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有效性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0-22 12:40:02

[摘 要]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着以下误区:发展党员工作取代支部全部工作、形式组织生活取代本真学习意蕴、单向评估考核取代综合评价与监督。党支部应强化制度约束作用,规范服务群众过程,以常规制度促进发展,以责任制度促进落实,以评议制度促进完善,构建新型支部平台,搭建服务群众载体,让支部走向班级、公寓、社团与网络。

[关键词] 高校 ;党支部;服务群众;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2)05-0051-04

时代的发展对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高校党支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高校党支部不仅要发挥升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被希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可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已成为摆在时代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当前支部建设存在的误区作为切入点,研究强化制度约束作用的方法和规范服务群众过程,并积极探索如何构建新型支部平台、搭建服务群众的载体。

一、杜绝支部建设盲点,走出服务群众误区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其服务群众的效果,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繁重压力下往往忽视自身内涵的提升和服务群众效果的提高,这导致发展党员工作取代了全部支部工作、形式组织生活取代本真学习意蕴以及单向考核评估取代综合评价与监督。

(一)发展党员工作取代支部全部工作

在以党员发展数量为主要评估标准的高校党建形势下,各党支部都面临繁重的党员发展任务。在支部生活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发展党员占支部生活的比重达51%,其次为理论学习,比重为32%,实践活动仅占4%。由此可见,发展党员的工作几乎取代了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全部工作。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根据党章的规定,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应当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同时在高校管理体制以及高校育人为本的目标下,学生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相对其他基层党组织而言主要体现在:坚持政治核心地位,保证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党支部因拥有联系青年学子的独特优势,在高校中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发展党员的任务繁重,发展党员工作几乎成了支部的全部工作,服务群众的效用也就大打折扣。

(二)形式组织生活取代本真学习意蕴

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是提升党员自身素养和服务广大团青学子的重要平台,因此组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支部服务群众的效用。但是,目前党支部的活动主要局限在被动地学习党内的文件、听取专题报告等。众所周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之一。近年来,针对学生党员思想理论武装需要进一步深化的要求,学生党支部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党的十七大以后,党支部及时组织党员学习领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和执政理念。但是,关于所在党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对个人的实际指导价值效果的调研显示,47.9%的被调研者认为理论学习对个人实际指导作用一般,而认为理论学习对个人实际没有帮助或者帮助不大,只是形式的占被调研者的28.5%。由此可见,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践联系层面还需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应与党员联系群众相结合,同时应结合学校的实际,避免空洞的理论学习。党支部应为学生党员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例如开展“一个党支部建好一个班级”活动,各党支部以所在党支部中班风、学风相对较差的班级为帮助对象,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建设带动班级学风和班风建设,使结对班级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党支部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能得到更好发挥。开展“一名党员带好一间宿舍”活动,以学生党员所在宿舍为对象,党员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所在宿舍的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让普通学生真正感到党员就在身边。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党员提供广泛的服务群众的舞台,这也真正契合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作用。

(三)单向评估考核取代综合评价与监督

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群众效用的好坏与对党支部、学生党员的考核标准十分相关。当前我们对学生党员的评价更多局限于在校的学习成绩以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等,而对其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感、服务群众等深层素质的考核评价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机制。由于缺乏群众监督,从而无法对党员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约束,这也导致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与有事找党员的意识不强。关于学生党员在群众中威信的调研显示,认为学生党支部具有高威信的占14.1%,认为较高的占36.80%,认为一般的占据了32.30%,认为不高的也占据了16.80%。党员考核缺少群众的监督,大大降低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从而导致群众有事找党员的意识降低。关于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生活、学习方面问题的首要解决途径的调研显示,高校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占到了57.10%,其次找同学协助解决问题,比例占到了22.3%,接下来的解决途径是告知父母与老师等,而找党支部和身边的党员解决问题的仅占0.5%。以上数据一方面显示学生遇到事情找党员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党支部、学生党员在服务群众的考核机制尚未健全。

由此可见,我们要打破单纯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学习、实践等考核机制,而更应该将服务群众的意识与群众的评价监督纳入考核机制中,避免形成单向评估考核取代综合评价监督的误区。

二、强化制度约束作用,规范服务群众过程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管理上局限于以思想教育代替制度管理、以纪律约束代替制度建设,从而忽视了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特殊性。由于缺乏完善的支部工作制度、教育制度、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与激励竞争制度等,支部工作的随意性较大。为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效用,学生党支部必须强化制度约束,规范服务群众过程。

