能互补,能满足小微企业展期、续贷、提高额度、申请新贷款等个性化融资需求。

  “复工贷”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最高1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可增加授信和贷款额度最高至1000万元,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内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升信用贷款额度最高至1000万元。

  “复工贷”贷款期限最长3年,包括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可根据借款人现金流量特点合理确定还款方式。利率执行疫情防控时期优惠利率,贷款涉及的各类费用均由银行承担,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除利息外不收取其他费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客户综合融

  资成本。截至2020年7月末,农业银行“复工贷”已累计服务19.83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886亿元。(3)重视绿色金融发展

  近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电力化工、循环经济等领域内推出了绿色信贷的行业政策,对贷款实施环境标准一票否决,并将可持续政策的范围扩展到项目融资、资产融资、一般公司信贷业务和其他业务。此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为依据,适当借鉴有关国际标准和准则,普遍建立了覆盖全行的绿色信贷风险监控体系。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在借鉴赤道原则和国际金融公司绩效标准与指南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司贷款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全部公司法人客户环保风险进行分类和管理,建立并形成了覆盖全行的绿色信贷风险监控体系。交通银行在绿色信贷标识管理体系“三色七类”核心定义中参考了赤道原则绩效考核标准。围绕着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陆续开发了能效融资项目、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以及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等;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碳金融产品设计、碳金融顾问服务等;并且涉足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基金等业务,业务覆盖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层面。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1.股份制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总体服务情况

  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型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55.6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18%。在组织架构方面,目前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招商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见表2-1)。

  表2-1股份制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服务中心的组建情况

  名称

  事业部名称

  成立时间

  招商银行

  普惠金融服务中心

  2018年3月

  中信银行

  普惠金融事业部

  2018年

  光大银行

  普惠金融事业部

  2017年12月

  民生银行

  小微企业事业部(普惠金融事—

  业部)

  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

  名称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事业部名称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

  2017年10月2019年2017年12月—成立时间2018年2019年2017年

  |Excel下载

  表2-1股份制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服务中心的组建情况

  近年来,出于自身业务以及监管考虑,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非常重视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38万亿元。根据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报,截至2019年末,招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最高,超过4500亿元,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1000亿~2100亿元之间(见图2-2)。以小微贷款余额最高的招商银行为例,其在全部44家一级分行全部建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有超过400个团队专门为小微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同时,招商银行还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整合本行线上线下的全部信贷产品,推出了招贷App,为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线上金融服务。

  股份制商业银行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网点较少;与城商行和农商行相比较,又缺乏地缘优势,导致其居民储蓄存款占比不高,更多依靠企业存款以及来自金融市场的主动负债,负债成本相对较高,负债结构稳定性较差。202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其中对达到考核标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并要求将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普惠金融信贷的投放。作为一种精准性、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降准能够为股

  份制商业银行提供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长期的资金来源,帮助银行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支持银行在资产端进行更长期限和更低成本的贷款投放,正向激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的发展。

  图2-2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增速2.新冠肺炎疫情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推出各项政策,助力小微企业抗击疫情。一方面通过加大信贷的投放力度,促进企业的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通过减免相关费用、展期、无还本续贷、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负担。此外,股份制银行纷纷建立了金融服务的绿色通道,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7月10日,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发放“抗疫”贷款15187.29亿元,占全部银行业机构的37.9%(见图2-3)。

  图2-3银行业金融机构抗击疫情信贷投放

  (1)充分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

  一直以来,股份制银行普遍非常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通过科技赋能金融,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股份制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金融+科技”的优势,快速推出了无接触线上经营解决方案,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7×24小时”的在线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兴业银行强化金融科技赋能,通过小微企业线上融资系统、兴车融、兴e贴等多款金融产品,打造线上融资平台,提高融资效率,纾解企业融资困境。

  (2)多种手段让利实体

  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和《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通过延迟还本付息、支持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无抵押信用贷款、银行减免服务性收费等方式,让利实体经济,稳住市场主体。疫情期间,针对小微客户,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提供了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服务,民生银行还为十几万户小微客户下调贷款利率,通过赠送小微红包抵扣利息,减免小微客户利罚息,减免账户管理与支付结算手续费等多种形式,为小微客户让利数亿元,全力帮助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3)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提供差异化信贷产品

