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集合5篇

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集合5篇

发布时间: 2021-12-04 22:09:33

开展,汉语词语,读音为kāi zhǎn,意思是指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开朗。开豁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5篇

【篇一】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

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报告

自2016年以来,我局根据《规划》和《决议》精神和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大大地增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教育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现将我局“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常规教育和法规教育

全县各中小学校坚持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切入点,开展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和法规教育,结合我县实际,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通知》,对如何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认真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根据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开展层次性教育:对小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粗浅的政治、法律常识、社会道德教育;对初中生主要进行法律常识、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民主与法制、防毒禁毒等教育;对高中生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与纪律、公民权利与义务、国防法律常识等教育。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各中小学校能针对实际,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全县各中小学每年都举行了多场次的法制教育讲座,每年均举行了“远离毒品、终身不吸毒”和拒绝“邪教”的签名誓师活动,经常组织师生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和图片展览等。同时,积极配合县政法部门,大力开展普法知识考试和检查评比活动。

在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我县各中小学校紧紧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主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己任,联系实际,实施两个“预防”,即预防未成年人自身犯罪,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预防未成年人自身被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篇二】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

教育的系统与形态

专业: 学科教学(物理)

组员: 郭嘉颖、张九春、曹嘉欣、覃海枫、周霞、曾玉如、

赵子莹、郑贺丽、李川、何欣灿

汇报人:何欣灿

关键词:教育形态、功能、环境

一、系统论

系统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就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地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即是系统。宇宙中任何的一个客观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发展着。系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系统论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这便是一般系统论及其各分论的任务。系统论给了我们一个处理有机体与环境所组成的整体的方法,这方法无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教育系统论

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教育应当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它的特点是坚持教育系统应当:时间长、空间广、效率高、质量好、内容多。

(1)时间长,强调实行终身教育的观点。即对一个人的整个一生都要不断进行教育。终身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公式可表达为:发现——培养——提高。

(2)空间广,强调发展各类教育的观点。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在过去,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小学、中学、大学,这是小教育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有多种形式的教育。其中社会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发展各类教育,其公式可表达为:多样——开放——综合。

(3)效率高,强调实行智能教育的观点。传统的小教育观点是强调传授知识,把学生视为储存知识的“仓库”,把学习等同于记忆。这种教育效率低。系统教育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调培养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智能教育是高效率的教育。

(4)质量好,强调实行未来教育的观点。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学发展的教育。是质量好的教育。未来教育的目的是在于为社会培养具有远见卓识的能规划、能组织、能管理、能决策的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未来教育的公式可表述为:预测——适应——发展。

(5)内容多,强调发展博才教育的观点。博才教育,广义上理解为培养社会上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狭义地理解为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专多能、博学多才的教育。博才教育的公式可表述为:博——专——博。

[1]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83-105

三、教育系统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1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由于“教育”的定义不同,人们对于教育者外延理解也不同。如果将教育理解为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那么任何人都是教育者,因为任何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人的态度、知识、品德等产生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父母是教育者,也可以说新闻主播是教育者。如果将“教育”理解为学校教育的话,那么教育者就是指教师。

根据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这个定义,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活动的人。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任务和使命。那些偶尔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不能称作教育者。

3.2学习者

比起教育者,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上表述是相同的,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或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要想成功地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效率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学习者之间的共性的同时,还要把握他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个性。

3.3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四、教育形态

教育形态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态。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本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从教育系统所依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来划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来划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下面,我们来分别阐述和比较这些教育形态的关键特征。

4.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今天所讨论的种种“教育”和“教育改革”,基本上指的是这种制度化的教育。

4.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或生产过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家庭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也是传统意义上家庭的一种重要功能。只是在大工业革命后,家庭教育功能才像家庭经济功能一样开始衰退,让位于公共的学校教育。然而,即使是在今天,家庭教育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甚至出现了“家庭学校”这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如何重新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有自身的优越性,如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有比较及时地反馈和评价机制,如此等等。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它才能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现代教育形态。但是,自从学校产生以来,思想家们对于学校的批评也从没有中断过。他们的批评告诫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发展;为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良我们的学校。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也是自古就有的。社会教育从外延上说,主要包括了“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与“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类型。社会传统的教育指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教育性。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国民性”主要是有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传统所塑造的。社会制度的教育指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信念也有一种塑造的作用。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是指个体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中所得的教育。

