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范文(通用5篇)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范文(通用5篇)

发布时间: 2021-10-29 17:58:15

技术服务是技术市场的主要经营方式和范围。是指拥有技术的一方为另一方解决某一特定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进行非常规性的计算、设计、测量、分析、安装、调试,以及提供技术信息、改进工艺流程、进行技术诊断、检验检测等服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5篇

第1篇: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合同编号:

技术服务合同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填 写 说 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适用于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委托人或共同受托人。

四、本合同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补充协议,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明“无”等字样。

六、如有必要,可另行签订保密协议。

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方(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受托方(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就[ ]项目(“项目”)进行[ ]的专项技术服务,并支付相应的技术服务报酬。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合同,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 甲方委托乙方进行技术服务的内容如下:

1.1技术服务的目标:[ ]。

1.2技术服务的内容:[ ]。

1.3技术服务的方式:[ ]。

第二条 乙方应按下列要求完成技术服务工作:

2.1技术服务地点:[ ]。

2.2技术服务期限:[ ]。

2.3技术服务进度:[ ]。

2.4技术服务质量要求:[ ]。

2.5技术服务质量期限要求:[ ]。

第三条 为保证乙方有效进行技术服务工作,甲方应当向乙方提供下列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3.1提供技术资料:[ ]。

3.2提供工作条件:[ ]。

3.3其他配合协作事项:[ ]。

3.4甲方提供上述技术资料、工作条件和配合协作事项的时间及方式:[ ]。

第四条 甲方向乙方支付技术服务报酬及支付方式为:

4.1技术服务费总额:人民币大写[ ]元,小写[ ]元。该等费用已包括乙方履行本合同的全部报酬和所需的全部费用。除另有约定外,甲方无需就本合同项下委托事项向乙方支付上述费用之外的任何其他费用。

4.2甲方凭乙方开具的相应金额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支付技术服务费,并按以下第[ ]种方式向乙方付款:

(1)一次性支付

乙方完成技术服务工作并经甲方验收合格后[ ]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技术服务费。

(2)分期支付

甲方分期向乙方支付技术服务费:[ ]。

4.3乙方银行账户信息如下:

开户行:[ ]

银行地址:[ ]

户名:[ ]

账号:[ ]

4.4若根据本合同约定乙方应当支付违约金和/或承担赔偿责任,则甲方有权从上述任何一笔付款中直接扣除相应金额。

第五条 保密

5.1乙方对甲方所提供的所有资料以及在本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甲方及其关联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资料、客户信息等资料和信息(统称“保密资料”)负有保密义务。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不得将保密资料的部分或全部用于本合同约定事项以外的其他用途。乙方有义务对保密资料采取不低于对其本身商业秘密所采取的保护手段予以保护。乙方可仅为本合同目的向其内部有知悉保密资料必要的雇员披露保密资料,但同时须指示其雇员遵守本条规定的保密及不披露义务。

5.2乙方仅得为履行本合同之目的对保密资料进行复制。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如软硬盘、图纸、彩样、照片、菲林、光盘等)留存保密资料。乙方应当在完成委托事项或本合同终止或解除时将保密资料原件全部返还甲方,并销毁所有复制件。乙方应当妥善保管保密资料,并对保密资料在乙方期间发生的被盗、泄露或其他有损保密资料保密性的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因此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负责赔偿。

5.3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本条对保密资料的限制不适用。当保密资料:

(1)并非乙方的过错而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

(2)已通过该方的有关记录证明是由乙方独立开发的。

(3)由乙方从没有违反对甲方的保密义务的人合法取得的。或

(4)法律要求乙方披露的,但乙方应在合理的时间提前通知甲方,使其得以采取其认为必要的保护措施。

5.4如乙方违反本合同关于保密的约定,乙方应赔偿因此而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5.5本保密条款自保密资料提供或披露之日起至本合同终止或解除后[ ]年内持续有效。

第六条 本合同的变更必须由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提出变更合同权利与义务的书面请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书面请求后[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逾期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 ]。

