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五篇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五篇

发布时间: 2022-01-09 13:30:02

获得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uò dé,意思是一个动词,有得到,取得;捕得;捉到或可作为教育心理学名词等含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5篇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篇1

高考作文素材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事迹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劳尔·卡斯特罗·鲁斯、玛哈扎克里·诗琳通等6人被授予“友谊勋章”;

南仁东、董建华、于漪、王蒙、王有德等28人获授国家荣誉称号。

这些闪亮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与时代同行、砥砺奋进,为共和国的事业鞠躬尽瘁,不朽的“钢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于敏 

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人物速写:“于敏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为国铸核盾卫和平,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不赞成被人称为“氢弹之父”。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申纪兰 
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人物速写:“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行。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她就是申纪兰,一位普通农民,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自1954年至今,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她一直在努力地为自己代表的妇女和农民争取权益。而今年近九旬,她依然在基层最一线践行自己的职责。”

孙家栋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篇2

独立自由勋章获得者濮汝贤

○ 文/濮汝贤 口述翟瑞龙 执笔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石化

【年(卷),期】2015(000)017

【总页数】3

烽火岁月的抗日战争是濮汝贤的亲身经历。他希望年轻一代牢记使命,勿忘国耻。

1940年3月,我在地下党庄坤等两人的带领下,从国民党统治区安徽阜阳,前往抗日根据地——在涡(阳)永(城)交界处的新兴集。后被分配到豫皖苏党委宣传队(海燕剧团),成为宣传队的一员。

“冻肚子”疗法

抗日根据地的生活十分艰苦。1940年春,永城一带闹春荒,青黄不接,当地很穷,每天大家都吃用高粱与米糠做成的又黑又硬的“窝窝头”,有时还吃不上,只能喝稀粥充饥。“窝窝头”用牙都咬不动,放在老百姓的牛槽里,牛、驴都不咬。经常吃“窝窝头”,肠胃不消化,许多人拉不出大便,十分痛苦。后来,有人拉肚子,启发了一些人,在晚上躺在春寒的室外冻肚子,用来消化肠胃腹胀。

我去了不久便生了病,患的是痢疾。这个病容易传染,许多人患上了。部队领导安排我们去住院治疗。在一天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一匹老牛拉着四轮车,踩着星光,慢吞吞地吱吱轧轧地走着。我们几个病号蜷缩在车上。由于我的肚子老是疼,一会儿我便想拉肚子,下了车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拉了一会儿,那时也没有手纸,随便找个瓦片或什么刮一下,便又急匆匆地追赶牛车。老牛拉车很慢,走了一夜,到了一个村庄。后方医院很简陋,我住的病房是一个用泥巴糊起来的草棚,地上铺上一层干草,打个地铺,盖上自带的被子,每天吃一点医生开的药,整天昏昏沉沉地睡着。

不久,我又被传染上了“回归热”。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流行传染病,发烧头疼,整天不想吃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人物档案:

濮汝贤,安徽宿县人,1927年10月出生,1940年3月参加革命,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1955年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64年从部队转业。1980年调至江苏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任党委副书记,1988年离休。我的病基本上好了,但身体状况一直不好。队长见我人小体弱,就给我批了一个条,可以享受“长期病号饭”。当地没有米,麦子也很少,队长嘱咐我,每天想吃什么,就到伙房里去做。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好久。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篇3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钟南山

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他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非典疫情中,率先带领团队投入救治行动,确立广东病原学,组织广东非典防治研究,获国际上最高存活率。在甲流防治中,成功抢救多例重症甲流患者,参与制定卫生部治疗方案。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更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张伯礼

人民英雄,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伯礼在继承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他潜心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倾注大量心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张伯礼用诲人不倦、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大爱、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追求,无愧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彰显了一位有崇高价值观的中医达人的高远胸怀。

张定宇

人民英雄,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他。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

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陈薇

人民英雄,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篇4

29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CHINA - 中国 截至 2008年8月24日

项目

小项

姓名

射箭

女子个人

张娟娟

拳击

男子轻重量级(81公斤级)

张小平

男子轻蝇量级(48公斤级)

邹市明

羽毛球

男子单打

林丹

女子单打

张宁

女子双打

杜婧, 于洋

皮划艇 - 静水

男子双人划艇500米

孟关良, 杨文军

举重

男子85公斤级

陆永

女子48公斤级

陈燮霞

赛艇

女子四人双桨

唐宾, 金紫薇,奚爱华, 张杨杨

举重

女子58公斤级

陈艳青

女子69公斤级

刘春红

女子75公斤级

曹磊

帆船

女子帆板

殷剑

跳水

男子3米跳板

何冲

女子3米跳板

郭晶晶

跳水

女子10米跳台

陈若琳

男子3米双人跳板

王峰, 秦凯

女子3米双人跳板

郭晶晶, 吴敏霞

男子10米双人跳台

林跃, 火亮

女子10米双人跳台

王鑫, 陈若琳

射击

男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

邱健

男子10米气手枪

庞伟

女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

杜丽

女子25米手枪

陈颖

女子10米气手枪

郭文珺

摔跤

女子自由式 - 72公斤级

王娇

击剑

男子佩剑个人

仲满

游泳

女子200米蝶泳

刘子歌

竞技体操

男子个人全能

杨威

男子自由体操

邹凯

男子鞍马

肖钦

男子吊环

陈一冰

男子双杠

李小鹏

男子单杠

邹凯

男子团体

陈一冰, 黄旭, 李小鹏,

肖钦, 杨威, 邹凯

女子高低杠

何可欣

女子团体

程菲, 邓琳琳, 何可欣,

江钰源, 李珊珊, 杨伊琳

蹦床

男子项目

陆春龙

女子项目

何雯娜

乒乓球

女子团体

郭跃, 张怡宁, 王楠

男子团体

马琳, 王皓, 王励勤

女子单打

张怡宁

男子单打

马琳

跆拳道

女子49公斤级

吴静钰

柔道

女子52公斤级

冼东妹

女子78公斤级

杨秀丽

女子78公斤以上级

佟文

举重

男子56公斤级

龙清泉

男子62公斤级

张湘祥

男子69公斤级

廖辉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篇5

/p>
无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从收治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开始,其时67岁的钟南山就以非凡的勇气站在战斗的第一线:非典病人送来时,他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检查患者口腔,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提议把各医院不幸感染倒下的医护人员和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来……

别人赞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钟南山付之一哂:“我们就是搞这个的,不干谁干?”

