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学习王尔烈廉政心得体会

学习王尔烈廉政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2-01-14 14:54:43

  篇一:《王尔烈观后感》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鸿胪寺少卿、吏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出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

  王尔烈家训观后感优秀范文(1)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齐家”是维系“修身”与“治国”的精神纽带,居家正方能居官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善恶在任何地方都不如在家庭中更具有感染性,在此榜样的力量更为有效,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要传承给自己的儿女,善和恶的因子都具有遗传性。从近年来曝光的腐败案件看,不少“老虎”“苍蝇”的背后,都呈现出家庭式甚至家族式贪腐的特征,一查就是一串,一抓就是一窝。刘铁男是“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苏荣是“一人当官全家涉腐,一人落马牵出全家”。这也从反面告诫我们,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能否守住清正廉洁的大事。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清廉是从政的“护身符”,也是给家人最好的馈赠。领导干部关心家人、帮助亲人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让亲情凌驾于原则之上,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果有谁铤而走险,等待他的必将是政治上的身败名裂、经济上的倾家荡产、思想上的后悔莫及。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家风是好作风的营养剂,家风正则作风淳;坏家风是坏作风的催化剂,家风不正则很容易导致作风不正、为官不廉。

  好家风也是一面明镜。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朱德引导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他们没有留给后人家财万贯,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也为之敬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愿领导干部能保一生廉洁给自己,送一份幸福给家人,树一方口碑给群众。

  王尔烈家训观后感优秀范文(2)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王尔烈临终前还给儿孙留下了这样的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王尔烈家训观后感优秀范文(3)

  王尔烈是乾隆年间进士,最高官职也只做到大理寺少卿,他既不是身居宰辅的重臣,也不是权重一方的封疆大吏,《清史稿》也没有他的传记。但是,王尔烈在东北却受到传奇式的尊敬。他被视为东北文人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与全国一流才俊比肩。

  王尔烈能获此殊荣,原因多多,择其要者有三。

  第一,在科举考试中,他创造了东北的第一与唯一。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殿试中,王尔烈拿到二甲第一名。一甲只有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也有名目,叫传胪,这四位,再加上殿试之前全国会试的第一名会元,统称为“科举首选”。从顺治初到光绪末,每三年一次的“正科”,加上不定期的“恩科”,清朝共开科112场,产生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和会元各112名,总计“首选”560名。而整个东北地区,王尔烈是进入“首选”名单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

  第二,王尔烈确实才华横溢。王尔烈曾被朝廷任命为“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是乾隆钦定的“国家工程”,“总纂修官”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几十位纂修官皆为“鸿才硕学”之士。纂修官也叫“分纂官”,负责校阅一定范围内的图书,对图书文字、内容进行校正、增删,决定弃取,还要“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写出 “提要”。这是编纂工程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此外,王尔烈还“工诗文,善书法”。他的诗文集有《瑶峰集》两卷。王尔烈的诗文不乏江南名士的华丽与新巧,更多几分北方才子的奔放与宏阔。他的书法作品超凡飘逸,落拓不羁,为时人所重。

  第三,为官一世,两袖清风。王尔烈从走上仕途到古稀致仕,岗位屡更。但不管在中央还是在地方,不管职掌司法还是管理茶汤,他都秉持祖辈家训,“尽忠于上,尽诚于事”,“抱诚守真,廉而不刿”,严格自律,不贪渎,不谄媚,不慕荣利,生前连一部诗稿都没刻过。为官数十载,回乡时还是“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王尔烈的渊博学识和为官操守赢得一片赞誉。

  篇二:《王尔烈观后感》{学习王尔烈廉政心得体会}.

