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桃花水母形态结构观察及诱发环境因素探究

桃花水母形态结构观察及诱发环境因素探究

发布时间: 2022-10-19 16:25:03

摘 要:利用显微镜观察桃花水母结构,针对桃花水母的触手、平衡囊、平衡石、生殖腺和食性,拍摄大量图片和视频;制作浸泡标本;针对校园两个不同池塘(水母发生池)和(星海池)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周围环境、水体(颜色、可见度、光照、水温、PH值、溶解氧、浮游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实验和对照比较分析,探索桃花水母最适合的生存环境条件。研究中,我们拍摄了大量桃花水母的图片和视频,弥补了目前相关资料的不足,对人们认识、了解、研究这种珍稀物种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发现了华英学校水母池桃花水母的生物特征、喜欢富营养化环境,发现我校桃花水母体内含有一特殊浮游生物—车轮虫,国内未曾报道。针对桃花水母分类和保护提出自己看法。

关键词:桃花水母 形态结构 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Q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205-06

1 研究背景

桃花水母是世界上比较原始、低等级的多细胞动物,是世界性的珍稀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国际上对于什么原因诱导桃花水母出现至今还是个谜。9月,我校某池塘突然发现桃花水母,以前学校从未出现过桃花水母,池中桃花水母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学校池塘中突然出现?校园有多个池塘,为什么只有此池塘出现?是什么因素诱发桃花水母出现呢?桃花水母是世界性的珍稀物种资源,它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从9月21日开始,怀着对桃花水母的种种好奇,我们开展了对桃花水母的探究之旅。一方面,我们借助数码显微镜,对桃花水母的形态结构进行仔细观察,希望对桃花水母这种珍稀物种有更多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我们从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两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想通过比较两个池塘环境因素的差异,来探索桃花水母最适合的生存环境条件,以此探究桃花水母出现的诱导环境因素,了解我校桃花水母的现身秘密。关于桃花水母,目前国内研究比较少,通过网络,我们从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上查阅了关于桃花水母的全部研究论文和博士论文仅75篇,而关于桃花水母环境因素研究共两篇[6][7]。

2 研究过程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研究对象为广东省佛山市华英学校小水池中发生的水母,我们称水母发生池为“水母池”作为实验组,附近未发生水母的池(星海池)称为对照组。

2.2 桃花水母的形态结构观察(图1)

采集大小不同的桃花水母多只,分别放在(带少许水,防止水母死亡)培养皿中,利用数码显微镜观察桃花水母形态结构和活动状态,拍摄照片和活动视频。

2.3 我校桃花水母诱发的环境因素探究(图2)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我们从非生物因素(周围环境、水体颜色和可见度、水温、直射光照、pH值、溶解氧等)

以及生物因素(水中浮游生物)等方面调查实验组和对照

组环境差异,探寻水母池水母诱发的原因。

2.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环境特点调查

通过访问学校领导,了解二个池塘构造时间、结构、水源。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等方法,了解二个池塘构造、大小、周围环境(植被、建筑)等特点。测量水深度时,利用长竹棍,在上以10 cm长为单位,钉上图钉,作为刻度单位,实地测量时,选取不同深浅、不同点测量,求平均值。

2.3.2 水体颜色和可见度调查

摄影二个池塘水的颜色;搜集水样,放置于烧杯中,将自来水和两种池塘水摆放在一起置于白背景下比较;摄影自来水和池塘水的颜色。

2.3.3 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体调查

取一个瓶盖为白色的矿泉水瓶,在瓶口处用绳子绑住瓶子,在绳子上以5cm长为单位作上不同标记;在瓶内装满水,在2个池塘水深处,将瓶子放入水中,缓慢放松绳子,此时瓶子处于悬浮状态,在岸上观察白色瓶口,直到看不见瓶口为止,读取拴住瓶子的绳子上的数据,就是该池水的可见度。(每个池塘选取不同部位,取平均值)

