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关于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范文6篇)

关于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范文6篇)

发布时间: 2022-01-09 13:28:00

勋章,是由政府、王室或国际组织颁授于个别人士或团体的荣誉证章,目的是为了表扬和彰显受勋者对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的贡献,包括在运动、军事、科学、学术上或其他重大和特殊功勋或成就。对受勋者而言,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在世界各国中,授与勋章的组织为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6篇

第1篇: 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序)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李延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荣立特等功一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第2篇: 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言写作
作者:谢涛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20年第01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荣誉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航天队伍!我个人只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主要靠国家经济的发展,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

        ———孙家栋

        青年人选择职业和专业方向,首先要选择国家急需的。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是一个无愧于祖国和民族的人。

        ———于敏

        俗话说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

        ———黄旭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这道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亲自颁发“共和国勋章”,将国家最高荣誉授予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在祖国大地上形成了一股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热潮。

        材料中所選的三段话均出自“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口,展示了这些英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引领考生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直面时代主题,传递正能量,书写人生感悟和思考。

        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开创者之一,曾担任月球探测工程总设计师,针对自己获得的荣誉,他表现出谦虚朴实的品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的感激,表明没有国家就没有自己的成就;于敏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我国的氢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话是在以切身体会告诫青年人,要摆正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黄旭华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话辩证分析了家和国、忠和孝的关系,舍“小家”为“大家”是他一生的写照。

第3篇: 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钟南山

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他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非典疫情中,率先带领团队投入救治行动,确立广东病原学,组织广东非典防治研究,获国际上最高存活率。在甲流防治中,成功抢救多例重症甲流患者,参与制定卫生部治疗方案。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更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张伯礼

人民英雄,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伯礼在继承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他潜心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倾注大量心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张伯礼用诲人不倦、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大爱、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追求,无愧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彰显了一位有崇高价值观的中医达人的高远胸怀。

张定宇

人民英雄,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他。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

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陈薇

人民英雄,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第4篇: 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

星河滚烫,你们是人间理想

今天上午,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邀请其中六位功勋模范人物"为你读诗",他们都是我们眼里"了不起的爷爷"。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___中国工程院院士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朗读/袁隆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袁爷爷的90岁生日愿望

我现在是"90后"了。愿望,一个是超高产,向亩产一千二百公斤冲刺;第二个愿望,是覆盖全球梦,把我们最好的杂交稻推向全世界。

有人说,闻到稻花香,便会想起备受我们喜爱的"当代神农"袁爷爷。

他最喜欢谁的诗呢?这个总是惦记着中国人吃得饱不饱,稻子长得好不好的"邻家"爷爷,想啊想,想了好半天,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七律·长征》,随后便开始念起来,念完自己咯咯咯笑了。 

看着袁老脸上的笑容,想到他这一生的探索与努力,何尝不是一次"长征"呢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叶培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把酒问月》

(节选)作者/[唐]李白 朗读/叶培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叶老的"个人计划"

"我的个人计划就是和团队一起

建立月球科考站;

探测小行星;

火星取样返回。"

叶老的这些计划,可以说是人类现阶段航天探索的主要任务。把毕生精力都放在航天事业上的叶老,令人敬佩不已。

2017年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这是第七颗以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可想而知叶老在航天上的贡献,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背后一直有叶老的身影。1945年出生的叶老,是这次参与读诗的6位爷爷中最为年轻的。谈完个人计划后,他说道:"再远一点我可能年纪不行了,再干10年还是可以。"我们说,10年可不够,至少30年。叶老笑道:"30年不可能啦,30年后我都104岁啦。但愿如此。"一句但愿如此,叶老的航天心我们都明了。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高铭暄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其一》

(节选)作者/[宋]陈襄 朗读/高铭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高老这一辈子……

"我一辈子啊,最专注的一件事就是刑法、立法,我一辈子也只想扮演好一个角色,就是教刑法的老师。"

和蔼可亲的高老极其俊朗。他一生最专注的事,就是"刑法立法"以及教书育人。韩愈有曰:"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是高老深爱的职业。为人师表,从教近70年,培育了众多法学家、法官、检察官……高老爱唱京剧。录制当天,应众人请求,高老唱了一段《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一位能唱京剧的刑法学泰斗,便是我们的高老。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蒙作家 ____原文化部部长

不,

不能够没有鸟儿的翅膀,

不能够没有勇敢的飞翔,

不能够没有天空的召唤,

不然,生活是多么荒凉。

(节选)王蒙《鸟儿》 朗读/王蒙

写作始终停不下来

"我觉得我一写起小说来,所有的日子都来了,我的日子跟别人不一样。"

很难相信,这位写出《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作家已经85岁高龄了。

从19岁写到85岁,写作始终停不下来,也许正如王老自己所说,"写东西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是词儿。我要写,那股疯劲儿都上来了。"

王老很亲切。也许正因为他一辈子写作,一辈子体恤人民的生活,讲人民的故事。如王老所言,"对人民的感情,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文教

