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龙传

龙传

发布时间: 2022-11-01 12:00:10

十年浩劫后的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苏联的援助,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让本来就根基浅薄的中国航空工业变得愈加赢弱。歼—8自1969年首飞,费尽周折,十年之后才完成定型。同期开始研制的歼—9经过多次方案变动,终因设计指标过高,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下马。歼-11、歼-13等也没能避免同样的结局。即使是早先投入仿制和生产的歼-6、歼-7,也因为文革时期的混乱局面,性能和可靠性都不能令人满意。与此同时,苏联屯重兵于中苏边境,显出蠢蠢欲动之势。苏军拥有大量诸如米格—21、米格—23的前线战斗机,性能更好的第三代战机(苏联称为第四代)的开发已接近尾声,再加上“眼罩”、“逆火”这些突防能力出众的战略轰炸机,如果当时战争爆发,以当时只有少量歼-7A领衔、仍以歼-5、歼-6充当主力的中国空军,恐怕难以抵挡苏军凌厉的攻势。

鉴于这种落后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航空工业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方针,即用较先进的歼-7、歼-8替代部分老式战机:研制歼-7、歼-8的后继改进型;以米格-29、苏—27为主要作战目标,预研能够满足2000年前后作战需要的先进战斗机。其中,第三个目标就演化成了后来的“猛龙”战斗机。这样一架新型战斗机需要先进空气动力设计、火控及航电设备、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空空导弹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有达到设计要求的可能。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那段时光,探寻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

先进气动布局研究或许是中国航空科研部门开展比较成功的一个领域。中国自行开发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一一歼教1就跳出了“米格思路”,采用了当时十分先进的两侧进气布局。70年代初研制的歼-13在几乎完全独立的情况下,竟然与美国F—16殊途同归,都采用了“大边条翼+机腹进气”气动布局(歼—13有两种设计方案,另一种是“大边条翼+两侧进气”布局)。当今盛行的鸭式布局更是受到航空科研部门的青睐。鸭式布局,中国称为“抬式布局”,前者取其外形,后者源自其工作原理。早在1969年,这种气动布局就被提出,到1975年国家正式立项支持此项研究,其间科研人员运用遥控模型进行广泛试验,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中国航空界对这种非常规气动布局的特性从此有了理性的认识,为后来在实际型号中的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初成飞的歼—9方案就准备采用鸭式布局,可惜连原型机都没有造出来就下马了。于是,中国第一种投入实用的鸭式布局战机头衔就传给了一个新的希望——“猛龙”。

电子技术方面,1965年开始研制的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机载雷达SL—4(204雷达),用了整整17年时间才成功。它采用单脉冲体制,不具备下视功能,也没有采用频率捷变和脉冲压缩技术,平面搜索距离仅28公里,技术水平相当有限。此时,美国战机早巳装备了AN/APG-63/65/66等先进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搜索距离都超过了70公里,具有完善的空空、空地作战功能。80年代初,生产工厂在204雷达的基础上发展了208雷达和232雷达,通过加大天线口径并应用低噪音声场效应放大器,增大了雷达作用距离,技术上采用了旋转调谐磁控管,以增加频率捷变能力,但仍不具备下视能力,甚至连基本的拦射距离都无法满足。另一方面,我国科研单位也开始了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PD)和机载动目标显示雷达(AMTl)的研制工作。由于经济上得不到支持,后者没有继续下去,前者的研制工作也饱受阻碍,进展相当缓慢。当时,我国的航空电子设备不仅在单机性能方面差强人意,功能方面也比较单一,远未走上综合化、系统化、数字化道路,被先进的发展潮流远远抛开。可以认为,仅凭当时的科研实力,根本无法生产与新型战斗机设计指标相吻合的航电及火控设备。

在发动机方面,当时中国空军最先进的喷气发动机还是涡喷-7,性能稍胜一筹的涡喷—13直到1987年12月12日才告定型。涡喷—7是为了配合米格—21的国产化工作而研制的,主要依靠中苏交恶前苏联提供的R11—F—300发动机资料仿制而成,1966年12月试制成功。它实现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从单转子到双转子的跨越,与装备歼-6的涡喷—6相比,性能有很大提高,其改进型——涡喷—7甲还采用了当时十分先进的空心涡轮叶片,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但是,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涡喷—7大大落后于当时典型的战斗机动力系统,单纯比较数据已经失去意义,因为这根本就是代与代的差别。中国研制涡扇发动机起步并不晚,早在60年代就通过在涡喷—5上加装后风扇,研制出了涡扇—5,其推力较涡喷—5提高超过40%,最终却因为没有装机对象等原因而终止研制。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涡扇—6,后期改进型的各项性能并不亚于同期研制的M53。可就在它通过飞行前试车测试,准备进行飞行测试的时候,却随歼—9项目一起下马,近20年的艰辛努力付诸东流。落后的科研体制不仅扼杀了一个先进的型号,也打击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满腔热情!如果没有“飞豹”的研制,十多亿元换来的“斯贝”发动机也许就永远被堆在仓库,中国战斗机到现在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歼一7战机与PL-2空空导弹担负着我国防空主力军的重任也装不上涡扇发动机!总的来说,在“猛龙”工程开始之时,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研发能力。限于体制、资金、制造技术和研制周期等因素,这种能力在短期内还无法培育出具体型号。

既有设计思想的原因,也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中国战斗机挂载的空空导弹只能以“霹雳”-2为主。“霹雳”—2是随米格-21同时引进的K—13空空导弹的仿制品,1967年11月定型并投入生产。受技术水平限制,导弹的机动性、抗干扰能力都很差,只能实现尾迫攻击。7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对其进行改进,其间改进型号众多,比较成功的却只有“霹雳”—2乙一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当该导弹通过定型之时,已是1981年10月了。稍后研制的“霹雳”—5同样受到冲击,直到1986年9月才定型,性能已经落后。此时,国外众多先进的第三代格斗空空导弹已经问世,AIM-9L则早巳名扬马岛和贝卡谷地战场。直到1986年引进仿制的“怪蛇”3格斗空空导弹,才终于在这一方面填补了空白。

由此可见,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领域内都存在着明显差距。不仅如此,我们的科研队伍、生产能力等等同样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据说当初“猛龙”战机的研制目标就是:“研制一架满足战技要求的飞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跨世纪的航空科技队伍;建立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显然,后两者是前者的保证。而上述语句则显示决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