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集合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集合5篇

发布时间: 2021-10-24 20:14:06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 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5篇

【篇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人民教师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收获,几多困惑。下面笔者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一阶段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感想体会做个梳理和总结。 研究大纲 ◎课程定义 一‘课程发展史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意义 四、课程目标 五、实施过程 1、选题 2、设计(方案) 3、计划 4、实施 5、反馈 6、总结 7、评价 六、课程评价 总的感觉:这是一门解放人的课程! 它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向来传统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动育人的体现,想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做过开展活动课程的尝试,但在应试唯上的压力下,都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希望,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功不可没! 一年来,我们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时实效性。 首先是孩子们喜欢它:“我喜欢上综合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只要一上综合活动,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忘记了。”“我的感受是:上活动课真好!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的勇气。活动课上的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多,动手能力越来越榜,社会见识越来越丰富。” 其次,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前那种专靠讲授和练题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靠讲解,而是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再被动听课,死记硬背,而是要全员、全程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再次,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活动课程无教材,上什么、怎么上都得由教师自己开发,这样子,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而学生呢?从选题、计划、实施、总结汇报、评价,都贯穿了他们自己的活动,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例如在……的实践中获得了 几点经验: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会资源整合。 1、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2、与乡土知识相结合、 3、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关于活动课题的选择―― 1、教师预设主题。如:《我们的白埕》《养蝌蚪》 2、学生自主选题。 3、集体即兴选题。如:非典 4、主题词选题。如:《绿色的》 一些困惑——遭遇的问题 1、选题——预设与生成,意义与兴趣? 2、资源—— 3、范围——安全与区域教育 4、质量_-过程与结果 5、领域——指定与非指定 想课题容易,挖好课题难!选不出比较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又带有很强吸引力的好课题! 1、安全顾虑――课外活动放不开手脚 2、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模糊;(计划课基本成型,但汇报课尚无成效。) 3、活动深度不足。 4、班队活动有声有色,指定领域比较薄弱:研究性学习基本空白;社会实践挖不出好课题; 5、活动伊始颇有兴趣,过程监控比较不力,结果,往往难以持续到底。 继续参加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还是在华福酒店,到三星级酒店听四形级的课。 早上听了一节,实验小学翁陵珊老师上的《春天在哪里》。 总体效果很好。 尽管有些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但瑕不掩瑜。没说的。 评课时,几位老师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第一点:关于要不要试教? 第二点:关于活动要紧扣主题——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紧扣主题,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三点:关于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围绕学生兴趣。 一、我不反对试教,但反对在同一班试教。共212 如果总是在同一班试教,学生的兴趣就都被磨没了。课的新鲜感都没了。 真要试教,请到其他班。 至少不要全班性的试教。 像今天的课,最好一组一组的单独“试教”——汇报排练。 二、 一个建议 县、各中心校在教研上宜抓点(确定重点学校)、抓项目(主攻某类课型)进行攻关,将各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摸索出来,寻求逐个突破。   =============================参考资料: 1、李建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新创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比例的6%--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地方和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划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2、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共212

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不足。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现将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纪律性强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配合支部的组织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我顺利转正,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给了我无限的信心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压力。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促进了我的进步。首先,我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一个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过程我想不会再一朝一夕。所以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尤其,在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再次提出了我的不足之处,这使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是要学,当然自己的努力是少不了的。我有信心明年总结的时候可以完全改正一些不足和缺点。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了,就应该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连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克服还谈什么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多次党员活动,配合当前的理论前沿,为自己补充新鲜血液。
 
  当然,加强理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作为新世纪的高等学府的学子,我很骄傲,当然压力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并不是很重,但是老师的宽松对我来说就像是无形的压力。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我不敢放松学习,希望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为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准备。所以,我从来不旷课,课上也是认真听讲,当然学习之余也应该劳逸结合。
 
  在今年学校的运动会上,我报名参加了舞蹈队的表演,从这次活动中,不但认识了不少同学,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交际能力的场所,增加了自己的群众基础。自己从这次活动中收获不少,就是从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只要有决心,没有做不到的事。
 
  三、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入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宽松,我刚开始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接的表现就是早上起床经常不叠被了。在一次学习马祖光院士的活动中,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一位院士有着如此节俭的生活,对一件事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完成,多么伟大的人格啊!这使我反省自己,连起码的生活礼仪都不注意,在关键时刻也许想注意都难了。从那一天起,我就再也没有不叠被,感觉自己从那时起,就有了生活原则,有了自我监督机制,每天都会想想今天还有什么没有干好,或是还有什么原定计划没有完成。我深刻地感到,一个好习惯一生受益。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8小时以外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 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xx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努力拓展教育时空,使学习与学校外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课程教材在开发时注意内容的引伸性,教育途径上想方设法与广播、电视、戏剧、报刊、图书、讲座等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链接。其次,本课程致力于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以及单一学习向综合学习的转变。?