原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

我长大了,

当历史需要我们的时刻,

认输,我没有权力,

绝望,我没有资格,

像一只儿童用的喷壶, 

我喷洒着银河留给我的星星, 

发出光,发出热,

让一切人都懂得。

(节选)骆一禾《让一切人都懂得》  朗读/王文教 

他用一生诠释羽毛球是"嘛呀"

王文教是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开山鼻祖",更是"英雄的先行者"。在王老的总教练生涯中,共获得过56个世界单项冠军,9个世界团体冠军。听着训练场"砰砰砰"的发球音,似乎能感受到王老用尽全力的过往。

"近20年没有回来过了。"到达训练场时,王老感叹道。但这里的一切,白天黑夜的训练,每次胜利的欢呼,都深深地印在王老脑海中。他和队友们,仿若夜空中的星辰,守护着国家的荣耀。

王老回忆,当初刚从印尼回国,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羽毛球为何物。球队在天津训练,围观群众问这是"嘛呀"?老人俏皮地学着初回国听到的"神奇"口音,也用60年职业生涯让国人都知道了,羽毛球是"嘛呀"。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启民

新时期铁人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助理

宁静的井场,伴着东升的旭日,渐渐出现红色的身影,石油工人们从这里踏上自己的战场。

(节选)张忠学《石油工人》 朗读/王启民

回头望,把油田往事从头讲

"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工人工作的情形。身上涂满了油污,汗水浸透了衣服,夏天是蚊虫肆虐,冬天是风雪交加,工人们以这样艰苦奋斗的精神,拿下了油田……"

"每一口工作的油井,都是他们的勋章。"王启民的一生献给了油田。那个当年把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贴在门口的年轻闯将,如今已是"80后"白发老人。他用一生的时间守候、奋斗,实现了自己青年时期的初心,"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王老自谦道:"我只是个小人物,这些成绩是千千万万个石油科技工作者共同拼搏奋斗取得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开辟源头的人们。支撑着这个世界运转的,正是所有平凡却不简单的人。今日

9月29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每一个你我,都可以不凡,只要你,

为责任而坚守,

为幸福而奋斗,

每一位为理想,

为挚爱奔忙的人,

大美中国里,

也有你最美的模样。

《为你自己高兴》 

作者/刘心武

要为自己高兴,你的个人最适合于你,你的相貌为你所独有,你的身体状况即使不佳即使有残,也无碍你内心的自尊与自爱。

因为你在诚实地生活,在认真地工作,在挣得你应有的一份,在享受社会应为你提供的那一份快乐。

你每天晚上问心无愧地安睡,你每天清晨兴致勃勃地迎接又一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是的,你不一定要成为维纳斯,不一定升为星座,但你可以尽情欣赏"维纳斯星座",你不一定要出现在电视上,但你在生活中完全可以拥有比那更多的乐趣……

争取不凡诚然可敬可佩,然而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也可爱可羡……

这个世界很大,机会确实很多,然而这个世界也很小,机遇又极为难得,我们应在奋力进取与适可而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不单是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的,恰恰相反,这个世界是为平凡的人而存活。

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那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而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祖国颂:《祖国是什么》路遥

作者: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

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想呀,想呀,

每一次想起“祖国”这两个字,

心里便泛起一阵阵温柔的波浪,

眼里便涌起一片晶莹的泪花,

血管里便奔腾着一股股热血。

祖国是什么?

她是山,是海;

是森林,是草原;

是村庄,是城市;

是莽莽无垠的沙漠,

是绵延起伏的丘陵。

是什么?

她是炊烟,是鸽哨;

是端午的龙舟,

是中秋的火把;

是情人在木栅栏后的热恋亲吻,

是婴儿在摇篮里咿咿呀呀的呼唤,

是母亲在平底锅上烙出的煎饼,

是父亲在远行时的殷殷叮咛。

祖国是什么?

她是孔子、老子、庄子的思考;

是屈原、李白、陆游的诗;

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

是李煜、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是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的画;

是米芾、黄山谷、林散之的书法;

是我们先辈人中最智慧的大师的创造,

是我最尊敬的那些先辈的劳绩。

是什么?

她是一次次的屈辱,

一次次的抗争,

一次次的失败,

又一次次的奋起;

她是战士手中的枪,志士颈上的血;

是胜利后的狂欢,

是史书上一页页不朽的篇章。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

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

有母亲生育我时的衣胞么,

有我一步步艰难跋涉过来的足印么,

有我和我的亲友们都已经习惯的那些难以尽说的民风民俗么,

有我一开口哼唱就觉得荡气回肠的乡音黄梅戏么?

没有!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

祖国啊,

她是一首唱不完的恋歌,

一篇写不尽的美文,

她是我们的祖先和祖先的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地方,

也是我们的子孙和子孙的子孙赖以生存发展的地方。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想呀,想呀……

第5篇: 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风采
作者:
来源:《党员生活》2019年第10期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受表彰的國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本刊特辑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风采,让我们永远铭记!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第6篇: 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

/p>
无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从收治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开始,其时67岁的钟南山就以非凡的勇气站在战斗的第一线:非典病人送来时,他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检查患者口腔,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提议把各医院不幸感染倒下的医护人员和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来……

别人赞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钟南山付之一哂:“我们就是搞这个的,不干谁干?”

