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简介集合3篇

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简介集合3篇

发布时间: 2021-12-02 18:04:12

人士,读音rén shì,汉语词语,意思是有名望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简介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简介3篇

【篇一】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简介

徐悲鸿:我代表我的祖国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很受歧视。有个外国学生向徐悲鸿挑衅(xìn)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的时候,再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激情,刻苦努力,争分夺秒,经常到罗浮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回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4月领导确山农民暴动,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秋收起义,任当地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失败后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 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邓世昌献身大海的英雄事迹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二小

王二小,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邱少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毅然回国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数学家苏步青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 ,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介石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

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李小龙

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钱学森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远在1950年,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已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配备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术设备,享有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如果从追求个人的科研成果来说,那真是“得天独厚”。但他毅然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人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篇二】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简介

爱国人士的资料

  爱国人士是指:热爱自己祖国的进步人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宗教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中有一定社会影响、具有爱国心的人士。关于爱国人士的资料有哪些。本人为大家推荐下文。
爱国人士的资料一: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
  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
  “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和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
  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高地和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
  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高地反击。
  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
  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
  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
  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爱国人士的资料二: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人士的资料三:  1、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2、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篇三】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简介

中国爱国人士的事迹

  爱国人士1爱国人士:吉鸿昌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楼的后院,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张就餐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到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目标:投错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市下榻的旅店墙上,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语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俺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俺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爱国诗歌:仰望星空—温家宝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爱国歌曲:国家-成龙、刘媛媛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国家爱国人士的故事爱国人士的故事 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詹天佑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中国事迹历史隋朝 杨坚逼迫北周皇帝禅让,581年建立了大隋皇朝,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唐朝 隋朝末年,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开国。
  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爆发黄巢起义。
  后唐朝将领朱温废掉唐帝,进入五代十国时代。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一般认为是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
  在此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前后更替),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和五代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北宋、南宋 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建都开封。
  注意,北宋并未完成大一统的统治,北方还有辽国(后被金国所灭)、西部还有西夏(后被蒙古帝国所灭)等政权。
  北宋后被金朝所灭。
  宋高宗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政权,偏安一角。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元朝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蒙古灭北方的金,西部的西夏,(此时的南宋,郭靖、黄蓉、杨过抵御蒙族皇帝蒙哥。
  )忽必烈灭南宋,改国号为元朝开国,定都北京。
  明朝元末,韩山童等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开国。
  末代皇帝崇祯上吊。
  李自成进京。
  明朝亡。
  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
  清朝。
  明朝末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称帝开国(皇太极称帝,将女真改名为满洲(族),又与汉人、回人等其他民族通婚,至此,满族形成。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大顺政权。
  迁都北京,顺治爱新觉罗、福临称帝。
  末代皇帝溥仪。
  1911年下台,清朝灭亡。
  进入民国时期。
  感动中国事迹事迹: 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 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 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
  颁奖词: 罗阳: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长使英雄泪满襟林俊德 :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李文波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张丽莉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陈家顺: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陈斌强: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周月华、艾起: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
  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
  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何玥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高秉涵:海峡浅浅,明月弯弯。
  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
  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高淑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
  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感动中国2013事迹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单、事迹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分别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仁医胡佩兰、不悔的信念方俊明、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革命老人龚全珍、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村官段爱萍、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齐、守墓老兵陈俊贵、母爱助子姚厚芝和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1、黄旭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
  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黄旭华是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
  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
  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
  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
  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
  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
  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
  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的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
  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
  1965年,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
  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
  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起。
  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
