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有效语文课堂一些思考论文

有效语文课堂一些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9-19 09:14:26

  摘要:追求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语文课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关键词:有效教学;语文课堂;学生

  追求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我们每一位开课教师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为此,他们反复甄选了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了教学的环节,一会儿小组合作,一会儿探究学习,一会儿又是拓展辩论,最大限度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灵活运用了各种教学媒具,特别是精美课件的展示。确实,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几堂语文课听下来,总感觉太热闹了,似乎少了些语文课最本色的东西。

  我们知道,语文课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像上述手段新颖、富有趣味的语文课堂固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表面的热热闹闹有时却忽视了语文课听说读写最本质的训练,使语文教学热闹有余而语文味不足,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时需寻求一片宁静的天空,让孩子细细地品读,淡淡地感悟,默默地思考,静静地写作。让课堂张弛有度,动静相宜,师生真诚对话,这实为语文课堂应有的状态,也是实现课堂有效之佳径。

  一、朗读固不可少,默读也别有风味

  不可否认,如今的课堂,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诚如这几堂语文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能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朗读。经典文章,尤其是一些优美的散文,确实需要让学生好好地去朗读,在朗读中去体味优美的语言,去把握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他们在组织学生朗读时形式也是多样的,不是自由读、个别读就是齐读,一时间课堂内外书声琅琅,也确实让课堂“活”起来了。其实,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似乎又步入了重“读”轻“阅”的误区。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却摈弃了学生的“潜心静读”,冷落了学生的“凝神静思”。学生书读百遍,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下了课心里却空空荡荡。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我很少在优质课中看到默读的场面了。应该说,全班同学沉浸于作品中的静悄悄的默读场面,同样是撼人心魄的,也是最有利学生体验的。这种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沉浸于文本的读书方式,正在阅读教学中走向衰落,甚至走向消亡,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当时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很不以为然,似有危言耸听之嫌。现在看来,就发现我们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而言,他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颇有见地的深沉呼唤。

  因此,笔者认为朗读固然重要,但默读同样不可或缺,没有了静思默想,学生能发现疑问吗?能咀嚼品味吗?能自读自悟吗?能综合归纳吗?……所以,就阅读教学而言,朗读与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训练,比翼双飞。

  二、静静地思考,生成比预设更精彩

  回看这几堂语文课,有些课容量确实太大,节奏太快,课件花样太多。教师连珠炮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咀嚼的时间。这样的课表面看来环节紧凑,一气呵成,甚至有些听课教师大声叫好,认为这堂课上得非常流畅、完美,达到了有效教学之目的。

  但细细一想,这样的课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吗?真的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吗?难怪乎,一些国外的教育专家听了中国的课之后,不禁疑惑:“学生明明已经都懂了,这课还有必要上吗?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动感课堂”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冲出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藩篱,接受新课程的建构理论冲击时,又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误以为课堂教学应以“热闹”、“活跃”为主旋律,并把它当作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中,拒绝“潜心静读”、“凝神静思”,以为这样的“静”就是沉寂,就是冷场,是公开课的大忌。

  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其实不难得到这样的认识,学生的暂时凝神静思绝不是沉寂、冷场,恰是为形成新的高潮而酝酿、蓄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适时地说“请大家独立思考几分钟”,“给同学们两分钟的自由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能凝神静思,在凝神静思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让思想的火花在静思中产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体会将更深一些。相信学生们一旦参与讨论,便会层浪迭起,再对学生的思想加以适当的点拨,必会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中碰撞出更绚丽的思维火花。试想一下,此时我们的课堂又会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有效课堂吗?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教材需了然于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要成竹于胸,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让学生顺着“山坡”慢慢地向上爬,直至到达顶峰,体验那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在教学时,教师应成为一位“等待者”,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余地,静静地等待孩子的精彩。举手如林的课堂未必是思维活跃的课堂;对答如流的课堂是“作秀”的课堂。课堂需要静静地思考,师生切末浮躁,在安静得甚至有些“冷场”的教学中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带来的甘甜,浓浓地感受流淌的喜怒哀乐。

  三、静静地写话,披文情动促词发

  以文本为基础进行模仿写话训练,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已经比较常见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还是十分清晰的,对考纲要求的指向还是十分明确的。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了这么一个亮点:在指导学生对文中优美句子赏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挑选句子让学生仿写。例如: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我若能悒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若能,我将;她必能。再如: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仿照例句,用“友谊”与“理解”为相互关系的词造一个句子。对此我相当赞成,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架设起学生文与本间的心灵之桥,让学生能融入文本并感悟文本。从教学内容选择的角度看,也体现了有效课堂的特性。

  然而课堂中又出现了令人反思的地方。或许还是怕冷场的原因吧,抑或是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吧,教师在学生们写作实践的时候放了一段他精心挑选的音乐,于是,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开始思考,继而动笔。随后,学生交流,教师点评。效果如何,可想而知。那段悠扬的音乐特别的响,在听课的时候,笔者都“沉醉其中”了,学生也应是如此吧。因此,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学生表现平平,效果不佳,至少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课堂有效性上大打折扣。

  笔者并不赞成在写作时配上悠扬的音乐,哪怕音乐的音量是如此的小。写作就是一项全身心投入的工程,是一项需静心的活动,要调动孩子所有的感官,一旦有音乐的干扰,不仅不能起渲染气氛的作用,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其写作效果。还孩子静静的写作空间,这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阵地,还是把让孩子欣赏音乐的机会留在音乐课上吧!

  应该说,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在活动中展示,还可以在静读中展示;在静思中展示;在静写中展示。让我们给学生一片静静的天空,让他们在凝神静思中默想;让我们给语文课堂一片静静的天空,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张弛有度,动则激情四射,静则神思飞扬,在动静相宜中尽显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思维的天堂——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