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发布时间: 2022-10-30 11:15:05

【摘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任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下面文章对此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对有关工作有所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79-01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中华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和传扬。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要想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要从青少年做起,要让他们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就要求高中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1.中国传统文化

在我们的高中时期所谓的传统文化是从课本的古代文学和文化典籍中体现出来的。除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经典文学外,还有近现代比较著名的比如毛泽东《沁园春》和鲁迅的《朝花夕拾》等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对古代语言文字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而语言文字比如甲骨文、行草书等文字在高中时期相比古代文学而言分量较轻,因此高中时期是主要以古代文学为主学习和了解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首要任务是根据课程标准向学生灌输文学思想,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中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能根据老师传授的方法鉴赏文学著作,也能在學习中领悟文人表达的思想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更注重是能积累文学知识,并且做到在实际生活和考试中灵活运用。

2.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2.1 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

目前就我国高中语文教材来看,教材更多的是侧重于现代文的教学。每一本必修课本中只有两个单元涉及文言文,而且课本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大多以唐诗宋词为主,对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涉猎较少。因此教材编排者应该重视起中国的传统文化,让课文更多地涉及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体现民族精神。除此之外,教材编排者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筛选教本内容时,要选择有代表性、有思想深度的文章进行编排。比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两篇文章一篇代表了楚辞,一篇代表了汉赋,可以很好地体现我国文学不同的时代特征,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通过屈原的《离骚》,学生可以领悟到屈大夫一心为民,不与其他官员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可以体现他对自然风景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两篇课文相对来说篇幅适中,理解难度也适中,适合高中生来学习。由此可见,在高中课本中编排合适的古文课文,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古人思想的理解。

2.2 把握传统节日契机,拓展实践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传统节日,是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显性载体。传统节日,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和传说,反映了民族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寄托着民族的精神崇拜和未来向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真正将语文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追溯传统文化,从实践出发,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的透彻、精辟,学生也在实践中学的深刻、透彻,真正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学文化,学做人,完善人格,成为优秀的继承人和发扬者。

如,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每年举办的侗族大歌,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他们的心目中有“萨玛”,对“萨玛”的感恩和崇拜,追求侗族人心中的幸福生活,就像《桃花源记》一样,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世界。又如,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传统名称又叫“大年”、“新年”、“新岁”。在春节期间,我国各族人民要举行各类庆祝活动,如迎禧接福、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祭祀祖神、祈求丰年,在春节要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热切期盼,释放情感,满足心理诉求。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就要完善课本内容,让教材内容能更多地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多地体现我国的民族精神。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彬.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7,(03):36.

[2]钟志国.高中语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J].中学语文,2016,(33):57-58.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