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浅论中国式管理思想

浅论中国式管理思想

发布时间: 2022-10-23 17:05:04

管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存在形式,是一种极为普遍且相当复杂的现象,大到国家、企业,小到家庭、班组,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管理。管理既包括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组织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形态相联系的、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内容。前者注重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方法,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涵。管理学作为一门经验性科学,它的前提性、基础性问题却属于超越经验的哲学研究对象。管理的哲学内涵往往是管理思想发展和进化的基础,决定了管理理论适用的范围和情境,指导管理实践的有效进行。

一、中国式管理思想与西方之比较

近代管理思想起源于美国,美国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效仿的榜样。然而,后起的日本在管理上却比美国还要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知道什么是管理哲学,他们除了应用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经营理念。把民族和社会文化情境融入到管理的思想中去,创造了日本管理的成功。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是集体主义,而中国是交互主义。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不同移民在交融中形成了美国文化。美国人崇尚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按照规章制度做事情,以法规作为行为准则。美国式管理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为核心,重视个人能力,崇尚个性和差异,这是其管理哲学的主旋律。从历史上看,日本属于农耕民族,表现为“集体内部的互助合作”的特征,以及安守故土、稳定工作的观念;从地理上看,日本四面环海、国土狭窄、资源贫乏,这种不利的自然条件,造成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感,使传统的农耕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整个日本社会文化中,对人们的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日本人崇尚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排斥个人主义,避免冲突和内部竞争。每一个日本人都会以集体为中心,全员一致,采取同样的行动;强调个人、家庭、企业、政府等社会各组成部分的紧密结合,人们有着浓厚的团体主义、家族主义观念,对集体有强烈的“依恋”情节。日本还是个善于吸纳外来文化的国家,除了科学的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还十分重视哲学理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喜欢从许许多多的个别存在出发,去发现共同的原理。中国人集中体现为变动主义也就是一切看具体情况,因事而定,因人而异。中国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要提高工作绩效,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就是管理的目标和过程。因此要先会做人,然后会做事,思维上讲究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善于归纳。中国式管理的原则有许多,而且可刚可柔,可上可下,可阴可阳,但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变动性原则,要在变动中归纳和遵循变动的一般规律。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管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以“安人”为最终目的,达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状态。

总之,中西管理哲学各具自己的特点,从深层次看来,也不乏相通的地方。而且优劣共生、利弊相倚,往往具有对应和互补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之间全面深入的开放与交流,带来了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包括管理哲学交流的冲击和交融。全球范围内的管理哲学总是在各国文化的互相交流、互相融合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随着中西管理哲学的深入交流、移植和融合,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进和重构,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式管理思想的哲学思考

1.社会文化情境论。任何管理思想起源于其所在的社会文化情境,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与人有关,而人是受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约束的,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去理解人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哲学观念等。因此,管理思想都有其适用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情境,一旦脱离了这些情境,可能会出现“生搬硬套”、“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这个视角来看,管理体现的是经验和艺术,必须依据现实的情境来实践、提炼相应的管理思想,并运用成熟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管理更多的体现是一门科学和制度,有许多可以遵循和重复应用的规则方法,从科学管理、决策学派、经验学派到人本学派,管理的艺术成分渐渐凸现出来,这也反映出社会文化发展对人的关注,要求给予人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从哲学高度来实现人对全面自由的追求。因此,哲学要求人自由的全面发展,就决定了管理哲学必须是以人为中心。

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文化的交融。根据东西方管理整合的趋势,中国的管理必将突破过去对西方管理哲学和思想的崇拜和依赖,必须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不断挖掘我国宝贵的古代管理思想,走出一条从学习—借鉴— 应用— 创新— 提炼— 升华的道路,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思想体系。

2.管理中的“和谐”思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个性化、劳动者知识水平提高,都要求组织能够快速反应、灵活应变,而基于分工的层级组织制度表现出迟缓和不适应。人地位的变化,使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管理领域正在从纯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转变为关注理性与非理性相融合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文化模式,主张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重视自我修养和内心世界的平衡,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融合和社会稳定,凸显我国古代管理哲学强调协调和协作关系的智慧。协调是在自觉、自愿、自主的条件下实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间的行为配合和支持,协调就必然涉及到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和谐机理。管理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怎样协同以实现其有机组合的功能,可以归入“和谐”的哲学范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十分重视不同事物之间的协作和协同,提出了许多有关“和谐”的观点。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和合”精神——即透过共生、共处、自立与共同发展而达至大同社会的理想世界。“和”的概念不仅反映了一个组织、一个社会理想的运行秩序,而且反映了达到这种秩序的内在平衡机制。孔子的弟子在总结孔子关于“和”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时,提出了“和为贵”的命题,这与现代人本管理核心“团队精神”十分相近。中国古代管理讲“内和”,用现代管理学的语言表达,就是重视管理系统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管理。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和谐管理提供了哲学的基础,从思想和理论的高度解释了管理的基础,为人们自由的进化发展提供动力。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企业管理者不缺思想,但缺的是如何把中国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的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基于目前管理理论应对不确定性的局限性,有学者根据对有关组织系统和谐运行机制的思考,提出了“和谐理论”。陆续在管理科学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阐述了和谐管理的思想与和谐管理的研究问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这是对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并创新提出中国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3.人本管理的哲学内涵。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人和人性的假设。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归根到底是由于对人和人性的理解不同。传统管理思想也考虑人,但人在管理三要素——人、财、物中是处于从属和边缘地位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民主自由的追求,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已经改变了过去“经济人”的假设,重新确定了“社会人”的假设。每个个体生活在社会的关系之中,除了经济需求,还有更多的情感和社交需求。基于“社会人”假设的行为科学理论尊崇的是人本管理价值观。人本管理是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遍的管理方式。基本特征就是将人看作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并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否定过去把人视为单纯的手段、工具的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的价值目标,主张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辨证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人的发展为主旨,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的。人本管理弥补了物本管理的局限,突出人性的因素,推动人与组织的协调发展。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在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并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的。人本管理思想的产生,使管理理论获得一种新的哲学观点,一种新的方法论视野,从而实现了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根本转向。人本管理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髓,是管理领域的趋势和方向。

(作者单位:河南行政学院)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