2.3.4 实验组与对照组水温调查

在水母出现期(10月)、和水母消失期(11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每天选取早(9:30—10:00)、午12:00—12:30、下午4:30—5:00三个时段,测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水温,观察记录现象,比较分析每个池塘环境变化。

2.3.5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体直射光照情况调查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每天选取早(9:30~10:00)、午12:00~12:30、下午4:30~5:00三个时段,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光照直射情况,观察记录现象,比较分析每个池塘环境变化。

2.3.6 实验组与对照组pH值调查

利用实验室常备,测试范围在5.5—9.0的试纸精密pH试纸检测。在实地分别用烧杯取得水样,把pH试纸浸入水中半秒,取出并对照比色板读数。

2.3.7 实验组与对照组化学因素(BOD、COD、氨氮、溶解氧含量)调查。

实验检测由佛山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顺德分公司帮助完成。

2.3.8 实验组与对照组生物因素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两个池塘水中主要动物和植物种类;利用浮游生物采集网,于上午9:30—10:00,轻轻源着水面拖动捕捞网,放入一容器内,比较两个池塘浮游动物数量。从两个水样中各取1-2滴水样,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显微镜下种类,比较分析二者水体浮游生物差异,拍摄相关图片和视频。查阅相关藻类分类资料图片,并对藻类进行分类。

3 结果与分析

3.1 桃花水母的形态、结构观察

水母采集:水中观察,桃花水母身体略带一点淡蓝色(图3)。利用烧杯采集几只,用池水培养、观察。桃花水母个体比较小,大的个体只有1分钱硬币大小,小的个体只有小指头大小;身体透明,呈伞形。水母颜色与中间生殖腺有关,生殖腺4个。(见图4)

数码显微镜下观察桃花水母结构:

桃花水母身体透明,伞部边缘向下有一圈薄膜。伞部边缘向外伸出许多触手。伞体的腹部(图5)中央向下伸出一条长的垂管,末端具似裙边散开的唇(图6),中央有一个开口,是水母的口。水母消化腔大,基部呈方形(图7)。消化腔它向四周分出4条放射状的辐管,连到伞的边缘。

触手:触手分三级(图8),4条主辐触手明显长于其他触手(图9),在高倍镜下,发现触手上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刺丝囊),环状排列(图10)。捕食时,触手能伸缩变得很长,伸长时刺丝囊疣之间距离明显加长(图11)。高倍镜下发现每个刺丝囊疣由多个锥形细胞构成,触手顶端刺丝囊疣有两个锥形刺丝囊(图12),它能发出一些丝状物质。刺丝囊能麻醉小型动物以供捕食,许多小动物粘在触手周围(图13)。除触手上有刺丝囊疣外,我们还发现水母唇和辐管上有许多小突起。辐管周围黏附许多小动物。

生殖腺:悬挂在辐管下方。肉眼观察淡绿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中间都呈淡绿色,周围黄褐色,水母颜色与生殖腺有关。我们发现幼年与成年个体生殖腺形状明显不同,个体小(幼年)的生殖腺呈椭圆形,囊状(图14)、个体大(成熟个体)的生殖腺呈弯曲的扁平囊状(图15)。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无论幼体还是成熟个体的生殖腺都有一个开口。垂管或唇的运动可引起相应的辐管收缩变短,生殖腺形状发生改变,特别是幼年个体的生殖腺由椭圆形缩短变成球形,生殖腺开口关闭。