  《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王尔烈临终前还给儿孙留下了这样的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

  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王尔烈是乾隆年间进士,最高官职也只做到大理寺少卿,他既不是身居宰辅的重臣,也不是权重一方的封疆大吏,《清史稿》也没有他的传记。但是,王尔烈在东北却受到传奇式的尊敬。他被视为东北文人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与全国一流才俊比肩。

  他为官一世,两袖清风。王尔烈从走上仕途到古稀致仕,岗位屡更。但不管在中央还是在地方,不管职掌司法还是管理茶汤,他都秉持祖辈家训,“尽忠于上,尽诚于事”,“抱诚守真,廉而不刿”,严格自律,不贪渎,不谄媚,不慕荣利,生前连一部诗稿都没刻过。为官数十载,回乡时还是“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王尔烈的渊博学识和为官操守赢得一片赞誉。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齐家”是维系“修身”与“治国”的精神纽带,居家正方能居官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善恶在任何地方都不如在家庭中更具有感染性,在此榜样的力量更为有效,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要传承给自己的儿女,善和恶的因子都具有遗传性。从近年来曝光的腐败案件看,不少“老虎”“苍蝇”的背后,都呈现出家庭式甚至家族式贪腐的特征,一查就是一串,一抓就是一窝。这也从反面告诫我们,{学习王尔烈廉政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能否守住清正廉洁的大事。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清廉是从政的“护身符”,也是给家人最好的馈赠。不能让亲情凌驾于原则之上,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果有谁铤而走险,等待他的必将是政治上的身败名裂、经济上的倾家荡产、思想上的后悔莫及。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家风是好作风的营养剂,家风正则作风淳;坏家风是坏作风的催化剂,家风不正则很容易导致作风不正、为官不廉。

  好家风也是一面明镜。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朱德引导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他们没有留给后人家财万贯,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也为之敬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家训,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个有点陌生的名词,似乎,离得有些遥远,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常用的词语。也许,这个家里的人并不识得几个字,也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在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等方面,都有着要求和底线,也许口口相传,也许附著文字,正所谓“家训”,而好家训

  则孕育了好的家风。

  好的家训,孕育出清白的家风。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作为党的干部,更应从严治家,把握好亲情与规矩。立家规、树家风,管好家人,不多嘴,不伸手,不添乱,少后顾之忧,形成有德、遵纪、守法的清白家风。家风正,作风才会优;家风正,党风才会清;家风正,政风才会淳。传承家训,让家训筑牢家庭拒腐防变的坚固长堤,建设乐观向上的家庭廉政文化,孕育好家风,弘扬清风正气,让政风清明、民风纯美。

  篇三:《王尔烈家训读后感》

  王尔烈家训读后感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这是以王尔烈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伴着熟悉的旋律,拂去历史的尘埃,推开岁月的门扉,让我们来共同感悟,一代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

 序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1727年出生于辽阳州(今辽宁省辽阳市)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王氏家族原籍河南,后迁往扬州,明末,王尔烈四世祖任辽东都司指挥,便定居于辽阳城南三十里风水沟。1771年,王尔烈在恩科会试中考取二甲第一名,这是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关东人所取得的最高功名。他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书法,是关东文化的代言人;他为人和善、讲忠信、行孝悌,是乡间楷模、闾里师表;他为官清正,不贪渎,不谄媚,双肩明月,两袖清风,是为官者的典范,曾被赞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沐浴家风

  家风源于宗族的沿袭,更注重长辈的言传身教。

  王尔烈家族就是这样一个代表,王家历来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家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

  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他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诫妻教子

  王尔烈膝下多子,虽都悉心教导,但一幼子还是禁不住他人挑唆,偶赌了一次,被官府缉拿欲游街示众。

  他小儿惊慌不已,不敢直接告知王尔烈,于是向母亲求情。他母亲哭求王尔烈,恳请免去此子责罚,王尔烈听后大怒,训其妻子说:吾儿放荡不羁,身犯律条,理应惩处,吾妻若再袒护,惯儿如杀儿,宠儿如诛之。王尔烈妻子深感惶恐,将王尔烈之意转告幼子,幼子惭愧不已,主动到官府请责,可见王家家教、家风甚严。

  1771年,在乾隆亲策的殿试中,王尔烈凭借《学道篇》,考取了二甲头名进士。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坐使天下高峰远岫,卷阿大泽,悉献其状,岂不伟与?静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悦也易;动处万物之分,得吾心之乐也难。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学问之道,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则私欲还释矣!后来,这篇89字的短文也被王尔烈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他认为做学问就像游山一样,要有“必上绝顶”的决心,既要体察万事万物道理又要修养身心,达到“智仁合一”,才能算学有所成。

  文压三江{学习王尔烈廉政心得体会}.