  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 的路——三步并作一步——一步到位。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的路。
  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
  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态。
  但这么大的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
  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
  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
  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
  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
  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
  历尽艰辛,中国的核潜艇终于搞出来了。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
  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
  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无法知道失败原因。
  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中国核潜艇研制史上的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包括有关专家都似有疑虑,有的参试人员做好了牺牲准备,向亲人嘱托了后事。
  黄旭华也明白:越是危险的试验,越需要沉着冷静,越需要精神集中。
  他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
  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应在指挥艇上坐镇,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到达深潜设计要求,艇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处咔嗒咔嗒地向„„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竟放声大哭。
  当下水试验的所有任务都按照预想顺利完成后,在场的科技人员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一种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 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颁奖词: 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
  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2014年1月22日5时30分,郑州98岁女医生胡佩兰逝世。
  颁奖词: 秋兰为佩: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3、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
  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
  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
  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颁奖词: 克明俊德: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
  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
  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4、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
  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
  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
  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
  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
  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
  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
  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
  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
  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
  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
  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
  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颁奖词: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
  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
  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5、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
  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
  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
  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
  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
  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
  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
  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
  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
  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颁奖词: 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
  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
  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6、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
  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
  这是老人的初衷。
  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
  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
  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
  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颁奖词: 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7、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
  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
  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
  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
  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
  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颁奖词: 一秉至公: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
  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
  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
  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
  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
  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 格桑花开: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
  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
  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9、陈俊贵:守墓老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
  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
  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
  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
  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
  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
  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
  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颁奖词: 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10、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
  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
  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
  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
  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
  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
  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
  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
  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
  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
  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
  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
  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
  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
  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
  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
  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
  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颁奖词: 寸草春晖: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
  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
  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 中国航天事迹中国航天大事记 陈有荣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于15日至17日发射,权威人士透露,尽管目前气候变化异常,但不会影响飞船正常升空。
  按照预定计划,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升天后,预计围绕地球飞行14圈,然后返回地面,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在华夏飞天之梦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航天事业所走过的历程。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
  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 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 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从此,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美妙的东方红乐曲首次响彻在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和日本(1970年2月11日)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和实践五号,大大推进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
