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2021年关于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八篇

2021年关于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八篇

发布时间: 2021-10-19 10:16:10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以下是蜗牛文摘网和大家分享的2021年关于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八篇,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
  
  常常觉得读书就是与伟大灵魂的对话,说得通俗点,读书就像去智者家里窜门,听听他们的故事。
  
  读《心安即是归处》就像去季羡林先生家“窜门”。八章横跨30年的关于人生、生死、人性、处世的63篇文章,就是一位充满智慧又豁达通透的老者向你缓缓讲述他在人生的秋天,那个满溢霜叶之美的时间里感受过的、经历着的、规划着的。那是经历世事后的天真,那是经历荣辱后的淡泊。
  
  在这样的讲述中,我很难不与先生共情。我会和《我和书》的那个藏书如海却也坦然承认自己只看过其中极少极少一点的纪先生会心一笑。这种阅读速度跟不上“藏书”的小苦恼在我们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尤为严重。我会和《奇石馆》里那个面对瑰丽的浩荡的奇石而搜肠刮肚,最后感慨语言与文字表达不出心中所想,唯眼睛与心灵得以记录的先生达成共识。因为太多时候我都在感慨自己贫薄的语言无法描述这烂漫的人间……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那些与猫咪相处的脆弱与甜蜜,那些对着天池的奇思妙想,甚至是那些面对夸奖的不安与推辞。
  
  太多太多的感想是寥寥数语道不尽的了,那就用季先生的“座右铭”结尾吧。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愿我们读书知礼,做一个通透而天真的行人。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2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著名作家哈珀.李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部成长小说。这部小说曾被授予普利策小说奖及其它众多文学奖项。小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发生在美国南部小镇的一场冤案。一个名为汤姆.鲁滨逊的黑人,被人诬告犯了强奸罪,只是因为是一个黑人,辩护律师阿蒂克斯尽管握有汤姆不是强奸犯的证据,都无法阻止陪审团给出汤姆有罪的结论。两个孩子杰姆和斯库特亲眼目睹了审判的全过程。因为这场冤案,两个孩子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而又潜移默化的成长。
  
  他们的父亲中年律师阿蒂克斯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阿蒂克斯以其独到的教育智慧和教养,从言行举止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阿蒂克斯作为一个白人律师为一个蒙冤的黑人做辩护,不仅遭到了镇上所有白人的反对,也遭到了自己孩子的不解。 阿蒂克斯对孩子们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人的良心和道义的本质,如果我不去帮助这个人,我就再也不能上教堂去礼拜上帝了。”“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在其后的故事情节中为我们展现了他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在本就不公平的社会中如何做人,如何做无愧良心的事。
  
  书中的阿蒂克斯站在一个人性关怀者的角度教育孩子,让孩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做正直的人,做无愧于良心的事情。他的教育使孩子得到了真正的成长。阿蒂克斯的教育智慧不仅为现代家庭教育指引了方向,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十分可贵借鉴意义。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把孩子的真正成长落实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上。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会做人,不会做事,那么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求知。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3
  
  暑假拜读了黄萍主编的《中学班主任如何应对班级突发事件》,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也启发我对我日常工作进行了许多反思和心态的转变。虽然我现在还不曾担任班主任工作,但这本书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和详实的案例,都帮助我能够设想班主任工作当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在与作者的精神碰撞中,吸收前人精华,形成自己的思考,也对我作为科任老师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问题,给与了很多启发。
  
  这本书针对班级群体突发事件、突发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及其他班级常见突发事件所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每个篇章都给出了详尽的分类,也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处理原则的应对方法,也收录了很多真实案例的发生与解决,为教师在班级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给出合理、有效的应对,以防止减少因突发事件给学校、班级、教师以及家长造成的危害。
  
  全书五个大板块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对班级群体突发事件这一部分的内容。班级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对青年教师来事是非常棘手的事件,往往突然间出现,难以一下子判明原因,且容易发生于课堂上,尤其是以学生为主导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如提出敏感话题和词汇、课堂上发笑扰乱课堂、学生之间肢体冲突,或虫鸟类进入课堂、暖气漏水等与教学无关等突发事件,一直是让我挠头、时常难以处理好的事情。如书中所说,这些事情发生几率虽低,但往往会影响教师情绪,打断教学思路,分散学生注意力,尤其是难以将学生的思绪带回课堂,扰乱教学秩序,浪费课堂时间,是最大的难题。学生青春期的躁动、学生之间的矛盾、学习压力等也常常是班级出现突发事件的成因。书中给出了很多从方式手段、教育机智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从我个人而言,我所学到的是,作为教师,首先要保持平稳冷静的心态,要能够平衡教学压力追求分数和教育学生做人这两方面,日常工作中应对学生始终持以平和、耐心、热爱的态度,谨记自己为师为长的身份,不应一心追求分数,而是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够很好的防患未然,在冷静的心态下能够面对突发事件发挥智慧,从而防范一些突发事件和矛盾的诞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应早早带领全班同学定好班级规章制度,尤其是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的机制,让每一名学生都掌握班级的赏罚规则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和手段,由此可以极大的规避很多事情的发生,同时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学生参与度。
  
  读书给人增益。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对于不擅长的部分,应当积极借鉴他人的智慧与经验,补充自身,在教育中追求做到极致。本书所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调整心态,平衡自身,将所学经验用在实践中,探索成果。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4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但这三种方法恰恰是我们最热衷运用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月考屡次失利,我的直觉就是孩子贪玩,管不住自己。为了端正他的学习态度,我曾和他进行长达4小时的沟通谈心,讲道理、威胁、谈经历,说得我都要被自己感动了,可是他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在我情到深处的时候竟然忍不住笑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无奈、无力、无助如影相随,我也曾苦苦思索,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应该与孩子怎样交流?
  
