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党建工作经验材料共合集

党建工作经验材料共合集

发布时间: 2021-11-06 16:17:01

 党建工作经验材料共 0 10 篇

  【篇一】

 近年来,**区坚持以网格化党建为引领,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全覆盖、社会动态情况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的社会管理目标。

 完善一张网络,实现“党员干部下网格”。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片区先锋岗—楼栋党员”四级党组织体系,将全区“人、地、物、事、组织”划分到 152 个网格,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专职副书记具体负责,每位党工委委员担任一个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员,每位指导员配备 2-3 名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每位社区党组织委员担任一个网格的联系员,实现机关、社区所有干部到网格,形成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群众服务在网格、问题发现在网格、责任落实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的治理模式。

 实施一套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在网格”。区级层面一月一次民情民意协调工作例会,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深入分析动态情况,共同研究重大问题,集中反馈办理情况以及网格化党建开展情况。街道层面借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党建乘方联盟”,实行片长制,由被动答复转化为主动服务,提高工作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网格层面借力“双报到双考核”机制,全区 1500 余名在职党员全部下沉至网格,建强“1+3+N”(即网格长

 +网格员、警员、业委会成员、物业联络员+社会组织、志愿组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等)网格治理队伍,实行快办、交办、会办、报办“四办”工作法,全年累计协助社区处理解决各类事项 1500 余条。

 建强一批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到网格”。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搭起一座城市治理的连心桥,成立“**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大力培养社会组织不断拓宽党组织服务群众覆盖面。以贺大姐工作室、手牵手爱心协会为首的公益类社会组织,累计为社会捐款 50 余万元;以“老奶奶帮帮团”“邻里理事长”为代表的调节类社会组织,累计调解各类矛盾隐患 1726 件;以“社工之家”“五彩志愿服务队”为主的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170 余项。

 【篇二】

 为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海勃湾区全面加强物业企业党建工作,着力打造“红色物业”,把党的组织建在物业服务链上,充分发挥物业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物业企业服务质量水平,使物业企业服务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协调发展,切实改善城市社区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好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一是搭建红色物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作用,协调物业企业、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党员代表形成“红色”治理服务群体,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二是推进党的组织应建尽建。把物业企业党建工作全面纳

 入基层党建体系,通过建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全面推进辖区范围内物业企业党的组织覆盖。三是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选优配强物业企业党组织书记,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涉及物业服务收费、项目开发、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党组织参与讨论研究。四是强化党组织服务引领能力。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方式,大力推进物业党员佩戴党徽“亮牌”上岗,广泛开展争创“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服务标兵”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物业企业引领作用和党员服务群众能力。

 建立物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多方联动协商机制。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企业与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加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矛盾纠纷、居民关注的重大事项等共同协商研究解决。二是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实行物业企业管理层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物业企业管理层是党员的,进入社区党组织担任兼职委员;管理层不是党员的,进入社区居委会担任兼职委员;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入物业企业党组织兼任职务。三是完善“互联融合、共驻共建”机制。物业企业党组织与其他驻区单位党组织一道,推进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服务共促,形成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共驻共建、融合发展态势。

 开展“精品红色物业”评选活动。一是明确评选范围。凡在我区承接物业服务项目 1 年以上的物业企业,均可自愿申报参加评选活动。存在党组织不健全或不发挥作用或企业管理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

 情况的物业企业不纳入评选范围,确保评选范围合情合理。二是明确评选方式。通过物业企业自评申报、街道社区把关测评、区级部门评选认定、年度动态审核管理等环节,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确保评选过程公平公正。三是明确评选标准。建立完善的海勃湾区“精品红色物业”评价标准,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日常管理、服务质量、社会形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选,确保评选内容全面到位。

 【篇三】

 **坚持在摸排中组建、在排查中整顿、在排查中提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集中排查工作,在“量、质、效”上取得阶段进展。目前,社会组织已排查 100%,非公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已排查 52 个,党组织覆盖率动态优化为 62%和 71%。

 全台账跟踪,“量”上有增加。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原则,组建由处级领导、科级干部、党建指导员等力量组成的 4 个摸排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年检工作,全面开展走访排查。在摸清企业和社会组织运行、党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从业党员以及章程建立情况等基础上,重点摸排互联网信息服务、物业管理、快递物流、传统奶食品等行业,分别建立相关台账。按照“应建尽建、能建快建”的要求,对应建未建 3 个党组织全部单独新建,党组织数量净增 2 个,单独组建率分别提高 9%和 16%。