  王尔烈不仅为官清廉、治家严谨,而且才华横溢,性情纯静、为人坦诚、笃于孝友,被誉为“文压三江”的关东第一才子。

  乾隆年间,正值清代的鼎盛时期,翰林院堪称“贤俊蔚兴,人文郁茂,鸿才硕学,肩比踵接”。王尔烈参与《四库全书》编著,历时十余载,青灯黄卷,焚膏继晷,终成煌煌巨作、灿然大观。

  王尔烈一向洁身自好,从不收受他人钱财。在他七十寿辰之际,同僚好友刘墉、纪晓岚等125位京华名流为其题赠书画作品126幅,制成九条屏,以为寿礼。

 “真草隶篆书,汉满蒙藏文,山水花鸟画,荟萃百家,异彩纷呈。”如此盛大阵容为其题诗作画,堪称罕有,足见王尔烈在京城文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王尔烈寿屏”既是对他人品的肯定,也是对其才学的认可。

  廉归故里

  王尔烈耄耋之年,嘉庆念其为官清廉,敕建翰林府,致仕归籍。

  翰林府分前后两进宅院,各有十楹,又有东西两厢配房,外加门楼偏厦,甚是宏阔。王尔烈看到这样的深宅大院,感到自家住也太浪费了,心想我居官多年,也未给家乡争得多少福份。如今我回来了,应当给老家后代留下一点接续,最好的接续就是办个义学,希望家乡士子也能像自己一样读上好书。于是他将御赐翰林府的前院十间正厅及两厢配房改作了义学馆。自己家人只住后院。

  王尔烈书房一隅

  王尔烈在临终前给后代子孙留下了这样的训诫:

  耕田为本,读书为尚。

  居官莫狂,为民莫惘。

  本事吃粮,筋力求裳。

  豆腐家长,不可奸商。

  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篇四:《王尔烈家训读后感》

  关于王尔烈家训观后感一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肩上揽明月光,袖中只载清风,是指官员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很多书里有直接写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

  ”两袖清风”的典 故: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学习王尔烈廉政心得体会}.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审计局贯彻落实观看双肩明月两袖清风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活动

  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按照弓长岭区纪委和弓长岭区机关工委的要求,弓长岭区审计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班子会,研究落实观看《双肩明月 两袖清风——关东才子王尔烈 的

 传世家训》活动。5月16日,弓长岭区审计局全体机关干部在审计局办公室集中观看了《双肩明月 两袖清风——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专题片,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园”文化,进一步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王尔烈文化是一笔内涵及其丰富、价值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但是只是资源,而且是文化资源;不但是社会既有的文化底蕴,而且是未来发展的文化基础。会后要求每名党员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从其非凡经历中汲取精神养分,从其人格风范中获得榜样力量,从而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

  辽宁辽阳王尔烈“关东第一才子”廉正宽厚 清俭传家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鸿胪寺少卿、吏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职。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

  王尔烈工诗文,善书法,以词翰书法闻名于乾隆嘉庆年间,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纪念馆坐落在辽阳老城西门里翰林府胡同,是在王尔烈故居--原翰林府旧址上修建的,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清代平房建筑32间。

  王尔烈纪念馆

  目前,纪念馆有三个展区对外开放,其一是王尔烈生平事迹展。这部分通过《王尔烈家族世袭表》、《王尔烈履历木雕版》、“王尔烈母亲刘氏九十寿屏”、 “王尔烈七十寿屏”等陈列,介绍关东才子王尔烈的家世出身、求学科考以及入仕为官等生平事迹;其二为“王尔烈诗书艺术展”,通过王尔烈不同时期的书法、诗文、匾额等展现他的卓越文采和超群翰墨,{学习王尔烈廉政心得体会}.

  让观者领略到“芙蕖出水,祥云捧日”的境界;其三为王尔烈故居陈列,这部分通过书屋、卧室、客厅等陈列,体现王尔烈通晓“琴棋书画”,并力求再现清代中期官宦家庭住宅和起居习俗。

  王尔烈家训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王尔烈临终前还给儿孙留下了这样的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关于王尔烈家训观后感二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