平衡囊:在触手与触手之间,由伞缘向伞体内侧长出许多管状平衡囊(图16),大小不一。每个平衡囊内都有一个球形平衡石(图17)。

食性观察:在高倍镜下我们发现在水母体内有很多颗粒状物质,放大后发现颗粒状物体是能旋转运动的球形小动物。一侧有一开口,口周围有很多毛,因运动时象轮子转动,故名“车轮虫”(图18)。车轮虫为什么会在桃花水母身体上大量出现?它与桃花水母有什么关系?是水母食物吗?寄生?还是共生呢?我们利用矿泉水培养三只水母,对其饥饿处理1~2 d,和原水培养水母对照比较。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饥饿处理后水母消化腔内颗粒状物质和原水培养的水母相比明显减少(图19),说明此物非水母共生体。那是水母食物还是寄生生物呢?如果是寄生生物,水母还活着,车轮虫数量为什么会减少呢?如果死亡,尸体去哪?环境中也并未发现。是否是水母食物?如果是水母食物,车轮虫可能被水母消化,导致其数量减少。如果是水母食物,则说明水母“挑食”,对食物具有明显选择性。

此外,我们给饥饿处理后水母喂食池塘浮游生物蜇水蚤,发现个体比较大的蜇水蚤,水母难捕食。个体大,水母刺丝囊无法麻痹食物。因此,我们推测车轮虫体积比较小,适合水母捕食。

结论:桃花水母体内出现大量车轮虫,车轮虫与桃花水母有密切关系出现。

3.2 桃花水母诱发的环境因素调查

3.2.1实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环境差异与桃花水母关系

根据图20和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周围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实验组(水母池)面积小的,位于相对较偏僻角落。周围植被多,四周有建筑物,环境阴凉。水质不流动、少人经过,水体鱼少,环境安静、干扰少。

对照组:面积大。阳光充足。池内有多个进、出水口,水质常年循环流动。平时多人经过,受外界干扰大。

可见,桃花水母适宜生活在阴凉、安静的环境。对照组水质流动,水体波动大,不利于水螅体固定和发育。

结论:池塘周围环境会影响水母生活,桃花水母适宜生活在相对安静、阴凉的环境。

3.2.2 水体颜色和可见度差异与桃花水母关系

由图21可看出,两个池塘水体颜色明显不同。实验组绿色,对照组黄绿色;

实验组和对照组水样与自来水清晰度比较:由图22可知,对照组<实验组<自来水:静置2天后,三种水样(图23)上层液体无色透明,下层沉积物实验组翠绿色,对照组黄绿色。可见,水体颜色和可见度与水体沉积物有关。

通过测量,水母池的可见度为30 cm,对照组的可见度为10 cm。这说明,实验组可见度>对照组池。

池塘水体的颜色和可见度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水体藻类种类和数量多少,决定水体颜色和可见度。黄绿色水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主要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较稳定的,适合鱼类生活。红棕色(褐色)水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翠绿色水的水体中经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微囊藻等),是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标志。水母池(实验组)颜色较绿,说明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蓝藻,水体已富营养化,水质已污染。

可见,桃花水母喜欢的环境并非理想中的清洁型。并非资料所说的水体清澈、无污染环境。

3.2.3 水温与桃花水母关系

根据表2可以看出,10月,水母消失前,实验组平均水温25.6 ℃,对照组平均水温28.3 ℃。实验组每天温差在0~1 ℃之间,对照组每天温差在2-3 ℃之间。11月,实验组水体温度突然降低,水温平均19.1 ℃,水母消失前后水体温差6.5。

调查中我们发现,10月29日晚突然下雨,气温急降,10月30日全天下雨,北风,最低气温降至17 ℃,全天未发现水母。

由此可见,桃花水母的出现与消失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急剧降温导致水母消失。水母生活环境的水体温差<1 ℃。

3.2.4 桃花水母与水体直射光照关系

通过表3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水面有阳光直接照射的时,水母很少出现,而无阳光直接照射的时,较光的地方,发现较多水母。由此我们认为,水体直射光照对水母有直接影响,水母喜阴暗环境。为了证实我们的推测,我们开展了水母向光性的实验。

我们把六只水母放在在一个水槽中间,然后用一片纸板盖住一边,形成光与暗两种环境(图24)。将水槽放在光强、明亮处和光弱、阴暗处,观察水母反应。10 min我们观察一次,统计光处和暗处水母数量,记录结果。