第七条 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项目部分或全部服务工作转由第三人承担。

第八条 双方确定以下列标准和方式对乙方的技术服务工作成果进行验收:

8.1乙方完成技术服务工作的形式:[ ]。

8.2技术服务工作成果的验收标准:[ ]。

8.3技术服务工作成果的验收方法:[ ]。

8.4验收的时间和地点:[ ]。

第九条 侵权处理

9.1乙方应当保证,其依本合同为甲方提供技术服务过程中和/或其为甲方提供的服务成果不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有人提出法律或行政程序(合称“侵权指控”),声称甲方侵犯了其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乙方应当负责解决,并赔偿甲方就此所承担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侵权指控中所产生的诉讼费用、合理的律师费用、调查费用、和解金额或生效法律文书中规定的赔偿金额。

9.2如果在侵权指控的审理过程中有关机关禁止甲方继续使用技术服务成果的部分或全部,乙方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之一:

(1)使甲方重新免费获得使用上述技术服务成果的权利,或

(2)免费更换或改造上述技术服务成果,使甲方不受上述禁令限制继续使用技术服务成果。

(3)其它使甲方对技术服务成果拥有合法使用权,或其它弥补甲方受损利益、实现合同目的的合理方式。

乙方采取上述措施不能免除乙方就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的义务。

第十条 项目服务成果的权利归属

10.1双方确定,乙方所完成的服务成果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权和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10.2双方确定,甲方利用乙方的服务成果所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权和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第十一条 双方确定,乙方在向甲方提供服务过程中,根据甲方要求,为甲方指定的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11.1技术指导和培训内容:[ ]。

11.2地点和方式:[ ]。

11.3费用及支付方式:[ ]。

第十二条 违约责任

12.1双方确定,任何一方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均构成违约。违约方应赔偿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12.2乙方未能按本合同约定按期提供技术服务的,每逾期[ ]日,乙方应当按照技术服务费总额的[ ]%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如违约金数额累计达到技术服务费总额的[ ]%时,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乙方仍应支付上述违约金、退还甲方已支付款项并按照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计付利息,同时赔偿甲方的相应损失。

12.3乙方提供技术服务不符合本合同要求的,乙方应当按照甲方要求更正和修改,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费用。同时,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乙方应当退还甲方已支付款项并按照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计付利息,并赔偿甲方的相应损失。

第十三条 双方确定,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指定[ ]为甲方项目联系人,乙方指定[ ]为乙方项目联系人。

一方变更项目联系人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未及时通知并影响本合同履行或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四条 双方确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本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可以解除本合同:

14.1发生不可抗力。

14.2[ ]。

第十五条 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

15.1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5.2所有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将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则任何一方均可采取下述第[ ]种争议解决方式:

(1)将该争议提交[ ]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在[ ]进行。仲裁语言为中文。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2)向[ ]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15.3仲裁或诉讼进行过程中,双方将继续履行本合同未涉仲裁或诉讼的其它部分。

第十六条 双方确定,本合同及相关附件中所涉及的有关名词和技术术语,其定义和解释如下:

16.1“不可抗力”: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战争以及其它本合同各方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或不能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

16.2[ ]。

第十七条 与履行本合同有关的下列技术文件,经双方以[ ]方式确认后,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17.1技术背景资料:[ ]。

17.2可行性论证报告:[ ]。

17.3技术评价报告:[ ]。

17.4技术标准和规范:[ ]。

17.5原始设计和工艺文件:[ ]。

17.6其他:[ ]。

第十八条 双方约定本合同其他相关事项为:

18.1任何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本合同的签订及其内容。甲方向其关联公司透露的,不在此限。

18.2任何与本合同相关但未在本合同中明确规定的事项将由双方另行友好协商解决。对本合同做出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应为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盖章后成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本合同与其补充合同或补充协议冲突时,以补充合同或补充协议为准。

18.3未得到对方的书面许可,一方均不得以广告或在公共场合使用或摹仿对方的商业名称、商标、图案、服务标志、符号、代码、型号或缩写,任何一方均不得声称对对方的商业名称、商标、图案、服务标志、符号、代码、型号或缩写拥有所有权。