②情境教学原理。情境包含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主观情境即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所创造的一种“亲、助、乐”的xx人际情境和“xx、智、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主动发展。客观情境是指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客观情境中,由于每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得到学习者经验背景的支持,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原理。因此,本教材力求弱化或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整合。其次,客观情境中的各种事件与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由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对事件和问题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情境,即新生出许多潜在的学习机会,使自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教学内部和进程就变固定不变的静态的教育载体为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有利于学生对整体世界的理解和把握,避免了简单地按顺序复现不同科目各个方面的信息碎片,造成知识专门化。可以说,情境教学原理使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

③探究教学原理。传统学校教育课程是以教师“告诉”的方式传递知识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我们并不否认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但这种教育方式所能传递的只是学问知识或者说科学知识。而相对于科学知识还有一种体验知识。体验知识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当学习者在以后遇到相似的对象与情景时,体验知识就会转化为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探究学习特别注重直接感受和经验的积累过程,即注重知识的体验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指定探究的步骤,形成探究的环境,为学生的的探究活动提供方便,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自主地发现,从而使学生在简单层次上成为“科学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学不到许多科学的“事实”,但他学会了探究的途径和方法,领会了一种探究精神,并体会到科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因此,本课程将体验知识纳入其中,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学问知识的能力。并且体验知识的纳入,也将弥补传统分科课程非人性化的不足,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特质。

④活动教学原理。人的知识结构是通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建立起来的,而活动(外部活动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就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联接点。因此活动教学努力增加学生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不断追踪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例如民族文化、人口发展、繁忙商务、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当活动课的选题范围不再受到传统学科体系局限的时候,它就自然而然地将课堂和学校的教育延伸到无限广阔的时空。而本课程也致力于加强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开放的教育时空中享受到丰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而且“活动”作为一个综合的“工作单元”,其多样的活动方式,也使活动者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全面地、健康和谐地发展。

⑤合作教学原理。本课程注尤其重结合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来,使需要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的实践活动得以开展。因为在合作教学中,儿童在自己发展的阶段还不能完成的任务(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可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到解决。其次,xx互敬互爱、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也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儿童内在的机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强烈的认识、创造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合作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成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团体经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与团队精神等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2、心理学原心理

①xx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所谓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学习成果有赖于学习者的主动介入以及丰富的教育环境的提供。所以(一)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运用上引发、保护、激励儿童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以此促进学习者的主动介入,促进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预定、分科的知识和按科目方式熟悉知识的组织型态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显然,这样的学习环境不能保证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相联系,不能保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发生际遇,也就不能保证与学习者发生交互作用。开放的学习环境,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学习方式、组织型态等等都应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取舍。开放的学习环境有除教师、教材、学生以外物质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多种因素构成,是一个不断与学习者发生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直接影响本课程的特色和价值取向。

②xx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学习的潜能和动力,并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设置一种有利于自由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本课程就致力于设置这样一种自由学习的情境,即为学生营造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多样的学习手段。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中,人是整体的人,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一次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即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整个的人着眼,将知、情、意、行的教育贯穿其中,融会贯通。即不仅要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情绪、情感、情操、态度、xx、信念、价值观的培养。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本课程的整体运作变纯粹的、工具性的灌输知识的操作活动为一种理想的、应然的对真理的追求,尊重人性,保护童心,崇尚自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

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观察学习,人类学习除直接学习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可以通过观察进行间接的学习。当然,观察学习不是对榜样的机械模仿,它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可以抽样出榜样行为的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因为这种观察学习随时随地在人们的相互接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因此本课程特别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使xx的行为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的知识与个性得到互补。其次,社会学习理论也促使我们大胆地把不同区域内的生活内容引进教材。尽管这些内容,学生没有切身体验的机会,但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通过文字的阅读,大量图片、录像的观察,以及模拟情境中的模仿,学生还是有兴趣和能力接受。这种观察与模仿对人的个性形成,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养成,道德品质和社会性行为的塑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xx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智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多元性。人的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交际智能、xx智能。这七种智能要素同等重要,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同等关注。而且,这七种智能应该统和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培育,而不能将智力目标在不同的时间内被分段而单一地提出,并按部就班地训练、强化、巩固。(二)差异性。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本课程充分保证学生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伙伴、程度上的自由选择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有意识地自我调整。其次,本课程引进了着眼于过程地多种评价方法,使教育在每个学习者身上得到最大成功。(三)实践性。智力不是上天赐予少数幸运着一种特殊的脑内物质,而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创造出有效产品地能力。因此,课程开发要注重实践性。(四)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因此,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让其充分施展一技之长,并以此带动其它智能要素地开发,促进其全面发展。

3、文化学原理

学校教育和环境文化。文化是人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同周围环境的斗争中,以及在他们的理论与实践中创造的成果。也就是说,文化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和社会历史背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根据地理区域分成了若干个板块,这种充分吸收“文化产生于特定环境”学说的划分不影响学习者对文化的整体感悟,相反,有利于历史纵深的推进。

xx地理解,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要使文化健康发展,教育就应塑造、养育内心和谐、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的人。其中自然环境长期被视作被征服的对象,破坏严重,使人类直接面临生存危机。我们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必须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对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由之路就是教育,根本途径是学校教育。于是,环境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了本课程重要的教育内容。

第三节 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体现了水平组织的原则。课程根据组织成完整的教学单元。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

