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21-10-17 13:19:27

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小编特地准备了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欢迎借鉴学习!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1

早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月亮与六便士》的名字,但当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总是偏执地以为这本书是诸如《爱丽丝漫游仙境》《绿野仙踪》《小飞侠彼得潘》之类的儿童幻想读物,所以迟迟没有去看。后来接触到毛姆的短篇小说,文笔非常辛辣又不乏幽默,情节的设置安排亦有其独到之处,最值得玩味的还是他对人性的剖析,进一步了解这个有趣的作者才知道,原来《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作品,实在是孤陋寡闻了。

在整本书中,没有一处提到“月亮”和“六便士”,它们充当的是一个象征的意象。“月亮”象征高尚的理想追求,“六便士”则是满足人基本所需的生活条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做“诗和远方”以及“生活中的苟且”。又或者,“月亮”和“六便士”暗指人性中的两面性,高尚纯洁的一面,和丑陋猥琐的一面。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

你可以用尽世界上所有诅咒的词语来谩骂他,他就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恶棍、混账、无赖,作者也在文中承认世界上再没有比他更加自私和残忍的人了。对于一个丝毫不在乎他人看法的人,如何能够用到的准则来约束呢?但是另一方面,你不得不佩服他,为了追求理想境界,他可以忍受生活中任何不便之处,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别人,亦可以牺牲自己。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印象派画家高更,说到印象派,莫奈和梵高可能更为大家熟悉,那么高更到底是谁呢?他是梵高疯狂崇拜者的画家,梵高的向日葵是为他所画,精神病是在意识到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痛苦中加重,割耳送妓女的行为亦是在与他激烈争吵之后作出的,高更是当时巴黎颇受欢迎的印象派画家,对梵高的影响不能不说相当的深远。

很难想象,在一个人身上同时融合着天使和恶魔的双重特征,以高更为原型的的角色斯特里克兰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毫无顾忌地伤害和背叛倾尽全力帮助他的朋友,对为他自杀的女人没有丝毫怜悯之心,所有这些,包括他曾经体面稳定的工作,妻子和儿女,都只是天空中掠过的飞鸟,过去了,甚至不留下丝毫痕迹。他只为画画而生,也只为画画而死。并且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在他死后若干年,他的作品将成为艺术长廊中的瑰宝。他的先见之明得到了时间的证明。

曾看过梵高的画作,他的作品乍看起来颜色欢快明亮,但是一旦细看,就会发现那种明快的表象之下隐含着某种无法言说的气息,就像是一座建立在腐臭沼泽之上的花园,花丛绚烂,底下却是遍地腐尸,蚊蝇飞绕。在他的笔下,所有的静物都焕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扭曲着、挣扎着向上生长,仿佛是要竭力摆脱某种不可抗拒的命运。《星月夜》中,天鹅绒似的夜幕里群星在旋转;《麦田里的乌鸦》中,群鸦低低地掠过大片大片的麦田,极端的暗与极端的亮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其他的静物画中,柏树扭曲成燃烧的绿色火焰,向日葵仿佛烧灼,吸引着人前来,然后溺毙在这金色的火海之中。而高更的画,则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说梵高的画充满着不安的躁动,那么高更的画则是完全相反的对立面。你看着他的画,什么都感受不到,除了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斯特里克兰就在这样的寂静中跌入了生命的深渊。但是总是有人愿意追随他,无知的女人,诚挚爱着艺术的画家。他们无怨无悔地随他坠入黑暗中去。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往往具有感染力,即使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土方岁三带领新撰组对抗新生的政权,在那般捉襟见肘的境地中,仍然有一大批死士愿意追随他,大概就是因为他对武士道的坚守。二战中希勒在德国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也是凭借他对纳粹主义的坚信。理想如烛火,猴子尚且愿意火中取栗,更何况是人呢?即使斯特里克兰本人并没有这样的意向,却并不妨碍他身边的人愿意追随他,在被他无数次伤害后,对他的同情远远多于憎恨。他们说,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看毛姆的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他是一个对艺术和音乐都有着相当了解的作家,以画家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小说,当然不乏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的画家和他们的相关作品的出现,文中还会不时出现当时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读书的时候把这些找出来做背景音乐,边读边听,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假想自己也正置身于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的一户人家中,没落的贵族之家,有着古板而又浮夸的装潢,乔治时期的奢华家族在你的身后肃穆而立,而你的身下是猩红色的软缎扶手椅,你把手慵懒地搭在额头上,手边是一瓶时令的玫瑰花。