 “三带一”帮联,“质”上有改进。坚持一手抓组织设置优化、一手抓党员日常管理规范,将责任、项目、任务到人,全面铺开“三带一”帮联工作,即处级领导、党工委成员(党建指导员)和社区党

 支部书记重点帮联一个党组织,通过列席、旁听等方式指导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帮助指导其规范基础运行、强化党建引领。从最基础的党员管理抓起,通过新建、分建、联建三种方式排查整顿。排查中,解决党员管理问题 2 个,对运行情况发生变化的 2 个党支部进行清理规范,对应换届的 2 个党支部指导完成换届,并改建支部 1 个。

 机制化推进,“效”上有提升。坚持保障在先、示范在前,在摸排中从自身建设抓起完善机制。推行党工委季度调度机制,对需要研究解决的党组织设置、党费使用等问题进行跟进落实。实行经费保障事前申请、事中跟踪、事后报支管理,对新建党组织、党员活动实行经费项目化保障,已配套财政预算 2.43 万元,并通过返还党费等方式支持鼓励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对党组织活动阵地加强建设,目前已投入 1.5 万元用于党支部标准化活动阵地建设和党员书报阅读,12个党组织全部建有活动场所。加强典型选树工作,推荐上报 2 个全区、全盟“双强六好”“六个好”党组织和 2 名优秀党建指导员,并确定3 个最强党支部打造目标。

 【篇四】

 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水平,**市**区结合实际,积极构建“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1”为 1 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10”为 10 个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N”为 80 个社区、25 个村,2 个**及部分两新组织聚集

 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党群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格局。

 科学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简朴、实用原则,综合区位特点、服务半径、人群特征、党群需求等因素,构建疏密得当、上下联通的“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各党群服务中心以盘活、改造现有党建活动场所为主,以新建、改扩建为辅。科学选址布局,充分整合现有公共设施、服务空间、闲置物业等。融合资源优势,推动管理服务平台能融尽融,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

 强化人员配备。以现有工作人员为基础,根据工作实际,采取选派、政府购买、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充足人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熟悉业务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党群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原则上使用业务骨干或中共党员,工作时统一佩戴工作牌,统一着装。

 标准化配置场所。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是指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区域,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 1600 平方米,乡镇(街道)党群服务建筑面积不低于 500 平方米(退役军人服务站面积不低于 80 平方米),已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 300 平方米。村党区服务中心不低于 200 平方米。各级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悬挂党群服务中心牌子,其余具体事项按照《**区党群服务中心标识使用导则》执行。

 完成功能设置。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突出“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功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实做细事关群众利益

 的工作,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团结引领群众的政治功能。抓实便民服务,将基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按照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的要求,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建立和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借鉴“街巷吹哨、部门报到”等有效做法,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

 强化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党建+基层治理”等做法,借助大数据、开放算法和人工智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党建引领的城市管理智慧大脑。区级统筹协调纪委监委、组织、公安、工信、住建、退役军人、供热、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中心等部门,整合党的建设、云监督、智慧社区(乡村)、社会保障、数字城管+为民**、城市人人管等资源,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下沉的网上管理服务事项,用好网格长手持终端,完善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和解决问题机制。

 【篇五】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实施“大联盟”行动,融合各领域党建力量,用足“1+1>2”倍增效率,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抓规范促融合。社区党组织以“大党委”为纽带,全面推行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和社区民警、物业公司、

 业主委员会中党员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1+X”城市基层党建“大联盟”行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党建“大联盟”“乘积”效应。不断完善“两对接一通报”制度,实行“契约化”管理,社区党组织年初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对接并签订共建协议,按月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沟通对接,共同谋划推进落实;按月组织在职党员深入社区与群众需求进行对接,实行“清单式”认领,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镇党委按季度召开“大工委”联系会议,分析研判党建工作,集中解决突出问题,通报驻区单位党组织落实“服务清单”情况和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情况,积极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多方共治体系。