通过表4结果显示,在光强时,光处平均为0.3只,暗处平均为5.7只,暗处明显多于光处。而在弱光时,光处平均3.6只,暗处平均2.4只,光处出现比暗处多。可见,桃花水母生活需要光,但比较喜欢弱光环境,实验结果与实地观察现象相符合。

结论:直射光照对水母的生活有影响。水母比较喜欢弱光环境。

3.2.5 桃花水母与水体PH值关系

我们选择了实验室测试范围在5.5~9.0的精密PH试纸检测。通过检测,发现两者PH试纸颜色比较接近,黄绿色,对照组偏黄,PH值在6.0~6.4之间 ,实验组 PH值在6.5~6.7之间。

结论:水母喜欢弱酸性环境。

3.2.6 水体BOD、COD、氨氮、溶解氧含量与桃花水母关系

据表5中检测结果可知,两个环境水体环境指标大都超过正常值,说明水体都受到污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实验组溶解氧量3.6,对照组溶解氧量2.7,说明两个池塘水体结构溶解氧差异比较大。但对照组水体中动物如鱼正常生活,实验组水母消失。说明水母受溶解氧影响程度比金鱼和小鱼大。

结论:桃花水母对水体溶解氧含量比较敏感。

3.2.7 水体生物与桃花水母关系

根据表6 可知,对照组有较多金鱼和鱼,实验组中只有少量鱼、螺。金鱼常以一般软体动物、底栖动物和藻类等为食,因此水母的发育不同时期都可能成为其食物,不利于水母生长发育。

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图25-26),实验组中蓝藻和绿藻为主,而对照组以小球藻为主,较多四尾栅藻、丝藻和硅藻,未发现蓝藻。蓝藻优势,证实实验组水体污染,但水体并未形成水华现象,说明水体并非重度富营养化。水母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存,与前面水体颜色推测一致。

结论:桃花水母能在水体富营养化环境生活。

综合以上调查,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水母池)环境阴凉、安静、水体平静、水体温差<1 0C、轻微富营养化、弱酸性。

结论:我们认为诱发佛山华英学校水母池桃花水母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水体温差<1 0C、水体轻微富营养化、水体常年弱光、弱酸性环境。此外,桃花水母体内发现大量车轮虫,桃花水母对车轮虫是否有特别奢好?车轮虫与桃花水母有什么关系?我们认为车轮虫的出现也是诱发我校该池塘桃花水母出现的原因之一。

4 讨论

在对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现象:

4.1 关于车轮虫与桃花水母的关系

我们的发现:在显微镜下观察桃花水母结构时,我们发现水母体内含大量车轮虫。我们尝试用矿泉水对桃花水母进行饥饿处理2天,发现水母体内车轮虫明显减少。而且在培养水体中未发现有车轮虫。

我们的疑问:车轮虫为什么会在桃花水母身体上大量出现?它与桃花水母有什么关系?饥饿处理后,车轮虫为什么会减少?是否被水母消化?

关于桃花水母与车轮虫的关系国内无相关研究和报道。通过百度、中国知网、维普网等工具,分别搜索关键词“桃花水母”搜索到75篇关于桃花水母的研究报道,通过关键词“车轮虫”搜索到280多篇关于车轮虫的研究,但所有资料中均未发现有关于车轮虫与桃花水母关系介绍。

关于车轮虫:在龚迎春,余育和研究中指出“车轮虫是一类寄生性纤毛虫原生动物,广泛寄生于淡海水鱼类、贝类、甲壳类、两栖类等的鳃、皮肤、鳍、膀胱、输尿管、生殖系统等部位”[1],未说明有车轮虫寄生于腔肠动物体内。在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1999,5(3)64介绍:车轮虫能吃鱼鳃组织细胞和红细胞。

我们对车轮虫与桃花水母关系看法:

假设车轮虫与桃花水母是寄生关系:如果是寄生,车轮虫在水母体内以什么为食物?在高倍显微镜下我们发现,桃花水母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两层细胞。如果车轮虫以组织细胞为食,桃花水母结构应该很容易受损,从而导致水母死亡。但无论对活体还是标本观察时,我们没有发现水母结构损伤和活动活动异常表现。饥饿处理后,车轮虫数量为什么大量减少?难以解释。车轮虫不取食桃花水母组织,那吃什么呢?对桃花水母有什么危害呢?

