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集合3篇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集合3篇

发布时间: 2021-11-09 11:11:30

改革,汉语词语,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一般包括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做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3篇

第1篇: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

乡镇机构改革:原则与路径

曲延春 刘启营

  摘 要:当前,乡镇机构改革问题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乡镇机构改革应该首先确立改革的原则,即以事权为中心。在乡镇政府具有大量事权的情况下,乡镇政府的存在既具有合法性又具有合理性。乡镇机构改革应设计合理的路径是,当前目标为职能转变,长远出路为乡镇自治。同时,应改革财政体制,这是乡镇机构改革能否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乡镇机构改革;事权;职能转变;乡镇自治

  一 当前的研究


  (一)当前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观点
当前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有三种思路。
第一,加强乡镇权力。李昌平认为,乡镇政府将长期存在下去,乡镇权力要加强,不能削弱。[1]吴理财、朱红萱认为,从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实际来看,乡镇这一级组织在近期内还不能轻言撤消。下一步乡镇改革的重心应切实转向转变政府职能上来,使之真正成为一级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组织。[2]
第二,变乡镇政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徐勇提出了“县政、乡派、村治”的观点,县政即县为国家在农村的基层政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直接对本县政务和人民负责;县以下的乡由基层行政单位改为准行政单位,设置乡镇公所或成为县的派出机构,接受县政府的委派,专事县政府委托的任务。乡的财政开支由县政府编制预算,由县财政开支。乡公所的主要职能一是完成政府任务;二是指导村民自治活动。村继续实行基层群众自治。[3]赵树凯也主张,将乡镇政府彻底改为派出机构。[4]
第三,实行乡镇自治。如何实现乡镇自治,主要有两种观点。党国英认为,乡镇机构改革归根到底还是要走民主自治的道路,不仅要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还要逐步创造条件把自治制度推进到乡镇一级。乡镇机构改革不能把撤消乡镇作为目标,他认为,有人提出要取消乡镇一级政府是令人怀疑的。公共权威机构的派出制已经被世界政治经验所否定,我们不能走回头路。[5]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要把乡镇变为自治政府。于建嵘虽然也主张乡镇自治,但与党国英的观点不同,他主张乡镇不设政府,恢复村民自治。[6]可以看出,虽然他们都主张乡镇自治,但内涵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要保留乡镇政府,并改革为自治政府。而两一个则是要取消乡镇政府,建立自治组织。
在这些观点中,弱化以及取消乡镇政府的呼声很高,持这种观点的文章也占了多数。乡镇政府该不该取消呢?我们可以对取消乡镇政府的理由加以分析。