4.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首先,这三种教育形态的产生于社会形态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适应不同的生存力发展阶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经济形态和产生关系变革的结果。其次,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工业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也不等于“信息教育”。前者是指基本的教育形态,而后者是指专门的教育类型。其次,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因此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管理等各个方面,总是包含着前一种教育批判、修正和重构,彼此之间有一种历史连续性。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2002:5-9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

五、教育功能

5.1 教育功能的含义

功能是个多学科研究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2 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的追求,这种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构成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是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为教育的工具功能。如古代的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维护统治阶级的既有利益;现代的教育社会功能重点是通过“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成为教育社会功能的基本方向。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来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所谓正向功能就是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负向功能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是说,正向功能是“贡献” 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发展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在任何时期、任何社会而言,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都是以正向功能为主,但是历史上也有一些时期,如法西斯教育、我国文革时期,不仅扼杀了人的文化发展,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主观目标与客观事实相符的情况;隐形功能是指这种结果既不是事先筹划的,也没有被察觉的。可见,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而隐形功能是主观愿望以外的以外结果。

[4]马和民等.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7-310

(4)整合功能和限制功能(一般参考书没有提到的)

根据教育是为了满足还是限制人的需要,可以将教育分为“整合功能”和“限制功能”这两种。在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要是满足或是限制的问题上,存在一种“悖论现象”(类似于制度的“悖论现象”)

制度的“悖论现象”

教育的整合功能最明显地反映在教育着重在满足人类的需要这一基本点上。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便是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个人的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一般遵循三个规律:社会化方式由灌输到自选,社会化过程由外在到内化,社会化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教育的限制功能,特别表现在教育所具有的选择功能这一方面。教育选择了那些人,也就意味着它限制了另一些人发展需要的满足。现今的教育是一种制度化教育,这种教育,在功能方式上,是一种英才的筛选体系;在组织特征上,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连续系统,这种连续性在保证部分受教育连续性的同时,也使得更多人受教育的道路中断。例如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客观性和公平性,保证了个人凭自身实力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然而,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表面公平中,不能忽略其隐含的深层次的实质性不公平,其结果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高考在地域、城乡、性别、民族、阶层等维度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入学机会不均等。比如处于高考竞争激烈地人口大省的学生,可能遭遇入学机会不均等。高考在发挥选拨一些考生使他们具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功能的同时,也限制了一些落榜生的发展,其中有很多有才能却与高分数无关的可造之材。因此,如何看待与处理好教育的限制功能是我们当今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5)导向功能与传递功能

教育的导向功能犹如文化的导向功能,它使得人们的行为能比较顺利地走上原先预设的轨道,并以轨迹为基准来评判人的行为的偏差及其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校准措施。如各种法律法规等,就是把人们的行为导入法律所规定的范围之内运行和操作。

教育还具有文化传递功能。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存在,尤其是各种制度性文化不断地把人类文化结晶传递下去并加以发扬和创新。在一点上,教育制度(另外还有家庭、文化、科学、艺术和宗教等制度)在传递人类文化的作用上尤为显著。近年来,学校中的“成年礼仪式”在中国渐渐流行起来,它可能成为我国现行中学教育中的一个有益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年轻一代从上一代接受相应的知识技能。传统、习俗,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由此人类和社会也就世代承继下去。

[5]庞树奇.成年礼的导向功能[J].1998

当然,教育的运行无法离开外部条件。外部环境也能成为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才能实现,我们来看一下教育环境对教育的作用。

六、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包括教育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等。

6.1教育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人类认识、利用和开发的对象,对于教育,尤其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美国和加拿大设计的学园计划(School Park or Education Park ),就是充分运用自然的或半自然的生态环境,建立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想。这种构想是在远离冒烟的工厂和拥挤的城市建立学园,学园包括一个动物园,一个小型农场和一座博物馆,组成生机盎然的,健康的环境,产生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我国江苏连云港市也有一个类似的山区中学,环境优美,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和对生活的热爱。环境教育人,造就人,美好而净化的环境,对学生的德智体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6.2教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叫结构环境。一般来说,这是人类特有的生活环境。以往,教育学对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关系比较重视,但是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精神环境相嵌重叠重视不够,缺乏多元综合分析。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城市环境等。以下简单列举几种环境对教育的作用。