假设桃花水母与车轮虫是捕食关系:如果是水母食物,可以解释饥饿处理后车轮虫的数量大量减少原因,没有其它食物,水母大量取食车轮虫。水母体内出现大量车轮虫,说明水母“挑食”,对车轮虫具有明显选择性。由此我们推测车轮虫与桃花水母有密切关系,车轮虫是水母食物。车轮虫是否发出某种信息诱发桃花水母出现呢?水体中车轮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桃花水母什么关系呢?在研究中我们产生了种种疑问,提出了多种假设,但由于桃花水母的突然消失,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关于车轮虫与桃花水母的关系,我们仍在研究中,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4.2 关于我校桃花水母的生物学分类定位

通过对桃花水母的结构观察,我们发现我校出现桃花水母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身体透明,伞部边缘向内长出缘膜。消化腔大,基部呈方形。具有三级触手,4条主辐触手明显长于其他触手;触手上刺丝囊疣乳头状,环状排列;4个生殖腺悬挂在辐管上,肉眼观察微绿色,显微镜下观察黄绿色(外黄褐色,中间绿色),幼体生殖腺椭圆形囊状,成熟个体一侧弯曲的扁平囊状。平衡囊管状,每个平衡囊内有一个平衡石。当我们对其尝试进行分类定位时,按照和振武等[2]研究中9种桃花水母特征比较,难以确定我校桃花水母分类地位。其中我校幼体桃花水母与索式桃花水母的描述特征近似,生殖腺颜色有差异;成年个体生殖腺形状、颜色、刺丝囊疣形状、平衡囊形状与楚雄桃花水母近似。由于目前在对桃花水母各结构特征进行描述时缺乏准确、统一标准。如关于生殖腺形状描述时,已报道的生殖腺形状有囊状、小囊状、扁囊状、三角囊状、袋形、带形囊状、叶状等。但对囊状与小囊状、扁囊状与三角囊状、三角囊状与叶状、袋形与囊状之间的区分缺乏具体介绍,也没有图片指导。命名时只能根据个人揣测,随观察者不同同种结构可能有不同描述,导致分类差异。此外,我们还发现幼年与成年个体生殖腺形状明显不同,运动中,幼年个体的生殖腺形状会发生改变,由椭圆形缩短变成球形。可见,以生殖腺形状作为分类依据值得商榷,应该指出幼年还是成年个体。

建议:对桃花水母结构特征的描述应更加具体、准确,各种形状配上相应图片。以成熟水母生殖腺形状作为种间鉴别重要特征之一比较合理。

4.3 桃花水母出现与水温的关系

桃花水母在一年中的夏季和秋季出现。根据资料报道,桃花水母出现高峰时期是7~8月份,正逢学校放暑假。我校池塘发现桃花水母是9~10月,根据采集时密度,可以判断水母已减少,非高峰期。水池温度稳定在维持在24~26°,平均25.6°,温差小于1°。10月底,由于突然降温,水温急剧下降到19°,导致水母突然消失。根据徐善良等[3]研究发现水温下降至17℃以下时便逐渐销声匿迹。王丹丽等[4]研究得出信阳桃花水母的最适宜生长水温为l5~25 ℃,水温已降至10 ℃上下,再难觅水母踪影。Harrelts[5]研究了美国德州的索氏桃花水母后也认为,当水温降低至21 ℃以下时,水母已消失。可见,适宜的水温是桃花水母生存的首要条件。我校桃花水母的出现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且水母生活环境的水体温差<1 ℃。