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思想和思维的统和工程。

从课程目标的视点看,本课程的开发力求“全人化”,即从课程的内容到结构的编排,从问题窗口到解决问题的材料援助,力求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张扬、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学生精神底蕴的充实饱满、学生只能力的全面提升。

从课程设计的视点看,本课程的开发力求“全程化”,即课程设计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对学生而言,本课程不是接受的对象,而是开发、开创的对象。学生面对的不是既定的静态的课程“支持本”,而是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基础的,可以叠加、拆分、完善的学习体系。对于学习而言,本课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一种履历、一种经验、一种方式、一种导向。学习本课程不是为了占有它,而是为了感知它、享用它。

从课程定位的视点看,本课程的开发力求“全息化”,即课程所含的信息量,以及信息量的无穷大。本课程追求一定的学问知识,但更注重体验性知识,并且力图促进两者之间的依存与融合,努力实现学科知识在应用中的沟通与活化;追求事实性知识、但更重视方法性知识,并力图体现两者之间手段与目的、基础与升华的统整性。

第四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形成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在为学生构建社会化、生活化、活动化、主体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xx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义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责任心、共生心,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

(1)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地域面貌和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获得积极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7)培养学生使用学习工具、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8)对人类的起源充满好奇,关心人的生理、心理xx,提高学生对人类生活、生命和心理的理解力。

(9)对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如神奇的中草药、海市蜃楼,循环往复的食物链等充满好奇,并具有探究的欲望。领悟到这些大自然之谜和人类对大自然之谜的不懈探求构成了大自然的永恒魅力。

(10)热爱大自然,努力拓宽渠道、创造机会领略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向往绿色生活。

(11)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视作生命,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的自然事物,能领略到来自动植物的xx、情感、幽默、思想……

(12)初步感知各种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的美学特征,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13)了解并积极关注现实中的各种环境问题问题,身体力行,把保护环境的承诺付诸行动,并积极作好环保宣传。

2、阶段目标

中段(3-4年级):

(1)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关系、生活常识、健康的休闲方式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能力。

(2)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的地域风情和习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和人间亲情,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xx情趣。

(3)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发展历史、现代生活常识、文化艺术活动和人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人类自身

(4)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的积极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5)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文本、超文本学习工具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6)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xx、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学习生活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9)培养学生初步的计划活动和组织管理能力。

(5-6)年级:

(1)使学生感受祖国的地域风貌和传统习俗,体验民族风情,社会家庭生活和人间亲情。

(2)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发展历史、现代生活常识、文化艺术活动和人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人类自身。

(3)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xx、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5)使学生具有初步地活动计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具有初步地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6)初步培养学生地成果意识、质量意识。

(7)使学生初步理解祖国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的美学特征,体味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情趣,关心人的心理和生命的xx,提高学生对人类生活、生命和心理的理解力。

(8)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人格。

(9)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

(10)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看问题,并活用知识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1)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

(12)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1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策划学习活动、主题论证、调查取材、分析判断和活动总结的能力。

(14)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经营和广告知识,生活安全知识、身心保健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经济活动能力和生活xx能力。

(15)使学生关心社会历史现状,关心文化活动,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民情,初步形成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课程内容

生命之源

人类的起源;

恐龙的足迹;

人与自然;

人与灾害;

人体的xx;

人口与家庭;

主题活动示例(专题与思路型;问题与材料型;窗口与例示型;板块与路径型)

自然风光

黄土xx;

茫茫沙漠;

圣洁xx;

绿色草原;

神秘xx;

烟雨水乡;

迷人xx;

主题活动示例(专题与思路型;问题与材料型;窗口与例示型;板块与路径型)

自然xx

循环往复的食物链;

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神奇天然的中草药;

主题活动示例(专题与思路型;问题与材料型;窗口与例示型;板块与路径型)

动物植物

动植物的语言;

动植物的xx;

动植物的幽默;

动植物的品质;

动植物的自我保护;

动植物的情感天地;

主题活动示例(专题与思路型;问题与材料型;窗口与例示型;板块与路径型)

环境污染

暴?走?黄?xx;

“楼兰王国”失踪之谜

“渴”望未来?

天下“酸雨”

“水墨xx”——?

还?一片洁净的天空

第六节 教学实施意见

1、关于于教学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

(1)在教学的内容组合方面,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地域风情和办学特色,围绕“绿色”主题,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在落实公共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重点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的内容能够掀起学生的思想浪花、xx和完善学生的性格、xx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力求多姿多彩。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xx式、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匹配指导教师和教学媒体,灵活应变学习的组织结构和学习的场所,为达成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3)在教学时间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xx课时量,中段和高段每xx1---2课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般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学校课程教学的年、月,结合社区事业活动和学校的例行教育活动,确定本课程的集中教学时间和分散教学时间。集中教学时间主要用来计划、交流、展示、评价。

2、关于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意把握三个要点:①目标集中而明确,并具有高于学科教学的学习难度,防止课程教学的低水平徘徊,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流失;②尽可能安排学生体验生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③体现教学弹性,以做一日xx撞一天xx现场调节,确保教学活性,防止“满打满算”。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重视争取三个支持:①争取学生的信念和情感支持,以便开掘学习者的个体潜能;②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学校教师群体的支持,以形成教学的合力;③注重警告学习资料的支持,充分享用教材里的学习支持库,同时,努力发掘和xx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以丰富学习资料,提高学习的价值。

