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高职院校“中外建筑史”课程协同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中外建筑史”课程协同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 2022-11-06 18:15:08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中教学重点不突出、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核心建筑史观缺失等问题,总结该课程基础性、理论性、系统性等教学特点,进而明确其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安排等方面探讨“中外建筑史”课程的协同教学法及其改革思路。

关键词 中外建筑史 协同教学法 教学安排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3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the focus of teaching is not prominent, conflic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lack of core architectural view of history in 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al History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mmarize the basic theory and systematic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reform, then clearly the focu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arrangements in order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course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reform ideas.

Key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al History; coope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arrange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1 中外建筑史教學特点与问题

1.1 中外建筑史教学特点

中外建筑史课程包含“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等多个模块的内容,涉及面宽,跨越时间长。因此,中外建筑史的教学一直存在着系统性、丰富性的要求,体现着专业必修课程的特点。

此外,中外建筑史课程的教学,作为从理论与历史的阅读中认识建筑的语言,形成学生对于功能、空间、形式、秩序、文脉和建构等建筑语汇的深层认识,通常开设于建筑学相关专业的低年级,因此,中外建筑史课程又具备基础性、理论性的要求,体现着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特点。

1.2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正是由于中外建筑史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教学特色和需要,与学时短、低年级教学对象为主的现实教学矛盾,在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实际学时不匹配。专科阶段中外建筑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建筑设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外建筑史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涉及到中西方历史、社会、宗教、艺术、建筑技术等诸多内容,对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认知建筑、提高建筑设计能力,形成正确的建筑史观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课程学时有限,一般为48学时,有时压缩至36学时,因此课堂教学只能涉及建筑历史的基本脉络,不可能深层次剖析形成这些建造活动与建筑成就的社会背景因素。由此,在授课时,教师大多以教材为主,按建筑历史发展的概况、建筑特征作简单的分析,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学生难以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2)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上的冲突。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建筑学专科教育则侧重应用型知识的教授,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1]。我校在中外建筑史课程的学时安排上,共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24。中外建筑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时间跨度大,同时又表现出非常强的理论性。在学时的安排上,极其有限的理论学时,难以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而实践学时占了总学时的一半,对于刚进入专业学习的专科低年级学生,往往难以安排设计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进行一些建筑特点的理解。

(3)教学重点不突出。为了照顾到建筑历史的全面性、系统性,把涉及到中西方历史、社会、宗教、美术、建筑技术等诸多方面,内容纷繁而多样的知识容纳在有限的学时内,使课程失去了重点,让学生难以把握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4)核心建筑史观缺失。本文认为,在高职教育基础阶段,过分强调职业教育特征,并不是完善的教学思路。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下,中外建筑史课程中体现的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过分强调,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建筑史观和职业素养。

2 协同思维下的中外建筑史教学思路

2.1 教学目标

针对上述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所产生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高职教育的要求,首先应明确“中外建筑史”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掌握什么能力。在教学目标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显然,培养有较深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立足点。由此,本文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划分为三个部分,从建筑理论的学习,到设计方法的掌握,最后形成建筑史观:

(1)解读历史:阅读中西方由古至今建筑历史的发展、建造活动、建筑思想等各方面的成就,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宗教、文化、技术等影响因素。

(2)认知建筑: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典型特征,深层认识功能、空间、形式等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和设计手法。

(3)建立史观:建立关于建筑历史与传统关系的基本观念,学习建筑历史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继承、发展、创新。

2.2 与设计课程的关系

“中外建筑史”作为建筑设计专业重要的理论课程,起着基础知识积累和拓展相关知识领域的作用,应尽量略先于设计课程的教学。同时,对于相对比较注重实践的高职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的选择,应尽量做到与设计课程任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并且对设计课程有借鉴的意义。

2.3 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作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在统一制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不同专业课程的学时和教学重点,明确中外建筑史的教学内容,简化与其他课程相关内容的联系,特别是建筑概论,从而建立体系健全的专业教学体系。而实践部分的教学,紧密联系相关平行课程,例如“建筑模型制作”、“建筑结构”、“建筑辅助设计”等。

3 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3.1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基于协同教学的方法,首先应明确“中外建筑史”课程的自身的教学体系和教学重点。“中外建筑史”课程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都城建设实例”、“明清北京故宫的布局特征”等内容。结合教材,笔者梳理的关于课程体系及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

3.2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

建筑学学习的过程是“欣赏—模仿—实践”的认知过程,因此,建筑类课程的教学安排应尊重这一学习规律,充分考虑理论学习、案例设计学习和实践学习三者的关系。[2]

针对高职教育建筑设计专业的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很难在教学中实现这一学习规律。因此,在协同教学法中,应注重联系其他设计类的课程设计,实现建筑学学习的完整性。笔者建议,在设计类课程中穿插4-6周的专题设计,要求将建筑史所学到的结果(设计手法),直接运用到设计课程作业上,实现结果的可持续性和课程间的有效链接。例如,“中外建筑史”可以设置作业“大师作品分析”,要求学生就某一位大师的作品作设计手法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直接运用到“居住建筑设计”课程的别墅设计上。

3.3 教学过程与具体方法

基于“解读历史—认知建筑—建立史观”的教学目标,及协同合作的教学思维,笔者建议,在教学安排上应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所长,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穿插应用(表2),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案例剖析与互动教学。中外建筑史属于理论课程,教学过程难免枯燥,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或邀请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案例,彼此分享自己的意见,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2)注重实地考察与感受教学。感受的教育方法就是改變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无意的去学习,靠平时的日积月累的经验使得学生的记忆更加的深刻。[3]

即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建筑案例,可结合对地方性历史建筑(群)的参观、测绘、二次设计等手段进行现场教学。例如,通过对岭南私家园林的考察,加深同学们对中国古建筑及园林景观精华的理解,增强审美能力,提升设计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组织纪律性,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如前文所言,在协同合作教学思维下,中外建筑史的教学重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实现教学成果的可持续性和课程间的有效联系,做到专业教学的循序渐进。

4 结语

“解读历史—认知建筑—建立史观”是高职院校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的最终要求。本文提出的协同合作教学思维,即是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的梳理,明确中外建筑史的教学重点,合理安排相关专业课程间的协同关系,达到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岳华.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18-121.

[2] 张赫,卜雪旸,高畅.“场地设计”的教学体系与整体性教学法研究[J].中国建筑教育,2015.12:79-82.

[3] 张军,张舒.从“理论”到“感受”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16.39(1):76-8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