先前是被毛姆的短篇小说吸引,个性化的幽默语言和情节的反转吊着人的胃口,诱使着你读如饥似渴下去,但这也是他的致命缺点。他的情节反转永远发生在第一人称的“我”暂离某地回来以后,其反转过程则由“我”和故事主角的共同朋友——一个不足为道的第三人——进行叙述,读多了便味同嚼蜡了。可以说《月亮和六个便士》挽救了我对他的印象,这部长篇小说和他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有不同之处,故事一开头就是长篇大段的议论和背景说明,必须忍住不快继续读下去才能够品尝到后面的佳肴美馔。

生活中的琐碎屑事与微小点滴是毛姆擅长的领域,本来认为再没见过比毛姆更善于描绘家长里短、邻里韵事的男性作家了,后来仔细一想其实并不尽然。堪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便是以描绘贵族之家的琐事为主要内容的,同样是描写贵族之家的家长里短的英剧《唐顿庄园》,其编剧也是男性;开创宫斗剧风尚的《金枝欲孽》也是男性编剧执笔的。也许就像苏轼感叹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置身事外的男性反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女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刻画出更为丰满和深入骨髓的女性的形象。

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模式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大相迥异。曾经在培训机构兼职时亲眼看过一件事,当时学生家长(妈妈)要过来看看这边的教学条件,不知道路怎么走。在电话中,男老师说你走哪条哪条路,在哪个路口往哪个方向转,说了等于白搭。女老师接过电话,你在哪个路口?哦,你往前面走会经过哪个蛋糕店哪个服装店然后就到了。Bingo,马上搞定。可以这么说,普遍来讲男性的思维模式就犹如规划有序的道路,直接,准确,利落。女性关注的食品店和服装店代表的则是从另一个侧面看待生活,是一种曲线的思维方式,和她在走路的时候一样,只要条件允许,绝不会直奔某个目的地而去,而是走走停停,东张西望,一件漂亮的花裙子和从蛋糕店散发出来的香味都能轻易引起她的注意。

英国人提倡绅士风度,然而毛姆在批评起女人来是半点绅士风度也不留,那简直不是批评,而是赤裸裸的讽刺、嘲笑和挖苦,在他笔下女人普遍是盲从、缺少思想能力的低能动物,喜欢唠叨别人家的风流韵事又偏偏装出一副矜持的假样子。不知道在上个世界六七十年代风行欧洲的女权运动中,毛姆的书有没有被烧掉……对于别人的批评,最难受的事莫过于你还从心底认同别人说的在理,完全无法辩驳,只能望着对方咄咄逼人的嘴巴瞠目结舌。毛姆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他揭示的女性的弱点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性当中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男性也无法避免这样的问题,除此以外,男性也有自己的问题所在,至于这些问题,就交由女权主义的女性作家来详细剖析好了。她们置身事外,亦会作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本以为这本书还要好久才能看完,因为中间停过一段时间,为了保持写作风格的统一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这本看了一半的书。凌晨的时候脚痛得睡不着,爬起来看书,又在等水烧开的间隙把这本书看完了。凌晨五点钟的小区,天色濛濛的亮。居民楼底的灯亮着暖橙色的灯光,一整夜的水管被风吹得哐哐作响的声音也显得不那么恐怖了。再往小树林方向延伸过去,路灯光渐变成了白色,非常冷静克制的颜色。不由得产生一种错觉,犹如置身于深海之中,灰蒙蒙的光线穿透头顶繁盛的水藻折射下来,光线沾染上水的质感,幽幽地摇曳晃动。

我在海底仰望浮光微漾的天空。而天,就要亮了。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2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作者是毛姆。它的名声很高,还没读过,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会偶尔假文青的用来形容理想主义。我读过之后,除了对里面画作妙惟肖的描写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没了之前那许多感慨。

没读过之前,我以为小说主角是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却又穷困潦倒的可爱的小年轻。描述为可爱,是因为,我觉得,男主至少是个心地善良纯真的人。然而事实是,男主是一个脾气暴躁没礼貌的大叔。这个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画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点低估他的社会地位。然而,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早就了这个角色的不平凡。第一个反差,是大叔的年纪,他不是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而是有很让人羡慕的家庭的人,这样的人,让他放下所有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得需要多大的决心?第二个反差,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一无所有,我可以想象,一个逼到绝境的人会遭遇怎样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顺利的幸福的成功的人,可以不顾虑“沉没成本”,从头开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没有研究高更的真实历史,对于这本小说,太过超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有时过于牵强的逻辑,难免让我感觉真实。但或许,真实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吧。纵使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于我个人,我不喜欢他。除去表面的不负责任,和对家人带来的伤害不说。我最痛恨的是他对朋友的态度。我忘了那个唯一欣赏他的朋友的名字,暂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个画家,在见过他的画之后,非常惜才,纵使男主脾气暴躁还没礼貌和修养,小胖依然对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还出轨了小胖的妻子。其实这一点逻辑我一直觉得小说没交代好原因,因为一开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讨厌男主,和小胖关系非常恩爱。

