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集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集合5篇

发布时间: 2021-10-24 15:01:46

认识是认知知识,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思维活动。从广义上讲,认识包含人的所有认知活动,即为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等心理现象的统称。认识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分为刺激的接收、编码、存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篇1】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生:指角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 (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篇2】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重点,难点: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板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什么?

2.让学生找出学过图形的物体。

3.观察藏着什么图形,然后导入课题。

二.新授

1.教师示范指角,让学生感知角。

2.出示课件中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尺。

3.找出三种物品的角,说出共同点。

4.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5.让学生齐读,小组分读概念。

6.试练说出那些是角,那些不是角。

7.回顾主题图找角。

8.翻阅书本39页。

三.巩固复习

1.填空

2.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判断对错

4.让学生任意摆一个角

5.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角

四:全课总结

五:图片欣赏

六:布置作业

【篇3】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魏芳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魏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魏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魏老师让学生到教室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教师在让学生制作角时,给的材料太多,学生为了全部能用上,摆弄了好一会儿才制作出角。学生在这点上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了然。教师对于学生选择材料的指向可否具体些,清楚些。如就一个图钉,两根纸条,让学生制作角,这样学生会很快、很准确地制作出一个角。
  


  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魏芳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魏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魏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魏老师让学生到教室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教师在让学生制作角时,给的材料太多,学生为了全部能用上,摆弄了好一会儿才制作出角。学生在这点上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了然。教师对于学生选择材料的指向可否具体些,清楚些。如就一个图钉,两根纸条,让学生制作角,这样学生会很快、很准确地制作出一个角。
  


  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魏芳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魏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魏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魏老师让学生到教室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教师在让学生制作角时,给的材料太多,学生为了全部能用上,摆弄了好一会儿才制作出角。学生在这点上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了然。教师对于学生选择材料的指向可否具体些,清楚些。如就一个图钉,两根纸条,让学生制作角,这样学生会很快、很准确地制作出一个角。
  

【篇4】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让反思融入我的教学生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因限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及能力水平,迫切需要听一听其他教师的课,本学期的教研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在听课中学习经验,体会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在反思中领会转化成自己的点滴所得。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每节教研课都让我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及其可圈可点之处,我重点想针对与我同样也是三年内新教师的钟老师的课进行反思总结。

由于在同一个办公室,我知道钟老师进行了多次磨课,古诗有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钟老师呈现给我们的这节课,整节课教学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联系生活需多方面都值得我学习。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课本知识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皆数学 首先,在课堂伊始,钟老师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角吗?,之后又进行了范围的缩小那在我们的校园里,哪些地方有角呢?问题的提出与课本的主题图密切结合,又能让学生有个直观体验,原来角来源于生活,而且就在身边。

这样的引入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之后在角的大小比较时,钟老师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尺和黑板上的角进行比较,直角三角形尺和黑板,尤其是黑板上学天天见,让学生再一次加深了数学源于生活的印象,让所学的知识活了起来。

最后在练习中,钟老师出了一道题用放大镜看一个角,你觉得角会变大吗? 在挑战学生思维的同时,又一次联系了生活,小朋友们都玩过放大镜,原来放大镜还能和数学碰撞出这么有趣的题目。

再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培养了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眼睛。

二、基本知识点教学到位,重难点突破自然。

本节课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篇5】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图进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发学生认识角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用纸折角的操作活动,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在制作角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折角、做角、画角等过程中大胆尝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对于抽象的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本课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加深对角的认识,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这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

2、会辨认角,用尺画角以及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采用找角、做角、画角、比角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新知。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的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

设计思路

这节课,之前也平铺直叙地上过。如果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节课的教材、教案,主要就是把:认识角的样子,各部分的名称,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四部分,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强调等方式,帮助学生很快掌握。但是这样教学缺少了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学生的数学化提升必定是缺损的。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力寻求适合儿童的教学路径,围绕“怎样让学生充分体验角的含义,怎样让学生自主领悟画角的规范,怎样让学生把握角的大小等核心问题,进行教学。

教学措施:

本节课我利用校园的图片作为主题图,让学生找角、指角。使学生对角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动手操作,用小棒或圆片纸做角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感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构成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学画角时,通过两次画角的过程,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积累经验,逐步达成共识:画角要从角的特征入手来画。

在比较角的大小一环节中利用两个边长不同的活动角,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再通过儿歌形式让学生加深记忆,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认为角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角是数学中的角。板书课题

3、观察图片,你能找出图中藏着的角吗?

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校园操场、楼道、教室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角,指一指角。

二、合作交流,活动探究

1、观察,初步探究角

隐去主题图背景,只留下角的轮廓,再看看图,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2、做角,感知角

(1)小组合作选择信封中提供的材料(4根小棒和2个圆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或折一折,做一个角。

(2)小组汇报、展示。

A、用小棒做角。

为什么选择用两根小棒做角?说明角有两条边。又为什么要把小棒的一头连接在一起?角有一个顶点。

B、用圆片折做角。

谁能指一指用圆片做的这个角在哪里?顶点呢?边呢?

课件出示,折好的圆片图,明确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的。

(3)归纳:通过大家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角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课件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3、练习,巩固角的表象

课件出示:辨析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说说理由。

4、画角。

(1)你能在纸上用三角板或直尺画一个你想象中的角吗?

(2)学生展示,用三角板描角的方法,质疑:那你能画一个和它不一样的角吗?再找工具来画,这样画角太麻烦,有更好的方法吗?学生汇报方法,课件再演示画角过程。

(3)请一位学生在黑板示范画角方法。

(4)其他学生用规范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再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5)展示学生画得正确的角,以及有问题的角,针对学生画角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有的学生角的边没有画直,有的学生边和顶点不在一条线上等问题,都可以反馈,使其他学生引起注意。

3、联系生活,比较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1)刚才大家画出了喜欢的角,你们画的角都一样大吗?是呀,角是又大小的。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红色的角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的,谁能把它变大一些?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是怎么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

(2)谁能用这个红色的活动角变一个比刚才绿色角还要大的角?我这个活动角的边可是很短的哦!你能行吗?体会角的大小指的是两边张开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小结比角的大小不是看边的长短,而是看角的两条边分的开不开,我们可以总结成一个秘诀:不比长短,比分合。

2、辨析角的大小

红蓝两个角,用眼睛不容易看出谁大谁小,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课件演示叠一叠的比较角的方法。

还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吗?介绍一些比较的方法。

3、儿歌小结: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比角大小要注意,不比长短比分合。

4、巩固练习

1、判断题

2、数一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想一想,摆一摆。你能用2根小棒摆1个角、2个角、和4个角吗?

五、这节课你快乐吗?拍手说说儿歌结束今天的数学课吧!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顶点

比角:不比大小,比分合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