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创新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大学区内涵发展

创新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大学区内涵发展

发布时间: 2022-10-20 14:15:08

均衡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真正的均衡不仅是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跟进,更应该是教育观念、办学思想、特色发展、内涵建设的融合共进。为促进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均衡发展,西五大学区充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引领、互动、共享、提高”为大学区建设主题词,以科学制定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建设输出学区理念的“三个联动梯队”——领导管理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学科教师团队为发展核心,在师资建设、区域教研、德育建设、文化创建等方面积极探索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优势引领、校际联动、共同发展,努力实现学区管理高效率、人才培养高规格、文化建设高品质,全面促进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攀升。

一、西五大学区发展现状

2010年,为顺应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按南关区教育局学区划分,西五小学与区域内的兴盛小学、东长小学、回族小学、北大小学、自强小学、富裕小学(村小),组建成西五大学区,成为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开发、文化创建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有效促进了学区各校教育水平的联动发展与提升。学区现有118个教学班,学生4299人,教师344人,其中省级骨干18人、市级骨干28人、区级骨干60人。值得欣喜的是,大学区校长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工作踏实肯干、积极进取,能够快速融入学区的发展与建设中,积极出谋划策,携手共进。2011年6月,在“长春市南关区大学区现场会”上,西五大学区的教育展台、学区长论坛,得到了吉林省教育厅孙鹤娟副厅长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誉。2011年12月,西五大学区在长春市大学区工作检查评估中,以详实的基础材料及学区建设特色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被评为“长春市先进大学区”。

二、西五大学区发展定位

为了实现学区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立足实际,审视现在,着眼未来,对大学区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定位。

工作目标:强化师资、优势共享、内涵拉动、合作共赢。

工作思路:建立制度保障、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优势引领、校际多元合作、缩短质量差距。

措施保障:出台《大学区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区本教研、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文化创建、课程开发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

预期效果: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搭建活动平台,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学区教研常抓不懈,重质量、提水平;学区队伍建设多措并举,重优化、促发展;学区德育建设丰富生动,重过程、求实效;学区文化创建独树一帜,重特色、成体系,不断深化大学区“交流、合作、发展、共赢”的发展理念。

三、西五大学区一体化管理的实效探索

(一)建设校长团队,决策先行,提升一体化管理

大学区校长团队是大学区的核心力量,是引领学区成员校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指挥者和学区理念的践行者。为了深化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我们组建了由龙头校校长任大学区学区长、成员校一把校长任副学区长、成员校副校级领导为成员的大学区领导组织机构,明确大学区三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职能,制定学区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学区的各项工作。

在校长团队建设中,首先从发挥“学区长”作用做起。学区长积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凝聚大学区校长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合作交流,产生“1+1﹥2”的管理效能。其次,建设大学区“领导团队”。把每个领导从“个人——要求式”的行为转变为“团队——自愿式”行为,把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办学思想、打造学区核心精神转变为“领导团队”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在成立大学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加强落实大学区校长例会制度、学习制度、研讨制度,每次例会的重点是学习和讨论,都要围绕1~2个问题集中进行讨论、商议,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而终止。在研究的过程中,校长间形成了友好、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质量意识——落实责任,敢于负责;品牌意识——实现学校与学区的双赢;服务意识——让服务成为管理的动力,使校长例会逐步成为研究学区发展、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计划的研究会。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赛”中,大学区成员校校长主动请缨,分头把关,分别负责音乐制作、组织排练、场地服务,每位校长管理到位,配合默契,使演出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再如,在每年一次的“教育系统联欢会”上,“领导团队”积极创新节目的题材、形式,以思想先导引领行为发展,每次文艺演出力拔头筹,展示了大学区“领导团队”的智慧和才能。

西五大学区三级管理机构

(二)优化师资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师资水平的质量直接决定区域教育水平的优劣。为此,我们积极树立“质量兴区,人才兴校”的发展目标,通过“内外兼修”——外塑师德形象、内炼教学硬功,全力打造大学区名师团队和教师团队,为大学区发展积淀丰厚的人力资源。

1. 打造“大学区名师工作室”,促进一体化管理。针对大学区骨干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我们积极整合大学区省、市、区优秀教师资源,成立了大学区“名师工作室”,带动学区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名师工作站”由学区28位省、市骨干教师组成,2011年召开了令人振奋的启动仪式,明确了名师的工作职责和义务,赋予名师发展的优先条件。