3、关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强化六个结合,即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本地环境与异地环境相结合、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相结合、显性成果与隐性收获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

4、关于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研究

本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为了确保课程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一方面要启用“精兵”来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主动培训教学骨干,努力使师资水平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强将”来主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使之成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窗口。

根据本课程教学的特点,学校要把教学管理的重点落在课前计划(年计划、月计划和xx计划)、课内实施和课后评价上面。同时,学校要积极为课程的教学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启动校校互动、班班互动、组组互动、人人互动,确立课程教学的研究专题,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出“点子”、多搭“台子”,以充分开掘课程教学的生命活力。

【篇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转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草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国家将谋求建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各地区、各学校要谋求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1、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具体而言,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三)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学校的管理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组织区域性的、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

【篇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水——生命之源》教学设计

汤头沟中学 齐九龙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水——人类生存的生命线,生命的摇篮。但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不经意间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水。这个系列活动就以人类生命的源泉——水为活动对象,设计了查询、讨论、交流、活动、延伸等活动。根据八年级学生特点,努力做到教育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并尝试与语文、信息技术、数学、物理、音乐、美术、地理等学科整合,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研究性学习,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设想

针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确立三个主题:爱水,节水,亲水。从爱水谈起,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影片,家庭用水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对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算一算,节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感性地认识节水,制定家庭节水计划。最后让学生开展亲水游戏,画节水宣传画,写节水广告等。

组织形式:(1)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2)与家长一起活动。  

实践形式:(1)收集资料和信息;(2)研究、实践和亲历感受;(3)小组交流和合作;(4)宣传与反思  

三、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讨论、计算、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主动学习,找到自信,掌握一定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四、活动流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为期一个月:

第一阶段:(9月1日——9月9日)开题仪式;学生搜集资料(文献、上网)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及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对资料进行汇总。     

第二阶段:(9月10日——9月19日)学生调查了解家庭、学校用水情况,(设计调查表),汇总如何节约用水。

第三阶段:(9月20日——9月26日)实地考察:了解观察有哪些水浪费和污染情况。

第四阶段:(9月27日——9月30日)成果展示与交流。

五、活动重点

   ①、通过调查、观察、交流、询问等各种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对水进行研究,特别关注水资源的缺乏和浪费。

   ②、通过学生自主地学习,小组间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深入探究。

六、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发动阶段

此阶段在2011年9月1日之前(即8月22日开学至8月31日),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讲解,让学生走进、了解综合实践这门全新的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计划,并制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的活动方案。(附表1)

(二)、开题仪式

利用2011年9月1日八年级综合实践课,八年级的全体师生齐聚一堂,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水——生命之源。”

划分活动小组,共划分为四个活动小组:(附表2)

求知小组,组长:班长王欢、彭雪彬;

探索小组,组长:学习委员刘新宇、徐欣欣;

“SOS”小组,组长:安全委员刘自强、王爽;

创新小组,组长:宣传委员邴新雪、李雪彬。

(三)、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资料搜集,了解水。

1、明确任务

求知小组,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

探索小组,了解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SOS”小组,了解生活中水的浪费情况。

创新小组,了解生活中的用水情况。

2、阶段性汇报

分组汇报每一个小组的搜集的资料。

教师总结导出第一个主题“爱水世界”

主题一:爱水世界(主题班会)

(1)、准备活动:

   ①、老师拿出三盆花,其中两盆绿油油,另一盆是枯花,请学生观察这两盆花的差异情形。

②、请学生说出这三盆花差异之处,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2)、小结发言:

   ①、老师归纳学生发言结果。

  ②、讨论:

学生想想:如果学校停水一天对自己及班级、学校造成的影响。

分组讨论如果全世界都没有水了,那么整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

(3)、影片观看 

《地球水资源》,了解自来水,地下水,海水,河水等知识。

(4)、知识测试:(附表3)

通过测试,请同学们多多关心地球,了解更多正确的环保用水资讯,小小动作大节约。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对于地球上的水资源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了水对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下一个阶段的调查、了解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第二阶段:调查了解家庭、学校用水情况,认识节水的重要性

☆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附表4)

求知小组,调查家庭用水情况。

探索小组,调查学校用水情况。

“SOS”小组,调查家庭的用水量情况。

创新小组,调查学校的用水量情况。

主题二、节水世界(主题班会)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情况。
    (1)、汇报家庭用水情况。
    (2)、汇报学校用水情况的了解。
    (3)、计算:家庭、学校每月用水大约有多少。
2、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前两个小组讨论学校用水及省水的方法。
    (2)、后两个小组讨论家庭用水及省水的方法。
    (3)、完成表格“节水生活考评”(附表5)

(4)、各组推出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5)、老师归纳学生发言结果。

3、为家庭、学校提出节水建议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附表6)

 ☆ 教师总结,节水方式参考如下:

