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读《写作课》心得体会

读《写作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1-10-20 11:18:33

 读《写作课》心得体会

 一直不太喜欢读外国作品,习惯性地跳过人名,又总是沉不下心来品读大段的心理描写,而且外文里太多的从句,翻译过后也总是能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和作者之间隔着的大洲又大洋。所以,很庆幸,阅读任务中有外文作品,不得不读才会拓宽自己的视野。但阅读过程中它有一点着实吸引了我,艾丽斯是一位作家兼写作课教师,她深知创作过程中的困惑与瓶颈,也能了解到筹备阶段和创作初期的犹豫和困惑,又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小说创作中的误区和精妙之法,正是因为她的多重身份和详实的素材让我信服并愿意虚心学习。

 引言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如果这本书能帮助读者以自信、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心态构思并完成自己的作品,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是啊,我们和学生在写作上正是缺少这些,缺少激情和希望,根本就不想动笔,就更没有作者描述的“文字表达的欲望让手指蠢蠢欲动,内心按捺不住渴望”的状况了。而长期的不动笔又让我们缺少了自信,被逼迫的干枯文字便出现了。如果说我此时正是一个摩拳擦掌中的创作者,读过《写作课》后我是收获满满的。

 1. 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开始创作前要有深刻的洞察力,作者说“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的生活过于微不足道、枯燥无聊” ,没有曹雪芹的昔日鼎盛,也没有鲁迅的民族之危时,姑妈如何煮菜的细节也可以是小说的素材,创作要具象化,落在客观世界里。《祝福》中柳妈与祥林嫂关于捐门槛的对话,

 村妇间迷信的闲聊却也吸引我们追踪,直至将祥林嫂由希望推向绝望,走向死亡,相信鲁迅定是儿时留心洞察过村妇的对话;别利科夫不是就活在我们的生活里吗?他普通到是你,也是我,却足够震撼。相信契诃夫一定是曾经坐在街边,看走过的每一个人。

 2. 情节人物是创作的主体 作者认为,完整的短篇必须有足够的事件支撑,故事情节至少应有两次转折,不能让读者一眼看穿结局,要带领作者的情绪随着情节变化。在长篇中,作者也提倡注重情节和人物互动,作者分析蒂莉寄到兰登书屋的《约侬迪俄》的故事大纲时表示,恰恰就是过于关注人物的遭遇及相应的主观感受,导致大体都是静态描写,缺少情节和人物互动。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正是由因果关联的强大事件支撑起来的,故事从林冲偶遇故人李小二写起,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设下伏笔。由此,小说的情节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并行。明线是林冲遇李小二,带刀寻仇,赴草料场;暗线是陆谦来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隐迹藏形。直到林冲山神庙偷听,两条线索才自然而然合而为一。

 那么如何设置情节呢?根据作者的多篇叙述简单概括如下:①可以先构思主要情节,以主要情节为原点,构思其引发的次要情节,或是以主要情节为终点,构思导致这一结局的次要情节,并要保证主线清晰,情节之间要有起承转合,让读者读完一个事件会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②加入麻烦和冲突,作家不能过度呵护笔下的人物,身陷困境才会具有真实性和吸引力,才会引发一定的后果,在不离谱的情况下,

 设置的困境才能激发出人物最真实的特质。这让我想到了《祝福》中的祥林嫂,丈夫去世、被抓改嫁、夫死子亡、祝福被嫌、门槛无用、绝望而死,如果不是现实中真有其人,那鲁迅的下手真是太狠,吃人社会的主题也就格外鲜明;③合理的运用巧合不仅有助于故事情节发展,还有助于呈现主题,在巧合中让人物行动起来,故事会更丰满有趣。这让我想到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多处巧合情节,如林冲在沧州巧遇李小二,陆谦恰巧来李小二的酒店饮酒谈事,草料场的草屋恰巧被大雪压倒,等等,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④先构思特定处境中的人物,或是从人物关系着手;⑤优秀的大纲可以同时调动感性直觉和理性思维,将各种元素有机编排进长篇小说,作者以艾略特的创作笔记来看,可以做人物关系列表、事件年表、场景列表和分章概述、撰写人物生平履历等等。

 3. 想象力是创作的燃料 上文提到的源泉与主体大多依托于现实,但作者表示,大量地依托现实会使作者胆怯和保守,也往往会使主题太过明确,其实虚构才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在《促织》《变形记》中,中外作家不约而同地发挥想象力,将人变为虫,在大胆地创作中委婉深刻地表现主题。现实生活是源泉和主题,而想象力是正是助燃的燃料,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小说的情感饱满、高涨。而情感绝不是越高涨越好的,作者反复强调,感性和理性之间是要适时切换的。“先放任情感自由挥洒,使其具有生命力,再用理性梳理调整,规范作品,使其不至于松散凌乱。” “当作品需要事实来支撑合理性时,就呈现真人真事。当事实无法支撑故

 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时,就用虚构来补充,进入想象的世界” ,脱离现实的杜撰会让作品失去张力和明确的主题。

 4. 读者感受是创作的灯塔 “如果把写作当作事业来经营,那么很快就会以读者诉求为首要创作目标,希望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那么,如何吊起读者的胃口呢?作者是有总结的:转折、重复强调、解开悬念、暗示伏笔、发出情绪转变的信号等方法皆可。《白鲸》尽管只有一条主线,而且是一开始便抛出的,但是读者的脑海里一直在盘旋白鲸在哪?那只白鲸到底在哪?或者是像《米德尔马契》一样,在总体框架中安排一系列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各有悬念,一个谜团刚破,另一个谜团又出现。又或者像海明威一样,在描写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或不确定性,便赋予了这日常生活以意义和方向感。打乱时间顺序,一些信息暂时按住不表,选择更恰当的时机将其说出来,情节会更加惊心动魄。

 阅读《写作课》过后,读到了些艾丽斯的心得,总结了些可上手的方法,还真的有种想要摩拳擦掌之感。同时也在鉴赏小说方面有所领悟:读懂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理清情节,从主旨和作者创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小说中的每一笔便都可解可懂。

 作者建议无法坚持写作的人报一个写作班或是书友会一类的组织,或是朋友之间相互鞭策、提意见,而后定期讨论,便想到了我们的读书群。一切的成果都需要团队的鞭策,有组织真好。我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混在群里,希望不被识破,跟着大家一起,竟然萌芽,无穷感恩

 加上一丝窃喜。关于阅读,《写作课》中也有一段话“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也不能只读喜欢的书。只有广泛深入地阅读,才能体会到经典作品之经典所在。……不要为了写作技巧而阅读——写作技巧是无意识积累的结果。阅读是为了改变人生,为了培养和完善艺术创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看,我们在一起做着一件改变人生的事,这太酷了!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