 抓队伍促融合。社区党组织实行在册党员“直管”、在职党员“协管”、流动党员和进城农牧民党员“联管”的多重管理体制,全**9 个社区为 370 多名在册党员、1200 多名在职党员、210 多名进城农牧民党员,分类建立详实的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注重整合区域内在职党员、居民群众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党建工作力量,探索推行城乡党员互动工程和“开放式”组织生活,通过开展共同上党课、过政治生活、认领微心愿等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以精细化服务为目标,组织辖区党员成立“爱心敲门组”“红心向党”“和谐邻里”等特色服务队,立足群众需求开展“组团式服务”,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和社区服务紧密融合、无缝衔接。认真落实“双考核”机制,将“大联盟”行动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

 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民主评议党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推动区域党员教育管理有效融合。

 抓服务促融合。社区党组织以“党建+”为统领,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开展“党建+公益服务”“党建+互助共享”“党建+文体娱乐”“党建+平安治理”“党建+创业发展”“党建+阳光扶贫”六个“基础联盟”和“党建+特色品牌”一个“特色联盟”活动,打造出了“四点半课堂”“孔子学堂”“爱心餐厅”等特色便民、为民服务平台,不断推动服务群众载体提档升级。探索推行“34560”便民工作法,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民情采集、隐患排查、法律宣传、平安治理等服务活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大力实施“阳光扶贫”行动,社区党组织全面摸排辖区群众贫困情况,建立“帮扶清单”,125 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与 290 户社区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手把手”“面对面”“心连心”服务,实打实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架起党群服务“连心桥”。

  【篇六】

 **市针对机关党建中存在的“一般化”“庸俗化”“格式化”“边缘化”等“灯下黑”问题,紧盯机关党建 6 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出台 18 条措施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并以市委常委和政府党员副市长听取分管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

 基层党建专题汇报作为抓手,对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建“灯下黑”问题开展进行专项整治,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紧盯政治统领打牢思想根基。整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深入、不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认真、不扎实;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格,缺乏斗争精神等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校培训的首要内容,紧扣机关单位实际和党员干部需求,充分利用双休日大讲堂、学习讲座、学习强国等平台,通过开展专题辅导、集中培训、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总结运用党内集中教育的有效做法,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政治仪式,开展诵读“红色家书”、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深入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定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通报典型案例,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自我约束。

 紧盯压力传导压实党建责任。整治党组(党委)履行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不力;党组(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履职不到位;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不充分,落实制度、跟踪督查不经常等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全面压实党组(党委)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组(党委)每季度至少召开 1 次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每年至少专题研究 1 次党支部建设工作,对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支部,通过限期改正,重点帮扶等措施,促进转化提高、晋位升级。要

 求各级党组(党委)书记通过定期听取汇报、组织召开会议等方式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每年至少讲 1 次党课,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通过蹲点调研、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联系点相关情况,每半年至少深入 1 次联系点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

 紧盯能力素质打造过硬队伍。整治书记专职不专业,工作能力不足;机关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基层党建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特色亮点等问题。坚持把良好政治素质作为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的重要标准,推动本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机关基层组织书记,48 个设立机关党委、机关党总支部的市直机关配齐配强了专职副书记。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质,采取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提高机关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认真落实《2020-2021 年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确保每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在各单位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青年读书活动,激发青年学习动力。对机关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摸排分析,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扩大先进支部数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围绕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五强”标准,开展“五强党支部”建设。

 紧盯程序步骤严格制度落实。整治“三会一课”记录不完整、造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不严肃,“辣味”不足;党费收缴不及时,未开设党费专用账户;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档案材料不全;“主

 题党日”主题不鲜明,活动次数不够等组织制度执行不严格问题。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党费收缴管理等制度,规范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活动,积极开展“戴党徽、亮身份”、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明确机关基层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列席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全面规范档案管理,坚决杜绝“三会一课”等记录造假现象,按照务实管用原则,对党内各项组织活动进行记载,做到活动有记录、全程有纪实,同步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每次活动可追溯。推行基层党组织组织制度执行落实情况上报制度,发挥机关纪委和纪检委员监督作用,对组织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开展重点督查,分季度形成工作督查工作记录。市委组织部采取明察暗访、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