(1)、家中使用节水装置。

(2)、刷牙时,使用漱口杯,而不让水龙头的水一直流。

(3)、洗手或洗脸时,不把水龙头一直开着。

(4)、把洗手、洗脸的水用水桶装起来浇花或拖地。

(5)、家中洗米或洗菜的水用容器收集,再拿来利用于其他地方。

(6)、洗澡时用淋浴,而不用盆浴。    

(7)、脏衣服等到量比较多时,才用洗衣机洗。

(8)、用手洗衣服时,不把水龙头一直开着。

(9)、睡觉前检查所有水龙头是否关紧。

(10)、看到水龙头故障或有地方漏水,必须马上通知家长或老师。

(11)、提醒家人及同学节约用水。

通过本阶段的调研、实践与汇总同学们对于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情况有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协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珍惜水资源的信心,为下一个阶段的实地考察、调研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第三阶段:实地考察:了解观察有哪些水浪费和污染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家庭、学校实地调查了解对水的浪费和污染情况。(附表7)

1、小组任务

求知小组,调查家庭的浪费水情况。

探索小组,调查学校的浪费水情况。

“SOS”小组,调查家庭或所在的村子的水污染情况。

创新小组,调查学校或单位的水污染情况。

2、小组汇报

各个小组汇报调查的结果及所收集的照片资料。

3、召开主题班会:“爱护水资源”。

4、为自己的家乡节水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走进家庭进行节水宣传。

完成建设性意见表。(附表8)

通过本阶段的实践与考察,培养了学生小组间合作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

主题三、亲水世界(主题班会)

1、搜集“水”的成语及“写水”的文章。(课下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成语和文章。

2、宣传卡片设计

(1)、师生归纳惜水观念及用法。

(2)、师生共同制定实践节约用水的规定。

(3)、鼓励学生设计节约用水宣传卡片。

(4)、出好第二期板报和墙报。

3、召开“亲水世界”主题班会,进行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2)、评选本次活动中的优胜小组、优胜个人、优胜成果。

七、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活动评价

1、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2)、小组成员互评 (3)、小组互评(4)、家长评 (5)、师生互评

2、评价方法

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附表9)

(二)、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到2011年9月30日顺利地完成了,回顾本次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我做以下的总结与反思:

1、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以下科学的学习方法。①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激发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②自主体验。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发展。③实践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分析,在实践中体现创新精神。

这种教与学的过程,能更好地使我们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情感与态度的熏陶,完成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目标。

2、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活动的过程中,就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学校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等各方面有待提高,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②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的各种资源有待开发解决;③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我们来说是新课程,没有更多的、现成的方案可以给我们参考,一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去探索,修正与完善,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螺旋上升,我有信心把综合实践课程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

八、活动整档存档阶段

1、学生成长档案整理。

2、活动过程及评价表整理。

附表1

“水——生命之源”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

时间:9月1日——9月30日 课时:约20课时

月 份

阶段

日 期

课时

安排

活动内容

八月份

准备阶段

22日—31日

2~3课时

学习、了解综合实践这门课程,划分实践小组。

第一

阶段

9月1日

1课时

定主题,开题仪式,制方案。

9月2日—8日

约3~5课时

搜集、整理进行调查。

9月9日

1课时

资料汇总会,主题班会。

第二

阶段

9月10日—18日

约4~6课时

调查、了解用水情况。

9月19日

1课时

结果整理、总结,主题班会。

第三

阶段

9月20日—25日

约3~5课时

小组实地调研。

9月26日

1课时

小组汇总,总结,主题班会。

第四

阶段

9月27日—29日

约3课时

亲水世界,搜集整理,汇总,制作节水各类标志。

9月30日

2课时

总结,展示成果主题班会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附表2:活动小组

组名

组长

组员

求知小组

王欢 、彭雪彬

李鋆垚 陈 浩 杨亚吉

张健美 王非凡 杨国亮

张建新 赵伟争 鲍立山

探索小组

刘新宇、徐欣欣

王洪涛 张重阳 由立满

张伟峰 吴中旭 刘亚东

吴 楠 刘新民 杨毅臣

张明雪

SOS小组

刘自强、王爽

杨 磊 刘金萍 张新洋张 静 张雨杰 岳奇秀曹 雪 王 超 张洪涛

创新小组

邴新雪、李雪彬

刘文艳 刘思佳 徐佳帅

赵新颖 曹欢欢 李宇婷

郝红艳 刘红丽 张丽丽

附表3:知识问答

1、人类生存之三大要素除了阳光、空气还有什么?

          (A) 水    (B) 土壤    (C) 维他命

2、水分占人体的重量比为多少?
          (A)约 50-60%    (B) 约 40-50%    (C) 约 60~70%
3、地球表面积有多少被水覆盖?
          (A) 70%。  (B) 80%。  (C) 60%。