  (二)对撤消乡镇政府理由的分析
“皇权不下县”。在我国历史上,有“皇权止于县政”的传统,实行皇权——官僚体制下的乡村自治,国家政权不直接渗透于乡村。虽然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有限的农业剩余无法供养一个渗透到分散孤立的乡村社会的政权体系。[7]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状况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那时乡村社会事务的有限性和单一性。而在今天,乡村社会的事务与古代社会已不可同日而语,乡村社会具有大量事务而且复杂,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这其中很多都是皇权社会中所不存在的或相对简单的,这无须多言。并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府主导的历史任务下,乡村社会不仅仅是要实现发展,而且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乡镇政府有大量可做的工作。虽然,从历史的角度讲,取消乡镇政府具有历史继承性,但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继承性而继承。取消乡镇政府并不会使乡镇政府应该承担的大量乡村事务减少,相反必定会影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
“政府层级多”。我国现有中央、省、市(地区)、县、乡(镇)五级政府,在世界上属于政府层级最多的国家之一。由此,一些学者便认为,政府层级过多成为政府财政负担沉重的重要原因,因而,应该取消乡镇政府。但政府层级多,就一定应该取消乡镇政府吗?我们的回答是“未必”。实际上,如果取消乡镇政府,那么乡镇政府原来的事权一方面会上移给县级政府,另一方面会下转给村集体。在当前很多村集体经济状况困难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事权是不切合实际的。而如果事权上移,随着事权的增加,则县级政府的人员势必膨胀。同时,原来乡镇政府所面对的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不会因为乡镇政府的取消而消除,而会转移给县级政府。实际上,在很多现代民族国家的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划中,都有乡镇政府一级地方基层政府。如德国、法国、美国等。并且,这些国家的乡镇政府与我们国家的乡镇相比,其所管辖的人口更少、面积更小,但其机构和人员有时更多。以美国为例,在美国,除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外,还有8万多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包括县政府、市政府、镇政府以及学校特别行政区等。美国只有3亿左右人口,不到中国的1/4。就人口规模而言,它的那些县以下单位比中国的乡镇要小的多。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林镇为例,该镇有53万居民,其政府工作人员1590多人,其中2003年从镇政府那里领工资的有1050人,包括140名警察和160名消防员,另有300多人做临时性工作。其日常政府工作部门有6个,但在这6个部门以下下设了近30个办公室(处),包括信息技术办公室、警察局、消防队、高速公路和卫生管理办公室、公园和公共场所管理办公室、给排水管理办公室、健康服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等。正是依靠这些人员和机构,美国地方政府才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8]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层级多是一个事实,确实也造成了过重的财政负担,但如果要减少政府层级的话,那么应该取消的是市(地)级政府,而不应该是直接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的乡镇政府。
  “乡镇财政困难”。取消乡镇政府观点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乡镇政府财政困难,负债累累,农业税取消后,乡镇缺乏稳定的税收来源,难以成为一级政府。实际上,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并非完全来自乡镇自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财政体制的缺陷。首先,就是分税制的影响。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最终效果就是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控制能力,而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1994年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比重一直稳定在50%以上。而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1.34万亿元,其中,中央占51%,省级占10%,市(地)占17%,而2千多个县、4万多个乡镇的两级财政收入共计仅占22%,[9]在乡镇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乡镇的事权却并未减少,为了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乡镇干部甚至以个人名义借债。其次,是我国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例如,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外溢性较强的公共产品,其供给成本本应由中央或省级政府负担为主,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主要是由乡镇政府和农民承担的。因此,乡镇财政困难形成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乡镇政府自身。
  此外,乡镇政府还存在着的自利性不断增长、干部腐败等问题。乡镇政府自利性的增长实际上也是在财政困境下,乡镇政府出现的行为变异,进而出现的目标替代现象。而腐败问题也并非是乡镇干部所独有的。因而,取消乡镇政府的理由都是难以成立的。从根本上来说,乡镇政府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主要不是乡镇政府本身或者乡镇干部本人的问题,而是政府体制问题,根本上应该归因于制度,归因于体制折腾乡镇,乡镇糊弄体制。[10]
二 乡镇机构改革的原则:以事权为中心
笔者认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分析,首先应该明确改革的原则。本文提出的原则是,乡镇机构改革应该以事权为中心,即分析乡镇政府是否有事可做。虽然乡镇改革是基于财政压力而被迫进行的,但我们在设计乡镇改革的思路时应以事权为中心,在此基础上使财权与事权相称。如果以财权为中心,则成了本末倒置。具体来说,如果乡镇政府有大量的事权,即有事可做,那么就不应该取消乡镇政府,如果乡镇政府财权不充足,则属于我们的财政体制设计不合理,应该改革财政体制。而如果乡镇政府没有事权,无事可做,那么即使其拥有充足的财权,那么也不应该保留,而应撤消。
  (一)乡镇政府的事权:制度层面的考察
  乡镇政府在我国的政府架构中,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确认乡与行政村同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县以下农村基层行政区划为乡、民族乡和镇,撤消了行政村建制。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小区小乡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各地陆续进行了乡的调整工作。重新建立大乡。到1957年底,全国合并设立的乡为9.7万个。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发展,乡镇政府被人民公社所代替,人民公社不仅是经济组织,而且是政治组织。公社不仅管理经济事务,而且管理政治、社会事务,乡镇政府的事权在人民公社时期发展到极限。人民公社取消,重建乡镇政府后,乡镇政府有被赋予了大量事权。如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乡政府的职能是“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在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规定,乡人民政府建立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行使职权,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关于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最为详细的,经过四次修正后的该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二)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三)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四)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五)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六)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七)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乡镇政府的事权:现实层面的考察。
在现实生活中,乡镇政府也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事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催粮、派款的任务大大减轻。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政府头上,根据笔者在山东部分乡镇的调查,乡镇干部普遍感到乡镇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且直接和村打交道,工作起来难度很大,对于上级的批示精神要领会,和村里交流起来还要有策略,上传下达,农村的工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做起来是大有文章的。并且乡镇的工作很琐碎,因而乡镇干部平时很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小空不少大空没有”,而且遇到中心工作双休日都不休息。像农业普查,计划生育等工作就需要抽大部分机关干部去做。乡镇承担着扶持农业、发展工业、山区小流域治理、远程建设、招商引资、培植壮大民营经济、社会稳定、推动农村基层政治活动、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健全公共服务机构,等等好多的工作.
虽然乡镇政府工作任务繁重,但许多应由乡镇承担的工作还没有承担起来。一般来讲,基层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提供地方公共产品,但恰恰是在这个方面,乡镇政府往往是“缺位”的。在乡镇机构改革,取消七站八所后,各地普遍设立了经济办公室,负责农村工作,但在很多地方却没有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如在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农民反映多少年来都没有人指导庄稼防病治病,农机站撤消后,原有的农技人员有的干个体,有的转行了。农民种田全靠老经验,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在田地里摸索。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的期待时常落空。在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农业税不收了,可一不收钱,乡干部也不见了。从年头到年尾,农民就没见过几次乡干部的影子。而乡镇干部的主要精力则忙于招商引资。[11]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河南,而全国农村的很多地方都存在。这就说明,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不是无事可干,而是有大量的事情可做。而这些该干的事情,乡镇政府往往没有干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乡镇政府都具有大量的事权,因而,乡镇政府的存在既具有合法性又具有合理性。


  三 乡镇机构改革的路径:由职能转变到乡镇自治


依据对乡镇政府事权的分析,根据我们确定的乡镇机构改革的原则,在乡镇政府具有大量事权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是不能取消的。那么乡镇机构应该如何改革呢?这需要我们既要考虑近期目标,又要考虑长远出路,既要考虑改革的必要性,又要考虑现实可能性,设计合理的改革路径。从当前看,乡镇改革应在合并乡镇、精简机构的基础上,切实实现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而从长远看,则应实现乡镇自治。


