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

发布时间: 2021-11-11 18:29:38

《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述了呼兰河这个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祖父,家院的荒凉等几个方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呼兰河传阅读笔记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1

学完了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应该给学生找到《呼兰河传》来看看。可是学校的图书室没有,那就上网查查吧。所幸网上有一些节选。那就打印下来吧!

也许是被她浅显流畅的文字所吸引,也许是被后花园里的景象所打动,手里拿着稿子竟然放不下来,一口气看完了。

那个后花园,萧红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的荒凉的后花园,不知是否是陪伴她童年的真实的天地;那些蜂儿蝶儿蛐蛐儿,是否仍在不知疲倦地舞着唱着。这七分的真实三分的飘渺,在萧红的心中,该是用什么样的彩丝带编织成的裂帛。那些蘸着她的脏手印的大个馒头,那只被罩着眼睛拉磨的毛驴,无不象陈年的米酒,发酵着她久远而凄凉的回忆。她的回忆是寂寞而凄凉的。我能想象她在大门前写作时,一定时时停下笔来,望着眼前的一棵。。大榆树发呆,思绪早已飞过树间的叶子,飞往辛酸的童年。童年里,有跳大绳时人们的热闹的欢呼,有观河灯时壮观的场面,有人们对掉进泥坑子的猪的嬉笑怒骂,还有人们对"李永chunyao店"的你称我道。惟独没有一个贴心的伙伴,没有。眼泪不觉就掉下来了,稿纸上顿时湿了一大片。伙伴,稍稍称职一点儿的是祖父,这后花园里唯一开放芬芳花朵的玫瑰,唯一结出甜美果实的樱桃树,给了童年的她以全世界的温情与爱,也给了她幼稚的心灵以美丽善良的憧憬,虽然她长大以后经常不懂得别人的快乐。那个在我脑海中回旋多次的老祖父,我一直未能幻想出他的模样,他应有着长长的胡须,可以让我任意编织花样的胡须。温情,这带着远古回忆色彩的词眼儿,仅在祖父出场的时刻到来。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发生在这个世界,却都在我的世界之外。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2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所著。它正如著名作家茅盾所说:“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以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口气,写成了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小说。

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讲胡家的团圆媳妇。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才十二岁。她的婆婆很会持家,对家里的家禽家畜很是爱惜,对鸡鸭猪狗都舍不得打,怕打了猪不长肉,怕打了鸡不生蛋。。。。。。唯独对小团圆媳妇,却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场骂三场,还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结果,打出病来,也不去大夫那儿治病,迷信地东家要个偏方,西家讨个秘方,把团圆媳妇放热水里热昏,再用冷水浇醒。如此这般折腾了许多次,活生生地把这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折磨致死,人财两空。

从这个故事里,我不仅读到了一个生活在公婆打骂下的童养媳悲惨的命运,更认识到那个时代女子低下的地位。书里说到,当地男人打妻子的时候,都会理直气壮地说道:“娘娘(庙会上的子孙娘娘)还得害怕老爷(子孙娘娘的丈夫)打呢,何况你一个长舌妇!”可见,男人打妻子,婆婆打媳妇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连明媒正娶的女子都难逃脱被打骂的命运,更何况一个地位卑微,甚至可以说半是媳妇,半是佣人的童养媳。

其实,即使小团圆媳妇没有被折磨死,她也会和那个年代大部分女子一样,默默地为别人走完一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何去何从。被三从四德绑架了人生观的女孩子,一生只知道完成三件事:出嫁,生子,持家。她们的一生,仅仅是服从,仅仅是一个附属品:从父,从夫,从子。即使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也往往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名字。她们的姓就是她们的标识。父姓上冠以夫姓,便伴随她们的一生,直至刻在墓碑上,留下一点她们曾经来过的痕迹。

从“____氏”,我们无从得知她是谁,有着怎样的音容笑貌,只能看到两个家族的联姻。她们代表的不是自己,只是一个代号,一个附属品,一个婚姻证明。在时代的限制下,她们只知道自己是某某的女儿,是某某的妻子,是某某的母亲。她们并不知道她们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我”—— 作为一个“人”的真正自我。

正因为没有自我意识,她们不知道自身的尊严,当然也无法认识自身的价值,只能在打骂歧视下,或痛苦或麻木地走到人生尽头。书中还提到,有些媳妇不堪忍受婆家的暴力或冷遇,回娘家诉苦,可是母亲却告诉她这是“命”。

这些年纪轻轻的女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悲哀甚至痛苦的“命”。有些人实在不堪忍受,只能轻生以求解脱。所以,生在那个时代的小团圆媳妇,她的命运注定是一场悲剧。

我特别关注这个章节,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到今年年底,我也是十二岁。

幸运的是,我生在一个民主而开明的时代:
男女社会地位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拥有自由的意志,怀有独特的梦想,所以我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认为这样才是正确的。人生而平等。既不应该有地位,职业的歧视,也不应该有性别的歧视。在我们周围,优秀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各领风骚;
我们放眼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精英各有千秋。性别,本不存在“谁比谁优秀”或“谁比谁差”的问题。无论男女,作为“人”,不仅有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更需要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同样十二岁的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大千世界里行万里路,在梦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在梦想着诺贝尔的荣耀。我深深地同情同龄的小团圆媳妇,为她叹息,为她流泪,也为自己庆幸命运的恩宠。