4、联合国预测 21 世纪人类可能为何而战?
          (A) 为水而战  (B)为粮食而战    (C)为能源而战。
5、地球上可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所有水的百分比?
          (A) 0.5%    (B) 1%    (C) 0.75%。
6、你知道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那一种用水量最大?
         (A)农业用水    (B)工业用水    (C)民生用水。
7、你认为那一种洗车方式较为省水?
         (A)以水桶方式装水擦拭 (B)用自动洗车机器冲洗 (C)用水管接水冲洗。
8、洗油膩碗盘您知道有那些节约用水方式?
         (A)先用餐巾纸巾擦拭后再清洗(B)用热水直接冲  (C)用大量的洗洁精。
     9、我们用的淡水是从哪里来的?
         (A)河或湖。    (B)来自海洋。
   10、人可以没有水而活多久?
         (A)一天 (B)    一个星期    (C)二个星期
    11、您知道世界水资源日是那一天?
         (A)4 月 22 日    (B)3 月 20 日    (C)3 月 22 日

附表4:调查了解家庭、学校用水情况表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组

调查目的

调查情况

使

每月用

水数量

周围情况

考查结论

附表5:节约用水生活考评:
           班级:        姓名:         小组:
1、我每天用的水:

我今天喝水,我喝了 杯。
    水量大约是:我通常使用的杯子,容量是 。我总共喝了 的水。
    水的来源是:我喝的水是从 来的。
    我的省水之道是:            。
2、 我每天用的水:

我每次洗手,大约用去 的水。我总共洗手用去了 的水。我今天洗手洗了 次。
    水量大约是:我通常使用的杯子,容量是 。我总共喝了 的水。
    水的来源是:我洗手的水是从 来的。
    我的省水之道是:洗手的水,有 的水我拿去当作 用了。我省了_______的水。
3、 我每天用的水:

我今天上厕所,冲了 次的水。
    水量大约是:我们每次冲马桶      约要 的水。我的总冲水量是 。
    水的来源是:我冲马桶的水是从 来的。
    我的省水之道是:

 4、 我每天用的水:

我每次洗澡、洗头。
    水量大约是:我洗澡、洗头大约要 的水。
    水的来源是:我洗澡、洗头的水是从 来的。
    我的省水之道是: 。

附表6:节水建议表

班级: 组长: 填写人:

组 别

节水建议

家庭方面

学校方面

备 注

附表7:了解、观察水浪费和污染情况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组

调查目的

调查情况

周围情况

考查结论

附表8:为节约用水提建设性意见

组别

建设性意见

附表9: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总结评价表

组名

主题

完成时间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负责人

设计的预期效果

实际取得的成果

小组分配给我的任务

我的完成情况及方法

指导

教师评

家长评

备注

【篇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高里中心学校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热 爱 东 坡 文 化 弘 扬 东 坡 文 化

宜兴市东坡中学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东坡中学在1938年创办以来,尽管数易其址,但“真诚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没有变。解放前,就读在这所学校的学子们,如今遍布海内外,有成就有名望者为数众多,如今虽已白发苍苍,但回忆起那段初中校园经历,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半个世纪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往来不断。尤其是近年来几届同学先后返乡聚会,创办同学会期刊,他们念及母校之恩,几次三番,满腔热情助学助刊和写稿撰文、来校讲演……究其重要原因,与蜀山东坡书院和苏轼其人其事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无关系。因此,带领学生对东坡文化资源进行调查访问、整合探究,是极具意义的工作。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立志成为“四有”新人,有利于纯化一方社会风气。

由此可知,在本次活动中,东坡文化的内涵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⑴东坡中学文化;⑵蜀山东坡书院文化;⑶东坡先生其人其事。而第一方面与第二、三方面应是子母关系。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感受其魅力所在,发挥其育德育才的独特功能;

2、指导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文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分析处理问题的多种能力;

3、形成同学间互相合作探究的氛围,培养具有时代性的团队精神;

4、经过整理筛选,结集成册,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5、为今后校史的编写积累一定的资料。

二、课程内容与级段分工:

(一)开展该项活动的时间:2003年上半年(即第一个学期);

(二)参与该项活动的年级: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

(三)内容及其分工:

1、初一年级:参与东坡中学文化的的搜集整理与探究。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A、东坡中学的历史沿革,突出“真诚刚毅,自强不息”的校训对形成老坡中良好校风学风的重要意义。领略老校友年轻时奋发有为、退休后老而弥坚的精神风貌;

B、老校友几次大的返乡返校聚会的情况搜集,按时序排列,其中包括以助学帮困为宗旨的“阳光工程”的创建经过等;

C、老校友中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如潘曾锡(新华社驻香港分社原副社长、我国船泊专家)、范虹昆(中华职大原副校长)、范保文(南师大资深教授、著名画家)、鲍岳成(兰州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谈中歧(宜兴市优秀文化工作者、同学会期刊《蜀麓情》主编、关心母校的主要热心人、联络人之一)。每篇写成300 — 500字不等。

这一内容之所以安排在初一年级,是因为这方面资料的搜集比较容易,从老校友的同学会期刊《东坡缘》(三、四届)、《蜀麓情》(五、六届)和本校校刊《东坡园》以及相关《宜兴日报》、老校友捐赠书籍中就可以查找得到,就是老校友代表人物主要事迹的整理撰写,由于资料丰富,应该不成问题。

2、初二年级:参与东坡书院文化和苏轼生平事迹及代表作的搜集整理与探究。主要内容为:

(1)东坡书院文化:

A、院落的建筑布局平面示意图:表明总体长宽和主要建筑物的尺寸(米);