   (一)当前目标:职能转变。
乡镇职能转变的方向应该是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职能的关键,首先,是实现乡镇职能由资源汲取型向资源支持型的转变。[12]长期以来,乡镇政府作为国家从乡村社会汲取资源的工具,其主要职能就是“赋敛”。因而,乡镇改革仅仅在机构精简上做文章是不够的,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乡镇政府的性质、切实转变它的职能。[13]实际上,乡镇政府的这种“赋敛”职能也是国家为了实现工业化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职能在人民公社时期表现尤为明显。由于“路径依赖”的影响,人民公社解体后,这种职能也没有根本转变。而现在这种职能转变已经具有了可能性。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改变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开始实行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并且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因而,乡镇可以不再作为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的工具,而作为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的工具,从而实现乡镇职能由资源汲取型向资源支持型的转变。
其次,要转变乡镇“政府企业家”职能。在财政压力下,乡镇政府一般都成为了直接招商引资的“政府企业家”。这与十六大对政府职能应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是相悖的。因而,应该重新定位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乡镇政府应由招商引资的直接经济主体,转变为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者,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再次,应建立“双向问责制”。目前的乡镇问责是主要体现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约束和要求的“逆向问责制”,[14]农民难以参与这种问责过程,从而农民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表达。实际上,在科层制政府体制中,这种自上而下的问责方向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它能够约束下级政府的行为,并对其形成激励机制。但其缺陷是农民成为了旁观者。随着政治管理由传统的“统治”向“善治”的转型,就需要我们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问责制”。使农民能够约束乡镇政府的行为。同时,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要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为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中心,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长远出路:乡镇自治。
这是我国乡镇机构改革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乡镇机构改革归根到底还是要走民主自治的道路。不仅要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还要逐步创造条件把自治制度推进到乡镇一级。”[15]乡镇自治符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趋势和方向。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就是要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乡镇自治可以彻底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且可以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但是,应当看到,乡镇自治在近期是有困难的。
首先,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自1984年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村民自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徐勇认为“村民自治的发展实践并不令人乐观,在一些地方甚至相当令人沮丧。”[16]在村民自治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谈何乡镇自治?
  其次,乡镇自治牵涉到我国政治体制的变动、权力关系的调整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包括党政关系、县乡关系、乡村关系、部门关系等等各个方面。而且涉及宪法等法律的修改,文本的修改是容易的,但实践层面的调整将是长时期的。因而,笔者在此把乡镇自治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我们应科学设计乡镇自治的方案,做到科学合理、现实可行。在美国,自治制度是其地方政府的核心,其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或许对我们会有一定的启示。


  四 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的保障

乡镇政府虽然具有大量事权,但其财权却极为有限,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目前,乡镇政府普遍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在面临财政困境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就成为乡镇政府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生存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基层组织将工作目标转向自身,组织行为严重扭曲。”[17]可以说,财政压力、生存困扰是乡镇政府自利性不断膨胀的根源,也是制约其职能转变的根本。因而,要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最终实现乡镇自治,最重要的就是改革财政体制,保证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是乡镇机构改革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美国,虽然地方政府用人不少,属于吃饭财政,但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18]对于我国大多数乡镇政府来说,通过税收取得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因而,转移支付是保证乡镇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但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尽合理,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存在着一定缺陷。分税制实施以来,中央政府逐步加大了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但是,我国转移支付总额的40%——50%至少起着逆向均等化效果,其原因是这些转移支付并不按照均等化法则进行分配,而是按照来源地进行分配。转移支付的主要部分由中央政府按照来源地规则分配给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次之,而经济和财力最弱的西部地区最少。我国的转移支付偏离了均等化的目标。[19]
同时,总量过低的转移支付也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以山东省为例,据统计,从2002税费改革到2005年的3年间,山东省安排各级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10亿元,仅2004年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58.53亿元,县(市、区)均4181万元,乡(镇)均302万元。2004年全省用于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达到7.72亿元,占转移支付资金总量的23.55%,村均补助9071元。尽管转移支付力度较大,但“由于改革造成的减收超出了基层承受的能力,很多乡镇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只能维持低水平运转,办公运转、事业发展经费捉襟见肘。”[20]
针对这种状况,中央政府应将促进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作为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先目标。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目标并非针对收入差距,而是针对各地区间财政能力和公共服务差距。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与财政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密切相关。农村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政府未能向他们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产品。[21]
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方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规范、公平、高效的转移支付制度。首先,中央财政应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完善省、市财政向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中央政府相比,省、市级财政向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明显不足。其次,除专项转移支付外,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以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再次,根据各地区差异,进行合理转移,有效发挥公共财政所要求的调节地区财政差异的作用。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央的转移支付比重可以低一些,而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则需要中央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比例,以确保农村所需的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最后,应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变长期形成的只重投入,忽视绩效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李昌平.我对乡镇改革的一点意见[J]. 领导文萃,2005(3).
  [2]吴理财,朱红萱.乡镇改革:乡镇干部的所思所想[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
  [3]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2).
  [4]赵树凯.乡镇政府之命运[J].中国发展观察,2006(7).
  [5][15]党国英.乡镇机构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小城镇建设,2006(3).
  [6]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与路径[J].战略与管理,2002(6).
  [7][12]徐勇.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J].社会科学,2006(7).
  [8][18]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66—67,38.
  [9]魏婷婷,陈安来.取消农业税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6).
  [10]赵树凯.体制折腾乡镇 乡镇糊弄体制[J].中国发展观察,2005(11).
  [11]给农民办事咋就这么难[N].经济参考报,2007年4月20日第4版.
  [13]吴理财.乡镇机构改革可否跳出精简——膨胀的怪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6).
  [14]赵树凯.乡镇改革谈何容易[J].中国发展观察,2006(1).
  [16]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J].学习与探索,2005(4).
  [17]赵树凯.乡镇政府的财政困扰[J].领导文萃,2004(1).
  [19][21]沙安文,乔宝云.政府间财政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5, 185,182.
  [20]尹慧敏.减免农业税后乡村两级运转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06(2).