千年前,《木兰辞》 用委婉诙谐的方式向男性世界宣告:“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千年后,我们迎来了男女平等的环境。既然有幸降生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名女生,我会更加自信自强,展现自己的风采,发掘自己的潜能,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活出自主的人生!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3

我以前觉得看书非常的没有意思,总爱看漫画书,所以就忽视了文字书,不过在上一周的时候,妈妈拿出这本书来看,从早上看到晚上,有一次,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悄悄地走到了跟前,拿起那本书,撒腿就跑,看看这本书有多么大的魔力,会吸引人的注意。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磨坊里上演的冯歪嘴子的爱情童话,冯歪嘴子是作者在童年记忆里所热爱的一个人物。”勤恳忠厚、爱妻晓得冯歪嘴子在他所看过的模仿里与赶车老板的女儿王大姑娘私自结婚生子,成了小城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但他从不被人鄙视所左右,和老婆孩子亲亲热热地过日子。

一双黑大绒的云子团,是亲手做的。或者就在他们的本城和本乡里有一个出名的染缸房,于是送了两批白布去,吩咐他好好的加细的染着,一批是白底染蓝花,一批是蓝底染白花。蓝底染得是刘海戏金蟾,白底染的是蝴蝶闹莲花。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在原来城市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了,平平凡凡的过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无忧无虑,是我们最向往的一种生活了。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4

《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凉等几个方面。《呼兰河传》这本书对于人们的封建传统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此书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害死。小团圆媳妇刚来时健康活跃,但是她的婆婆不停地打骂她,在她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小团圆媳妇“病”了,“好心”的邻居们都来帮忙,希望小团圆媳妇好起来,但是人们愚昧的思想却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在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虽然没有呈现在书面上明确的评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乡人们的愚昧的讽刺和批评。

虽然作者严厉的批评了故乡人们的愚昧,但是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人们始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思念。

书中还描写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和祖父一起的欢乐时光。作者小时候,要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我(作者)和祖父在后院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我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温暖与满足。祖父对我宽容,和我玩耍,教我学诗,表现了祖父对我极大的爱护。在祖父那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文中刻画了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这些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回忆中,有着留恋,有着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传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和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告诉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召唤真情与温暖。

呼兰河传阅读笔记5

逛书店,在书架推荐的书目中,看见了一本我熟悉的书,那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书的封面是土黄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画片。而我家中藏有的这本书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张作者的小照,忧郁的眼晴看着前方。

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年龄还小,对于书中表达的深层次的悲哀无所体会,只觉得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动搞笑。慢慢长大,再次阅读萧红的时候,却从她那字里行间读出了淡然的忧伤。《呼河兰传》由几节故事组成,看似这些故事是零

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线索,但文章始终带着细腻的抒情。她用一种很散淡的语言来描述荒凉,“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种笔调就像有人给她写的传记中说到的那样:这个人的手臂里有内伤,伤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给扁鹊看,也已经变色。但是她倒背着双手。她到门外面去,她说天凉,说风大,说橡树的红色叶子落了满地。

萧红的一生是很不幸的,虽然她被鲁迅认为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躯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难:社会的、民族的和性别的;
精神的和肉体的。她在临终时的留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都正因我是个女生。”令人心酸。印像中萧红总是在路上漂泊,在战火纷飞中从中国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国最南方的城市,她总是在行走,而在行走的路上,过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风景。

《呼兰河传》写作的时刻跨度很大,在“七七”抗战爆发时开始酝酿,“八?6?1一三”上海抗战失败后开始动笔写作,直到1940年12月才在香港完成。而这个时期几乎是萧红一生不幸的缩影,她在疾病中还因战乱颠沛流离;
在感情是中深泥淖。她虽被开除出“祖籍”,故乡也早沦于敌手,但人总是会有一种思返的心理,尤其在对前路深感茫然的时候,这样的想法愈发的强烈。

从《呼兰河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深深地感觉到当时的萧红是孤独、寂寞的。她曾对老朋友白朗这样说:“未来的远景已摆在我的面前,我将孤寂、忧郁以终生!”她渴望着从现实的重负中解脱,而这种解脱恰恰是难以做到的,于是,她便想留守着一方童稚年代的美丽的土地,幻想着远离喧嚣的宁静。

但是,作者小时候对于荒凉的记忆像是深深的烙印,存于她的思想中。因此整部小说的基调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那一段是她写的跳大神:“跳到了夜静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个性凄凉,寡妇能够落泪,鳏夫就起来彷徨。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途的人在夜里拆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在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人世间,再多的繁花胜景,终了也难以逃脱最后的凄凉。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悲哀。

那里的人们似乎都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但是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联。眼花了,就不看;
耳聋了,就不听;
牙掉了,就吞;
走不动了,就瘫着。”“病,人吃五粮,谁不生病呢?”死了,哭一场,埋了之后,活着的仍旧过日子。该吃饭,吃饭;
该睡觉,睡觉。”小说描绘的日子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过去是怎样来的,未来又会怎样样,生或死,都是自然的规律,该发生的事就那么平静而自然地发生了,有什么是不该发生的事呢?人们麻木地生活着,一天又是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笔下后园的小倭瓜是不是还在年复一年地开着小黄花,但我却知道,岁月能够流逝,人会变老,而有些记忆却永远都不会走远。于是我开始向往,向往着去那片黑土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时空的流转,也许,在此刻与未来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知道,风景向远方。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