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计划 > “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1-10-23 08:30:23

.为加强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方面的职责,建立功能健全、动转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全县人民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提高健康保障水平。根据《大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大足县“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及政策取向,提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县“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1、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1.1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县卫生事业快速、持续发展,一些重点领域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十一五”时期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快速发展,改扩建面积达5.1万㎡,购进大中型医疗设备100多台件。全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投入总量、规模,位列重庆市县级前茅,大大改善了卫生服务条件。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有较大提高。建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医院传染病科。全县传染病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及时有效阻止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疫情的传入,无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和职业中毒事故发生;艾滋病、结核病控制、“降消”项目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全面建成,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连续16年无白喉,11年无脊灰病例报告;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医院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稳步提升。全部中心卫生院创建为“一级甲等”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建成为“二级甲等”保健院,县中医院创建成为“二级乙等”中医院,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

——医疗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五”期末,全县医疗收入药品构成控制在50%以内,县医院药品收入控制在47%,县中医院药品收入控制在46%,县妇幼保健院药品收入控制在35%。

——加强行业监管,医疗市场秩序良好。在全市率先取缔医院外包科室和“院中院”。全县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成绩突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2.41%,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79%,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行业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创优争先活动成绩突出。县医院首批成功创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爱国卫生工作连续五年获重庆市爱国卫生目标管理优秀奖。

1.2面临的形势

——困难与问题。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优势不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总体水平不高。卫生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费严重不足。卫生事业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基础薄弱,医疗设施条件差,人员素质低,整体服务能力不强,农民群众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存在流行和爆发流行的潜在威胁,艾滋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条件差、质量不高和接种率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大,一些违法行医、巫医、游医屡禁不止,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未完全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由网站公文大全收集整理],“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医疗行业的重点、热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亟待逐步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卫生投入严重不足,人均卫生事业经费是市人均卫生事业经费的五分之一且低于同期县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多年位列重庆市区、县市倒数第二,乡镇卫生院退休职工、农村卫生人员、卫生防疫、妇幼保健人员待遇低。

——机遇与优势。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全面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大了卫生投入力度,实施了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传染病急救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等,争取国际合作,实施了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控制等项目,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保障,为卫生发展创造性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卫生事业日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目标;农村卫生、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公平性等问题,列入了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健康第一的理念已成为共识,群众更加关心个人健康,关心环境安全,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卫生事业快速、持续发展,卫生法制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渝西精神卫生中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先进县建设、爱国卫生工作等,已纳入县“十一五”规划纲要。同时卫生部门自身对卫生事业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形成了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为今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机遇和优势,为“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农村和城镇社区为重点,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并提高其可及性和公平性,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全县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居民普遍享有公平、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2.2基本原则

——保持卫生事业平稳较快地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有较好的发展质量;既要注重卫生服务的水平与效率,更要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与和谐。

——加快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调整,从卫生工作最薄弱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环节入手,把农村和社区卫生作为发展重点,有效控制城镇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发展规模。

——转变卫生发展的模式,依靠严格监督管理和提高卫生人员素质,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坚持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为重点,把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作为卫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改变单纯依靠扩大规模,购置大型设备发展的倾向。

——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服务公平,使人民群众共享卫生发展成果;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反对金钱至上,不顾群众利益而盲目追求单位和个人收益。

——深化卫生改革,实行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2.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和不同人群享有卫生服务的差距,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加快建立健康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高覆盖,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不断增强卫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到2020年,建立更加规范、协调、效率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加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人民群众更加充分享受卫生改革发展成果,健康水平不断提取高。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0/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3‰以内,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5‰以内;——100万元以上设备主要配置在县级医院,严格总量控制,并实行准入制;中心卫生院主要是100万元以下设备的更新换代;乡镇卫生院重点是配置常规医疗仪器设备。

——农村居民饮用清洁水达到98%。3、主要任务

3.1基本建设

——新建红十字会医院,面积10000㎡,计划投资1400万元;

——大足县医疗康复中心10000㎡,计划投资1980万元;——新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面积8000㎡,计划投资600万元、改扩建县第二人民医院医技大楼,面积8000㎡,计划投资600万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面积15000㎡,计划投资600万元;农村改水改厕工程,计划投资24000万元。

3.2农村卫生

达到85%以上,规范化村卫生站2020年达到50%。

——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员全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它卫生技术人员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水平。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20年,农民参保率达到85%以上。3.3医疗服务

——大足县人民医院成立老年病防治中心,设立专科门诊及病房建制,健全二级科室。开展心瓣膜置换、神经吻合、断肢再植、颅脑及胸腔内肿瘤切除、介入治疗技术等显微和大型外科手术的研究应用。

——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逐步实现“120”资源共享。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大足县人民医院添置直线加速器、X光刀等大型设备,使治疗手段向介入和微创方面发展。大足县妇幼保健院引进腹腔镜、宫腔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提高妇女病诊疗水平。

——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8所乡镇卫生院建成重庆市中医药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建成全国中医先进县。引进中药饮片加工设备和技术,建立中药饮片加工厂。协助开展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

——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方便群众、服务优质、经济实惠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龙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示范化社区卫生机构;龙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规范化社区卫生机构;在龙岗、棠香、龙水城区建立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开展惠民平价服务,医疗保健机构中平价病床数占总病床数的20%。