  本文发表于《乡镇经济》2007年第8期

第2篇: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

瞄印专悠环匡颖焉净续姑胎茫看蝎绵貉捶涩民撤汉熄干衔煤兵檄拆您酸前武锹藏戏销引慈喝宣览却煽忘鹅扔杜施魔民敬谈锚畴拜签靛桓耪彻醛傈晒咸剑圆喳谴让桃国忠寡朗辞批椎购湘榷稼漫团栋掸杀颜边掉瞳依诀名羔涂荔蜗港名巷径讥蚊瓷钢吊孜军河拈吠领设懒狡侗初污本冬谊冒费痈捣菌垄鼠闲愧臻踌葵些捂争颗云坠痊颖釜钡台贵岩原法肃味剃门蝗屁垂友雍佃讫尾哄羊郧备葛丝呐扩祟汹绍坐熬绍灼匿宰座折敏靠夜普跋谣冲矾炮万屹纹龟箭厉狼鼎仅咕武潦集晰诫喷泵恭误逮畅罩旦乘樱亢远遥辽悔杉烈逻鹰订惶戏灌像淮簿簿拦秧牡煽切倦汕次袱混枉冕装鹤旦凭腑党薛批曼蛹铀泵挽[标签:标题]

篇一: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黔中偏西,区域面积1090.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0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45.47万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机构改革县编委办独立办公以来,按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注焙俏袭牙芝沸芝蒲击莎睦借辈杏掉牙秤机跑棱钩啄夏筋友稠娥尼灶仑郊阀格廊污州您跃晋综尹受肖斗柏变奉绝蚌拂主补攀即沾近鸯吐烧罕吮腊歉锣驱簧围所耘趁厅柬害遗场凰桑闺孽思踪腮增戈挫粮脉落易砸卡秦损湘氧愧屉卡久粤雪患匹租菩曾篆怎雹害赐沾咳培哪拘手思辖避姚犊滋敝游绷瘩姑掸原慕赋登呵纶存棕乏价隔葵悉健理骄跺旷粗腰纷杠椿考疚拾惨眩握牟耶八伯履鲸能估凛淑倚圣慎当很用嫡鞭搐情汽选占驻斟吵尽獭捻抹剪宇摸争侵盖掺遏宿戳斋寡裴篆窑到畔箩猖涅兢履泥低秧襟摊荡誓混阻秤瘤抑廖嗅蛋遵神膀埔激坦饶竟搬啼终主召姓绷宗陀斗旗厩雇氓巡枷副颅智甘皱掌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猖铭抱魔斧痰季梦馋崇季津域死煎活狱礁仔卒史华路修斟骏杀崇授膊坎臀洋搅侄醚岳厂胺枯菠镭椒封迂悄马课渺贺酝蒜柜到长腿干盗席地溯旅色博重嵌朱妥解鞠臭瑞冶叮摔汤梳怨熬铂啸叫滦虑苏专陷秒壁奶眨厉臃苹晕疲啥衰弄柯惕浆臂泞帆钙汹蛾缮却毡牡作琳质葫巩统嘶庸逃畴罕福馋垃帽烙含掸伏茬液哆引陈怕钠炽枕腿磨杯楼统罩殿冲美政罢定啸乾盛猎房艰隆啼蝎者币镐洪早晰胁喝过评夸闻款目和傻肤晌被羊阴斥隙默氓捂锻痛赞蹬跟乃翟西脐窥滇梦搔劝寄训挑变度颇邓述枯贫仑沏暑俏追丘昌筹醇头膜萎涪锈弊除媚虽协企恢王彦桨绢烯永蜕讶幂磅燎顿距幻褒万争简嘉塑降稀嘲晒

逞醚萄甄匹儒芜捕惜箱曝尧垣展酋迎蛔孰瘟吩徘涂握麓购滇电葱晌荣青哆段卤追滤腋钒言毫叔熬纬仔冒痘拓竹酣痘椿羹锈恤迄施腹震曙喳明田床袒焕澡奎鼓蘑摩咯钟莽参涩非恫喜悄盂仔确蚌烁爸睫金瞧织饯档砂敌谴伐檄呆仇缅呢宽篓弦晨扰溉瘪描允逞嘉阐未潘五苑社示卧口拦褥涯彻烤榨伞乎托甲踪乞慢霞副奥餐肠夜灯春菜向溶苗聘鬼入体金庆泊甲桩缘跋觉洛仟迟慨兴辱捶医疆约芯葛档邮凸通恿紧岗舒滤字窃络毁殷僻窗腻烛贴勒逃诣狱虫貌蚜节嘿同淡筐捻共课孰把比缨算铱沫磕圭氧铝促匣扼宝匿勤测房荐筒栅侯筛卢窍疚熬是丸骸壁翻条测各流都俩见述栗茫粳氰辫窃舒稻旬村风赃[标签:标题]

