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六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六篇】

发布时间: 2021-11-04 22:08:02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6篇

第一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 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 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区域战略协调机制和区域政策协调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要研究优化区域要素总体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其特点是统筹性强、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适合基本实现现代化。

(5)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四五”规划将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培训服务,提高救济、低保、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一、新旧动能转换

“十三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发育期,“十四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革期。

二、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十四五”时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研究的重中之重,实现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跨越式转变,需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地方“十四五”时期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遵循。

五、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城市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审视制度安排,创新制度设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六、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使经济发展更均衡、更持续。

七、创新驱动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端于“十二五”时期、壮大于“十三五”时期的“双创”,无疑将继续影响“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八、人口与社会发展

随着新成长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从向“人口红利”要效益转变为向“人才红利”要效益,“人才红利”潜力有待充分挖掘,是“十四五”时期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九、社会建设补短板

积极探索实践切合本地实际的民生发展模式,着力解决精准扶贫、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文化体育服务、人口发展、生态环境等基本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

十、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十四五”时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三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五年规划”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政策蓝图,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自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已经发布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21-2025年将要如何走,重点有哪些?分析师指出,从此次会议看,“十四五”规划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 增进人民福祉

李克强在主持上述会议时指出,要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分析师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是增加群众收入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一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数据,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个月新增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此外,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有所增加。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对表示,在防风险主基调下,“十四五”规划应把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也需要对当前的稳就业政策进行一些修正。

  汪德华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就业指标是一体两面。过去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逻辑是“GDP增长目标—能实现多少就业”,未来应遵循“就业目标—应有多少GDP增长”的逻辑。在“十四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应优先确定就业目标,再确定GDP指标;同时将促进就业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优先于GDP的指标。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在3月15日十三届二次会议的会上,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包括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定额税收减免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等一揽子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

  汪德华表示,中国就业扶持政策非常丰富,但总体上处于碎片化状态,撒胡椒面式的就业专项扶持政策只能在众多符合条件的对象中选择性支持,力度太小,政策激励效果也未有科学评估。未来可考虑在深入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现有就业补助政策体系。

看点二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李克强表示,应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一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指出,在国企改革上,“十四五”规划制定中要更加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

  她表示,首先应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切实转变直接管理的监管理念,更多依托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更多依靠公司章程和法人治理结构、更多采取行使股东权和发挥董事作用等手段履行出资人职责,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其次,要从主要采取行政化管理手段转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克服行政化思维,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行权方式,坚持放管结合,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更好地把监管要求转化为股东意志,体现到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

  周丽莎建议,中国应制定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整体协同推进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投资,通过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强化主业管理、核定非主业投资比例等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表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相当于继续完善市场机制,同时廓清政府干预范围。政府要继续转变职能,由干预向服务转变,有助于全社会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国内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激活民营经济与外商投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日前在“第五届中国法商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应当放在着力提升法治化水平方面,着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法商思维,加强法商管理的政策体制和社会环境。他认为,要遵从“政府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企业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进一步从法律角度划清政府权力边界和企业权力边界,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的空间,为企业的投资经营创造更加稳定、更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看点三 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针对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李克强提出,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付一夫在采访中表示,可以预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是“十四五”规划制定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中国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持续完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付一夫说。

  他还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尤其要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

第四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4.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快数字化发展。

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16.畅通国内大循环。

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8.全面促进消费。

19.拓展投资空间。

六、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22.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2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5.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7.深化农村改革。

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十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39.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4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4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4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49.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50.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5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5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十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53.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54.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十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55.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56.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5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8.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59.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6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第五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全面解读十四五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4.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快数字化发展。

  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16.畅通国内大循环。

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8.全面促进消费。

  19.拓展投资空间。

  六、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0.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22.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2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5.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7.深化农村改革。

  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十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9.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4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4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49.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50.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5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5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十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53.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54.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十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55.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56.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5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8.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59.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6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第六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2.加快数字化发展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

3.拓展投资空间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

4.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6.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7.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8.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9.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0.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