  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此后又先后建成了远望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
  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º赤道上空。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等技术。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
  2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至今,神舟号飞船已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试验发射,首次载人航天、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夙愿指日可待。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陈有荣)小学爱国人士2.《我们》3。
  1、江姐 2、董存瑞 3、文天祥 4、黄继光 5、邱少云 6、杨靖宇 7、郑成功 8、刘胡兰 9、雷锋 10、李向群 11、方志敏 12、罗盛教 13、王二小 14、赵尚志 15、赵一曼 16、八女投江 17、狼牙山五壮士 18、向警予 19、赖宁4.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江泽民 1、陆游爱国诗篇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
  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
  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
  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 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
  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
  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
  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
  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
  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
  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
  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仞,古时八尺为仞。
  岳,高大的山。
  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
  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及高度警惕来寇的情景。
  结尾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人代替将士们直抒胸臆,更是音韵铿锵,气势豪壮,表达了誓死消除边患,为国立功的愿望与决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
  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
  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 ,一气呵成,情感炽烈。
  它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
  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
  这里泛指武器。
  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
  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
  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过 零 丁 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 陵 驿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
  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导致衰落沦亡及自己抗元功业不遂。
  这就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颔联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设问,而是拉开历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倾写自己强烈的亡国丧家之恨。
  诗人所说山河无异,其实是山河有异。
  这是一句反语,从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来。
  此两句描写南宋国土被元兵践踏、人民生灵涂炭的情景。
  颈联转入写芦花和我老,再抒对国事沧桑的感慨。
  在通过芦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飞这两个形象的赋比,表现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尾联借用传说表达诗人化鹃啼归的心愿,表明自己虽然被迫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谓哀苦、执着之至。
  同他的传诵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样,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人士。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
  全诗苍凉悲壮,大义凛然,凄苦而不颓废,哀婉而不沮丧,悲怆沉痛但能使人于低回咏叹之中领悟历史的教训,砥砺坚韧的斗争意志。
  朱自清《爱国诗》一个观念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缥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
  啊,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你降伏了我!他绚缦的长虹——五千多年的记忆,你不要动,如今我只问怎样抱得紧你……你是那样的横蛮,那样的美丽!这里国家的观念或意念是近代的;他爱的是一个理想的完整的中国,也是一个理想的完美的中国。
  这个国家意念是抽象的,作者将它形象化了。
  第一将它化作你,成了一个对面听话的。
  五千多年的记忆,这是中国的历史。
  抱得紧你就是爱你。
  怎样爱中国呢?中国那样美丽,美丽得像谎似的。
  它是亲密的,又是神秘的,怎样去爱呢?它倔强的质问为什么不爱它,又缥缈的呼喊人去爱它。
  我们该爱它,浪花是该爱海的;难爱也得爱,节奏是不该抱怨歌的。
  它绚缦得可爱,却又横暴得可怕;爱它,怕它,只得降了它。
  降了它为的爱,爱就得抱紧它。
  但是怎样抱得紧呢?作者彷徨自问;我们也都该彷徨自问的。
  陆放翁的《示儿》诗以九州同和王师北定中原两项具体的事件或理想为骨干。
  所谓同,指社稷,也指民族。
  九州便是二者的形象化。
  顾亭林说匹夫,也够具体的。
  但一个观念超越了社稷和民族,也统括了社稷和民族,是一个完整的意念,完整的理想;而且不但提示了,简直代表着,一个理想的完整的国家。
  这种抽象的国家意念,不必讳言是外来的,有了这种国家意念才有近代的国家。
  诗里形象化的手法也是外来的,却象征着表现着一个理想的完美的中国。
  可是理想上虽然完美,事实上不免破烂;所以作者彷徨自问,怎样爱它呢?真的,国民革命以来,特别是九一八以来,我们都在这般彷徨的自问着。
  ——我们终于抗战了!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现在,真的,铁树开了花,火山忍不住缄默,那五千年没有说破的一句话,那青天里一个霹雳似的一声,果然爆出来了。
  火已经点着了:说是祸也可,但是祸兮福所倚,六年半的艰苦抗战奠定了最后胜利的基础。
  最后的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这首诗写在十七八年前头,却像预言一般,现在开始应验了。
  我们现在重读这首诗,更能感觉到它的意义和力量。
  它还是我们的预言:咱们的中国!这一句话正是我们人人心里的一句话,现实的,也是理想的。
  州 桥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一)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一首令国人回肠荡气的爱国诗平台湾 上下五千年 英雄万万千 纵横十万里 豪杰代代传 君不见,霍去病,铁骑扫漠北 君不见,苏定方,三箭定天山 宋有狄汉臣 昆仑关下战鼓紧 清有兆和甫 黑水营前显威名 古今多少奇男子 弱冠之年从军行 名刻云台上 画留凌烟阁 中华之光源远长 多赖英雄豪杰挽狂澜 吾本良家子 投笔效军前 愿尽微薄力 效仿众前贤 壮士常怀报国心 不破楼兰誓不还 转眼十年过 白发生鬓边 心欲解甲归田园 却见东南战云现 本念同胞血 不忍兵戈见 无奈鬼蜮心叵测 跳梁反倒沐猴冠 不灭此丑类 愧对诸先贤 誓要请长缨 渡海平台湾 昂然赴沙场 决断思家念 天狼一射烽烟起 铁鸟升空蔽满天 楼船扬帆出闽海 三军齐呼冲霄汉 催枯拉朽荡犁穴 百战青锋敌胆寒 元凶授首猢狲灭 中华从此金瓯全 归来凯旋门下走 花团锦簇闾里欢 燕然刻石军功纪 名留青史心无憾战死疆场亦无悔 唯愿葬我阿里山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必马革裹尸还 精卫尚有填海意 我为鬼雄亦守关 后代子孙常忆起 虎罴雄师平台湾(作者不详) 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2014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于敏:报国心皎洁于敏主要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 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朱敏才、孙丽娜:为霞尚满天 朱敏才主要事迹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他们的足迹9年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
  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
  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
  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
  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
  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
  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辞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主要事迹赵久富,男,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
  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
  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
  赵久富将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
  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
  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
  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颁奖辞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张纪清:涓滴见沧海张纪清主要事迹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工资。
  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
  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
  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
  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
  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
  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颁奖辞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陶艳波:爱子心不尽 陶艳波主要事迹陶艳波,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
  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
  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
  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
  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颁奖辞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木拉提〃西日甫江:忠诚印寸心 木拉提?西日甫江主要事迹木拉提?西日甫江,男,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篇二: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图文事迹材料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一生奉献到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
  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