18.4本合同的任何内容不应被视为或解释为双方之间具有合资、合伙、代理关系。

18.5本合同替代此前双方所有关于本合同事项的口头或书面的纪要、备忘录、合同和协议。

18.6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通知都必须按照本合同中的地址,以书面信函形式或双方确认的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进行。采用信函形式的应使用挂号信或者具有良好信誉的特快专递送达如使用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通知日期即为通讯发出日期,如使用挂号信件或特快专递,通知日期即为邮件寄出日期并以邮戳为准。

第十九条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 ]份,甲方执[ ]份,乙方执[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条 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若附件与合同正文有任何不一致,以合同正文为准。

本合同附件为:

附件:

补充附页

经友好协商,对本合同条款补充、修改如下: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表(签字): 或授权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印花税票粘贴处:

(以下由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填写)

合同登记编号:

1.申请登记人:

2.登记材料:(1)

(2)

(3)

3.合同类型:

4.合同交易额:

5.技术交易额:

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印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第2篇: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14.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6.选择宽窄度适宜的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1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

  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

  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四、导尿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

  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6.插入气囊导尿管后向气囊内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8.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生结晶和感染。

  9.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10.指导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11.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

  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

  五、胃肠减压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留置胃管,持续抽出胃内容物,达到减压。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胃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患者鼻腔是否通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是否有以往插管的经验,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

  4.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插入的长度。

  5.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胃管。

  6.昏迷患者应先将其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7.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8.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9.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10.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受压、脱出等,保持有效减压状态。

  11.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12.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1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14.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相关的问题。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

  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保持有效胃肠减压。

  六、鼻饲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灌入流质液体,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鼻饲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鼻腔是否通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以往是否有插胃管的经历;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和进食需求。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和鼻饲时机。

  4.如需插胃管先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插入的长度。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昏迷患者应先将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5.鼻饲前了解上一次鼻饲时间、进食量,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以及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6.鼻饲前后用温开水20毫升冲洗管道,防止管道堵塞。

  7.缓慢灌注鼻饲液,温度38℃-40℃。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8.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

  9.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

  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

  七、灌肠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实施不同治疗需要的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

  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6.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

  7.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8.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

  9.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根据灌肠目的保持适当时间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10.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

  11.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达到各种灌肠治疗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八、氧气吸入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

  九、雾化吸入疗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

  2.遵医嘱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

  3.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

  4.告知患者治疗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5.调节适宜的雾量,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

  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十、血糖监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测量患者血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目的,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状况。

  3.确认血糖仪的型号与试纸型号一致,正确安装采血针,确认监测血糖的时间(如空腹、餐后2小时等)。

  4.确认患者手指消毒剂干透后实施采血,采血量充足,应使试纸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5.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1-2分钟。

  6.将结果告知患者/家属,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7.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应轮换,并指导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结果准确。

  十一、口服给药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如有疑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给药。

  3.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严格遵循查对制度,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5.协助患者服药,为鼻饲患者给药时,应当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6.若患者因故暂不能服药,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

  7.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暂不服用并及时通知医师。

  8.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帮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十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化疗和毒性药物应在安全的环境下配置。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输液目的及输注药物名称,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协助采取舒适体位。

  4.选择合适的静脉。老年、长期卧床、手术患者避免选择下肢浅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5.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速度。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强调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6.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及有无输液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对于特殊药物、特殊患者应密切巡视。

  7.拔除输液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3-5分钟左右,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输血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告知患者输血  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并保留输血装置和血袋。

  4.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5.血制品应在产品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

  6.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输血时,血液制品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7.输血完毕,贮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时。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妥善处理。

  十四、静脉留置针技术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2.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评估患者病情、治疗、用药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血管状况。

  4.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管及护理,标明穿刺日期、时间并签名。

  5.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6.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7.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8.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五、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十六、静脉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

  4.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6.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必要时使用微量注射泵。