  疫情期间,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为生产疫情防控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及相关物资的中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疫情防控专项贷款,全力满足中小微企业为防控疫情而提出的合理融资需求。针对外贸企业,兴业银行推出了“兴e贴”产品,为外贸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提供线上快速贴现服务,客户在电子银行便可完成业务办理,为外贸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截至2020年7月末,“兴e贴”在疫情期间累计办理3.8万笔服务,服务客户5400户,融资金额2100亿元。

  专栏2民生银行助力小微企业抗击疫情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小微商户带来严重冲击,面对特殊形势,民生银行秉承“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初心”,制定特殊政策、提升特别服务,快速开展客户关怀活动,全面实施优抚政策,加速线上产品服务升级,应续尽续、应延尽延、应免尽免、能让尽让,与万千小微商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升级服务,全力满足信贷需求。民生银行快速推动线上重要产品优化与服务功能提升,提高“云快贷”抵押成数,扩大“纳税网乐贷”开办城市;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提高信贷办理效率,为有需要的客户主动提高授信额度,为贷款到期客户提前做好续授信安排;紧急开通多项远程作业、远程服务功能,解决特殊时期面签、面谈、面查问题;打通小微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安全发放每笔贷款;线上自助贷款申请、自助签约、自助提款、自助还款、自助转期(无还本续贷)等纯线上、全自助功能在全国各地分行纷纷落地开通,“银行业务家里办”“7×24小时全天候普惠服务-小微金融线上产品及服务指南”快速推出,真正让小微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银行业务。

  减费降价,助力小微解困减负。为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小微客户,民生银行采取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款、贷款展期等扶持措施,支持客户开展生产经营自救;对影响严重已造成贷款逾期的,通过利罚息减免、征信保护等救助措施,全力将客户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主动调整贷款利率、赠送小微红包抵扣利息以及利罚息减免优惠、移动支付交易手续费减免等优惠,让利客户,为小微商户减轻经营负担。2020年上半年,民生银行为十几万户小微客户下调了贷款利率,赠送小微红包抵扣利息以及减免利息、减免罚息、减免账户管理及交易手续费数亿元,民生银行小微贷款的利率比上年显著下降、服务小微客户数量快速增加,困难时期发挥了社会责任担当。

  (三)城市商业银行

  1.城商行的普惠金融发展

  城市信用社为城商行的前身,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转制,成立城商行。目前全国共有134家城商行,其基本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城商行资产规模达3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12.8%。2019年净利润2509亿元,资本充足率12.09%,拨备覆盖率153.96%,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与同样属于地方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农村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的资产规模普遍更大,根据城商行年报数据,截至2019年末,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有8家,分别是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和盛京银行。其中,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分别为27370.4亿元、22370.82亿元和20650.58亿元。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有20家,超过1000亿元的有93家,占比近七成。

  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根据《城商行发展报告(2019)》,近年来城商行在服务小微客户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批量获客、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出大量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截至2018年末,城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持续领先同业,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达到42.1%;“两增两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在小微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持续巩固。[6]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城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7.25%。

  对于城商行来说,其网点和服务范围主要是城市地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中型商业银行也在这些地区设有服务网点,且业务同质化严重,因此城商行面临的市场环境非常激烈。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本土化区位优势,一直以来城商行专注于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深耕当地某些特色产业,地方政府也对其给予许多财政等政策支持,总体而言城商行具备一定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地缘优势。另外,相较于农商行、村镇银行这类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实力较强,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具备独立或合作开发建立数字化系统平台的能力。未来城商行可以借助当地政务系统开放共享以及大数据交易市场培育的契机,率先与政府数据平台对接,全方位获取政府各部门数据,实现与银行交易数据的互补,更加充分了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核心金融需求,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7]

