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KET口语常用句型及用法剖析

KET口语常用句型及用法剖析

发布时间: 2021-10-10 10:27:16

 KET 口语常用句型及用法剖析

 我们来谈谈 KET 考试大纲中口语的前几个重点,即

 一, 打招呼/回应打招呼;

 二, 自我介绍,介绍他人;

 三, 询问和给出个人信息:姓名,年龄,地址,职业等。

 说到打招呼,不少小朋友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摸不到门,说白了就是基本不会打招呼。想想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情形,一句简单的“吃了吗您” ,就够了。所以,重要的是打招呼以后讲什么,而不是怎么样去打这个招呼。

 一般小朋友在见到任何人都会说:“How are you?”, 而另外一个孩子则规规矩矩地回答:“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随之而来的回答肯定是也只能是“I’m fine, too.” 。招呼打到这个份上,被问候的人除了再来一句“and you” ,还有什么话好说吗?应该没有了吧。这样像打乒乓球一样推来挡去,还有个完吗?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因为打招呼的目的不明确。

 熟人之间打招呼,是习惯;初次见面,打招呼的目的除了礼貌之外,还有相互了解。

 具体到 KET 考试中,打招呼的最主要目的除了礼貌,就是了解对方。跟考官打招呼,是礼貌;跟抽到签在一组的小朋友打招呼,就是相互了解了。

 这个招呼打好了,也是展示自己的一个过程。如果在打招呼的过程中,显得比较简洁、老练,那么一定可以占得先机,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无论是面对考官,还是面对跟自己协作的考生来说,先打招呼,肯定比等到他们来问你要好。

 例如首先,面对考官时,先来一句“Good morning. I’m Jack. How are you doing?”这不仅免去了被动地等考官来问自己“How are you today?”以及“What’s your name?”, 甚至“What’s your surname?”这样的问题,来得效果好,而且脱离了以前“How are you?”那样的老路子,考官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因为“How are you doing”这样的打招呼方式,才是比较地道的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的方式,类似于我们中国人常用的“吃了吗您” 。回答起来也比较方便,可以便于立即进入下一话题。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样去回答“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 以及其他一些打招呼的方式吧。

 一.打招呼/回应打招呼;

  1.

  ----How are you doing? /How are you?

 答语可以有:

  ----I’m doing fine. / I’m fine.

 很好。

 ----I’m doing great. / I’m great.

  好极了。

 ----I’m doing pretty good. / I’m pretty good.

 太棒了。

 较为高级的回答有:

 ----Couldn’t be better.

 好的不要再好了。

  ----I can’t complain.

  挺好的啦。

  ----I’m alive and kicking.

  我这不是活蹦乱跳的吗。

 以上都是正面的回答。

 那哪些回答不是正面的回答呢?比如:

  ----Not so good.

  不是特别好。

  ----Not so bad.

 不算很坏啦。

  ----Not bad.

  不坏的。

  ----Just so so.

  就那样啦。一般般啦。

 这些回答能用吗?答案是尽量不要用。哪怕你真的不高兴,你会在考试的时候跟考官说吗?不会吧。负面的表达,会让考生表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来,考官会觉得很生硬很奇怪。因此,能用积极的,快乐的回答,就尽量用积极的、快乐的回答。

  2. 第一次见面,可以用的打招呼的方式还有:

  Nice to meet you. / Glad to meet you.

  只要简单地回答就可以了。

  Nice to meet you. / Glad to meet you.

  无论是哪一方先发问,答完以后,打招呼就算是打完了,这时候就该开始问些具体的问题了。这样就到了我们下一个重点,即

 二.自我介绍,介绍他人

  自我介绍是 KET 考试中能用到,而且必须用到的。

 而因为跟考官和另外一个小伙伴不熟悉,所以“介绍他人”在开始的环节里暂时用不上,但是不排除后面的卡片环节里面有介绍他人的要求。所以在这里一并提出。

  自我介绍

 KET 考试中,不需要过多展开自我介绍,略微谈一点就行,自己能说的,最多是自己的中文名,英文名。能够使用到的句型有:

 A,介绍姓名:

  My name is „

  我叫„

  My Chinese name is „

  我中文名叫„

  My English name is „

 我英文名叫„

 My surname is „/ My family name is „

  我姓„

 My given name is „

 我的名字是„

 这里具体到姓和名,是针对回答在没有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时,考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自己也可以在打完招呼后一并介绍。

 例:(T 代表考官,S 代表考生)

 考官问问题型

 T: What’s your Chinese name?

 S: My Chinese name is Hui Tailang.

  T: Hui Tailang, that’s good. What is your surname?

  S: My surname is Hui. And Tailang is my given name.

  自我介绍型

 S: Good morning, sir/madam, how are you doing?

 T: I’m doing great. Good.

  S: My name is Hui Tailang. And my surname is Hui; Tailang is my given name. My English name is Jacky.

 T: That’s pretty good.

 不难看出,是“自我介绍型”要更能让人眼前一亮吧?事实上在无论在什么类型的口语考试中,在说得对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地多主动表达,传递信息,是得高分的关键。

 B,介绍年龄:

 I am „ years old.

 我„岁了。

 介绍年龄没有介绍姓名来得重要,因为介绍姓名,特别是中文名,关系到考官确认考生的身份,所以很必要。介绍年龄可以放在跟另外一个考生相互认识的环节进行,也可不介绍。

  2.介绍他人

 用于后面部分的考题,主要句型有:

 This is „

  这是„

 This is my friend/classmate „

  这是我的朋友/同学„

 This is „, let me introduce you.

 这是„,我来介绍一下。

 介绍他人,也有可能是就某个图片介绍他人的职业,住处等等,这跟本次要讲的第三部分的询问是有关联的,这里的介绍,等同于描述。例如:

 He is a young man, and he is a student/policeman/policewoman/postman.

 She is a young woman, and she works in a big company.

  He is a school boy.

 She is a school girl.

 三, 询问和给出个人信息:姓名,年龄,地址,职业等

  1,姓名,年龄

  询问和给出个人信息有关姓名和年龄的句型已经在前两个重点里详细分析过,如果问到的是别人的姓名年龄呢?

 ----What’s his/her name?

  他/她叫什么名字?

 ----His/Her name is „

 他/她叫„

 ----How old is he/she?

 他/她多大?

 ----He/She is „years old.

  他有„岁了。

 2,地址,职业

 询问地址和职业看上去是比打招呼更复杂的话题,其实并不难,句型也有限,答语也比较单一。

 ----Where do you live?

 你住在什么地方?

 ----I live in „

  我住在„

 这是在考官问考生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情况,回答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中文里说地址顺心是从大到小,而英语里面说地址是从小到大的。

 询问他人的地址也并不复杂,句型如下:

 ----Where does he/she live?

  他/她住在什么地方?

 ----He/She lives in „

  他/她住在„

 -----What is his/her address?

  他/她的地址是什么?

 -----Its „

  他/她的地址是„

 这里回答既可以用 His/Her address is „,也可以用 It’s „

 例:

 ----What is his/her address? ----It’s 45th North Street, Manhattan, New York, US. ----他/她的地址是什么? ----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北大街 45 号。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