  7.静脉注射过程中,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严防药液渗漏,观察病情变化。

  8.拔针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3-5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七、肌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

  6.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7.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8.根据药物的性质,掌握推注药物速度。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八、皮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

  3.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与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

  4.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5.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离开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

  8.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或腕带、门诊病历醒目标记,并将结果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九、皮下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二十、物理降温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安全地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

  2.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嘱患者在高热期间摄入足够的水分。

  4.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

  5.实施物理降温时应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6.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7.半小时后复测患者体温,并及时记录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交接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

  二十一、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充分吸出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如有义齿应取出。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2、咳嗽能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7.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

  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充分吸出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分钟,如呼吸道被痰液堵塞、窒息,应立即吸痰。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8.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三、心电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动态评价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

  2.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3.正确选择导联,设置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4.嘱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8.嘱患者电极片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9.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10.停用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规范。

  二十四、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年龄、病情、心功能等情况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的合作程度、输注通路的通畅情况及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4.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5.妥善固定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设定参数。 6.随时查看指示灯状态。

  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规范。

将文章“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转发至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网让更多网友分享。

第3篇: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第三章分级护理要点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展开护理工作。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三条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第十四条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五条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六条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七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第四章质量管理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行为规,严格执行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疾病护理常规,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时调查分析,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第二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指导原则子2009年7月1日施行

分级护理制度

一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病人入院后由医师参照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分级护理原则,下医嘱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三护士根据医嘱做好床头分级护理标识:特级护理为棕色,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无标识

四严格遵照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护理要点和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标准对病人实施护理

五由医院护理三级质控网络成员负责检查考核分级护理工作质量。

一特级护理

1)晨间护理1整理床单位2面部清洁和梳头3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1整理床单位2面部清洁3口腔护理4会阴护理5足部护理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2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3压疮预防及护理

5)排泄护理1失禁护理2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3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1协助更衣需要时

2床上洗头1次/周

3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二一级护理A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同特级护理

B患者生活部分自理

1)晨间护理1整理床单位2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2)晚间护理1协助面部清洁2协助会阴护理3协助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2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3压疮预防及护理

5)排泄护理1失禁护理2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3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1协助更衣2协助洗头3协助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三二级护理A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同一级护理B

B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1)整理床单位1次/日

2)患者安全管理

四三级护理同二级护理B

第4篇: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1.服务级别及响应方式

在系统建设中我部门将提供优良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一旦系统出现硬件、软件、网络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本部门提供以小时和工作日为单位的响应服务。

2.服务范围

硬件设备:包括把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

软件维护:包括把软件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所有软件应用

网 络:诊断与排查网络故障与优化网络

3.服务方式

员工碰到任何问题,可先通过电话与专人联系,寻求技术支持。

电话——员工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7:00期间获得电话支持;

远程拨入——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拨入,远程检查你的系统,以便更快捷的解决问题。

现场——如果有些问题不能通过电话或远程拨入解决,我部门将派遣经验丰富的网络工程师,到现场为您服务。

4.紧急程度

A级——严重,系统无法使用

B级——紧急,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C级——一般,有问题但不太严重

5.服务级别

服务级别分为:一级、二级

6.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根据我部门所提供的不同服务级别来确定,具体见下:

一级服务:响应紧急程度A,B级

电话支持:7*24,指的是员工每周7天,从周一至周日,8小时工作时间内外 (0点至24点),每天24小时可要求我部门提供服务。

现场支持:我部门接到服务请求经过确诊后,工程师2小时之内到达现场进行维

修;直至原主机恢复到正常状态。

非工作时间远程支持: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拨入,远程检查你的系统,以便更快捷的解决问题。非工作时间(如:深夜,周末与节假日等)如遇本地主机系统崩溃或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我部门将立即通知供应商实施现场支持。

二级服务:响应紧急程度C级

电话支持:5*8,指的是员工每周5天,从周一至周五,8小时工作时间以内(早8点至下午5点),每天8小时可要求我部门提供服务。

远程拨入——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拨入,远程检查你的系统,以便更快捷的解决问题。