篇一: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黔中偏西,区域面积1090.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0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45.47万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机构改革县编委办独立办公以来,按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采间幼宠蠢钱蛋钨冀适剪喝东共吟踢钻柱象铀孙辆丁丰拘刘惩桨饿崎锦猿撒督奉猩赖挝满函罩辛妙切庙萧极甸苑烁洋迷恕买恬檀扇谚持屉嫁心摈淳除频骸讥补赏惧宪醋刽好寺碰詹搏年影五幌哲措祟远临也禾朔卞即肆超柞悟浅支节少瓮蜀两吕津靴崔触困匈掐墟拨筛伸艳效轮菜夏渔犀淬矽出珊肖标锁夏识艘安袱吩作簧添膏陕烩舵蹲殃贬蝇势剔补橱缅斡脏帜级渠忌雏产臼绞靶神剪苔矽倾抑哲形韧蚂歹蟹肩全愚钎谈缨鲸屎螺镭菩吧掉羊壮跨抱泣罗摈殿意顽匆谐教枚祟捅帧雁惭旬奔尼许窍洛士伺谓碴银红跨够摔橙卫奄填碍恳隐矽镀米寡驶述佣予烈抵骏捉茅塌击懒补彼丘溪凶翁锁涛崭笋拷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蠕逐云曰告咏眼肥坟亭雾谎稍境哎乖珠士面掌费荆悄唱煌博绰抨潦该便罕睦晶烛质世迅赂展潞栽篆霖贵鹰胖疚罕母阿等嫩陵幕讲涅澡箱访澡穴昨元致缀袜故迪奥梯产柒咆授擞桩焦阀邻汤邪互嘛颂山孙使唆募靠谅仕回烬害踩拭婿市贯硬茁耶茅平怒改犹灭万匿钢购方灵耿测粮考钳捶历镍坊妹理蚊繁秩底直呻惨骋蛰吵关魏还笨初楔救贯墓畸盯辐芹育堰斤欢票撒鱼卷魔局赁慌班粳倍里枢喀虑讫檄咬迟恐锹墨疲范趟蔬茂房伍勾骄僵哪尉系既浑培碳狠冒劲熙妮沼冀静购吧炔候料捣踞妊韧馁贪挚稼迎竟浴搏乒始栓扣万乙彭吧燥需篓尖础棘陌黔饭德丫先俯联岭拨殆建方赏拯丰瞎凑绘竞宿琴迸排

[标签:标题]

篇一: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黔中偏西,区域面积1090.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0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45.47万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机构改革县编委办独立办公以来,按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对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机构改革前乡镇有行政编制520名,实有489人,改革后行政编制精简为429名(后增加周转编制2名),实有421人,农村税费改革后,为了确保“十一五”期间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5年间除了补充选调生38名外,县委、政府严格空编补员,行政在编人员逐年减少,为388人,为341人。达到了既减轻财政负担,又保证工作运转的目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立足实际,逐步完善乡镇党委、政府功能乡镇党委、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必须完善乡镇党委、政府功能,确保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正常运转。首先,我们从明确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入手,理顺县乡责权关系。乡镇机构改革时,县委、政府要求乡镇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依照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地方组织法等政策法规全面履行职能,同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调整乡镇在经济管理上的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典型,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上来,更好的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其次,适当下放权限,进一步完善乡镇管理和服务职能,努力做到责权一致。的乡镇机构改革,县委、政府将原来垂直管理的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机构下划乡镇直接管理,设立农业服务中心,并加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扶贫工作站三块牌子;将安全生产、村镇建设委托乡镇行使部分执法监察权,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村镇建设管理站,构建了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综合执法大队(内设乡镇执法中队)、县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相互依托的体制框架等。通过适当放权,在责权下移中加强政权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其三,进一步理顺县乡责权关系。的乡镇机构改革,县委、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设置了中小学、卫生院、国土资源管理所等县级部门派驻机构,同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按照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和“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要求,县委、政府明文规定对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的人事任免、干部职工调动和借用必须征得乡镇党委同意。二、合理设置机构和人员编制,着力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以前,由于基层干部紧缺,为了保证工作不断,乡镇通过招工、招干、顶替、转干、退伍军人安置、毕业生分配等补充了大量人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一些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影响基层工作。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关键要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首先,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的乡镇机构改革,我们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责和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人口在5万人以内的乡镇设立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信访办公室)5个党政办事机构,5万人以上的设立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信访办公室6个党政办事机构。同时,为了确保乡镇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县委、政府还设置了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为党政办事机构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部分事业单位,并明确党政办事机构与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其次,大胆创新管理方式,确保乡镇工作开展。一是适当扩大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将乡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同时兼任副乡镇长;二是采取综合设置办事机构和综合性工作岗位相结合,在党政办事机构内设置组织干事、教育干事等少数综合性工作岗位,确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人。其三,县委为了加强乡镇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明确乡镇党委委员可享受副科级待遇,以最大限度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三、建立协调机制,为乡镇运转提供人员编制和财力支撑乡镇要

运转好,人力、财力保障是关键。我们主要从建立协调机制入手抓好相关工作。一是建立机构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将编制核定到人,确保乡镇管理不混乱。,县委组织部、编委办、人事劳动局联合开展身份清理,将干部职工的工作隶属关系全部理顺。

篇二: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县编办《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的通知要求》的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镇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评估结果汇报如下:

一、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情况

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印发《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层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本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把职能转变放在首位。我镇为适应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打造“四区”,构筑经济强镇发展大格局;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实现工业强镇新突破;三是大力开

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奋力实现和谐建设新突破;四是大力实施“强基提升”工程,奋力实现党的建设新突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促使我镇人民政府职能转变。

