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威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有哪些范文(精选3篇)

威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有哪些范文(精选3篇)

发布时间: 2021-10-23 15:46:06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威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有哪些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威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有哪些3篇

第1篇: 威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有哪些

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3. 1 资源不足和过度开发

福建土地资源紧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不足 0.04 公顷,是全国人均

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总量的 2/3 左右分布在山区,而经济总量

占全省 3/4 的闽东南沿海,水资源却只占全省的 36% ;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仅居全国第24 位,

且品种单一;金属矿产相对贫乏;石油依赖外省输入;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低[7] 。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掠夺式开发,致使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福建虽是我国南方主要

林区,但近 40 年滥砍乱伐,森林木材蓄积量锐减。现有林木生长稀疏,林相残破,已丧失

了原有天然林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和自我维持能力强的功能[7] 。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面积不断缩小,并呈孤岛状分布,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恶化,造成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

的丧失,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

减少,致使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减弱。

3. 2 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福建省是一个水土流失高发区和潜在危险很大的地区。据统计,从 2000 年到 2005 年,

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从 132.70 万公顷降至 103.30 万公顷,表明近 5 年的综合治理已取得显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着成效。但目前全省水土流失依然比较普遍,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8.4% ,还存在

[4]

“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因此,水土流失治理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3. 3 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福建省 2005 年环境状况公报[4]数据显示:全省城市内河水质污染比较普遍,水域功能

达标率仅 50.3%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仍较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

无害化处理设施滞后于城镇发展需要,污水管网不配套,已建成的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生活

垃圾处理场存在超标现象;城市酸雨污染比较普遍,全省 23 个监测城市中有 21 个城市出现

酸雨,降水 pH 年均值为 4.91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在各项污染物中,甲醛和二甲

苯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 52.5%和 56.6% ,苯和甲苯的超标率分别为5.6%和 35.5% 。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长期以来, 福建坚持粮食自给的发展目标,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

药,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未被利用的养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硝化反硝化、吸

附和侵蚀等方式进入地表环境,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导致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造

成地表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0,11] 。据统计,2003 年本省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农作物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每公顷平均 880.5 公斤,为全国化肥平均施用量的 2.18 倍,

单位面积施用化肥位居全国之首;每公顷农作物施用农药 21.9 公斤,为全国平均用量的 2.52

倍。其中仅闽江流域福州、三明及南平三市氮肥(折纯量)施用量就达 16.49 万吨、磷肥(折

纯量)5.67 万吨,农药 2.13 万吨,每年大约有 3.3 万吨的氮肥(流失率 20% )、0.28 万吨磷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肥(流失率 5% )和0.64 万吨的农药(流失率 30% ),随地表径流汇入水体。据测算,2005

年全省化肥流失进入水体的总氮、总磷约占各类污染来源的 30~40% ,全省禽畜养殖业排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4]

放的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是工业废水的 17.9 倍和 14.8 倍,是生活污水的4.4 倍和4.2 倍。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本省今后水

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4 福建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途径

福建省生态建设的目标是立足于现有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将

福建省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

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3,12]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4. 1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有关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立法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

建设规划制度,存在规划不协调、不科学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导致

投资分散,责任推诿,有效治理不显著;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保障制度,导致生态

环境建设投资效益差,生态环境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资金保障制

度,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无法落实,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13] 。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可持续

发展的法律体系情况下,作为“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份,福建省应率先建立生态建设与环

境保护的地方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和修订一些生态环境方面的地方法规,健全和完善地方

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管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

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杜绝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违法难究、以罚代法等现象发生[14] 。

4. 2 强化各级政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目前,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其中政府担当着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

由于政府的权威性、不可更移性和强制性等特点,使政府在指导、协调、服务、保障和提供

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15] 。就福建省环境保护的现状而言,必须强化政府的环境

保护职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环境保护的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

的关系。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

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依法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作

用,从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着眼加以政策引导和管理,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13] 。由于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要挖掘市场潜力,通

过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形成政府投资与引资、融资相结合的投入模式,使投资

与项目运作市场化、产业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16] 。

一些地方官员存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施政观念和行为,是生态环境恶化得不到控制

和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14] 。在眼前经济利益和长远生态效益上,地方政府往往选择经济利

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17] 。为此,一定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

另外,也应把环境保护绩效纳入到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评中,以根治当前盛行的行政官员短

期趋利行为[16] 。

4. 3 强化企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时刻与生态环境发生联系。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既存

在矛盾、对立的一面,也存在协调、统一的一面,但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18]

只有实现企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保护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传统的经

济学理论大都将环境作为纯粹的公共物品,因此在没有其它激励情况下,企业不愿意增加对

环境保护的投入[19] 。由于企业行为对国家和区域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巨大,因

此,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采取各种措

施,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对环境

有影响产品的企业,要负责这些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处理,能利用的再利用,能作为资源回

收的处理后作为资源再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做到无害化处理[20] 。

企业作为经济的主体,其责任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

润,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企业而言,承担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更新技术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

潮中,企业必须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必须迎接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绿色"浪潮的

挑战。如果企业仅仅考虑眼前利益,就会丧失长远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

地位[21] 。因此,企业要自觉逐步建立起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机制,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