B、主要碑匾的名称、置立书写的时间和作者等,(以朝代为序);

C、“东坡草堂”(宋)——“东坡祠堂”(明)——“东坡书院”(清)的历史沿革;

D、苏轼与东坡书院的轶事。

E、日本友人佐藤房雄几番来访的主要情况。

(2)苏轼生平事迹及代表作:

F、生平事迹:简洁明了,突出主要之点 ,即任途坎坷,仍心情旷达不避现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美称,在宜期间如何行善积德之事,无须繁杂蔓伸;

G、代表作:诗词各5首,文章3 ~ 4篇。

这一内容比起东坡中学文化的搜集要困难一些,所让初二年级来做。有关课程资料一由教师提供;二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资料学生手头就有,垂手可到,有些可到书店购买或上网查找(学校微机房)。初二学生应该具备这些能力。

三、组织管理、内容安排及其实施过程:

(一)组织管理网络:

1、考评组成员:朱耀华(校长)、吴开荣(副校长)、芮卫军(教导主任)、袁洪发(村书记)、范进荣(村书记)、佘岗明(家长代表)、王国良(家长代表)。

2、课程指导小组:

A、两个年级的任课老师:周留伟(初二)、吴兵华(初一)。

B、各班班主任老师:初二5位,初一6位,计11人。

3、具体分工:

A、吴开荣:主管两个级段的协调工作,兼管初一级段的具体施行;

B、芮卫军:主管初二级段的具体施行;

C、周留伟、吴兵华具体布置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任务,保证落实到位;

D、各班主任:主要负责外出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兼做课程内容的指导工作。

(二)各时段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

两个级段的活动均从下学期三月份开始(每两周活动一次),到五月中旬结束,后面再用二周时间在各年级各班上交资料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整理和筛选,印刷并装订成册。

初 一 年 级 活 动 安 排 表

月份

序号

内容

地点

调查访问对象及资料

活动形式

3

1

A(具体内容见上面,下同)

教室

《蜀麓情》、《东坡缘》、校刊等

分工查阅

2

整理A

教室

《蜀麓情》、《东坡缘》、校刊等

分工查阅

4

3

B、C

教室

《蜀麓情》、《东坡缘》、校刊方志等

分工查阅

4

B、C

老校友家

谈中歧、施全生、周曼心、葛刚复

社会调查

5

5

整理B、C

教室

任课老师作指导

交流合作

初 二 年 级 活 动 安 排 表

月份

序号

内容

地点

调查访问对象及资料

活动形式

3

1

A、B、C(具体内容见上面,下同)

东坡书院

宜兴、本镇方志、关于苏轼相关资料

社会实践

2

整理A、B、C

教室

任课老师作指导

交流合作

4

3

D、E

东坡小学

伍仲何老师等

社会调查

4

整理D、E

教室

任课老师作指导

交流合作

5

5

F、G

教室

方志、古籍、课本

上网查找

(三)实施过程:

●组织发动阶段:(2003年2月底)

分别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课程指导小组和各班班长、组长会议,并下发实施方案。

●具体操作阶段:(2003年3月上旬--5月中旬)具体内容见如上安排表中,以下为工作要点:

1、时间安排:由于参与活动的为两个年级,为了避免相互影响而产生不良效果,所以,活动时间应当交叉开来,不同时进行。就是同一年级,也分为两段进行为好,这样,便于任课老师集中精力,作必要的指导,以提高时间利用率,有关的资料也能周转调用。校内的活动每次为2—3课时,外出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延长,一般在下午进行,上一周应及早作好安排。

2、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每班为50人左右的实际,可分为4—5小组。每小组人数若太少了,有的组里因学生能力相对较弱而难以搞起来——没有了领头羊。为保证一开始上课就进入正常状态,任课老师可以先把任务交代给各个班主任乃至各班班长。须找的材料都应充分准备好。有时一个活动要完成的任务较多,例如初一年级活动中,要整理写作几位老校友的事迹来,就有必要细分到每个小组里,明确×组写××老校友,基础相对好的小组可分派写2位,该小组以拆成两半为宜 ,这样分工合作,才有完成好任务的可能。各小组完成后,及时作全班性交流,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效度。

3、班主任的具体职责:

(1)负责每次工作的组织工作,维持好本班学生的活动秩序;做好每次活动情况记载(见附表一)

(2)指导各小组开展活动,解答有关疑难问题;

(3)组织全班性活动;

(4)与任课老师一起评定学生的等第。

4、任课老师的具体职责:

(1)做好各次活动的准备工作,细化活动内容,及早告知各班主任和学生要做的相关事情;

(2)活动中巡回指导,与班主任一起进行工作,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3)负责各班各小组每次活动的优、良、中、差等第的评定;

(4)负责把各小组每次活动所整理好的材料 — 作业,交至考评小组备查。

5、教导处、后勤处的具体职责:

教导处的职责:

(1)及早安排好各级各班的活动课务;

(2)学校所提供资料、表格等的点数与分发;

(3)有关活动资料的整理存档。

后勤处的职责:

(1)有关活动事宜的联系与接洽;

(2)有关活动资料的复印等。

●总结评价阶段:(2003年5月中旬--下旬)