  苦思不得,我们开始对《我的孩子我来教》、《孩子成长咨询手记》等家庭教育类书籍情有独钟,在这个过程中尹建莉的第二本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我读得最投入的,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越读越有共鸣,越读越痴迷,每读一个小章节,就会忍不住在记忆里搜索,学生成长过程中我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和尹老师一样的想法?我是不是犯过这样的错误……
  
  最美的礼物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你一个人在家里会做作业吗?”“这件事你做不了!”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现在想来失去平等和信任的沟通,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赏识孩子,应该相信孩子的话。当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你的时候,应该怀着赏识的心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先写作业,然后才能玩游戏”改成“如果今天写作业时间太长,挤占了玩游戏时间,罚明天不能写作业”,或者“玩游戏的时间到了,玩去吧,不可以写作业了,没写完也不要再写了”。这样,作业和游戏就具有了相同的价值和乐趣,这样才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怀有好感,也不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过分迷恋游戏的情况。
  
  时关注自己的潜台词。把潜台词说好了,并不是说每句话都要小心谨慎,都要去设计;而是要不断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因为潜台词经常不是理性思考的一个结果,而是下意识的表达。意识提升了,话语自然也就到位了。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成人一定要把教育关注点从“我告诉了你什么”转移到“孩子接受到了什么”,关注到后者,才是关注到教育。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潜台词是最重要的台词”,也正是教育的为难之处和微妙之处。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对世界怀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并不冲突。家长应该把人际交往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告诉孩子,比如周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媒体上报道了什么相关内容,就事论事地跟孩子谈谈,让孩子增加些常识。生活本来就是有悲有喜,有常规有意外。知道世界有灰暗,不等于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于毫无防范心理。这是你对社会应该有的态度,也是教育孩子应拿出的示范。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5
  
  暑假有幸拜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是万能的。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阿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決。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6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主要讲的是1951年苏霍姆林斯基招收了31个孩子办了一所快乐学校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从来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他愿意学习只是他不会,他还没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没有能力强迫自己学习。”反思我的教学,我真的不了解我的学生。从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站上讲台开始,我的大部分力量似乎都集中在了课本和参考书上边,总是忙着查阅各种资料想着怎么把一堂课上的完整而充分。但是我忘了,整个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我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那么我就是一名不合格的教师。
  
  我常常疑问为什么学生成绩差却没真正的去找到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我教的不好吗?是我的某些行为影响了学生?还是学生自身出现了什么问题?当我们忽略这些根本问题并将所有问题归类于学生没认真学的同时学生也在是去对学习的兴趣。当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厌学情绪产生了,那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使孩子坐下来念书了。不了解学生,就没有办法给予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关心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7
  
  所谓思维力是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在思想上揭示不能直观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力是学习力的基础和关键。那如何全面提升学习力呢?它的路径就是思维导学。
  
  思维导学是根据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以学为本”为基本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途径,以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为核心要素,以整体学习、关联学习、创造学习、对话学习、选择学习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力、学习力全面提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书中提到教师需从全局出发,要有整体意识,第五章告诉我们,要重视各个学科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点,让学生既能够从整体感知,读后又能够融会贯通。真正的学习,必须得是主动式学习,创造性学习。我们知道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后记当中,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知道作者的初心,所有的一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准则,无论我们的教学改革方式怎样变化,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让教师真正的学会教书,让每一个教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负责。
  
  青年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8
  
  假期得闲,阅读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得到一点感悟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将此书推荐给大家。
  
  漫漫人生路,喜忧参半,相聚和分离亦为常态,那么人活一世,图个什么呢?季羡林老先生说:心安就好!但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往往是不由自主的,但是自己的命运还是可以掌握的,如何才能让自己心安的过一辈子呢?
  
  思想家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遭遇到痛苦和烦恼的困扰,而感到焦虑不安。于是,我们不断地想要摆脱这些困扰,结果却更容易深陷其中。
  
  季老在他著作的《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中,写到了一句话:“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从老先生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愉快的生活即是心安的表现。想要心安,就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其实,人生这一趟旅途,必然伴随着坎坷、困境。顾虑太多、对事情耿耿于怀,只会让我们举步维艰;学会释怀、一念放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洒脱前行。正所谓:心幸福,日子才轻松;人自在,人间才值得。
  
  就像季老所说,我的人生信条:“真实”。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感受到“心安即是归处”,平凡之下的人生,也是我们回归初心的道路!
  
  余生,愿你这样活。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