  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
  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
  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
  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
  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陈家顺,54岁,男。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
  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
  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
  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篇三:2011感动中国事迹材料 2011感动中国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简历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
  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简历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
  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推选委员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
  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简历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医学奠基人。
  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瞩目、敬佩。
   颁奖辞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刘 伟——无臂钢琴师刘伟 简历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推选委员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
  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
  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
  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颁奖辞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杨善洲——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简历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
  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
  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
  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推选委员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颁奖辞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阿里木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简历40岁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
  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
  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颁奖辞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
  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张平宜——希望之翼张平宜 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 简历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
  此后她辞去百万元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颁奖辞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简历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
  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
  这可是在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
  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
  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
  事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
  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
  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
  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
  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颁奖辞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简历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
  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
  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
  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
  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 校了。
  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
  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
  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
  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
  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颁奖辞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刘金国——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简历回忆起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许多人心有余悸。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
  火情就是命令。
  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
  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
   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2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8335人。
  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
  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银行贷款。
  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颁奖辞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
  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篇四: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其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年度人物。
  下面请跟我们一起走进爱与感动的海洋—— 感动中国人物 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在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受访者,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
  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
  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
  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
  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
  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
  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
  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
  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
  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
  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
  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
  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
  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
  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
  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
  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
  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
  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
  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
  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 能干完了。
  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
  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
  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
  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
  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
  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
  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
  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
  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
  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
  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
  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
  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
  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
  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
  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事迹张丽莉,女,28岁。
  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
  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
  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
  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李文波:南沙守礁97个月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事迹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
  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
  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
  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