家庭环境对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S.魏斯曼在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成绩与环境因素关系中,最重要的事儿童的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是个人生活的中心,是实施早期教育的“苗圃”,家庭奠定了孩子初步训练的基础。同时,家庭是爱的中心,所以,教育也是爱的教育。但是如果“爱”过头了,就会变成溺爱。由于计划生育,现在每个家庭就只能生一个小孩,这样有些家长会对小孩过分的溺爱,往往只重视小孩的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劳动观点等方面的教育,在生活中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很容易使小孩养成娇气和傲气,以“我”为中心,甚至性格孤僻,不能合群。因此,人的品质的发展和家庭环境状况十分密切。托斯特分析了家庭因素,认为除了物质环境条件外,还有家庭成员相互的态度和感情、家庭气氛以及家庭成员的兴趣与活动等因素,都能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总之,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哈巴特说过:“一个好的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父母在各方面都要言传身教,做出榜样。

学校环境对教育的巨大影响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个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在学校环境中,学校的建筑负有教育的使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建筑属于造型艺术,象征着某种理想和精神。学校建筑的教育作用,反映在智育上是提供幽静的学习环境,冷色调比暖色调更有利于冷静思考,尤其是图书馆和教室等活动空间。校园建筑必须宁静、方便学习,体现学科中心、学生主体以及学科之间联系;反映在德育上,它能陶冶情操。学校宜远离混乱的街道,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是学校环境宁静。俗话说:“居必择邻”、“钟灵毓秀”可以说明学校建筑与德育的关系。建筑在体育关系上,首先是运动场的问题,还有校内绿化面积、建筑的通风、隔音和室内照明效果等,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

另外,学校的环境条件和风气也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图书、设备条件也很重要。目前,不少中小学缺少图书,还有很多学校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素质的提高。

校外教育机构和渠道对教育的影响

校外教育机构和渠道反映了教育的社会化。教育并不限于学校教育,凡是促进个人朝向社会目标成长活动,皆为教育。校外教育机构和教育渠道,各国不尽相同,但有相似之处。概括地说,有两类:一类是政治性、历史性的教育机构和渠道。如博物馆、纪念馆、碑林、名人故居等;一类是科技、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机构。如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此外,还有各种参观、旅游活动。这些都能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6.3教育对象的心理环境

心理素质与心态是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环境条件。心理素质包括:(1)智慧、智力与智能。(2)群性、群育与群化。(3)德行、道德行为与自制力。(4)情绪与性格等。

下面主要讨论群性、群育与群化。

群性,又称社会性。人生活在社会中,群性无疑是人类的一种主要特性。群性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初生时期,二是从2-6岁的儿童,三是6-12岁期间,四是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阶段,群性的发展有两个特征:一是受家庭的约束减少;二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活动页减少,即受群聚的影响增加,彼此参与的活动增多,多数青少年希望争取心理上的充分自由和独立,尽量挣脱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干预。但是它们在行为上产生了矛盾。一方面要自由独立,另一方面还要依赖父母;一面要享受权利,一面又不愿负起应承担的责任。这时期的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有时表现地很成熟,有时又很幼稚。青少年能否真正自主而又具有责任感,与家长思维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学校教育对群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管教者和认同对象。除了言教,教师更要重视身教。对所教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偏爱。忽略或歧视。否则不利于群育或群性的发展。

在学校中,首先通过“教室社会”形态,发展学生的群性。

“原始共同体”中,通过教学,使得集体性的活动受到奖励,最求共同认识和共同文化的形成;在人际关系上,教室内全体成员齐心合力,寻求彼此合作关系;在“集合性共同体”中,通过教学,个人的主体活动受到奖励,寻求个体的认识及其实现。在人际关系上,强调个人的作用于权利义务的履行,明确制度性的角色关系;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教学活动,促使个人的活动和合作性的统一,寻求个性认识交流和共享的共同知识认识。同时,要多推出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乐于助人。

[6]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4-262

[7]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8:1

[8]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张淑清.教育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56-80

总之,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从根本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狼孩”的例子。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是和狼一样,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行动,怕火,怕光,不吃素食只吃肉食,夜里还会学狼嚎叫。在人们把他们带回人类群体后,花了好大的力气都不能使他们完全适应人类生活方式,两年才学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学会走路,直到死还没能真正学会讲话。

思考:

1、“狼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环境与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

2、环境可以造就人,那么人能否反过来影响环境呢?