现场支持:我部门接到服务请求经过确诊后,工程师4小时之内到达员工现场进行维

修;直至原主机恢复到正常状态。

7.每年度一次的技术支持总结

通过对员工请求和相应服务跟踪报告的分析,总结技术支持的工作效率和问题提高技术支持的水平和质量,总结员工在使用设备与系统时发现的问题和需求,返回给技术部门;使我们提供给员工的设备更能符合员工的要求。

8. 技术顾问服务

如果电话服务,远程拨入服务和现场支持等标准服务仍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部门还专门为您提供技术顾问服务。针对您的具体情况,我部门会联系各软件与系统服务商售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您提供技术顾问,技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

9.服务级别,问题紧急程度,服务方式和响应时间的关系

第5篇: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7.用过的体温计应消毒。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11.发现有脉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搏。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14.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并计数。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16.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1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四、导尿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能够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导尿目的、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6.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8.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9.嘱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10.嘱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11.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
五、胃肠减压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置胃管,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胃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是否通畅,以及患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是否有以往插管的经验。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4.准确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⑴由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⑵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成人45-55厘米,儿童14-18厘米)。5.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胃管。6.昏迷患者应先将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腔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7.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8.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9.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10.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11.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12.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1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14.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问题。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保持有效胃肠减压。
六、灌肠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有无烦躁、焦虑、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6.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持10-2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7.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嘱患者尽量坚持到有强烈的便意感。8.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9.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10.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11.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12.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患者排空大便及肠道内积气,无并发症发生。
七、氧气吸入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的重要性,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
3.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⑴鼻导管或鼻塞:适用于低流量吸氧、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⑵ 面罩:①普通面罩:适用于高流量吸氧,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②储氧面罩:可以提供较高的吸氧浓度。③Venturi(文丘里)面罩:可以提供控制性氧治疗。
⑶ 氧气帐或头罩:主要适用于儿童。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患者的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八、雾化吸人疗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告知患者治疗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4.按雾化吸入的目的和要求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5.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九、血糖监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测量患者血糖,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目的,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状况。3.确认血糖仪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正确安装采血针,确认监测血糖的时间(如空腹、餐后2小时等)。4.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采血量充足,应使试纸试区完全变成红色。5.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1-2分钟。6.将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并通知医师。7.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应轮换,并指导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结果准确。

十、口服给药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如有疑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给药。3.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严格遵循查对制度,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5.协助患者服药,为鼻饲患者给药时,应当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6.若患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7.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不可以服用。8.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帮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十一、密闭式输液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3.选择合适的静脉。老年、长期卧床、手术患者避免选择下肢浅静脉穿4.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5.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配制化疗和毒性药物时应在安全的环境下配置。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调节输液速度。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速度,嘱患者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及有无输液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对于特殊药物、特殊患者应密切巡视。8.拔除输液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十二、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输血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4.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5.血制品应在产品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6.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7.输血完毕,贮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时。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妥善处理。
十三、静脉留置针技术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评估患者病情、治疗、用药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血管状况。4.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管及护理。5.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6.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7.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四、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十五、静脉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4.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必要时使用微量注射泵。7.静脉注射过程中,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严防药液渗漏,观察病情变化。
8.拔针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六、肌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6.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7.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七、皮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与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5.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远离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8.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阳性者,应标记,并将结果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八、皮下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6.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九、物理降温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安全地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2.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3.嘱患者在高热期间摄入足够的水分。4.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5.实施物理降温时应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6.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7.记录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交接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

二十、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如有义齿应取出。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2、咳嗽能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 7.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间歇3-5分钟。 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5.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分钟。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8.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二、心电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动态评价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2.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3.正确选择导联,设置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4.嘱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异常情况。8.嘱患者电极片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9.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10.停用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规范。

二十三、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年龄、病情、心功能等情况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的合作程度、输注通路的通畅情况及有无药物配伍禁忌。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4.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5.妥善固定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设定参数。6.随时查看工作状态指示灯。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规范。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