  2.城商行的普惠金融创新实践

  近年来,城商行利用自身贴近基层的天然区位优势,将服务不断向下、向小、向农延伸,在

  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上进行了许多创新,通过差异化经营实现发展。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一直专注于普惠金融业务,并依托地方金融机构的优势,将机构和人员不断向基层延伸,超过90%的网点分布在农村和社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通过社区化经营的模式,将普惠金融服务客户进一步细分为小微企业客户和普惠类客户,通过广义的“三品三表”(人品、产品、物品、水表、电表、海关报表)拓展小微企业客群,通过“两有一无”(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无不良嗜好)拓展普惠客群,不断扩大自身服务客群和普惠半径。浙江泰隆商业银行2019年报显示,其100万元以下客户数占95.5%,500万元以下客户数占99.82%,户均贷款余额28.04万元,信用保证贷款占比超九成。

  专栏3齐鲁银行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

  为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齐鲁银行围绕科创企业财务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诸多要素,开发“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线上化的科创企业融资产品——科融e贷。

  该业务模式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构科创企业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引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保险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法院等多种来源外部数据字段,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重构科创企业财务评估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风控体系,整合“企业税务数据”“政府数据”“企业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科技型企业商业行为的全息画像,建立科创企业财务评分卡模型,构建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二是实现科创企业技术评价赋值化。齐鲁银行基于全球专利、论文、项目、人才等多源异构数据,通过对企业技术布局、专利评级、技术影响、技术迭代速率、技术更新周期、研发效率、研发稳定性、产学研以及人才队伍等要素进行分析,全方位评价科创企业实力、行业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实现对科创企业技术评价的模型化。

  基于大数据应用构建的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打破“专利价值”“人才价值”无法赋值的传统困境,有效解决了科创企业评价难问题,同时,将评价结果引入科创企业融资全流程,较好地解决了科创企业融资痛点。

  三农村银行业机构的普惠金融实践

  农村银行业机构(包括农信机构和村镇银行)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力军,相较于城市银行业机构,自身规模不大。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农村银行业机构资产规模为39.87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12.9%。但农村银行业机构法人机构数量众多,目前数量达3920多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的85%以上,网点和服务渗透度高,在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三农”、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领域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6月末,农村银行业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8659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35.44%,占比高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远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一)农信机构的普惠金融实践

  1.农信机构是农村普惠金融的主力军

  目前农信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是我国法人机构数最多、营业网点分布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545家农村商业银行,27家农村合作银行,694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占农信机构的68.18%。[8]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分支机构78630个,从业人员高达86.52万人。近年来,农信机构快速发展,其资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总资产达38.1万亿元。截至2019年末,全国资产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达到4家,按资产规模排名分别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为16家;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为39家,占全部农村商业银行比例的2.5%,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有1213家,因此绝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都是偏低的,这也符合其县域法人的定位。此外,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8家农村商业银行行成功上市,其中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是国内首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均已上市的农商行,还有11家农商行等待上市。

  农信机构作为地方法人机构,因农而生、伴农成长,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和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其支农支小和服务县域经济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全国农信机构近六成的贷款投向了涉农领域,提供了全国66%的农林牧渔业贷款、54%的农户贷款和29%的涉农贷款(见表2-2)。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是金融机构发放给各主体用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的贷款以及农林牧渔相关服务业贷款的总和,最接近传统农业的概念,可以看出相较其他金融机构,农信机构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金融支持是最多的。

  机构名称全部金融机

  表2-2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农林牧渔业贷款

  农户贷款

  涉农贷款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39424

  —

  92322

  —

  326806

  —

  构

  全国性大型银行

  6419

  16

  32412

  35

  117830

  36

  全国性中型

  2618

  7

  1847

  2

  77233

  24

  银行

  农信机构

  26032

  66

  49442

  54

  96222

  29

  农村商业

  17480

  44

  37141

  40

  74443

  23

  银行

  农村合作

  523

  1

  604

  1

  1182

  0.4

  银行

  农村信用

  8029

  20

  11697

  13

  20597

  6

  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Excel下载

  表2-2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

  2.农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相较于大中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农信机构规模较小,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农信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发展是其未来亟须解决的问题。对农信机构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遍布县域的网点、数量众多的信贷人员以及深耕农村金融领域多年的经验。近年来,农信机构通过整村授信的方式,联合村两委进行信贷投放,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风控难题。但随着经济下行、利差收窄以及国有六大商业银行的服务下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特别是对于头部客群的争夺使得农信机构受到剧烈的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对传统农信机构的纯线下模式提出了严峻考验。