在名师培养上,首先注重名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发挥。组建了大学区“名师巡讲团”,分期分批跨校做专题报告,在校内做名师引路课,学区内做主题观摩课。在大学区网站上开辟“名师博客专栏”,开设“名师在线课堂”,为名师间、教师间搭建了业务交流与提升的平台。在名师中开展校内外带徒的“青蓝工程”,共结成41个帮扶对子,名师定期深入徒弟课堂听课、评课。通过一对一的教研指导,使各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有利指导。同时,还实施了“名师一日影子培训工程”,组织名师工作站的成员走出去到对口校进行一日教学、教研指导,成员校也定期派出教师走出来到名师所在校进行一日跟踪培训。

其次,在“名师团队”的建设中,注重“领头雁”的作用,让引领成为点,让辐射形成面,点面结合,促进名师团队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抓“两个提高”、“三个强化”:即提高修养、自觉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提高素养,勇于奉献,把奉献作为一种美德。强化师德,思想美是行为美的基础;强化业务,精湛的教学水平是“好教师”的标准;强化能力,过硬的综合能力是“名教师”的象征。因此,在大学区开展的“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讨”、“英语教学研讨会”、“南关区优质课大赛”等活动中,名师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影射他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大学区名师的流动,打破了以往教研沉寂的局面,激活了名师的业务潜能,实现了优势更强、名优带动、优势互补的发展目标,促进了区域间同伴互助的飞跃与提升。

2. 实施区本研培,落实一体化管理。为提高教师的思想内涵,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学期初,学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努力构建研培一体的发展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我们先后围绕“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建设书香大学区”、“把握课改精神,研学新课标”学习专题,在学区内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与培训活动。我们统一下发读书笔记和学习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与汇报活动,使教师的知识底蕴不断丰厚。同时,以大学区为单位,聘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教师讲学,先后进行了“大学区师德演讲报告会”、“生命的自觉与教学文化的再造”、“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等专题讲座,让大学区教师不仅得到了业务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舒展。为了增强大学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感,我们号召各校把“爱的教育”落实到师德建设工作中,通过开展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各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蔚然形成。

(三)主题教研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学区教学质量

为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们通过建立教科研联动式、立体化研究网络,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组建了大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分为语、数、英、体音美、综合五大学科组,由各成员校教学校长任组长,聘请市、区教研员为教研顾问,组成“大学区伙伴研修共同体”,组织开展大学区集体备课、集中测试、主题教研三项工作。

第一项是每学期期初、期中测试后,组织大学区教师进行两次阶段性的集体备课活动。集备采用中心发言组制度,由西五各学科组担任大学区备课任务,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教材解读——实例分析——交流共享——问题研究——反思实践,引领大学区教师认真备课,解决了成员校学科组教师少,缺少研讨氛围的困难,促进了学区内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项是组织开展大学区月测试和期中测试。由大学区“命题组”统一精心设计一至六年级的语、数、英三个学科的测试题,下发给各成员校,大学区内统一时间进行测试,分头阅卷,集中反馈,全面检测学区教学质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期中测试后,召开大学区质量分析会,全面总结学区阶段教学质量。

第三项是组织开展学区主题教研活动。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期初下发调查问卷,征求教师意见后,从攻破教学中的问题和疑惑入手,确立一个学科研究主题,带领各校学科教研组从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每学期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邀请教研员定期到校进行跟踪指导,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并在市、区范围内至少进行一次主题教研汇报,展示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先后进行了大学区“计算教学准确性研讨”、“英语集备引领展示”、“习作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了大学区“构建生命化绿色课堂优质课大赛”、“体育优质课大赛”、“期中质量分析会”、“新教师教学竞赛”等,打破了以往各校教研组固步自封,同水平无效教研的局面,实现了教师间多维互动和多向交流,收到了实效。

(四)以爱育爱,塑造文明守纪的新生代

为了深化大学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我们采取“校区同步、活动构建”的模式,结合重大节日、传统纪念日,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在大学区内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在学区内形成文明向上的优良学风,我们在学区广泛开展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阳光道德银行”存储活动为切入点,以“责任教育”课题研究为保障,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德,使各校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责任在我心中”的“好孩子评选”活动,进行学生优秀事迹巡回演讲。结合“六·一学生成长日”,精心策划、开展有意义的学生联谊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爱的情感。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幸福乡、省军区独立营的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西五大学区“体验教育基地”,每学期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到基地开展综合实践学习,进行体验教育。