 紧盯互融共促防止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整治把业务当硬任务、把党建当软指标;业务和党建各定各调、各弹各曲,不相互结合;以“业务部门”“业务干部”自居,抓党建工作意识不强等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推行党支部书记与科室(站、所)党员负责人“一肩挑”,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建立党支部(科室、站、所)主要负责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述职、同报告”机制,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方面一体评价、一体考虑。在机关事业单位内设科室结合实际设置党小组,由科室党员负责人担任党小组组长,开展党员日常管理。发挥机关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设立

 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开展岗位建功、承诺践诺、比学赶超等活动,带动机关事业单位全体人员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加强条块联动,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推进共驻共建,落实“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进社区小区报到服务。

 紧盯基层基础补齐保障短板。整治党建阵地不达标,党建阵地利用率不高;未按要求配备专职党务干部;不落实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等保障机制不健全问题。以有活动场所、有党群办公室、有工作制度、有党建档案、有党建图版、有信息技术设备、有党建书刊、有党务公开栏“八有”为标准,进一步优化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所需资金足额列入本单位预算,保障“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学习调研等需要。建立健全党务干部激励机制,按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 1%至 2%配备基层专职党务干部,有计划地安排专职党务干部与行政、业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双向交流,为市直机关配齐配强 602 名专兼职党务干部。激发党务干部工作热情,把兼职的党务干部开展党务工作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及时发现、表彰和宣传机关党务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对工作业绩突出、表现良好的要提拔重用。

 【篇七】

 **年以来,**高新区始终牢牢把握“区镇合一”的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重要机遇,积极适应区镇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共驻共建,优化志愿服务,倡导居民自治,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途径,绘就协同发展同心圆,全力构建起了城市基层党建和为民服务、社会发展、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互融互促的和谐局面。

 唱好党建引领“主题曲”,建强统筹发展新体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每年年初根据盟委组织部和党工委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适时调整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各党组织和责任人,有效传导了压力,形成了齐抓党建的良好工作局面。聚焦城市党建融合发展的“痛、难、堵”点问题,创新推出互联互动“五色融合”党建模式,以党员示范带动引领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圈”。突出整合网格阵地、设施硬件,使服务资源互联互通、集中发力,在 2 个社区高标准建成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多功能健身室等多种功能室,将所有服务事项打包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延伸社区服务触角,搭建“社工包干全覆盖”的管理网格,实行“一区四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即以网格员、党员、业主委员、物业人员为基础,建立起“责任到人、包干到格、覆盖到户、巡查到点、服务到位”的社区治理管理模式,将 2 个社区划分为 17 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 3-5 名网格员,保证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做到了群众办事少跑路、跑一次。

 谱好共驻共建“交响曲”,凝聚为民服务新合力。紧紧围绕城市党建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推动与辖区单位融合互动、共同提升。深化“双报到双服务”互联互动机制,注重将辖区单位需求和社区需求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受益,按照“均衡报到、全面参与”的原则,组织引导**53 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600 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内 202 个党组织引领各条战线广泛参与、积极应对,**余名党员积极请战,99 个党员先锋岗、先锋队、突击队屹立在疫情防控一线,构筑了严密的疫情群防群治防控网。同时在找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与互联互动单位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上见实招,实现了社区共建由“孤军奋战”向“组团作战”的转变。自**年以来,各互联互动单位在职党员通过线上线下认领志愿服务岗位、组织开展互联互动活动 100 余场次,参与党员 500余人,协调社区解决难点、痛点问题 100 余个,为千余名群众提供了贴心、暖心的服务,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奏好志愿服务“进行曲”,激发社会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社区服务深度广度,运用“公益志愿+微众筹”理念,探索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依托党建带动社建、社工带动义工,成立 9 支志愿者服务队,发展志愿者 300 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00 余次,组成跨界合作的公益志愿服务共同体。坚持以精准服务社区群众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互动党组织汇聚合力的作用,采用“党建+志愿服务”“党建+扶贫”模式,巧借社区所辖单位、企业、商户和党员的力量,由社区党组织

 和群众提交“服务清单”“需求清单”,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按照服务需求点对点报到认领服务项目,开展爱心捐赠、扶贫帮困、志愿结对等活动 100 余次,切实将服务落到了实处,落到了群众心坎里。广泛推行公益微众筹,常态化征集“微心愿”,通过社会赞助、微众筹、结对支持等资金筹集方式,为百余名社区困难群众圆梦“微心愿”,提供了“个性式”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选派志愿者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讲习员,以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为内容,开展政策宣传、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科技普及、医疗保健等志愿服务,做到了服务群众无距离、无缝隙。