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22] 。

4. 4 发挥公众、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全民性的事业,其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决定它必须依靠全社会

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政府的监控职能外,还

必须积极调动公众的参与作用,要保障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决策权以及

司法救济权,维护公众的环境合法权益,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23] 。目前,我国的

环境保护正向“公众参与型"迈进,但环境保护法中并没有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24] 。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25]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

[7]

作用,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感,营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 5 依靠科技创新开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生态产

业、生态环境保护、废物资源化、清洁能源与清洁生产的相关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加强灾害

监测、预报与防治相关技术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20] 。依靠科技

进步,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以绿色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切实加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推广应用环境科研成果,加大环保技术研

发力度,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保工作成效。

4. 6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

用、清洁能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结合省情,学习国内外先进成果,提高建设水

平[26] 。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尽可能全方位地开展国际交流

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

展。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加强闽台、闽港澳的合作,争取在闽台农业、林业、环保、

海洋资源开发、气象预报、地震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新突破[9] 。

第2篇: 威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有哪些

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存在五大问题 [复制链接]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 2004-3-16 03:41:58 AM|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帮助】提问的智慧

作者:俞孔坚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是日新月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城市的数量已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36个,发展到目前600多个。城市人口也由1949年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30%左右。如何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容回顾的问题。
1 M+ ^: _+ P: A$ w9 ^7 L G
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 i+ M" \0 E% d: }( v) d
1 r$ J4 @% ~3 t
1.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渠道化”问题。 * W3 i# J6 ^. _/ b4 X r3 L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25.4%的城市是临河设置的。80年代初,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城市河岸,但由于规划思想落后,规划的城市河岸功能单调,且人工痕迹累累,在许多城市,城市河岸往往被渠道化,甚至把河流变成暗渠。渠道化的河岸大多只注重防洪,重改造轻保护,破坏乡土植被,不能体现河岸的综合功能。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即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水泥衬地、石砌护坡、高筑河堤等。这些措施虽然能够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整洁”、“漂亮”,但是却忽略了许多缓慢的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4 p( Y3 Z) E; n4 ^; N" w
2.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问题。 / ?3 v% F, r# }/ }. f; n" A" }, L
近几年,为了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简便,北方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这种现象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 I- Y$ n" o: }6 @
3.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问题。 % E4 r8 A3 X1 ~" z/ ?. |& L
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正在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了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这种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或“城市化妆运动”的城市景观建设行为,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赶时髦现象,其结果造成了今天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 H" P1 {8 r" r V; J+ X( L! ?

4.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问题。 # Q F! w- q5 _9 ~" {# _& |
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存在“急进化” 问题。虽然近几年由于北方城市的水资源短缺,人们对大规模种植草坪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但是很多城市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绿化的效果,仍然热衷于大规模发展草坪,尤其是公共绿地、住宅小区的建设。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树木、尤其是乡土树木的种植比例较低,影响了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 / Y1 S9 b2 v" s7 t C0 X7 ~5 ]
7 @% | D) Q3 a
5.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使得我们的城市在逐步失去民族性。在我们一些城市,建设者为自己城市的所谓“辉煌建设成就”沾沾自喜时,国外某城市规划专家却说他不想看中国的任何一个现代城市,因为大多数的现代城市景观可以在欧美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城市看到。他说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没有文化了。这不是耸人听闻。 & p. W1 g* E6 d: N$ w9 l% j
. j, {3 P2 X8 g7 v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n: |0 Q( m {- M( S
2 {5 |4 T" F3 d6 T2 [0 v8 ]
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 V3 {9 X& t# | @8 c- ]2 g4 e/ z
这个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目标,立足城市市域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应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生态建设的依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要把城市生态建设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中。, y+ M! e1 T/ `) ^* r3 p
6 i% k% X# l+ U3 i) J" T
2.建设生态建设,走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遵守五个原则。系统原则:城市是一个区域中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与城市外部其他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自然原则:城市规模及结构功能等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特征和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原则: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生态原则:维持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注意城市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使城市能量、物质、信息的传递和转化持续进行,处于动态平衡。阶段性原则:发展生态城市,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相结合,分阶段定目标,持续发展。
8 Y; H7 [& S- H3 `) F
3.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和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3 A3 Y6 J" p$ X v% x
( _) S% A3 z d( J4 O2 y
4.维护和建立城市绿色廊道,保护野生生物栖息环境。 9 k( R. ~3 m4 @" Q( w; ?
应尽量保留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等。
( @2 l" G @) K- m2 C" @
5.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1 z; B+ K% t& h. N% X9 x$ l
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 N! S2 ]) W3 x) i ]
& @5 \& ^6 r5 ^: f5 U
6.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大气变暖、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从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来看,这种手段是我们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应该学习和发展的。

第3篇: 威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有哪些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破坏生态环境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那么,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呢?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 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 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 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 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它给人类 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2等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 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 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 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积累的结果。 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CO?2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者 ,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4,他们对世界环境的恶化应负主要责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意味着 比较低的能源效率;另一个所面临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技术工艺落 后,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排入大气 的烟尘90%的SO2和85%的CO2均来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 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却逐渐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谋 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这一矛盾。

稍后,我们介绍草原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草原火灾知识。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