  可以说农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十分紧迫,一些自身实力较强的头部农信机构通过自身力量,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发放纯线上贷款。例如2019年东莞农商行与腾讯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互联网架构等技术在“三农”、普惠金融业务创新领域的运用。青岛农商行通过与青岛海关合作,利用外贸企业在海关的纳税评估信息开发了“关税e贷”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解决青岛当地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大部分农信机构则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农信机构利用自身的网点优势,前期通过信贷员对农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考察和评估,授信给农户一定的信贷额度,再借助当地省联社统一开发的App进行贷款的线上发放,农户通过手机端的操作便可获取贷款、偿还贷款,实现授信额度内的随借随还、循环使用。还有一些农信机构通过与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合作,通过联合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由互联网银行提供风控模型和客户资源,农信机构提供资金,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

  专栏4江苏南通农商行科技赋能,实现农商小微业务数字化转型

  江苏南通农商行运用“智慧微贷”系统和“风险智能决策引擎”系统,支撑行内小微业务走向线上化、智能化,大力践行普惠金融、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在传统银行金融机构无法获得贷款的征信白户、小微企业主提供首贷。特色创新点包括:一是通过描摹客户画像,实现客户信息全景化;二是通过划分“智慧网格”推送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网格营销精准化;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业务流程线上化;四是应用智能决策引擎,开发训练模型,对风控系统快速迭代,实现风险防控智能化;五是以客户为中心,着力解决客户痛点,实现产品创新差异化。

  经过半年的运行,“智慧微贷”和“风险智能决策”系统实际授信客户2237户(首贷客户占比达74%),截至2020年6月末,南通农商行新增小微贷款余额72549.64万元,平均贷款利率11.75%,平均贷款期限12个月,最高单笔贷款额50万元,最低单笔贷款额14万元,平均贷款额35.38万元,新增贷款不良率为0。

  3.农信机构的普惠金融创新

  (1)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惠金融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较于传统农户,其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经营规模更大、收益更加稳定。农信机构作为农村普惠金融的主力军,针对这一群体,开发了一系列符合其金融需求的专属信贷产品,例如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出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针对农业龙头企业推出了“农业产业链贷款”等。此外还在信贷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推行“金融+产业联盟+合作社+农户”“金融+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贷款模式。

  (2)基于涉农票据的产品创新

  票据作为“三农”重要的支付工具,具备远期支付、背书流转的功能。相较于传统贷款,通过票据贴现获取融资的方式更加简便,能够有效缓解“三农”企业的资金周转困境。根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2018年涉农企业纸质票据贴现总额240.9亿元,占全部纸质票据贴现量的11.34%。近年来许多农信机构积极创新票据产品和服务,例如北京农商行通过优化票据业务流程,开发出“快贴产品”,实现贴现业务的线上申请、自动审批、即时放款。同时针对涉农票据贴现的企业给予5~10BP的利率优惠,降低涉农企业的融资成本。

  (3)基于应收账款的产品创新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商业银行的系统对接,实现了应收账款数据的数字化、自动化实时传输。目前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6.6万户,其中以农户为主的客户1.6万个,涉农企业7487家。基于此,一些农信机构开展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乐清农商行就针对当地铁皮石斛产业,推出了铁皮石斛应收账款贷款。农户将未来销售的铁皮石斛收入作为应收账款,并上传至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经买方核心企业确认后,当天便可获得贷款。

  (4)基于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

  在当前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缺少抵质押物成为当前制约“三农”客户获取贷款的重要阻碍。近年来,监管部门先后出台多个指导意见,研究推广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两权”抵押贷款,破解农村融资难问题。许多农信机构推出了各具特色“两权”抵押信贷产品。此外,2015年,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农〔2015〕121号),明确提出设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分工协作,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项目予以担保,银行再发放贷款,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