1、中旬:活动结束后,各班班长做好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材料上交班主任;

2、中旬:班主任与指导老师一起对学生作出评价,并整理好活动资料上交教导处;

3、下旬:学校对各班作出评价,整合筛选各班上交资料,结集付印成册,以全面反映学校这一活动的具体成果;

4、下旬: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对活动的成果作出评价,并召开总结表彰会议。

四、课外探究:

根据初一、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准,活动之余,为鼓励学生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探究性活动,可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要求角度小、立意新,勇于发表自已的观点。这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是极为有利的。通过上阶段的实践活动,他们一定也有不少的感受需要表达。

对初一学生可作这样一些指导:

1、范虹昆老校友身患癌症,几次三番关心贫寒学子给我的启发;

2、“吃苦是一种财富”— 范保文教授的话;

3、我羡慕老校友的同窗情。

对初二学生可作这样一些指导:

1、“橘颂”断碑的启示;

2、我读《后赤壁赋》的一点感受;

3、蜀山为何昔盛今衰?

4、我看“似蜀堂”书法的妙处。

五、考核评价:(见附表二、三)

1、评价等第:分为优、良、中、差四等;

2、评价的方法做到三个结合:

A、自评与小组评相结合。在整个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自已给自已打等第,小组长给自已小组打等第,促使学生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回顾与反思,也体现了一种民主精神。任课老师与班主任一起磋商,给每小组每位学生打等第。

B、平时考评与终端考评相结合。前后五次分项活动,根据每位学生的纪律秩序、参与程度,由小组长也以等第的形式作好记载,作为终端考评的依据,以体现出学生活动表现的全面性。

C、学校与社会、家庭考评相结合。学校领导对各班的活动成果作出结论,并予以公布,表彰先进。再由学校书面邀请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对经过整理筛选的汇总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做,也使社会和家庭对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更多地给予理解和支持,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3、考评的程序: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一起考评 — 校领导小组考评 — 社会和家庭考评。

4、激励性考评:凡学生写出较有见地的小论文,可考虑在等第后打“★”。有几篇加几个星号。

吴开荣执笔

联系电话:(0510)7431355 7432058

电子信箱:zx-dsdp@163.com

高里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第____次记录表(一)

初_______( )班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参加人数

主要内容

参 加 活动

小组长姓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活动

内容

主要

过程

活动

结果

高里中心学校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二)

初_____( )班 学生姓名__________ 组长姓名_______

序号

评价内容

自评

小组

1

五次活动参加次数

2

服从分工与合作情况

3

查找和整理等是否有效及时

4

加星情况:写出较高质量的体会文章或探究性文章

评语:

指导老师_________

班 主 任_________

注:等第为优、良、中、差四等,“自评”与“小组评”栏1-3打等第,4栏里打星号(有几篇加几个星号)。

高里中心学校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三)

初_____( )班 指导老师__________ 班主任______

序号

评 价 内 容

班级自评

1

五次活动全班学生出勤情况

2

各个小组的学生是否协调配合

3

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程度

4

活动材料的整理成册情况

5

学生较高质量体会文章或探究性文章篇数 篇

学 校 评

负责人签字:

家 长 评

代表签字:

社 区 评

代表签字:

注:“班级自评”与综合等第均为优、良、中、差四等。

方案设计思路:

本方案除开头部分谈及课程的由来、意义和范围之外,下面分列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级段分工、组织管理和内容安排及其实施过程、课外探究、考核评价。总的是按课程的时间程序进行设计的,但又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些灵活处理。从有利于操作入手,分条目以文字表述为主,配之以表格。评价性的三张表则附于方案后面。为使每个角色在活动中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以期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方案从细处作了如下的考虑:

1、单独分条。如二、四、五这三个方面即是。其情形又同中有异。其一,因为该课程分东坡中学文化、东坡书院文化和东坡先生其人其事三块内容,参与者涉及到初一、初二两个级段的学生,故放在顺序之二为好;其二,“课外探究”不属课堂学习范围,也就单列出来,安排在“实施过程”之后了;其三,“考核评价”尽管在“实施过程”里面有所提及,但只是限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方面,没有就等第、方法、程序等作出要求,放在一起讲又嫌繁杂不清而影响操作。

2、在不同处对同一内容作粗略说明和详细说明。这种情形在本方案中主要分布在“课程内容、职责分工和考核评价”之中。表述时尽量注意前后照应,各有侧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采用列表法。其好处在于一目了然,克服文字表达的困难,也节省了篇幅。如“初一初二年级活动安排表”中,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形式等,看起来十分清楚。

4、对某些不易安排的内容则见缝插针。这在第二方面:课程内容与级段分工中就比较明显。如东坡书院平面示意图和主要碑匾置立的时间等具体要求便是。当然,其他有的内容在具体实施时无疑还须细化明确,但在这里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就顺便交代了也是好事。

在这次新课改东风的推动下,充分利用好我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整合探究,完全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综合课程的实施,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必定会遇到困难的。我们这一校本特色的内容,涉及三方面,打算一学期里完成,因此由两个年级来合作是比较适当的。只要全体师生求真务实,紧密配合,相信一定会收到育德育才的效果。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