3、既然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能否说环境就是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像“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古言大家怎么看?

参考文献汇总

[1]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83-105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2002:5-9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

[5]庞树奇.成年礼的导向功能[J].1998

[4]马和民等.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7-310

[6]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4-262

[7]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8:1

[8]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张淑清.教育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56-80

【篇三】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

贾坊小学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通知精神,落实县委书记孟令兴同志教师节大会提出的教育跨越发展“三步走”战略(2015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7年跻身全省教育强县,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镇教育办公室的布置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坚定教育事业姓党、姓社、为人民的方向和宗旨”总体要求,围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以解决全县教育系统各单位和教职员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师生家长满意为标准,深化“三严三实”活动成果,集中开展“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率先垂范正师风、凝神聚力抓教学、千方百计提质量的良好氛围,促使学风、教风、校风得到根本好转,进一步增强齐河教育争先晋位、走在全省改革发展前面的信心和勇气,力争早日建成全省教育强县、尽快实现齐河教育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活动要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自查自纠。以自我教育、自我改正、自我提高为出发点,全体教师要立足自身实际,深入查找并努力解决问题。同时,加大组织推动、督查指导力度,对查摆问题不深刻、不全面,问题整改不扎实、不到位的,将重点督导。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活动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不做虚功,本着解决问题、理顺关系、形成共识、凝聚合力的目的。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务求使制约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要以健全落实制度为落脚点,在广泛汲取广大师生家长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按制度行事,让制度管人,最终实现依法治教。三是坚持发展导向。要坚持用发展的思维分析本校和干部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是在发展中形成的,也必须通过发展来逐步解决。不管是先进个人,还是大众群体,都要立足实际,确立标杆和发展目标,力求在发展中求生存、创名牌。四是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处理“大讨论”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任务目标

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县委孟书记提出的“一二三四”教育发展战略。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适时推行系统内绩效工资制度和干部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全面创新工作思路,深化管理、人事、办学等三项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实施校长、师德、教研、班主任等四项工程。“大讨论”活动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讨论,重点解决目标定位低、管理机制不健全、质量提升缓慢等制约教育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围绕师德师风展开讨论。就少数教师有偿办班、在培训机构兼职、推销教辅资料,纪律性不强,缺乏进取意识等有悖师德的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遏制不良风气滋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深入开展“抓典型、正师风”行动。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投身教育、甘为人梯、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培养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树立执着追求、乐观向上、勇于负责的精神风范。

(二)围绕管理改革展开讨论。就教育局机关、乡镇(街道)教育办公室如何简政放权,重点工作如何进一步公开公正透明,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学目标定位不高,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竞争和创新意识不强,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有待提升等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剖析;讨论实行绩效工资,教育办公室主任、校长及教师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教师流动机制等制度改革的可行性,达成共识,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建章立制和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除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孬有差别,激发干部教师工作活力。

(三)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展开讨论。就管理体制、教学、教研及班级管理工作展开讨论,剖析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研能力、名师及教学能手带动作用方面的不足,以及重分数、轻德育,重优生、轻差生的倾向,切实改变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差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效突破学困生转化难题,健全完善教研体系,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进一步改变干部教师的质量观念、人才观念,努力端正办学思想和育人方向。

(四)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展开讨论。针对近年来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适龄儿童少年进城就学不断增加,致使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新的不均衡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分析合理进行校舍规划建设、师资配置等突出问题,逐步化解生源不足、教师老龄化及音体美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加快优质学科建设,科学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以优质学科带动名牌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四、工作步骤

“大讨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在时间上只做原则性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各个阶段可同时压茬进行,确保整体推进。

(一)学习动员阶段(9月20日-10月19日)。主要活动内容是:1.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大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2.集中学习阶段。学习《齐河县教育系统“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学习资料汇编》,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交流、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文件、制度。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3.开展师德承诺活动。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承诺方式采取集体宣誓或在承诺书上签字等形式,并请学生家长参与监督。承诺内容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我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保证做到不参与有偿家教,不在社会培训机构任教,不给学生订购教辅资料,不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和宴请。如有违反上述师德的行为,甘愿接受有关规章制度的处罚。”

