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胜芳旅游景点4篇(2023年)

胜芳旅游景点4篇(2023年)

发布时间: 2023-11-05 11:08:03

胜芳旅游景点胜芳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极负盛名,曾有“南游苏杭,北游胜芳”之说。目前全国71个古镇里只有3个在长江以北,而胜芳在京、津周围极为突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胜芳旅游景点4篇,供大家参考。

胜芳旅游景点4篇

胜芳旅游景点篇1

胜芳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极负盛名,曾有“南游苏杭,北游胜芳”之说。目前全国71个古镇里只有3个在长江以北,而胜芳在京、津周围极为突出,胜芳既有京津的风度,又有水乡的味道。没有商业的繁荣就没有古镇胜芳。

胜芳旧区古建筑形体自由,既保留了传统精华,又借鉴了外来的东西,个性非常突出。胜芳镇现存三座清代民宅,基本是按四合院的形制设计的,布局紧凑,屋廊相连,与江南“一颗印”式的建筑风格极其相似。在建筑风格上,略去了传统建筑的繁纹藻饰,充分借鉴了西方的建筑技巧。

胜芳“三宗宝”,即牌坊、戏楼、文昌阁。这三座建筑有明显的创新倾向,在外形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较短,柱的生起、侧脚、卷杀使梁坊的比例不再沉重,唐宋建筑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凸显出严肃、拘谨、硬朗的格调。

胜芳旅游景点篇2

分布于苏州大街小巷的各个园林,园内出色的结构、布局、建筑、花木等不但给游览者带来一个个的感叹号,而且善于营造出一连串隽永的省略号。

粉墙为纸,花石作画,这是苏州园林的特点。庭园中以白色墙体为背景,苏州园林侧重于自然的布置,往往是白墙省去一切装饰,只在前面种以修竹数竿,或是贴墙设简单的峭壁山,留下的是大面积的空白,“凡事不妙于虚,实则板矣”如网师园的网师小筑东墙面积很大,借助天然攀附的凌霄花,既显得不呆板,又仿佛天然画纸留待游人描摹。留园绿荫轩南华步(埠)小筑,粉墙为纸,天竺、石笋、书带草,爬山虎和题识,俨然一幅国画!(图1)循廊北折则进入山水区,曲径通幽,豁然开朗。

“志于道而游于艺”,苏州园林的营造者大多是归隐的士人,官场的战战兢兢退守回园林的恬淡冲和,凡志不能伸者,气不能鸣者,回到园林也必然偃旗息鼓,以退守江湖田园,亲近自然为旨归,从“拙政”到“网师”,甚至园名都隐含着园主的一片苦心。中国文化精神中所重视的是“不全之全”、“不满之满”,譬如俞樾的曲园,“‘曲园’者,一曲而已,强被园名,聊以自娱者也……用卫公子刑法,以一苟字为之”,园主不但不嫌其小相反很是赏爱,可以说得意于《易经》所言的“曲则全”,物虽有缺而能窥天下,一个“差不多”的园子包含了园主的才思、志气和精神,同样是一项完美的艺术品。

无论是园名留下的遐想空间,还是像曲园、残粒园、半园等园林本身的不求人全似天全,都是留白艺术的典范。

胜芳旅游景点篇3

残粒园是一处建于清末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在苏州市内装驾桥巷,位于住宅之东,原为清末扬州盐商姚氏的宅第,后为画家吴待秋及其子所有。面积仅140多平方米。规模虽小,但筑有假山、石洞和一泓池水。由住宅经圆洞门“锦窠”入园,迎面有湖石峰为屏障。

中央建水池,缘岸叠湖石和石矶。沿墙置花台,种桂、蔷薇等花木,壁面亦布满藤萝。园西依山墙叠黄石山,最高处在西北隅,山顶有括苍亭。此亭为园内唯一木建筑,两面临池,一面依住宅山墙,并辟门与楼厅交通。亭内设坐榻、壁柜、博古架和鹅颈椅,而通下部石洞的磴道,宛转穿越坐榻之下。此园平面之紧凑,空间利用之充分,景物比例之恰当,可谓曲尽匠心,充分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残粒园在装驾桥巷34号。宅园面积5.02亩,其中花园仅占0.21亩。园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为扬州盐商姚姓所有。民国16年后,归画家吴待秋(别号栝苍亭长),现为其子、吴门画派研究会会长吴木宅园。住宅分三路,门厅、轿厅、大厅、后楼及花厅都较完整,宅北部一花园早废。残粒园在东路花厅东侧,全园面积140平方米,但能利用空间将半厅、假山、水池、花木组成曲折高下有层次的景面。原称东园,后吴待秋取唐杜甫句“香稻啄残鹦鹉粒”意,命名“残粒园”。由“锦窠”砖额洞门入园,过湖石峰屏障,见水池居园中央,池岸北靠墙角掇湖石假山,进山洞循石级盘旋而上,有半亭一角飞翘,端跨山巅,取浙江栝苍山名,称为栝苍亭,可俯观全园景色。亭内有壁龛书橱,侧门西通花厅,从内宅楼层可通花园,在苏州园林中为仅见。园中小径环池,蜿蜒起伏。榆树、桂花、腊梅、薜荔等花木藤萝绿被全园。园前有合抱广玉兰。花厅庭院有湖石叠成小天池泉眼,高出地面0。6米而终年不涸。壁间嵌有书条石5方。1980年被列为修复项目和保护对象。

胜芳旅游景点篇4

黄山市古称徽州,由于徽杭古道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徽杭古道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

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

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也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他要翻过这座山头,把货物送到杭州,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担货物卖掉了,就会有第二担、第三担……更多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了出来,少年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徽州,甚至上海、京城也有了分号,他成了全国第一大商人。

徽杭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的鱼川,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的浙基田,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绩溪县境内的一段盘山小道,长度大约16公里,沿途可见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既有险峻的山体,又有柔软的小草原,途中还有鲤鱼跳龙门,挡风岩等原始、自然、古朴景观;偶尔可见如同世外桃源的山中人家,炊烟缭绕,男耕女织,山里人家纯朴可亲,生活的是那样平静自然,那样的美妙和谐,江南第一关,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是前往清凉峰的主要通道。可到“江南第一关”结束。

古道路线编辑徽杭古道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伏岭镇,至于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是继我国“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

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里。

徽杭古道辟建于逍遥山谷,与之相邻,南有障山大峡谷,北有赤石坑高山谷地,均起于三天子障山,为灵异之山。徽杭古道西端,在祝三(原名“竹山”)存与登源大道相接,折向南延伸,经过竹山圩大田畂,沿登源河走向,通往旧时绩溪重镇水码头临溪。

在徽杭古道上,每隔5里就设一个茶亭,供过往路人休息。过去与绩溪相毗邻的昌化人用自己纺织的棉织品沿古道到绩溪换回粮食与棉花,古道成为两地人的生命线。时至今日古道还是当地老百姓的一条重要交通渠道。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皖南古称徽州,她北靠黄山,南依天目,生存资源的匮乏,使得当地人民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位于皖浙两省交界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侧,是古时徽商入浙的要道,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公里。自皖南绩溪县逍遥乡起,经遥遥岭、马头岭、雪堂岭而达浙西临安县马啸乡止,全长四十余里。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有逍遥溪水婉蜒其间。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