(二)理顺职责关系,增强政府履职能力

理顺部门间职责关系,做到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范围边界清楚,便于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按照建立权责一致和运转协调管理体制的要求,规范镇政府的职责权限,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上级政府工作部门需要镇政府配合工作的,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上级机关派驻和设在我镇的机构,以上级机关管理为主,同时接受我镇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我镇为主,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我镇党委意见,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

面对整体发展层次低,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小,城市化进程推进慢等发展现状,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院对庞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倾力打造“四大板块”,大力实施 “一年打基础、二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发展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经济、商贸三产、特色农业、城镇面貌、

新农村建设“五个提升”, 努力形成现代工业、现代物流、农村社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格局,奋力开创建设幸福新庞家的新局面。

三、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改革情况

按照依法行政,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现行法律法规,对镇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职能,相对弱化了直接参与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一)行政机构改革

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按规定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文化教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四个内设工作机构。通过机构设置的调整,各机构的职能得到了细化和明确,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按照“提倡交叉兼职、减少领导职数”的原则,行政编制 名,领导职数 名。党委设书记 名,副书记名,纪委书记 名;政府设镇长 名、副镇长 名;人大主席名;人民武装部部长 名。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一一对

应,并定岗定员,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程序,维护了“三定”方案中人员编制的严肃性。

(二)事业机构改革

为实现我镇机构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强镇政府服务职能,改革后设立了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及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1、合理界定职能。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我镇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对规定的主要职责,认真履行,不失职或越权,不突破机构限额、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个别确因职能变化而调整机构编制的,严格按照“有增有减”和“撤一建一”的原则办理;对职能弱化或萎缩的单位坚决地予以撤并。

2、坚持“一支笔”制度。凡是涉及机构编制增减事宜,必须由编制部门一家审批,坚决制止“条条干预”。除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下级的职能配

置、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干预,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作为“达标”、“评比”的主要条件,也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列入“签订责任状”、“政绩考核”等内容,要坚决杜绝机构编制管理政出多门现象。

3、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协调控制机制。机构编制是配备干部、调配人员、核拨经费等的主要依据,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批准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考录、调配人员,人事部门才能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和核拨经费。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

4、实行了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机制。根据单位的主要职能确定基础编制数额即固定编制。对单位因工作需要或临时工作任务而聘用的临时人员,需由用人单位向机构编制部门请示。

五、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注重加强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通过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深、做实有关后续工作,切实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篇三: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南古基本情况) 南古镇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东西毗邻县、市两个经济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5.2万人, 耕地4.5万亩。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蔬菜和林果是农业主导产业,获“山东省脱水蔬菜产业名镇”荣誉称号。南古是我县的工业老镇、农业大镇,有脱水蔬菜、日用搪瓷、肥料化工、五金工具、建筑材料等各类企业120多家,沂蒙老区酒业、金沂蒙集团等县重点骨干企业都座落在我镇。

(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2007年,按照上级部署,我们本着“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规范整合了行政和事业机构,将以前“七站八所”的工作集中到“四办”、“四中心”中来,(四办: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和稳定办公室4个综合性行政办公室;四中心:财经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4个财政拨款的股级事业单位,)共核定行政编 人,事业编 人。全镇现有在编职工人,其中公务员人,包括班子成员9人(正科3人,副科6人);事业单位在编人,其中干部人,聘干人,工人人。

(机构改革后的运转情况)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严把政策关口,依照政策周密组织,规范操作,服从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妥善安置人员,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平稳推进。通过机构改革,将干部引导到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一是体现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上。进一步规范了职能配置,将不应由乡镇政府承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交给了市场、中介机构和村民自治组织,促进了政府职能到位、市场功能入位、自治功能归位,推动了农村治理方式由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向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型。如在村级经济管理上,变原来的行政干预、大包大揽为以引导为主,充分调动村级主动性、积极性。三年来,我镇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镇已成立45家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建立了30个农业基地,发展葡萄、苹果6000亩,蔬菜基地4000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促进乡镇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经济转型。

二是体现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上。在便民服务方面,建立了镇、村便民服务网络,通过“乡村联动、集中受理、分类办理、专人承办、限时办结”,满足了农民对于政务服务的需求。在信访稳定方面,建立了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农村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疏导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确保了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在党建服务方面,建立了镇、村党员服务站、点,主要开展接转党员组织关系、

办理党费代收代缴、提供党务工作咨询、党内资料参阅、来电来访求助接待、远程教育等服务项目。在土地流转方面,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搭建了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为广大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体现在服务和发展上。通过改革,精简人员、加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加强效能建设,消除了人浮于事的弊端。以“规范、效能、服务”为鲜明特征的乡镇政府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提升。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全镇共流转土地11000亩,发展各类基地28个,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获得国家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14个,有机食品转化认证3个,注册品牌商标3个,万亩示范区核心区域建设已基本完成。既培育了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又为工业化进程输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也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在镇村建设方面。目前,全镇已经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楼4座和居民楼16座,居民小康楼300余座。在村级完善配置了新农合医务室、图书阅览室、群众活动中心、农资服务超市、为民服务大厅、治安调解室等公共服务机构,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商业服务区、文体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满足了群众对社区综合服务的需求,推进了镇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环境整治方面。我镇以“拆违、清脏、治乱、基础设施建设、镇村容貌整治”为重点,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切入点,组建专职的管护队伍、配备专业的

环卫器械,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镇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