(二)讨论分析阶段(10月20日-11月19日)。主要活动内容是对影响单位发展的各种制度障碍与问题,干部教师个人在师德、业务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大讨论、大剖析、大反思;撰写单位和个人分析报告;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思想境界。讨论要重点解决“六个怎样”,即怎样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干部教师队伍?怎样杜绝“庸懒散软、虚浮慢怨”问题的发生?对学校存在的、影响学校形象的突出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怎样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和家长考虑,不断改善我们的学校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怎样做到理性办教育,切实提高学校教育品位?教师怎样立德树人,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1.查摆问题。召开教职工动员大会、教师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家委会、开展大走访(家访)等形式,查找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准确;采取自我剖析、领导点评、教师互评、学生调查问卷等形式,认真查找教职工个人存在的问题。活动中,学校将安排专门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反思。学校领导班子要带头反思,内容包括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廉洁自律、政令畅通、依法治教、关心教职工等方面;教职工的反思,内容包括依法执教、以德育人、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等方面。2.形成讨论分析报告。在深入学习、讨论和剖析的基础上,每人要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师德反思材料并存入师德档案。分析报告包括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方向四个方面。要求主要成绩要写实,存在问题要找准,原因分析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要撰写学校的讨论分析报告,报告要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整改措施、发展目标等,并以书面形式于11月15日前报教办审核。3.举行师德演讲比赛。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一名合格人民老师”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11月上旬,向教育办公室推荐1名优秀教师参加演讲。4.评选“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评选“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是师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认真组织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好老师”。通过评树活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三)整改落实阶段(11月20日-12月31日)。主要活动内容是制定整改方案,健全完善评价、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开展学校管理现场会,展示活动成效。1.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落实方案。要以分析讨论结果为依据,注重可操作性,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目标、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同时要明确相关人员负责整改落实工作。学校、校长、老师都要制定各自的工作责任目标,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承诺书,并向社会、师生、家长公示。并将整改方案于12月25日前上报镇教办。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大讨论”活动的全过程,对查找出来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结合各自实际,谈重点解决的问题,各自的工作目标、措施等。3.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12月初,参加全县所有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查找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上的不足和差距,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教研工作上水平。4.举办学校管理现场会。12月上旬,参加全县中小学管理工作现场会。对“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在管理工作中成效突出、校容校貌变化明显的好学校进行评选表彰,推广经验做法。5.建章立制。逐步推进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实施意见。12月下旬,在继续实行现有评价办法的同时,增加实行“下评上”(即教师评价校长、基层评价局机关)评价办法。

五、组织保障

把此项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贯穿始终,把依靠师生、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真正做到工作要求要高,措施要细,办法要多,程序要严,效果要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大讨论”活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承担起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二)严格督查,强化指导。校领导对“大讨论”活动全程参与、督促指导。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姜志荣老师为信息联络员,并上报镇教办“大讨论”。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送活动进展情况及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新思路、新举措,生动展现我校齐心协力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形成强大声势,营造浓厚氛围。

附:

贾坊中心小学“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赵兴亮

副组长:姜志荣

成 员:袁翠凤

贾孝红

【篇四】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

教育系统2017年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我局根据省、州禁毒委统一安排和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系列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预防教育活动。现将全州教育系统2017年禁毒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州中小学共有82所,其中:普通高中13所,初级中学33所,小学35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60105人,教职工4321人。幼儿园87所,在园幼儿15575人,教职工1406人。职业院校3所,在校学生7213人,教职工286人,专任教师226人。全州中小学中,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小学16所,其中:蒙古族学校5所,藏族学校9所,其他民族学校2所(马海哈萨克族小学、乌兰县撒拉族小学),民族学校教职工612人,专任教师485人,民族学校在校学生5715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充分认识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把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纳入全年工作总体规划,制定了切实具体的实施方案。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安排部署。为加强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了全州教育系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州教育系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安排部署,并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加强了春、秋季学期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二是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印发了《2017年全州教育系统禁毒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开展2017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关于申报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外辅导员的通知》、《关于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参加2017年全省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等文件。