  (二)村镇银行

  1.村镇银行特点与发展现状

  为了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2006年12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在四川、青海等六省(市、区)开展试点。次年10月,试点范围扩展至全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已成为农村和普惠金融领域重要的实践者与创新者,在改善金融资源分布、提高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初银监会定位,村镇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由于其扎根当地,更加了解当地客户的金融需求,利用“局部知识”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普惠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村镇银行的业务主要专注于“存贷汇”等基础金融服务,对于存贷款,坚持“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的原则,更好地为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成为普惠金融的新生力量。最后,村镇银行属于独立的法人机构,因此治理高效、信贷方式较为灵活。作为农村金融的新生力量,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一枝独秀”,无论在网点数量还是业务量方面都独占鳌头。在法人数量方面,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630家(见图2-4)。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全国仅新增14家村镇银行,相对于前些年每年100多家的增量来说,增速明显放缓。

  图2-4全国村镇银行法人数量在规模方面,截至2018年末,村镇银行整体资产规模约1.51万亿元,负债总额1.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了1104亿元和987亿元;存款余额1.18万亿元,贷款余额0.94万亿元,贷存比为79.66%,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6956亿元,农户贷款余额4601亿元,农林牧

  渔业贷款21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16.7%和6.5%,均高于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在区域分布方面,目前在全国组建的1630家村镇银行中,33.99%分布在东部地区,36.38%分布在中部地区,29.63%分布在西部地区,整体来看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占比达90.43%;[9]截至2019年9月末,已覆盖全国1296个县(市、旗),县域覆盖率达70.6%。在全国758个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所辖县市中,有444个县市已设立或已备案规划拟设村镇银行,较2015年末增加251家,贫困县覆盖率为58.58%。

  在经营状况方面,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村镇银行总体上处于盈利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村镇银行净利润达99.25亿元。但是由于村镇银行作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其自身定位决定了其服务范围,因此其经营状况很容易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此外各村镇银行发起行的运营管理能力以及村镇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也会对村镇银行的业绩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盈利水平分化较为明显。例如哈尔滨银行控股的32家村镇银行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2019年首次出现亏损,全年净利润为-3.054亿元,而中银富登系村镇银行、兴福系村镇银行均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盈利水平;兴福系村镇银行(31家)仅2020年上半年就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实现营业利润2.05亿元。

  2.村镇银行的新一轮改革

  2018年开始,村镇银行展开了新一轮试点。2018年1月,为了进一步提升村镇银行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实现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股权管理和风险管控,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鼓励已投资一定数量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通过新设或选取现有的一家村镇银行作为投资管理行的方式对村镇银行进行管理。2019年4月4日,国内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兴福村镇银行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成立。同年8月,中国银行与淡马锡富登金控合作设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获批在雄安新区设立全国第二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投资管理行模式一方面有效地将风险在主发起行与村镇银行之间进行隔离,另一方面通过投资管理行专业化的服务,在中后台服务、产品研发、互联网金融技术发展方面为村镇银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率。此外,在原来主发起行管理模式中,许多发起行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发性银行,这些银行缺乏从事农村金融的经验,难以将自身已有的经验运用在发起成立的村镇银行的实际运营中。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相较于此前的管理模式来说,更加灵活,其自身仍然在一线工作,更了解村镇银行在实际运营中的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通知》中还提出,允许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已有或新设的村镇银行在其邻近的县市设立支行,开展“多县一行”的业务试点,扩大其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该试点也符合《通知》的初衷,即加大对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的投入,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同时减轻村镇银行的运营压力,实现规模经济,解决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的问题。3.村镇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1)坚持支农支小的定位村镇银行作为扎根县域的金融机构,天然带有普惠的基因。特别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方面,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村镇银行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域、乡镇等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填补了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提高了其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改善了当地的金融服务供给。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扎根农村金融市场,在“人缘”“地缘”方面具备较大优势,更加了解涉农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金融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村镇银行利用地处县域、农村,坚持“做散、做小”的市场定位,坚持本土化经营,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当地特色和优势产业的信贷投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功能。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更是将业务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整合,实施“1234”战略,即1个核心目标——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2项基本原则——造血扶贫、合规扶贫;3大实施板块——定点扶贫、金融扶贫、公益扶贫;4大落实举措——资源倾斜、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制度保障。[10]

  -全文完-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