真正的压力,来自那几次著名的“”。从“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到质疑权威机构的结论,钟南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疫情正肆虐,有权威机构传来消息,在病例中发现了典型衣原体,并建议对同类病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钟南山对此表示质疑:“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临床的实践都不支持衣原体是非典致病病原体这一结论。我认为非典由一种未知病毒致病的可能性较大。是什么,不能轻率定论。”

后来,在一片“对非典已经有效控制”的乐观判断中,钟南山又一次直言:在病原体未明,没有找到对病原处理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用“有效控制”的说法,用“有效遏制”比较客观合适。

钟南山的几次讲话对稳定人心起了很大作用。最早被非典灾难侵袭的广东,社会稳定,不停课,不停产,不停市,不停止办公,还如期举办了广交会。出现在媒体前的钟南山,面沉如水,语气平淡,无人窥见他内心的波澜。事隔一年,在和网友对话时,他终于打开心扉:“在大家都对疫情缺乏把握的时候大胆发言,压力可想而知。这个事情你没有完全的把握,但需要你做出决策。我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而是生与死。科学研究往往在反复验证以后才做出最后判断,但紧要关头如果你慢慢研究,后果不堪设想。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如果你还不敢负责任,犹犹豫豫,就会导致更多的死亡。当然,我大胆发言不是没有依据的,是集中了多数人的看法和智慧才得出的结论。”

在钟南山等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

广东省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

2


治愈率最高的佳绩。2003年6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这一年,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情深似海

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但如果认为他此时才“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早在20世纪90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13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署的一名官员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13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

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

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

3


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同时抽800cc的鲜血。

回国之前,导师丹尼主动致信中国驻英大使馆,信中说:“我跟国外很多学者共事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学者像钟医生那么勤奋,跟我们协作得那么好,出那么多成果,我衷心地表示祝贺。”

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40的钟南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

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4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432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谨遵医嘱,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

平时热衷养生、迷信野味滋补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更不能轻视疫情。

5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

2020年的春节,祖国的上空乌云密布,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我听不到往年鞭炮的炸裂,也看不见大人们的笑脸。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让我不寒而栗,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您84岁的您,满头银发,一丝不苟,镜片的背后是您坚定的目光和刚毅的脸,看了就叫人肃然起敬,爸爸说,“国士”也!这个春节疫情肆虐,不外出,不瞎逛,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给大人们添乱,我想,这也就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个寒假我重读《小王子》,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肤浅的书,这次重读,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它的深刻,明白了它是一本优秀的哲学童话名著。名著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每个人都可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或启示。再读《小王子》,我读出了四个字“协同成长”,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就是我的小王子,我就是他可爱的小狐狸,我真心的感谢父亲的驯养,父亲的陪伴!2020年2月4日,立春,而张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这天,我没有睡懒觉,早早的起来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鲜红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红梅,落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我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父亲说,钟南山爷爷是“国士”。国之士,栋梁也,勇士也!再战肺炎,84岁的您依然坚毅不屈,依然老当益壮。国之士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不亦重乎?不亦远乎?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于是,在里写道,2020年2月7日,晴,张家口万里无云。

6


“一个有希望的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

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

7


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一题记

2020年的春节,祖国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天空乌云密布,没有往年热闹的气氛,也没有大人的快乐笑容。手机上不断变化的数字让我不寒而栗,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他一一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一一钟南山

!

他两鬓斑白,镜片后一双坚毅的眼神和一张刚毅的脸庞,让人肃然起敬。谁又能想象到,他已经年过八旬了

?

本来按照退休原则,他已经不必再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了,但他却向死而生,在得知疫情的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地赶往湖北武汉。十七年前,他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十七年后,他再战防疫最前线。

你瞧,他坐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时,累得忍不住开始闭目养神了,尽管是打瞌睡时,他也是双眉紧锁,好像在思索着该如何打赢这场“防疫战争”。他再三提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一月十八日晚,八十四岁的他仍然二话不说奔向了防疫第一线。其实,他也是为人夫父,也有温馨美好的小家,也有亲人,但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有国才有家!他在大局面前无一丝私心,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他最爱的祖国。身临一线,他也十分担忧,但一旦祖国有需要,他仍会全力以赴地冲到抗疫最前线,无惧各种风险。

8


钟南山,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在防疫前线像座大山一样屹立不倒,时刻警示着我们一一中国人绝不能在疫情面前卑躬屈膝,疫情迟早要被我们中国人所打败!钟南山,他像一棵苍天大树抵挡住疫情的猖狂袭击,牢牢地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庇护了我们,免遭病毒的袭击。他不正像“保护神”一样保护着我们吗?钟南山,他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前方的路,使我们美丽又伟大的祖国不再完全被病毒肆虐,同时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心底那一片善良、勇敢、坚强的天地。钟南山院士,他既是院士,也是战士,同样是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更是我心目中的好榜样,我十分敬佩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钟南山院士难道不像春蚕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吗?让我们牢记这场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一一钟南山院士吧

!

9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