(二)拓宽渠道,进一步增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实效。全州各级各类学校针对学生特点,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一是为新生上好禁毒教育第一课。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各学校把禁毒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军训、开学典礼等,为新生上好毒品预防教育第一课。同时狠抓高一和初一新生的禁毒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办禁毒教育展览、读禁毒教育书籍、看禁毒教育光碟、写禁毒教育心得、上禁毒教育示范课、国旗下宣誓”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禁毒宣传教育。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州各学校针对学生特点,通过专题讲座、节目表演、讲故事、视频播放、集体宣誓等活动,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生动的禁毒知识教育。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禁毒教育。各学校根据省州《2016-2018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的要求,完成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开设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课程,每学年至少安排2课时,由班主任或德育专任教师上课,形成了学校领导讲禁毒、德育团队讲禁毒、班主任教师讲禁毒、专任教师讲禁毒的良好格局。四是开展“小手拉大手、禁毒知识进家庭”活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手段,向家长介绍有关禁毒知识和教育子女远离毒品的方法,并要求关注“中国禁毒”微信公众号,以便家长也能更快更准确的了解毒品预防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三)部门联动,共同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主动与公检法、禁毒办等部门联动,借助部门优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实效。一是会同综治办、司法局、禁毒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各学校都聘请了一名法律素质较高的司法工作人员作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禁毒知识讲座,充实了学校师生禁毒知识。二是会同禁毒部门扎实开展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外辅导员申报,全面推进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州学校开展禁毒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师生涉毒报告制度,大力开展校园毒情调查活动,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监控,各地、各学校均建立了禁毒工作联络员制度,落实了联络员,及时互通信息,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氛围。三是组织全州各级各类学校结合“6•1 ”《禁毒法》实施纪念日、“6•3”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禁毒教育宣传活动,紧紧围绕抵制毒品,参与禁毒、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禁毒宣传,全面宣传如何识毒、防毒等毒品预防常识,普及毒品知识提高师生禁毒意识。四是积极开展全省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通过登陆“中国禁毒”微信、中国禁毒网、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进行学习并答题,以竞赛活动的方式广泛动员,在校学生学习禁毒知识、了解毒情形式、认清毒品危害、掌握防毒技能以及参与禁毒社会实践。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遇到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毒品预防教育课的开课率虽然达100%,但是部分学校的教师毒品预防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只是照本宣科讲授,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宣传手段单一,学校仅仅靠图片、板报、校园广播、班会、讲座等传统形式进行毒品预防知识宣传,宣传效果不佳。三是学校经费紧张,图书室缺乏毒品预防教育相关资料和相关的报刊、杂志。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全州教育工作实际,以创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为载体,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格局。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机制,明确领导责任,教师责任,工作要求,具体措施,完成时限,确保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教育活动。把年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计划具体化,以学生为主,兼顾家长,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按月以表格形式,安排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切合实践,注重经验,坚持和发扬以往好的做法。继续加强与禁毒、公安、司法、民政、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新格局,进一步筑牢青少年抵御毒品侵袭的防线。

【篇五】教育系统开展党史教育情况

教育系统年度教育工作亮点情况介绍

XX学校是一所走读兼寄宿式学校,约有学生Xx人,现将工作亮点情况分以下几点介绍:

(一)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校园布局。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对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粉刷墙壁,整修线路,绿化了校园,改造了操场,使学校绿树成荫、美丽幽雅。

(二)活动引领,打造阳光第二课堂。我们围绕办学目标,边实践、边总结,由点到面开展了羽毛球、硬笔书法、乒乓球、朗读等比赛,倾力打造阳光第二课堂。先后组织全校性的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使我校焕发青春光彩。

(三)辛勤付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四)自主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我校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升旗、课间操、眼保操、卫生、纪律、等都有专门小组管理、评比、打分,一天数查,每周一汇总、一通报、一评奖。检查组的同学一下课,就各就各位上岗,学校少先队和政教处起到了协调指挥的作用。校园卫生干净整洁了,放学路队整齐有序了。

(五)多措并举,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关心热爱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近了。注重培训,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老师们既增进了身心健康,又培养了兴趣爱好,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和大家庭的温暖。

(六)人人参与设计,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我校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栏目。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

(七)打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课堂水平。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振兴学校的希望也在教师。因此我校将建设一支政治与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始终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先后派出老师去外地听课学习,还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生本教育理论学习。一大批在教科研和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八)实施精细管理,打造和谐管理团队。学校班子按照“实施精细管理,建设一流团队”的工作思路,紧密合作,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作风民主,政令畅通。制定各种制度,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制度管人,情感服人。

(九)重视人文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走近校门,“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校园,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庄重、醒目,催人奋进;各种名言警句,时刻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文化长廊中的日常行为篇时刻提醒着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