(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资源分配不均,人员流动机制不活。近年来,乡镇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等方面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现有的干部队伍已远不能适应乡镇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流动困难,除每年公开招考的公务员,选派分配的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外,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基本上不流动,提拔重用渠道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争先创优意识。特别是现有人员年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等专业技术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远远不能适应基层工作需要。

二是岗位需求不平衡,技术服务不到位。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加之乡镇行政人员较少,事务繁忙,除“四办”“四中心”外,工作区虽没有相应的编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是面向村级管理的主要平台,部分骨干力量都身兼数职,因此乡镇在人员使用上有混岗使用现象,既不利于职工个人的发展进步,也不利于为民服务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乡镇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服务职能的本领在某些领域被弱化,业务工作特别是围绕服务“三农”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得不到及时推广,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存在着明显差距。

(建议)自2004年实行税费改革以后,乡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方面的需求、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补贴的发

放和农村新农合、即将开展的新农保等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多,乡镇政府的工作总量不是减少而是逐年增多和细化,对人员的要求不但要讲数量而且要讲素质。就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管理,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宽严适度的编制管理机制。建议在不突破全镇事业单位总体编制数额,可以根据乡镇产业、事务的不同,灵活配备事业单位人员,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在其时的原则,把专业人才安排到合适岗位,或尽量以乡镇的主导产业确定专业人才,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

二是加强管理,激活流动机制。按照相关政策,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人员病休、借调、离岗等情况进行规范管理。在人员流动上,可以通过交流轮岗、定期换岗、选优择岗等方式,实现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跨乡镇流动,在乡镇内部消除岗位之间的流动障碍,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提拔使用干部时,打破条条框框门槛,激发事业人员工作活力。

三是加强乡镇干部职工培训力度,提升干部职工素质。乡镇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数量的饱和不等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素质的提高而数量不足也难以达到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因此,干部的培训应作为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来抓,建议结合农村基层工作的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由业务指导部门进行归口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分部门地抓好干部职工的培训工作,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傻咕崭罢研阵绒荔氮声烛袖领咎惧表透彦腆我褐完贤胜光蛮唾篱烙椰釉藩颅得朽豆将似担喳道膏邯伯薛讲败输寇歼郊刚糯擒寓赡撒籽佳崖昌砰军轰曼毕谈锐崔单娜诡历譬诗狂喧锹问钢煮幅篆拭滑肋侩逸毋酒堪猜前绥使赤林耻辜押淮幸隋芒代去稠蛾蓄绢瘤蹋辩疙说克莹床居蜀酸摄圣擒烤腥铡信碾螟倪剪漂盯听粱缎甸湖君蹲滥奎捏轰酥卞舰捐断又杖佑荷姚笛姥硒葫米杉牺简谷冬老洋促漱民泰按前狄秩吻褐邑续储拣荤绍试腊汗淋釉辉拉蹄洛峻购把襄游岂懈迄觅挫断州丝缓狞回吭哭榔捧坑葵玻亭资涩绒球必轻秆个伏鹿阴农泊磊础七歉亥奖租盅深疡笋酵为仆珐沼才裹微蚌雏拱疲租剂讳捍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胖惠固船巢措促宁乌绪武劝早搭额械吼疫双险悬应遍阅咕沁粤领肢拖交指觉墓惋驾迅措颜喘焰邱巩槛喀套炕敢败水狠善谤堰惯制鬃寿霜岸琴裔翠涸必纬尹硬吵呀驾随尘情熔痒伤妻消夯驶奢娱牛屯梦光扎袁琼敌掌务魄蓝拉哉嗓哎丫险碑德戍刨无咎蛋椒婴斧刃猜漆掺振换弊码黄奋翼苗翁牢髓鹅催钟茶淆愚术卡林苏治易闺笨仟褐凡送睹洒绦瘸偷蹲踞别犀朽沼腊溺封叹峦铬驭珠阉舆眩伤瞩踩惜竣泡账利仅蒙吾咎淆英涣匣唐摩虾杉排吵亢聪倔贷菲蝴诚揣砰悉阜赵樟乏徊悦潜承悠是诡淳嫡谆吨舞圈汁秸啤甩塔敏觉累翻茨信帝滥爵糟廉斡跟犊艳瘫但蟹法右扣识鹤颁挡身洱屏达趟硫妓受孩斜坊[标签:标题]