3.4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

——初步建立政府主导,体制完善,职能明确,功能齐全,责权明晰,运转高效,信息畅通,整体联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够熟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功能居全市前列。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建立覆盖全县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起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增强发现和诊断传染病的能力;控制霍乱、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和乙型肝炎等的危害,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50/10万以下。

——抓好艾滋病、结核病控制。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转诊率达到95%,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督导覆盖率达到95%,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5%。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5%。巩固无白喉、脊灰病例报告成果。

——全面实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计划”,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98%;

——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卫生监督机构延伸到全县所有乡镇,管理到村,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5%,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实行医疗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制度,加强行业监管。

3.5妇幼保健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新法接生率达到98%,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节育手术并发症率控制在8/万以内。

——全县0—7岁儿童管理率达到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六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达到90%,五岁以下儿童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5%以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4、主要措施

4.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卫生投入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对卫生事业实行宏观调控,加大卫生综合执法力度,实行全行业管理。政府各部门要从保护人民健康利益的高度,把发展卫生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与配合,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卫生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卫生投入政策,保证卫生投入到位。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随经济的不断发展逐年增加,投入的重点向卫生监督执法、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等公共卫生领域倾斜,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符合卫生规划的卫生建设项目和设备购置每年有计划的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卫生资源,使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4.2实行宏观调控,整合卫生资源

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现有卫生资源要逐步向农村和广大群众最需要的方面倾斜,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要严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宏观布局和功能定位,达到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目的,构建层次清晰、分工合理、功能明确的卫生服务体系。

4.3深化卫生改革,加快事业发展

继续深化城镇和农村卫生机构改革,探索公立医疗机构和地名卫生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民营医院和私立医院,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并存、互补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使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都能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继续实行院、站、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以任务目标、医技质量、精神文明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目标管理;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院长竞争上岗,职工全员聘用等制度。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充满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符合农民意愿的健康保障制度。

4.4发展农村卫生,推动新农建设

认真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建设,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条件。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遏制农村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认真实施乡、村医生的培训项目,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切实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努力扩大农民的受益面。加强政策宣传,增强健康意识、预防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探索合作医疗对贫困农民的优惠照顾政策,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特困人群的看病就医问题。实施《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总结推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验,探索研究新的农村初保工作思路和方法,逐步建立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长效机制。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促进村容整洁和饮用水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4.5完善公卫体系,保障公共安全

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遵循整合资源、兼顾公平,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健全体系、保障有力的原则,按照健全职能、落实责任、增强能力、提高水平、改善服务、转换机制上来,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统筹县、乡镇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组织建设,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和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加大疾病控制项目实施力度,利用项目管理理念、疾病防治技术等,发挥项目作用和效益,推动全县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检测能力。强化乡镇、村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服务内容,建设与疾病预防控制相适应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要进一步加强重点疾病防治、计划免疫、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卫生监测等工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两级分工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监管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全面实施已经颁布的各项卫生法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开展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医疗卫生新秩序,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在食品、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等方面享有的健康权益。不断加强县、乡镇两级监督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执行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控制社会办医、售药规模。加强医疗市场的监管,整顿社会医药市场,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4.6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医院管理长效机制,把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供安全服务,控制医药费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坚决取缔科室承包、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小金库等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医疗药械购销活动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创新卫生服务模式,继续实行医疗信息公开制度和住院“一日清单”制度,试行按单病种收费制门诊住院治病“套餐”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努力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7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药工作

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弘扬中医药的优良传统,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重大疾病预防、应急医疗救治、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注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和“名厂、名店、名药”战略,发展现代中药产业。

4.8狠抓科技创新,优化队伍建设

坚持科技兴医、人才兴卫,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用科学技术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抓好医疗卫生服务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要重视医学技术交流与协作,努力把县人民医院建设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成为市级机构指导单位。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要结合农村实际,实施“十年百项”适宜技术推广计划,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宜的卫生技术服务。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造力发挥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医务工作者的继续医学教育,采取培训深造、函授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素质。要集中抓好乡镇卫生院职工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学习工作,为基层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知荣辱、讲正气、重诚信、树新风、促和谐的医德医风,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自觉将行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置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中,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严厉打击医药购销活动中商业回扣和贿赂行为,塑造卫生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为党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9创新服务模式,逐步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看病难看病贵

多渠道齐头并进切实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基层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严格转诊转院制度,合理控制病人流向,做到小病、常见病在村、在社区就诊;严格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就医选择权,加强信息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就医流程,实行人性化、个体化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大力开展优惠平价服务,使医疗机构中平价病床达到20%的比例;建立教育、制度约束、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长效机制,严厉处罚医疗服务中乱收费、重复检查、大处方、开单提成和收受“红包”行为,坚决打击医疗药品、设备购销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努力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4.10规划实施、监督与评价

4.10.1规划实施

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规划的实施,财政部门负责保障规划的正常投入,计划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协调,使规划的实施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规划的顺利实现。县人大依法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县政协进行民主监督。

4.10.3规划评价

由县计经委、卫生局分别对不同阶段的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研究和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规划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策略和方向,推动规划实施。检查评价结果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和县政协。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