 弹好居民自治“协奏曲”,优化基层治理新格局。依据社区管辖范围、辖区分布、居住户数、服务资源等实际,科学划分网格,筑牢了“责任到人、包干到格、覆盖到户、巡查到点、服务到位”的社区治理管理模式。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吸收在职党员、私营企业主、业主委员会等加入网格管理团队,引导和鼓励各类驻区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有效组建起社区治理服务的“集体作战”力量。以执法单位为主力军,其它支部为骨干,形成集治保、调解、普法、帮助、巡逻、消防“六位一体”的社区综合治理防范网络,依托居民议事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卫生死角清理、安全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居民自治能力,通过健全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组织开展妇女恳谈会、召开社区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会、民主评议等活动契机,积极引

 导居民群众参事议事评事,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和活动开展,让居民从“普通听众”“被动参与”“旁观看客”变为“议事主体”“自主管家”“大众评委”,有效提升了城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便捷温馨服务水平,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有序运行的新格局。

 【篇八】

 **市深入落实“五化协同”工作思路,进一步固拓展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1+5 工作体系成果,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和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组织引领,激发内在活力。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落实街道、部门横向联动工作机制,深化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积分”工作,夯实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在疫情防控期间,盟市 245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包联 506 个小区和单体楼,5000 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监督运行机制,成立 67 个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议事会、理事会、恳谈会等方式,推进社区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立完善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形成服务群众工作合力;以推进城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为目标,按照“一楼一主题,一门一特色”的原则,延伸基层党建触角,开展“楼门文化”党建精品项目创建工作,实行“书记项目”管理方式,

 明确每个城区街道至少打造 2 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楼门文化示范小区,努力构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淬炼激励,健全保障体系。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的激励引导、选拔培养、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配套机制,制定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六位一体”(即岗位薪酬、级别薪酬、绩效薪酬、学历薪酬、执业资格薪酬、社会保险)薪酬体系,着力解决社区工作者后顾之忧;建立社区办公经费增长机制,社区办公经费达到 10 万元/年;严格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细化使用范围、明确使用程序、强化民主监督,提高专项资金报批、使用效率;按照集约、简朴、实用原则,着力构建科学布局、疏密得当、上下联通的“1+13+N+Y”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目前,全市 7 个街道、54 个社区均已悬挂党群服务中心标识。加大社区阵地改扩建力度,争取自治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奖补资金 180 万元,改扩建社区阵地 6 处。

 党建融合,推进全面进步。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按照“一类抓示范、二类抓提升、三类抓转化”的思路,以“党支部自评、党员测评、上级党组织终评”程序,评定一类党组织 90 个,二类党组织 227 个,三类党组织 18 个;加大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支部工作条例,优化机关党组织设置,严格程序做好市直属机关党组织集中换届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和党员“政治生日”等,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确保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结合实际调整非公党工委组成人员,探索推行业务主

 管部门抓业务的同时抓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上半年,新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 5 个,社会组织党组织 1 个;抓好国企党建写入公司章程工作,截至目前,全市 12 家国有企业已全部将党的建设要求写入国有企业公司章程;抓好中小学党支部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员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篇九】

 ****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全方位深化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加速全领域党建融合,围绕“暖心”搞服务,紧贴“民生”做文章,不断焕发城市建设新活力,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织就城市居民“幸福路”。

 “小社区”构筑城市“大党委”。以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为核心,全面推行“1+X”城市基层党建“大联盟”体系,围绕社区党组织“轴心”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大联盟”领导机构,促进各领域基层党建点、线、面深度结合,让“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全**125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 9 个社区,27 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大党委”班子担任兼职委员,共同协商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签订双向共建共享协议,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充分调动各单位资源优势,梳理“资源清单”精准对接形成“服务清单”,共同做好组织管理、党员教育、公共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共享联建,建立利益共同体。发挥统筹协调优势,抓实联建工作机制,通过