2012年4月1日,西五大学区举行了“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祭扫烈士墓活动。大学区部分师生和省军区独立营的官兵一同来到“孙洪泽”烈士墓前,深情献词、敬献鲜花、寄托哀思,表达了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在活动中,有10个班级被评为“洪泽班”,每个学生都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

2012年“六·一”前夕,我们举行了“同心凝聚、爱满校园”——西五大学区爱心基金会启动仪式,各校在仪式上分别上报了基金会筹集的善款数额,并为大学区57名贫困学生赠送了书包和精美的图书,鼓励这些学生走出生活的困境,学会坚强、学会感恩,在大学区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弘扬中华民族“关爱他人、快乐自己”的传统美德教育。

(五)文化引领,促进校际精神融合

在大学区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和谐扬长、联动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使学区文化深入各校,我们从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建设入手,注重文化的传承、融合、感染。在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创建上,定期组织各成员校相互参观、经验分享、携手共建,不断提升各校校园文化的层次。在隐性文化建设上注重人文的熏陶和感染,经常开展丰富的教研及文体活动,使成员校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动;教师在活动中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团队精神逐步形成。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学沙龙、读书演讲、红歌比赛、拔河比赛、郊外徒步、新年联欢等活动,不断增强大学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提升了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也促使教师从做好“学校人”逐步发展为做一个阳光、健康、自信的“西五大学区人”。

在2010、2012年南关区中小学运动会上,西五大学区充分发挥合力作用,精心设计检阅阵容。特色鲜明的“和谐号”彩车、昂扬勃发的教师方队和学生方队、特色鲜明的中心舞台表演、学生的集体舞表演,博得了会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充分彰显了西五大学区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西五大学区还两次代表南关区教育局参加南关区政府和长春市职工“红歌演唱比赛”,200人的合唱队伍,阵容整齐、气势非凡,学区的精神合力得以凝聚和彰显。2012年的元旦,西五大学区400多名教职工共同欢庆,各校都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歌舞、快板、三句半、小合唱等,尤其是庞大的“龙”字型群体“面具舞”,掀起了整场晚会的高潮,成员校教师都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加入表演之中,大学区联欢会成了欢乐、和谐的海洋。

丰富多样的学区活动,既形成了学区整体文化,又凸显了各自学校的特色,是一种发展个性基础上的整齐划一,实现了学区教育的百花齐放。

四、学区一体化管理初显成效

(一)资源整合,共享共用

在学区“公共教育资源共同享用”新理念的引领下,学区优质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使用。各校优质的人力资源、课程资源、设施设备资源按大学区的工作部署能充分流动起来,根据学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随时进行调配、使用,保证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建立了硬件资源共享机制,由学区统一规划、协调、利用。主要是各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专用教室、教学场馆等处于开放状态,成员校在不影响对方使用情况下,可无偿使用。其次,建立了“大学区信息化平台”,将优质课程资源上传到大学区网站上进行共享。分学科建立了大学区题库、大学区教学资源库,各校及时上传相关内容,形成了丰厚的教学资源积累。大学区教师通过网上浏览、查阅、下载,及时获得教学所需,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资源保障,切实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主体发挥,形成合力

成员校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家都能树立学区意识和做学区人的观念,充分发挥各自主体地位,尽己之力积极参与学区一体化管理工作中。2011年5月,西五大学区承办了“长春市大学区教学研究汇报活动展示现场会”,在成员校中设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心理五个教学活动专场,通过教学汇报课、学术沙龙、教学论坛,全方位汇报了大学区教育教研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长春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和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为长春市大学区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学习的典范。《长春晚报》、《城市晚报》、“吉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之后,又召开了此次现场会的表彰大会,14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评为“长春市大学区优质观摩课”,51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大学区教学研究活动先进个人”,7所学校被授予“长春市大学区先进组织单位”的光荣称号。从两次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到反馈,我们欣喜地感受到西五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显成效,学区教研风气日益浓厚,教师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得到了业务的锤炼与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区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

学区一体化管理是一项创新的管理模式,西五大学区在实施管理中密切成员校的相互融通、全面对接,形成了更具活力持久的教育合力,最大地限度地发挥了大学区教育资源效益。同时,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树立了大教育观和资源观,个人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今后,西五大学区将继续探索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实现南关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再接再厉,做出新的贡献。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策划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策划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策划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021408号