真正的压力,来自那几次著名的“”。从“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到质疑权威机构的结论,钟南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疫情正肆虐,有权威机构传来消息,在病例中发现了典型衣原体,并建议对同类病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钟南山对此表示质疑:“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临床的实践都不支持衣原体是非典致病病原体这一结论。我认为非典由一种未知病毒致病的可能性较大。是什么,不能轻率定论。”

后来,在一片“对非典已经有效控制”的乐观判断中,钟南山又一次直言:在病原体未明,没有找到对病原处理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用“有效控制”的说法,用“有效遏制”比较客观合适。

钟南山的几次讲话对稳定人心起了很大作用。最早被非典灾难侵袭的广东,社会稳定,不停课,不停产,不停市,不停止办公,还如期举办了广交会。出现在媒体前的钟南山,面沉如水,语气平淡,无人窥见他内心的波澜。事隔一年,在和网友对话时,他终于打开心扉:“在大家都对疫情缺乏把握的时候大胆发言,压力可想而知。这个事情你没有完全的把握,但需要你做出决策。我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而是生与死。科学研究往往在反复验证以后才做出最后判断,但紧要关头如果你慢慢研究,后果不堪设想。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如果你还不敢负责任,犹犹豫豫,就会导致更多的死亡。当然,我大胆发言不是没有依据的,是集中了多数人的看法和智慧才得出的结论。”

在钟南山等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

广东省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

2


治愈率最高的佳绩。2003年6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这一年,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情深似海

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但如果认为他此时才“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早在20世纪90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13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署的一名官员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13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

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

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

3


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同时抽800cc的鲜血。

回国之前,导师丹尼主动致信中国驻英大使馆,信中说:“我跟国外很多学者共事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学者像钟医生那么勤奋,跟我们协作得那么好,出那么多成果,我衷心地表示祝贺。”

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40的钟南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

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4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432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谨遵医嘱,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

平时热衷养生、迷信野味滋补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更不能轻视疫情。

5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

2020年的春节,祖国的上空乌云密布,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我听不到往年鞭炮的炸裂,也看不见大人们的笑脸。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让我不寒而栗,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您84岁的您,满头银发,一丝不苟,镜片的背后是您坚定的目光和刚毅的脸,看了就叫人肃然起敬,爸爸说,“国士”也!这个春节疫情肆虐,不外出,不瞎逛,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给大人们添乱,我想,这也就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个寒假我重读《小王子》,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肤浅的书,这次重读,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它的深刻,明白了它是一本优秀的哲学童话名著。名著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每个人都可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或启示。再读《小王子》,我读出了四个字“协同成长”,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就是我的小王子,我就是他可爱的小狐狸,我真心的感谢父亲的驯养,父亲的陪伴!2020年2月4日,立春,而张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这天,我没有睡懒觉,早早的起来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鲜红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红梅,落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我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父亲说,钟南山爷爷是“国士”。国之士,栋梁也,勇士也!再战肺炎,84岁的您依然坚毅不屈,依然老当益壮。国之士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不亦重乎?不亦远乎?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于是,在里写道,2020年2月7日,晴,张家口万里无云。

6


“一个有希望的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

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

7


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一题记

2020年的春节,祖国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天空乌云密布,没有往年热闹的气氛,也没有大人的快乐笑容。手机上不断变化的数字让我不寒而栗,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他一一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一一钟南山

!

他两鬓斑白,镜片后一双坚毅的眼神和一张刚毅的脸庞,让人肃然起敬。谁又能想象到,他已经年过八旬了

?

本来按照退休原则,他已经不必再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了,但他却向死而生,在得知疫情的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地赶往湖北武汉。十七年前,他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十七年后,他再战防疫最前线。

你瞧,他坐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时,累得忍不住开始闭目养神了,尽管是打瞌睡时,他也是双眉紧锁,好像在思索着该如何打赢这场“防疫战争”。他再三提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一月十八日晚,八十四岁的他仍然二话不说奔向了防疫第一线。其实,他也是为人夫父,也有温馨美好的小家,也有亲人,但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有国才有家!他在大局面前无一丝私心,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他最爱的祖国。身临一线,他也十分担忧,但一旦祖国有需要,他仍会全力以赴地冲到抗疫最前线,无惧各种风险。

8


钟南山,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在防疫前线像座大山一样屹立不倒,时刻警示着我们一一中国人绝不能在疫情面前卑躬屈膝,疫情迟早要被我们中国人所打败!钟南山,他像一棵苍天大树抵挡住疫情的猖狂袭击,牢牢地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庇护了我们,免遭病毒的袭击。他不正像“保护神”一样保护着我们吗?钟南山,他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前方的路,使我们美丽又伟大的祖国不再完全被病毒肆虐,同时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心底那一片善良、勇敢、坚强的天地。钟南山院士,他既是院士,也是战士,同样是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更是我心目中的好榜样,我十分敬佩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钟南山院士难道不像春蚕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吗?让我们牢记这场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一一钟南山院士吧

!

9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