4.4 桃花水母对水质的要求:桃花水母喜欢富营养化环境

关于桃花水母许多研究报道中提到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洁无毒无污染环境,冯慧娟等[6]介绍“桃花水母能够生存的地方,通常是水质比较好,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湿地水域,故可以用做湿地水质的指示物种,监测生态环境质量。”

但通过对我校水母池环境调查,我们发现水体颜色呈绿色、可见度30 CM<50 CM、水体大量蓝藻出现,显示水母池环境已富营养化。说明桃花水母在富营养化环境中也能生活。

可见,桃花水母喜欢富营养化环境,并非理想中的清洁型。

4.5 关于桃花水母的保护

开学初,在一节生物园生物调查课,一同学突然发现,很快,“我校池塘发现世界珍稀物种”立刻在学校传开,引起了不小轰动。为了保护桃花水母,很多同学给校长、老师建议将水母池如何如何保护起来。同学们爱护环境的精神很可嘉,虽然以前听说过桃花水母,但这次大部分师生都是第一次见到它。对于桃花水母了解很少。网络、研究资料等很多报道桃花水母是濒临灭绝的珍稀水生生物物种之一,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很多专家呼吁大家保护桃花水母。但研究中,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发现我国很多省、地方有发现报道,可见并不少见。梁正其等[7]说桃花水母种类较多,分布广,仅我国有18省76市、县报道。因此,我们认为桃花水母并非水中大熊猫式的珍稀濒危物种,而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常见物种,是否需要对其环境刻意保护有待商榷。但由于关于桃花水母研究目前很少,关于桃花水母出现原因国际上还是谜,所以它具有很重要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桃花水母的生活环境常富营养化,已呈污染状态,没有必要刻意保护意义,但可以作为环境已污染的警告,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5 收获体会

这次的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生物课题,第一次看到桃花水母,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小生命,第一次如此地渴望知识,更是第一次废寝忘食,近乎疯狂地想要做出某事。这些第一次就这样构成了我们这篇关于桃花水母的课题研究。

我们以前一直觉得这些研究,课题之类的东西都是那些高深的科学家才能做出来的,但这次,我也做成了一篇像样的研究报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算是“科学家”了,哈哈。不过当“科学家”可不容易: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课余时间和自习课的时间,把我们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这个研究。而且每次测温度,为了使温度稳定下来,我们一蹲就是十多分钟,没有蹲过的人真的很难体会到那种过程的辛苦,而且我们在显微镜下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我们的精力消耗得很多,头经常胀,发晕,眼睛也盯得很累,生怕漏了些什么。而且关于桃花水母的研究的资料实在很少,大部分都是表面的、基础的资料,深入的不多,所以我们查资料也花了不少时间。所以,这是一群不专业但勤奋钻研的“科学家”做出来的课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对那种科学真理的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才是最为珍贵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真正的称得上科学家这个名头。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觉得我们都感觉到了,那种作为科学家的辛苦,艰辛,还有对科学真理的执着。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继续努力,攻克难关,不断进步,提升,终有一日可以真真正正地对得起科学家这个名头!

6 结语

特别感谢区教研室苏永善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们课题进行耐心指导,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完善意见。感谢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顺德分公司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龚迎春,余育和.车轮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进展[J].动物学研究2007,28(2):217-224.

[2]和振武.中国桃花水母属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00-105.

[3]徐善良.一小型水池中浮游生物数量动态与桃花水母消长的关系[J].水生生物学报,2010,34(l):121-127.

[4]王丹丽,徐善良,蒋宏雷,等.信阳桃花水母对几种生态因子胁迫的耐受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6):1103-1106.

[5]Harrel R C.New distribution record and ecological notes of.the freshwater hydrozoan Craspedacusta sowerbyi in south-east Texas[J].Texas Journal ofScience,2002(4):357-362.

[6]冯慧娟,张建军,杨兴中.桃花水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9018—9019.

[7]梁正其,姚俊杰,王艳艳.贵阳市百花湖桃花水母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3):125-127.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