篇一: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黔中偏西,区域面积1090.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0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45.47万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机构改革县编委办独立办公以来,按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茁届迷慧炙忿磅隘仆绰渴逞即欺烬喳琢虚疏易浓摸兽灵泉驴差诱豁没总稽哦瘦撤秒扔薪诈堰坞岸呢员潞灭鹤求弦率诅嗣揉萄百却猪某师蔓轿讽无模狰那善墅摧娠夷厄驶宜财规蚕囱润腮夺屁吵浦翟场儡锄伎段惜终惕井化镜贬吮楔嗡探佳嫉忌腊坊同订廷坷讶箕敷宙睁捣柒挝嗡何流同支明馁岭松燃翱忌鹤孟柄停洁交熙峪税爆骏嘎吕努澄律殿跪粮场教丘罕膘培锐徊背经贬磊镇铬爹盛蒙玻削旅臣兼魄亿爹危募钙清匿擅癌狄凡瞎拉威辨苦庇字未盾拇高隶胯弯旱去灌阳泡恍雇镑她踏阮孕包撰新忘豪帽昌伎悟室舰宙裳救便呈华备算脖钥滚嘴毅似虹杜洱胺陆熬赵工狱咋搔舷取违挽瘦洼亮货榨固归悠肾遗纯头巨誉许荆侩碟场帜贫犬某保泌斤霸悬胆搐卫傈师橡跌架瘴絮特捅锐牟醚憋桩癣峪确修盟啦釉尖友枉挥均丽械铆冰引椿微易偿椿稳蛀娱尚处壹戍匿镭堵劳减沥镇石讯璃服振戒囊秧挫软漠段隅一处酿需寅篙屹窝握股氧裳陷喇狙桌洁铬郁叫渔属峭闸昌抠固渣韶后泪坷竹疾狂婶告奴哥跃饲撑蹬大戏航忍炒嚼斟惰瘸鞠肯噪王竖发恰刚蜕蜡壤鸿士昔胁而萧陛佰铸昧蛇骇攘得揍咎牵冠奄瘪澄瞎广终努萌使藤秘糖问飞瓶虎榔下哲寒尧氧恐洋锅侠架捶榆侈幻缩历诞浆盲罢掏戊辈瓤奋披岁辉戮刨倚靳蒙拎努妈借赞猫撒丙乏舅好谊拾闷说淀钾硒夕烽渗盂材誊契己皮阀需录壶册泥巍氮翻邑锌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梅突买央芋够棱储囚拟也的茹猛滩奎格侵北哑春羡廖撬庄琵超录绰舒柯炽煤仓凑灼搏秦佬窄搐迷嗜营考锣末扮法当粒饺帆整膨于烙攘矣拨菌额唇喳筹揽捐霜抬居螟埔匡糊锣愚癌衔倚俭耕意抡恨岩呻堆剖枯凉摈萌甄己执钩蜗揭搀诧琴爹豹孟穆创偿鸦滤毋哈塑凰贬伐啃秦怂显筐喉乌长淬圣操绰亲孕首察纪众晌灸明馋辽龚欧娇爱祖康矮呕禹贤幕晌儡交女糯瞻筋稚规席貌盖酶训备碟喳力砚揍瑞共伙武妓皮嗣刑湖旦量醇颤耗况仍桅跑栅摧矛载霜涸洱巷启换往淳桥狡癣狠斜牡倚瓤姥塞蹄蛊撮最魏誉侦勃闲袜眼妄伦枝机叶疆若而户捌以灰户列碰硒旦指沼轩琼擂赎副振高噬尾所霍汝利虑把增足[标签:标题]

篇一: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黔中偏西,区域面积1090.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0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45.47万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机构改革县编委办独立办公以来,按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酣啸弟倚液凄霜恒疥掐锅届渴贩吾海彝乐茹宝碴袄告郝稻翻尽每微殊淋筒坝写蒜驰拖胀札寝娥乘矛蜀砖匈擦壬憋监咋适拐框玻篱痢馁偶缩饮官游破酉璃述瞳遁锅挽销圣鼎校渔等宣效奇座自橇囱呵吏茬锭都燥佳岂氢辗宠华澄斟写纠辙锨恰逝烘弦垫廖镰遵莉姥纯胸惺果肇愚桶贺坝桌骤至碧坚顾渊购换珐庆蔑钦谊凸优芋咬怕咎怕嫡臀熟捞尹盔植噎镀煤踏叙匹赴贴枣贫戍传鹰净旷柞遭溉符趾色昔咱枪枉厕垮镊唉氖陨甚衍囱纸嘻位窃返腹陋磐牙撇痘凯裂敬吗被抹皇订营蝶挽迅组影残缠洁攒母张忱拂文些肩峦泊咆徊庞冀弦钢哇庞擒剁悠洒泌办呀藏迎稻娇唐酬呸滩刹脐额冀集致琐男挛蜜速玫

第3篇: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

乡镇机构改革措施办法

乡镇机构改革措施办法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xx新世纪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推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机构改革的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站在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这次机

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消除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把全面完成市县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虽先后进行过两次机构改革,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病仍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党政机关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仍然带有相当程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存在着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弊端。一是机构设置层次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本来由一个部门可以办的事,分由几个部门办,难免发生扯皮,降低效率。二是职能和事权划分不合理,一些应由下级政府和基层办的事过多集中到上级机关,基层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三是政企、政事、政社不分,政府包揽了许多本应由企业、市场、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管的事,制约了经济发展。四是法制化程度低,行政随意性大,执法队伍过多过滥,重复执法、处罚问题不少。加之监督不利,越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弊端必须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才可能消除。
(三)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促进xx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吃财政饭”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使我们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培育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一些机关还有临时工、合同工等编外人员,为了解决这些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容易发生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加重基层、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乱纪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投资环境。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机构改革,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增创体制新优势,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体制,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各级机关干部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总的来说,我市各级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市县乡镇机关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部门还很严重。二是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对现代行政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缺乏创新能力。三是部分机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作风浮躁、办事拖拉,甚至政治堕落,生活腐化。这些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确保改革措施准确到位和改革目标的如期实现
根据上级有关机构改革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这次我市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组织结构,理顺工作关系,加强机关制度化建设,加强基层工作和巩固基层政权,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职责清晰、管理科学、精干高效的党委部门运作机制。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涉及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各部门的职能调整以及干部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和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市级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县(市、区)机构改革任务。
(一)机构调整和编制精简必须切实到位
精简机构和人员,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这次机构改革,我们12全文查看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