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浅谈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改革

浅谈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改革

发布时间: 2022-11-04 16:00:33

《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是我校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解剖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药理学》《疾病概要》等学科整合后的课程名称。笔者根据我校07级、08级药剂课改实验班开展《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对中职药剂专业设置《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有助于药用医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是改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的有效尝试。

一、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医药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目前,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稳定增长,医药营销类人才需求很大。因此,需要加强中职药剂专业医学课程的改革,适应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所涉及的各学科以往均以独立课程设置,可供选择的教材种类不多,所需教学时数较多,且课程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存在前后脱节、内容重复且偏多难懂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明显不能适应现在医药营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在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应当认真反思,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根据学校发展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改变以往“强调学科本位以及课程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对相关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努力提高课程的综合化水平,以生为本进行教学,探索《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整合优化。

2,有利于中职药剂专业医学课程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传统医学课程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专业课程门类多,各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重复过多,脱节和遗漏现象严重,未形成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现今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的更新,将促进医学教育课程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课程的设立将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合理化、内容的综合化及形势的多样化,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对为中职药剂专业开设的药用医学课程进行研究、整合,加强《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自身建设,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3,有利于学校办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药剂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秉承“面向市场、提升质量、强化能力、严格管理”的办学理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对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

1,《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号)

关于专业课程改革,《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第9条指出:在对大类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我国医学教育一直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培养医科学生,对于药剂专业开设的医学课程,也是借鉴此种教学模式。针对该课程模式的弊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型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工作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药理与治疗和预防等多种综合,淡化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对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改革

1,对《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内容的建构过程中,秉持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社区常见疾病用药指导及疾病预防为目的的指导思想。通过社会调研,对学生今后所涉及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对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强调课程的整体功能,寻找学科间横向知识的关联,使课程结构得到优化,将传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药理学》《疾病概要》等学科内容有机组合,以此为主体,融入《病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等内容,优化整合形成《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加强医学与药学知识的相互衔接,提高学生用药指导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共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是绪论;模块二是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药物基础知识4个项目:模块三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线索的社区常见疾病知识,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与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五官科疾病、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等12个项目,分别介绍社区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用药指导及预防。

在课程建设中,编制了《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的课程标准及《常见病用药指导》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积极开发整合课程中的实训项目,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实训能够掌握社区常见疾病用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提供相关医学咨询与服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提倡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提高教学效率,在《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多种提高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渗入到课堂内外,让学生用中学,学以致用。

例如:在对07药剂课改班学生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导能力训练活动中,以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案例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实训,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都分配了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导的不同学习主题,由组长组织本组的主题学习,并将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总结,每组派人汇报本组的主题内容,与其他组进行知识分享,每组成员负责解答和讨论与本组主题相关的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提供一份上呼吸道感染的案例,提出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由于事先的自主学习准备。学生有话可说,即便考试成绩较差、被认为是差生的同学也能出色发挥。

②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活动的首要问题是选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课前分配题目,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分工下,针对题目开展资料收集、资料加工、制作PPT、课堂上知识分享等活动。如肿瘤患者的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信息收集能力、表达能力、用药咨询的专业能力等。

3,对《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对于《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进行教学评价时,摒弃学校通常的3:3:4(平时:期中:期末)的评价模式,改为2:2:24进行评价,即期中:期末:技能:主题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小组长、小组成员及自我。通过评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展示风采的热情,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地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