(一)以常规制度促进发展

在组织生活、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和管理等过程中,支部应严格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比如党员应该定期进行书面思想汇报、做好联系服务区的工作,认真贯彻民主生活会议制度以及民主评议制度。笔者认为这是做好党支部服务联系群众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强化党员的目标服务意识,加强对党员的目标考核制度,制定党员目标管理体系,细化党员与党支部的考核指标,并依据指标定期检验党支部的工作成效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完备的常规制度可以约束党支部的工作,使其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为保持党支部的生机活力和健康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以责任制度促进落实

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党员培养、考察、发展及监督、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创立党员意识养成机制、能力培养机制、行为约束机制、责任落实机制与创新激励机制,将工作任务和党员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组织功能深化和党组织自身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责任制度促进服务群众工作的落实。

例如,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党员责任区,通过学生党支部为学生党员设立班主任助理职位等,给学生党员安排“下班”和“下寝室”的任务。“下班”主要是指导团支部和班委会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下寝室”主要是做好所联系寝室的“一联、二帮、三包、四访”工作。一联即联系群众,为室员办实事;二帮即帮助寝室做好卫生,帮助室员搞好学习;三包即包了解和反映室员思想动态,包做思想工作,包做信息员;四访即室员生病必访,生活困难必访,情绪波动必访,重大事情必访。部分学校还开展了党员三联系制度,如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困难学生与后进生等。落实党员责任制度的另一个方法是党员挂牌制度,党员在校内佩戴党徽、宿舍挂牌,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形成有事找党员的意识。责任的落实以及身份的亮出可以提高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性。

(三)以评议制度促进完善

当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民主评议制度几乎都不完善,对支部党员的评议尚未形成体系化的评议内容和标准,导致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性很难落到实处。为完善评议制度,学生党支部必须同时实行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这需要支部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党员同学,使他们在这种外部监督的压力下,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笔者认为可行性方法如下:1.成立非党员学生组成的群众监督评估小组,对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进行评议和评分,提出批评及意见,及时在支部会议上进行通报。2.设置支部意见箱等,学生党员应该虚心听取群众对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群众指出党支部、学生党员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态度与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不良现象。3.定期开展党员的自我批评活动,党员依据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定期向党组织进行自我检讨,不断完善自我。4.开设网上匿名论坛,建立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党员监督的网络平台。

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只有定位于全心全意为广大青年服务,为广大青年谋利益,才能使学生基层党组织取得广大同学的信任,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基层政治组织的领头羊和根据地。

三、构建新型支部平台,搭建服务群众载体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以及把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更有赖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但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调整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途径,搭建新的服务平台。

(一)支部走向班级

在学生党员较多的班级,尤其毕业班应该成立党支部或者党小组以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用支部的组织力量凝聚全班同学,使学生支部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对学生党员来讲,学生支部意味着组织在身边,党的教育、帮助、关怀、提醒、督促在身边,为党努力工作的意识和信念在心中,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意识,使之自觉服从党的章程,遵守党的纪律,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在毕业班建立支部,党支部为平台可就广大党员或非党员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指导。在学习、工作、考研、等问题方面,成员间进行广泛沟通,通过沟通促进彼此思想情感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党员与同学的联系,推进班级党支部建设。

部分低年级或者党员较少的班级可以考虑以专业为单位构建党支部。每个党支部的学生来自不同年段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便于发挥高年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在学业、就业、考研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较好的平台。以专业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同时可避免个别支部毕业班党员人数较多而造成的党组织关系转出的工作量。

(二)支部走向公寓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高校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学生公寓化管理,从而形成以学生公寓为中心,包括食堂、文体活动场所和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学生生活、学习、群体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这也为我们党支部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促使我们的支部工作走向公寓。在公寓内部成立的党支部或者党小组可划分责任区,由支部或者党小组牵头,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星级宿舍评比活动,同时协助宿管科以及班主任处理公寓内的突发事件。支部走向公寓并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可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从而逐渐形成有事找党员的意识。

(三)支部走向社团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飞速发展,由于社团本身具有参与的自愿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与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它在校园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党建工作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阵地。如何充分利用社团的平台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寻找社团和支部互补互进已是摆在学生党支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可以选择活跃度较高的社团成立临时党支部或者建立党小组,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开展活动。由于社团基本都是由兴趣相投的青年学子自发组织的,因此社团为单位开展党员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效用和影响力。

(四)支部走向网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党建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网络在当代青年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辟党建的网络平台,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在网上讨论,例如网上组织生活、党员网上论坛、网上民主评议与网上信箱等,充分发挥网络在党支部服务群众中的有效性。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其主要任务就是占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思想作风过硬、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于党的事业、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因此,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宝根.高校党建创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杜军.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3] 傅霞.高校学生党支部联系大学生的路径和方法[J].高教与经济,2008(2).

[4] 沈晓敏.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四位一体”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5] 王洪松,董宁博.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时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