  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高秉涵: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篇五: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简历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位: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简历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获奖名片秋兰为佩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
  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第三位:迟到的荣誉 不悔的信念 不变的价值——方俊明简历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获奖名片克明俊德颁奖词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
  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
  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
  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
  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
  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
  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
  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
  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第四位: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沈克泉 沈昌健简历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获奖名片梦想天开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
  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
  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
  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
  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
  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
  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
  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
  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
  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中国好少年事迹材料中国好少年事迹材料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沉睡了一冬的大地开始觉醒,冷藏了一冬的花骨朵开始散开,绽放出各自的光彩。
  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某中学校园里,我们不难找到这样一位同学:他真诚、自信、进取,目光炯炯有神,步伐矫健,这就是14岁的阳光男孩——某某某。
  该生就是德州好少年事迹材料的主人公,其担任本班班长兼学习委员,品学兼优,能力突出,一身浩然正气,是一名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优秀中学生。
  人的生命是一本自己描绘的日历,账本的每一页和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都印着某某某和他的一班同学清晰可辨的足迹。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追溯走过的路,只有安安静静的学习,满足充实的笑容,默默无闻的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
  平凡而淡薄,淳厚而朴实。
  像小草为人间增添着一丝生机,像蜡烛为人类增添着一缕光亮,又像牧童的芦笛,洒洒脱脱地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
  在学习上,他勤学苦练、刻苦努力,入校以来成绩优异,在初一全年、初二上学期都在年级考试中取得前十名的好成绩。
  他不骄不躁、谦虚有度,自从被推举为班长以来,他都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积极进取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青团。
  曾带领班集体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还积极参与大学生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
  他自信、乐观,集体荣誉感强。
  一直以来,他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积极带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自从有了想成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团员的打算以后,某某某同学就用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某某某同学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他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
  面对同学的误解,他总是一笑而过,不会因为同学的误解和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在生活上他也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
  但是,只要哪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他都能竭尽全力的帮助解决。
  助人为乐,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某某某同学身上体现的十分充分。
  作为班级的一员,某某某同学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还主动帮助班内的学困生。
  他的积极和模范作用影响了他的同桌和前后桌,本来学习不积极的同学单某某开始上劲读书了,数学和物理这些理科都提前预习,预先完成相关的习题。
  本来行为习惯不是很规范的李某某如今也变了样,好像成为另一个人似得,小动作没有了,说话从嘟嘟囔囔变得铿锵有力。
  有些学生课上问不完题目,某某某同学就在下课的时候耐心给他们讲解。
  遇到难题,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分析,帮助讲解,直到同学弄明白为止,因此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同学们也都支持他的工作,所以他总能把班级的团队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用自强自立来形容某某某同学一点也不过,这个学生有着成年人都少有的坚强意志、其坚强的内心让村里的人们都佩服。
  2013年6月份,正值小升初的暑假,12岁的某某某以优异的成绩被某某中学接收,从此正式成为一名某某中学的初中生。
  高兴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噩耗传来,某某某的父亲因为车祸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样打在某某某脆弱的内心上,至今谈及此事他都眼含泪水。
  但是逆境没有打败某某某,相反,这个学生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接困难和挑战。
  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该生的波动情绪很快平复,成绩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波动,依然是以20分之多的优势领先于第二名。
  某某某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是其母亲大力的支持某某某求学读书,为其儿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活中,某某某坚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好作风,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
  他在家里有一个年迈的奶奶,独居家中,还经常患病。
  于是,他利用闲暇时间去帮助奶奶抬水做饭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自从其父去世,某某某就将母亲的辛劳和艰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尝试用自己的行动给予母亲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知道自己除了在家里为母亲分担家务之外最能够帮助母亲的就是他的学习成绩。
  年龄尚小的某某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为母亲撑起了一片天。
  另外,在村里某某某也小有名气,因为他经常帮助邻里,得到招呼的时候,他都很乐意去搭把手。
  他深知只有学习才会有出路,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状况,只有学习能够回报亲人对其的恩情和关爱。
  在工作上,他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尽责奉献,从不假公济私,从不利用班长的职权为个人谋利益。
  平日里为班里的学生向老师汇报反应问题,解除疑惑,让每个学生说出心里话,讲真心话。
  平时某某某还协助老师努力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热心参与班级和学校工作,主动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
  在学生群里,他是一名好伙伴、好榜样、好班长;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好模范、好例子;在家长心里,他是一个懂事让人放心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某某某也小有名气,是个不大不小的明星。
  学生们知道他不仅仅因为他是年级里面的佼佼者、考试时的能力者,而是因为他是某某班的班长,尽职尽责。
  在他的档案里从没有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熟读中学生文明规范的他处处维护学校制度。
  作为班干部及学习委员,具有双重身份,在班级管理和学习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他总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到班级管理和学习管理两不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于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积累,他的写作水平成绩也很显著。
  做事条理有序,做人张弛有度。
  他平时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学习时认真的学,玩的时候开心的玩,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在有规律的学习、工作时间之外,他又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少了学习中的那份严肃,多了玩耍中的那份童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跳绳给了他更多的快乐,学习累时也是最好的放松。
  此外,他还挤出时间培养了自己羽毛球、乒乓球等多项爱好。
  在不同形式的学习、工作实践活动中,使得他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他实践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使他从幻想到实干、从生涩到娴熟、从慌乱到从容、从幼稚到成熟。
  正是由于他优秀的学习、工作表现以及榜样带头作用,他两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学生、星级学生,并受到学校和班级表彰,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某某某同学始终信守着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的青春箴言。
  学习要刻苦,工作需努力,做人要踏实!相信凭借这些追求自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优秀品质,某某某同学一定会不断进步,成为新时代优秀中学生的代表,成为少年中的翘楚。
  生命如歌,或抑扬顿挫,或婉转悠扬。
  记得有句话说,当你别无选择的时候,也许你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他热爱着学校的生活,更加珍惜在初中的美好时光,回想近两年他走过的的旅程,忙碌而充实,付出而充满收获。
  我们相信:某某某同学符合德州好少年的标准,满足一个好少年应该有的骄傲,如果彰显该生,那么其事迹肯定能够起到影响他人,促进他人的效果。
  今日的好少年也正是明天的优秀青年,逐渐成长中的某某某,正像一只嗷嗷待哺的雏鹰向搏击长空的雄鹰蜕变,他的羽翼正逐渐丰满,有朝一日,他将会像雄鹰般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翱翔。
  谦虚有度的某某某就像个小大人一样,知道唯有埋头,才有出头的哲学道理,不骄不躁的努力着,践行着。
  富有儒雅气质的某某某就像一个小先生一样,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刻意义,一板一眼的耕耘着,行动着。
  心智成熟的某某某就像一个小领袖一样,懂得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决心,一心一意的经历着,成长着。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