后来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记得用了一个因为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来简单解释了小胖妻子的出轨,或许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吧。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3

我们老祖宗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位心有猛虎的人物,他被梦想的烈火紧紧包围,炽热的火焰将他的胸膛里那颗跳动的心脏吞噬,将他推入黑暗无边的牢笼中,他被理想鞭笞得体无完肤,他需要一个摆脱束缚喷薄欲望的出口,绘画成为他释放天性的完美利器。

四十多岁这个年纪,很尴尬。上有老下有小,钱财不多不少。斯特里克兰就在这样一个年纪下,开始了放弃一切追寻梦想的道路。他给妻子孩子留下聊以生存的钱,只身一人在巴黎绘画,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形如乞丐。比起温暖温饱的家来说,这种放肆的生活反而助长了他嚣张跋扈的气焰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画得画就放置在阁楼上,不去推销也不售卖,捉襟见肘的时候借助朋友的帮忙,穷困潦倒得厉害。后来,从巴黎辗转到了塔希提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娶了土著人爱塔为妻,安心作画,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他最满意的画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猛虎——高高在上如月亮般的梦想,谁都希望自己梦想成功的一天。心中涌动着无可言喻的力量,它在不断升起、冲突、翻腾,如那个朗朗如光的月亮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远在天边,伸手触碰不到。梦想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缺口,有人在里面看到了天堂,有人将它直接丢弃,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得到这股神奇的力量。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在“我”的叙述中,描绘了两对追逐梦想的人儿,一对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罗夫,另一对是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斯特罗夫也是一位画家,从小的时候绘画有点儿天赋,并且自学成才画作得过奖,他后来被送到专业绘画学校进行学习过。但是这样一位人儿却逐渐迷失了自我的绘画才能,随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却有一颗古道热肠的心,和一双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在他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他尽心尽力,甚至贴钱贴妻子地去辅助斯特里克兰,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仍然坚持去帮助他。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成功一半必须归功于斯特罗夫,虽然这有些讽刺和好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两个赤城热爱绘画的天才,彼此渗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寻过世三年后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亚伯拉罕医学界里的天才,在外科手术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并且已经成功晋级为主任。他却意外地将唾手可得的荣耀丢弃在一边,独身去了亚历山大港。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卡迈克尔,他获得了所有的一切——职位、财富、荣耀。当问亚伯拉罕后悔吗,他说他完全没有后悔,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帝送给他得以天下的荣耀,他喜欢的是归于平静的生活,他爱上的是趋于平衡的内心力量。

每个人对于梦想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斯特里克兰穷尽一生,只是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画卷。亚伯拉罕希望得到平静的生活。他俩都是成功的,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一个舍弃了温饱安全的家庭,一个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借助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毛姆问出了很多人内心渴望已久的话,“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太多人说毛姆根据画家高更的人生创造了这部流传百世的巨作《月亮和六便士》,但我觉得里面包含着毛姆本人想要倾诉和喷薄的话语。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刚开始的写作生涯郁郁不得志,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不够冷静深刻。他辗转到写戏剧后,火热程度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完美地延续了他的文学梦。若不是戏剧拯救了他,想必他会从熠熠生辉的天才“堕落”到郁郁寡欢的俗人中。

实现梦想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可是那些层层叠叠的人影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行走着。头顶上的月亮大得仿佛能够踮起脚尖就能够触碰。有人急急行使,忘了周围的风景。有人走了一半,开始走回头路。有人沐浴在朗朗月光下,先捡起脚边的六便士,再抬头看看那颗又大又漂亮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4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岁),一直笔耕不辍,最负盛名的比如有《刀锋 》《人性的枷锁 》《面纱 》还有《月亮与六便士》。在我心中,马尔克斯、茨维格、杜拉斯、毛姆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他们讲的故事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里感触一下,读书真是有趣,他让我认识到一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懂的事),毛姆的书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你有一种逃不掉,挣不脱又进不去的感觉,仿佛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但是又和我们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人如果被放错了位置,就可能做出许多荒诞的事。《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本来生活富裕,有一儿一女和爱他的妻子,可是他抛弃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落魄的逃到另一个城市,然后又在这里破坏了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庭,在我看来,一切都糟糕透了。荣幸的是,他最终在小岛上找到了让自己灵魂安息之所,那么一切,突然就觉得都理所应当了,借用某句话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只是真不知道人要经过多少迷途,才能踏上正路?像思特里克兰德,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也有人一生,都在迷途中不知所措,就像一个可怜无助的孩子。