 设立“巴丹吉林大讲堂”、联席“三会一课”、“开放式”组织生活等形式,共同开展上党课、过政治生活、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实现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发挥出党建联盟的“乘积”效应。

 “小网格”引领基层“大治理”。立足于“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办实事”,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构筑起“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组+党小组”城市融合党建立体化体系。全**9 个社区划分 52 个网格,93 名网格员、126 名楼栋长、49 名调解员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常态化开展服务社区居民工作,每隔 3 天网格长带领队伍开展走访、入户,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了解收集社情民意,极大的缩短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生动实践“枫桥经验”,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良好局面。根据社区党员分布和兴趣爱好,设立 22 个党小组,开展诸如“暖心助老”“红色宣讲”“绿色保洁”等党建活动,细化学习教育,深入服务群众。通过网格化管理搭建的平台,联合社区功能性党小组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了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实现了党员沉下去、民意浮上来、服务强起来的目标。

 “小温暖”收获民生“大幸福”。发挥城市融合党建精准对口优势,把关心关爱城市弱势群体、困难党员群众作为“暖心党建”的落脚点,对辖区贫困居民、边缘户进行全面摸排,共建单位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加强与社区沟通对接,双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建立救助台账,明确帮扶计划,认领公益、志愿服务项目 156 项,和 130 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不断提升城市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驻区共建

 单位 1200 余名在职党员主动认领社区服务岗位或项目,变“八小时”党员为“全天候”党员。针对儿童在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开展“儿童家园”“901 画室”“四点半课堂”等精准化服务,针对孤寡老人缺人照料问题,组织“7110 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爱心敲门组”等上门服务队伍,为低保户、贫困家庭打造公益化“爱心餐厅”等精品服务平台,同时不断发挥挂牌党员家庭户的以点带面效应,开展邻里帮扶、互助服务。通过有针对性地推出法律援助、帮扶结对、学生托管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在不同的网格管理区域打造出“阳光扶贫”“圆梦微心愿”“一刻钟服务圈”等一批城市党建特色服务,品牌化推进服务项目,精准化适应居民需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

 【篇十】

 今年以来,**积极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通过织密组织网络,配强工作队伍,丰富平台功能,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服务效能,努力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织密组织网络,构建全域覆盖“服务圈”。建立“中心—站—点”逐级布局的网络架构,全面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升级,加强服务半径内各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及资源整合,推动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保障共筹,形成“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一所多用”功能,在 16 个人口集中、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重点区域打

 造党群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办公设备、明确工作人员,通过推行“代办制”服务,提升服务效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创建数字化网格服务点,建立网格三维地图,收录辖区人口、楼栋、商户等各类信息,嵌入居民信息、办事进度、结办反馈等功能,实现对网格内信息的直观展示,联动开展服务。累计落实代办服务 1.2 万次,救助困难群众 1500 多户,化解矛盾纠纷 1600 多起。

 深化队伍建设,配强阵地服务“主力军”。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吸纳县级包联单位、共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组织 5 股力量共同组建联合党委,推行“联合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轮值副书记+兼职委员”工作机制,并与社区签署共驻共建协议 125 份,认领党建项目 97 个。整合辖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等力量,根据自身技能特长和服务意愿,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灵活设置服务岗位,丰富服务内容,目前,开展扶贫帮困、宣传培训、义诊等志愿服务 3000余人次。优化社会工作者力量,着力从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升社区岗位吸引力,先后有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全**社会工作领域人才约 390 余人,取得地方社会工作者证105人,取得国家级社会工作职业证书16人。

 延展服务路径,搭建便民服务“新平台”。把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落到实处,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把治理和服务连接起来,建立**级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将 41 个部门 636 项党务政务服务事项集中下沉,把综治**、基层党建、审批服务等整合成“一张网”,并借助智慧党建、前**手机 APP,实现网格一呼、服务即到。注重把社会力量凝聚

 起来,投资建成 860 平米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孵化园,培育孵化本土专业社工机构 8 家,打造“三社联动”试点社区 2 个,孵化本土社会组织 10 个,7 个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认领服务项目,有效解决小城镇社会组织力量引育难问题。注重把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社会参与机制贯通起来,建立“老书记”工作室、“好大姐”邻里矛盾调解室、“居民议事厅”等多样化服务项目,引导居民自己开处方、解难题。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