一口气看完月亮与六便士,真是精彩,当时的奇妙与眩晕感,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犹新,“思特里克兰德住的地方是另一种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人隔绝,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四周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木。那里有观赏不尽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气,荫翳凉爽的空气,这个人世乐园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他就住在那里,不关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遗忘了。思特里克兰德平时画画,看书,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坐在天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我想,这当是灵魂的自由了。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5

从拿起这本书时就始终被斯特里克兰吸引,读完他的一生,看到的是一个宁静的灵魂,不曾畏惧命运的折磨,不曾抛弃心中的信念。显然斯特里克兰的蓝本就是高更, 生极落魄,死备哀荣。

斯特里克兰是那样的自私,自私到可以抛弃妻子,甩下任何社会责任;他可恶,可恶到可以和自己忠诚老友的妻子暗通款曲;他冷血,冷血到面对为他而死的布兰琪毫无愧怍。可他又是那样的有勇气又专注,中年时期舍得离开平静的生活去追求梦想,与其说他聚焦于梦想,不如说梦想聚焦在了他身上,如他重复了多次的那句“我必须画画”,如布鲁诺船长所说的“掳获斯特里克兰的激情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种激情让他不得安宁,不停地催促着他。”,如同溺水的人在挣扎,如同宿命在指引他,他逃不脱。他眼里真的毫无他人的看法,他只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于是就去那样做了。好多人都在宣扬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和口舌,事实上“这些人只有在相信没人能发现他们的逾规越矩之处时才敢为所欲为。”活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只有斯特里克兰,对于一切外界的嘈杂是非,他只会反问“这和我有两便士关系吗?”他不落窠臼,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所谓的“主流思想”不解和非议。

文字真是灵动又奇妙,毛姆更是妙笔生花。总是能读出画面,到斯特里克兰寻到了他的“故乡”时,眼前始终是那座如同世外桃源一样的小岛。我看得到塔希提岛上他们的家,富于原始的自然的美。感觉自己走到了他们简陋的屋子门口,看到斯特里克兰魁梧的背影,他终日站在画板前一言不发地画画。我看得到夜幕降临后他和爱塔在走廊一边吸烟一边静静地凝望夜色。一切静谧又和谐,那是一种回归本真的幸福,不问世事,也被遗忘。

我十分相信并认同毛姆在这里写的对所谓“故乡”的理解:“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就如我相信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不知道日后会踏过多少地方,也不知道最终会落脚何处,有生之年能落到某处后心生一种缘分使然的归属感那的确是一种幸,因此打算始终怀着这样的期待和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走下去。

小说最后那句欲言又止的《圣经》里的话便是“你们不要论断别人,免得你们被人论断。” 总是有很多人愿意对别人的选择和生活评头论足,却又不希望自己被别人指指点点,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如果不能切身理解,那就尊重别人的想法、观念、行为和决定。我特别喜欢书中的这段话,当时也是被印刷在了书背面,未拆封时看到这段话就吸引得我去读内容——“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再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取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我始终想要坚持遵循自己的内心,做想做的事情,和喜欢的人相处,保持内心的舒适宁静,“随心”真的很重要。

千万个人有千万双不同的眼睛,千万双眼睛看到的世界和生活也大不相同,于是便衍生了千万种生活方式,所以看清自己的前路,无须评判他人才是最合适的法则。

有关书的名字,毛姆在《人性的枷锁》里写过“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月亮和六便士》是《人性的枷锁》后面的一部书,毛姆很中意那句话,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斯特里克兰看不到旁的,六便士与他无关,他只要月亮。每一个为心中热爱的事物专注付出的人都大同小异, 都是日夜思慕心中神庙的朝圣者,跋涉终生。


月亮与便士名著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篇范文

★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精选范文600字5篇

★ 月亮和六便士小说读后感7篇

★ 初心作文700字

★ 安徽2020高考满分作文精选范文五篇

★ 有关地理的读后感

★ 文化苦旅读后感700字5篇

★ 初心初中记叙文600字

★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800字作文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